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电子商务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

1.3.1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状况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逐步完善。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达到5.38亿人,因特网普及率攀升至39.9%。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人。商务类应用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

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4.55万亿元,同比增长23.7%。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继续创出新高,交易总额突破5万亿元,达到5.88万亿元,同比增长29.2%,已经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5%。图1-2显示了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

图1-2 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态势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在电子商务全部交易额中,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2010年达到1.42万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的1.31万亿元同比增长8.1%,整体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2011年达到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9.1%。

2010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53 万亿元,较2009年的1.99 万亿元增长27.1%;2011年达到3.21万亿元,同比增长26.9%。

网络零售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2010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091.04亿元,较2009年的2586 亿元增长96.7%;2011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825.6亿元,同比增长53.7%。2010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万亿元)的比重增至3.30%,2011年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万亿元)的比重达到4.32%。

1.3.2 电子商务在出口通关中的应用

我国海关通关作业先后经历了纸质报关(1995年前)、电子和纸质报关(1995年后)、分类通关(2009年后),再到2012年8月1日的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

1995年以前,我国海关一直实行纸质报关。从20 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的研究与推广工作。1992年,EDI通关系统工程正式立项。1994年,先后在首都机场海关和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海关进行EDI通关系统的试点应用工作。1995年,海关推出H883通关作业系统,开始在全国实行报关单电子申报,同时企业需要准备纸质报关单及随附单证,在现场作业环节向海关提交。在电子和纸质报关基础上,海关于2009年启动了分类通关改革。通过对企业进行分类,综合分析其他各项通关要素,海关对货物分别采用“低风险快速放行”、“低风险单证审核”、“高风险重点审核”三种作业模式。除流通环节中的监管外,海关还在事前加强前置性分析,事后加强后续稽查,化解通关风险。分类通关实现了对74.4%货物低风险快速放行,缩短了通关时间,降低了企业成本,同时优化了海关人力资源配置,更多力量重拾到监管一线,取得了“关企共赢”的预期效果。

到2012年,中国电子口岸专网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骨干网络可用率达到99.94%,同城及异地容灾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电子口岸安全认证体系获得国家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资质,信息安全防护、管理、客服、运维体系进一步完善,核心系统可用率达到99.93%。中国电子口岸平台已实现与13 个国家主要口岸管理部门、15家商业银行,以及中国香港工贸署、中国澳门经济局和欧盟委员会税收与关税联盟总司联网,开发联网应用项目23个,累计入网企业66.4万余家,日均处理单证130多万笔,基本实现了大通关关键环节的联网核查和网上办事。电子口岸在为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提高效率、加强监管和为企业提供贸易便利、加快通关速度、降低贸易成本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各省(区、市)逐步签署了《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合作备忘录》,构建了地方政府牵头、相关口岸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机制,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全面展开。各地区结合实际,已建设35个地方电子口岸平台,开发应用了舱单申报、船勤申报、海铁多式联运、网上订舱、堆场联网、物流综合信息查询等600余个具有地方特点的综合服务项目,初步形成了沿海、沿边地区以实体平台建设为主、内陆地区以虚拟平台为主的建设格局,地方电子口岸已成为地方唯一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上海“世博物流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天津“一次录入、分别报检、报关系统”、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综合管理系统”,以及“检验检疫口岸电子快速查验系统”等一批以口岸通关服务为主、集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大通关综合应用项目的试行,有效改善了口岸通关软环境,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提升了企业国际竞争力。

截至“十一五”末,在中央层面,电子口岸委成员单位扩大到15个部门,形成共同管理、协商决策的国家电子口岸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员单位以需求为导向,以“电子底账+联网核查”为手段,合作开发应用了一批跨部门联网应用项目,有效保障了国家有关政策实施。口岸管理部门在收结汇管理、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税收入库等方面的依法行政和联合执法能力不断提升,在出口退税、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海关税费及保证金台账支付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国家对外汇资金跨境流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方面的监测预警和宏观调控能力得到强化,同时促进了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发展,加强了中欧贸易供应链安全及跨国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根据我国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在全国海关试点开展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从2012年8月1日起,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将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宁波、杭州、福州、青岛、广州、深圳、拱北、黄埔12个海关的部分业务范围内启动试点,选择部分AA类、A类企业开展试点,如上海海关就选择了包括宝钢、巴斯夫在内的6家AA类企业在海运进出口业务范围内进行通关作业无纸化试点。试点过程中,海关将实时跟踪分析评估试点情况,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完善解决方案。海关初步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海关全面推开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到2015年,在全国海关对全部进出口货物实行通关作业无纸化。海关总署.关于在全国海关试点开展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工作[EB/OL].(2012-07-31)[2012-08-20]. 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tab399/info382886.htm.

