1.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从字面上看,数字图书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传统图书馆的计算机化,但实际上,数字图书馆涉及的领域众多,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等,是一个跨学科、多层次而且还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新领域。因此,在不同的专家看来,其内涵和特点有着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的多样性理解。

美国密歇根大学在1990年率先提出了“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当时给出的定义是:数字图书馆是若干联合机构(Federated Structure)的总称,它使人们能够智能地(Intellectually)和实实在在地(Physically)存取全球网络上以多媒体数字化格式存在的、为数巨大且仍不断增加的信息。

1995 年,题为“交互作用,定标及数字图书馆研究”的专题研讨会将数字图书馆定义为“一种多媒体数据与信息管理方法的有序结合,这种管理方法把数据表现为一种对不同社会环境的人们有用的信息知识”。1997年3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将该定义做了重要扩充,认为它不仅仅只是信息的数字化和信息管理工具,更应该是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收藏、服务以及相关人员是一体的,共同支持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收集、传播、使用和存储。2000年,《D-Lib》杂志的创办者William Y. Arms认为数字图书馆就是有组织的信息馆藏及相关服务,信息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并通过网络进行访问。

美国数字图书馆特别小组则对数字图书馆的本质简明概括为:所有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用任何连接互联网的数字设备来访问所有人类知识。

我国学者对数字图书馆的含义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解释,刘炜等曾整理出近百种概念,但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数字图书馆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其中有些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例如,陈敏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功能的扩展,它对信息进行收集、转换、描述,并以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化形式存储馆藏数字化信息和网络数字化信息,以智能化的信息检索和统一友好的检索界面,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的信息服务机构。周和平认为: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因特网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数字图书馆是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文献信息中心。赵伟认为:数字图书馆一般来说是指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图书馆馆藏符号信息(文字、图形等模拟信息)数字化,通过国际因特网上网服务,供用户随时随地查询,使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能够方便地利用大量的分散在不同储存处的信息。简言之,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

Web 2.0 的汹涌浪潮对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图书馆界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2005年9月23日Michael Casey 在其博客文章“下一代图书馆服务:Michael Casey对图书馆2.0的看法”中最早提出了图书馆2.0的概念http://www.flickr.com/photos/michaelcasey/45954748,之后,引发了业界的热烈讨论,Michael C. Habib认为:图书馆2.0 是由Web 2.0 直接或间接引起并针对用户需求而产生的一类图书馆服务。在Ken Chad和 Paul Miller 在Talis 公司的白皮书《对图书馆重要吗?图书馆2.0的兴起》中系统而简洁地描绘了图书馆2.0的产生环境和基本原理。

Web 2.0提供了图书馆在网络时代转型所需的技术,但它并非仅仅是技术的解决方案,更多的是它在理念上与新时期的图书馆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通过与Web2.0 的对比,列举了如下特征:以用户为中心,富技术(Technology-savvy)环境,提供长尾化服务,内容为多设备而准备,软件组件化,持续更新,采用Web2.0技术,开放标准等。有关图书馆2.0的讨论影响很大,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都面临着颠覆性的变革,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主动服务、移动图书馆、泛在图书馆等一批新观点相继被提出。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图书馆的演变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因为不同的侧重点,还曾经出现或至今并存着一些与数字图书馆有着紧密联系的概念,如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和复合图书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