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平面构成溯源

人类的设计行为,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古代曾先后产生过设计思想和技术制作方法的伟大书籍。现代设计则被认为是开始于西方18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在这场巨大的革命之中,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新技术的发明等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产业结构,细化了各行各业的劳动分工。这些新的经济形式,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大量的消费,最终促进了设计。

各种艺术流派和运动也对设计起到了影响作用。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Constructivism)、荷兰“风格派”运动(De Stijl)和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对构成主义进行了传播和发展,建立起现代设计的思想和形式基础。

小知识:在各流派中,相对具象而言,抽象派“冷抽象”的代表人物是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他也是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图1-1为他的作品《红黄蓝》。“热抽象”的代表人物是瓦西里·康定斯基(W.Kandinsky),图1-2为他的作品。

图1-1 蒙德里安作品《红黄蓝》

图1-2 康定斯基作品《作品VIII》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1919年4月德国建筑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Adolph Georg Gropius)(见图1-3)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国立包豪斯学院(Das Staatliches Bauhaus)。图1-4为1919年设计的第一个包豪斯标志,图1-5为最终确定使用的包豪斯标志。包豪斯历经3次变迁,在1933年关闭,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但它倡导摆脱旧有模式的束缚,开创了设计教育的新纪元,其设计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设计。

图1-3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照片出自《世界平面设计史》)

格罗皮乌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产品”、“加强设计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思想影响至今。图1-6为朱斯特·施密特(Joost Schmide)于1923年设计的“包豪斯展览”海报,图1-7为包豪斯1925-1930年间的校址照片。

包豪斯邀请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加入,如伊顿(Johannes Itten)、康定斯基、克利(Paul Klee)等,他们对包豪斯的教育体系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对“基础课”进行了积极改革和实践,使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组成的三大构成,以及材料学和模型课等包豪斯系统基础课建立起来。图1-8~图1-11是部分教员的相关作品。重理论也强调实践,技术与理论和谐统一是包豪斯基础课的特点。现代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包豪斯臻于完善并体系化,其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传播到世界各地,对现代设计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图1-4 1919年设计的第一个包豪斯标志

图1-5 最终确定使用的包豪斯标志,1922年由奥斯卡·施莱莫(Oscar Schlemmer)设计

图1-6 朱斯特·施密特(Joost Schmide)在1923年设计的“包豪斯展览”海报

图1-7 包豪斯1925-1930年的校址

图1-8 1925年“风格派”特奥·凡·杜斯伯格(Theo van Doesburg)和包豪斯教员拉兹罗· 莫霍里-纳吉(Laszlo Moholy-Nagy)设计的书籍封面《新格式塔的基本观念》

图1-9 克利于1921年的作品《水晶石的色彩层次》

图1-10 克利于1938年的作品《意愿》

图1-11 伊顿12色相环是由《色彩论》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