1.3.3 外贸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

我国从事外贸业务的电子商务网站近年来发展迅速。

阿里国际业务(www.alibaba.com)2012年成为阿里巴巴集团七大事业群之一。原阿里巴巴国际站信息平台和全球速卖通平台整合升级,组成阿里国际业务,旨在打造以英语为基础、任何两国之间的跨界贸易和购买平台,帮助全球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阿里国际业务注册用户数为2730 万名,企业商铺数量为240万个,服务覆盖超过240个国家和地区。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运营的诚商网(www.trade2cn.com)以“政府支持、资源共享、专业服务、企业受益”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外贸电子商务的发展。截至2011年年底,该网站已有38个国内区域电子商务平台和9个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的“云计算”模式开通并上线运营,服务范围覆盖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巴西、哥伦比亚、韩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法国、埃及等国家和地区。截至2011年9月,中国诚商网已经拥有国内外注册用户1200余万;涉及200余个国家的贸易信息和商业数据,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实时交易数据;每日全球采购信息更新数量约为300条,全球供应信息更新数量为2000余条,29个中国主要进出口行业数据年更新量为300余万条。

敦煌网(www.DHgate.com)是一个聚集中国众多中小供应商的产品,为国外众多的中小采购商有效提供采购服务的全天候国际网上批发交易平台。该网站充分考虑了国际贸易的特殊性,全新融合了新兴的电子商务和传统的国际贸易,为国际贸易的操作提供专业有效的信息流、安全可靠的资金流、快捷简便的物流等服务。该网站已经实现100多万家国内供应商在线,2500万种商品上架,遍布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万买家在线采购,每小时有10万买家实时在线采购,每6秒产生一张订单的规模。即使在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2012年,该网站仍然保持了持续盈利的状态。

中国制造网(Made-in-China.com)是一个荟萃中国产品信息,面向全球提供中国产品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已稳定运营十多年,成为数百万用户信赖的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2011年,该网站与江苏省经信委共同组织实施了“百千万电子商务应用促进计划”,在江苏省举办200场免费电子商务专项培训,并设立江苏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专区以促进省内中小企业尽快加入使用电子商务的行列。

2012年5月,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对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支持,包括积极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进出口业务;支持成熟的B2B和B2C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对外贸易服务。利用重点平台帮助会员企业做强做大外贸业务。对创新型、品牌产品和中西部企业开展对外贸易,鼓励重点平台减免其注册或服务费用。同时,积极推动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解决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的通关、退税、融资、信保等政策性问题。商务部.商务部关于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EB/OL].(2012-05-31)[2012-08-20]. 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b/g/201205/20120508155609.html.

1.3.4 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

我国开展国际贸易类的企业除直接从事进出口的贸易企业(含生产型出口企业)外,还有服务贸易类的企业,如物流货代企业、银行保险企业、船主承运企业等。一般的一单出口贸易业务的完成,其主要流程从获取贸易机会信息起,经历合同制定签订、确定付款方式、商品采购订货、外汇许可证审批、委托货运代理、办理货物保险、商品报检报验、报关结关、装货运输、银行收款、收汇核销、出口退税等诸多环节,其中还涉及诸多政府主管部门审批管理的环节。每一个环节的业务电子化水平都对企业的电子商务作业产生影响。

商务部2010—201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5.8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其中,外贸电商交易规模达到40.6%的增长率,表现出企稳向好的势头。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6%,发展第三方网络平台对于跨国电子商务活动至关重要。

根据外贸电子商务B2B平台的使用调查,李冠艺.外贸B2B平台使用总体情况[J].进出口经理人,2010(7):48-49.外贸B2B平台作为客户开发手段,普及率较高。59%的受访者选择了使用B2B平台寻找新客户。通过互联网寻找新客户已经成为被众多外贸企业所接受的销售模式,观念上是被认可的,普及率较高。

作为最主要的客户开发手段,线上方式优势明显。外贸企业开发客户的主要手段,展会占到26.2%,外贸B2B平台占23.4%,利用企业网站占19.1%,其他方式占31.3%,各有效途径分布较为均匀,其他方式(如老客户推荐、媒体广告投放、黄页等)也占到一定比例。

在使用外贸B2B平台的企业用户中,每年用于网上推广的花费在10万元以上的用户占9.9%,在3万~10万元的占29.8%,在1万~3万元的占27.2%,在1万元以下的占33.1%。使用最高级别会员的用户占37.7%,使用银牌会员的用户占23.2%,使用免费会员的占39.1%。

