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艺术

现代设计艺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艺术特征,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设计运动是延续时间较长、席卷面较大的一场运动,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涉及了欧美各国的各个意识形态领域。

20世纪初,西方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艺术设计者认识到科学技术在设计上对日常生活实践所起的重要性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他们不再以狂热的、感性的新艺术来看待世界,而是以理性的思维接受现代机械化,使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这一时期,各个流派兴起改革运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相继产生。“现代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发展,现代艺术设计运动有别于以往任何时期的艺术运动,其涵盖范围大,涉及领域广,符合人们生活水平对物质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是最具个性和最大众化的设计艺术的创新运动,这一运动主要由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德国的“包豪斯”组成设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处于独立艺术的“构成主义”和“风格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战争结束后,它们被陆续传播到匈牙利、波兰等欧洲各国,奠定了其艺术风格和设计特征,也使得这些国家对“构成主义”和“风格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这两个流派共同的特点是,都是从立体主义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且使立体主义上升到更理性化和逻辑化的顶峰。明显的特点是,设计中追求相对的均衡和绝对理性的直线构成,造型带有明显的数学计算与几何合成;另一特点是设计中反对有饰线的造型,主张无饰线的设计。他们的设计风格和主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各国设计艺术的表现形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从社会功能性上改变了设计的发展方向,领导了设计领域的新潮流。

立体构成在造型表现上研究的是物体的立体形态和虚实空间,通过三维或多维造型形态、空间变化、材料效果来体现物体的视觉关系和视觉美感,如图1-86~图1-93所示。立体构成在学习训练中,无须设置具体目标,也无须为某一具体设计门类服务,它适合所有的设计艺术。立体构成作为现代设计的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立体造型的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和构成能力,能从客观世界众多的形态中概括、提炼、抽象地表现物质形态,在基础训练阶段设计的作品,可以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基础。

图1-86 毕加索《三个乐师》互相重叠的线面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空间

图1-87 米罗《绘画》单纯的造型和单纯的色彩使画面充满了童趣

图1-88 达利《愿望的调节》

图1-89 考尔德《橙色画面》以金属丝和发动机金属片组成的活动雕塑

图1-90 立体造型形态示例

图1-91 蒙德里安《色彩构图A》大小不等的色块在视觉上形成了空间

图1-92 康定斯基《构图9》倾斜的色块和图案组成了装饰性极强的画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图1-93 以抽象的点面线表现了生命体,单纯的色彩通过平涂的手法赋予了深邃的空间

在立体构成中,空间变化是以力的运动变化所形成的形态意识。立体构成是表现三维空间的,它借助材料和技术来塑造立体形态和空间造型,并完成三维视觉设计。立体构成的空间变化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以多个视点进行观察,在视觉化和触觉化的感受上体验出形态之变化,并强调其“构想和感觉”。

(2)把握空间形态的变化。首先从长、宽、深3个向度入手,并且理解认知形态的正侧、前后、深浅、大小、厚薄和高低等位置的整体形象,树立起与平面不同的立体造型方法;其次,对视知觉的理解,通过对量感与生命力的表现,创造出在物理上、视觉上均具有立体空间的造型形态。

(3)空间构成变化是现代造型设计的新理念,包括感性的直觉创造和理性的逻辑思维。在立体的空间形态活动中,将材料按不同形状分为块材、面材、线材3类,与点、线、面相对应,构成基本形态元素。在立体造型上组合排列出空间的变化,不仅是材料的运用,也是个人情感直观的表达,是形态的逻辑创造,更是科学的造型方法。

所以,立体构成的设计训练是综合性的,是以视觉、技术、材料为主题的基础学科。在立体构成的同一形态中,运用不同材料可构成材质的对比关系。材质的对比不会改变造型的变化,但会形成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木材的朴实自然、金属的坚硬凝重、丝绸的柔软舒适等,会给人以丰富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