从外贸B2B平台询盘的有效性看,认为询盘有效性非常满意的企业占到2.6%,认为满意的企业占到11.3%,认为基本满意的企业占到66.9%,认为不满意的企业占到19.2%。需要注意的是,对询盘有效性不满意的用户数,要远高于满意的用户数。使用外贸B2B平台的企业用户中,每周收到10个以内询盘的用户数占39.7%,每周收到10~49个询盘的用户数占47.7%,每周收到50~100个询盘的用户数占7.9%,每周收到100个以上询盘的用户数占4.6%。询盘主要来源,33.1%的用户认为询盘主要来自推广类产品,21.9%用户认为来自最新供求,17.9%的用户认为主要来自普通产品,只有5.3%用户认为主要来自公司介绍页。

在使用外贸B2B平台的用户中,仅有23.8%的用户购买了另外的付费广告位或推广位,76.2%的用户没有购买外贸B2B平台上付费广告位或推广位。认为广告位的效果非常明显的占8.3%,认为广告位的效果明显的占41.7%,认为效果一般的占47.2%。总体来看,97.2%的曾经购买过外贸B2B平台付费广告位的用户认为广告是有效果的。

45.3%的企业用户未来会考虑使用阿里巴巴(alibaba.com),32%的企业用户未来会考虑使用中国制造网(made-in-china.com),23.4%的企业用户未来会考虑使用环球资源(globalsources.com),15.2%的企业用户未来会考虑使用Tradekey(tradekey.com)。

2012年7月28日公布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告《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草案)》明确提出,“支持企业发展自营、第三方、专业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发展大型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运用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境内外市场,鼓励企业改造提升贸易方式”。“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草案)[N].解放日报,2012-07-28(9).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我国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将会迎来新的高潮。

1.3.5 电子商务在外贸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1.外贸会展电子商务

在非大众消费品企业中,展会是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工具,特别是一些做外贸的企业,每年的广交会和一些行业展会是企业拓展业务的绝佳渠道。

但是,随着“展会营销”热潮的兴起,展会的成本在不断增加,参加一次展会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在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外需持续严重疲软的情况下,参展这一传统的行销方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会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传统线下的实体交易会受时间、场地、费用等多种因素限制,而网上交易会永远在线,不受时空限制。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利用网下的和网上的交易会,可以得到丰富的全球客户资源,用最经济的手段,找到最合适的贸易伙伴。

第111届广交会期间,“在线广交会”网站累计访问量达1.31亿次,实现意向成交9630万美元;现场接待海外客商21000余人次,精准匹配9500多次,促成合作意向共计270余次,意向成交40502万美元;线上、线下累计意向成交额首次突破5亿美元,标志着中国诚商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贸易服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由中国诚商网主办的诚商进出口交易会(成交会)涉及交通运输、建材、电子、能源、纺织服装、食品、家居用品等各大行业。截至2010年8月,中国诚商网已经成功举办了126场中国诚商进出口交易会,参会采购商5451家,中国供应商56453家,意向成交额高达133亿美元。合作伙伴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拉美及阿拉伯国家和地区。服务语言包括英语、韩语、日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通过网上和网下的洽谈和撮合,有效推动了外贸的进出口。

2.网络海外代购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带动,海外代购业务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在国内蓬勃兴起。私人代购大量涌现,国内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也纷纷将“海外代购”作为重点业务来发展。伴随着代购行业的日趋成熟,与其相关的法规实际上也在不断完善。2010年海外代购的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120亿元,2011年达到265亿元,较2010年增长120.8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1年度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R/OL].(2012-06-07)[2012-11-20]. http://b2b.toocle.com/detail--6041566.html.

网络海外代购一般是指为购买者提供代理购买海外产品并从中赚取代理费等相关费用的服务。在模式上,网络海外代购包括B2C和C2C两种服务方式,即商家直接搭建的专业B2C代购网站(如金蚂蚁商城、亦得代购网)和依附于大型购物网站的私人代购C2C网店(如淘宝网的海外代购店我爱淘美衣、索菲亚)。

网络海外代购突破了产品和服务的国境屏障(国境限制、语言障碍、国际物流等方面的壁垒),促进了自由贸易。海外代购也丰富了国内百姓的消费选择。消费者通过网络海外代购市场,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本地没有、新款限量的外国商品。但网络海外代购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造成国家税收损失,对本土产业形成巨大的价格竞争压力,可能引发多种金融风险。

2010年9月1日,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调整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管理措施有关事宜》生效。有关措施包括:外国邮寄进境的个人物品免征额度从原来的500元调整为50元;对部分产品的邮寄进口税率有所上调;个人邮寄进出境物品超出规定限值的,应办理退运手续或者按照货物规定办理通关手续等。

新规定对部分经营者存在较大影响。对于采用从境外邮寄商品的网络代购商而言,新规定大幅提高了代购的成本,引发了网上外购商品的涨价。另外,新规定限制了不规范的个人海外代购的规模化发展,不仅能堵住海外代购关税流失的缺口,还对国内产品在渠道和价格方面给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