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人,就会不完美
心灵的阴影包括了许多层面:胆怯、贪婪、恼怒、自私、懒惰、丑陋、轻浮、脆弱、报复心、控制欲……总之,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上,而我们又往往极力掩饰和压抑的特质,全都属于阴影的范畴。
这些特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否认而消失,只会在潜意识中隐匿起来,悄悄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当我们偶然接触到自身阴暗面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与这些“消极”特质的关系,哪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在所不惜。然而,恰恰是这些特质最需要我们关注,因为它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宝贵的收获。
如果我们故意忽视“消极”特质的存在,它们就会尽量唤起我们的注意,当我们的注意力稍微松懈的时候,它们就立即从潜意识里重新浮现出来。为了压抑它们,我们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而这种付出完全没有意义。
诗人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把阴影形容为“每个人背上负着的隐形包裹”,我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会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塞进包裹里。布莱认为,在生命的前几十年里,我们总是努力想把包裹填满,而在生命的后几十年里,又会努力把包裹清空,减轻肩上的负担。
大多数人都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感到恐惧,不愿正面以对,殊不知,只有拥抱心灵的阴影,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获得真正充实幸福的生活。把“知识”和“经验”混为一谈,或许是信息时代人们最大的误区。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知道”某件事情,于是就不愿去切身体验。对内心阴暗面的探寻,并不是知性的活动,而是用心去体验、去感觉的过程。许多人参加过心理培训课程之后,觉得自己已经什么都知道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心去体验自我,所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要追求光明,就必须体验阴暗;要追求自由,就必须体验完整的自我。这样的体验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连续的。不管你承不承认,既然你是人,内心就必然有阴影。如果你自己意识不到的话,不妨问问你的家人、朋友或是熟人,让他们把你心中的阴影指给你看。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把阴暗面掩饰得天衣无缝,但是那些被我们刻意压抑的特质,总能找到机会显露出来,让周围的人们看见。
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意味着平等对待自己的每一项特质,既不刻意彰显,也不刻意压抑。单是大声说出来“我知道我的控制欲很强”并不够,我们还必须了解控制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接受它的馈赠,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它。
很多人以为,天赐的东西必然是完美的。实际情况则截然相反。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须拥有完整的自我,而完整是美与丑、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的调和。只有接纳了自己内心的阴影,我们才能得到它的馈赠,这就是荣格所谓“金子总是隐藏在暗处”的含义。
我们都需要恨
我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种。像大多数孩子一样,我总是努力表现自己“好”的特质,把那些“坏”的特质掩藏起来,不让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我的生活,我需要掩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夜里,我常常辗转难眠,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天生是这样一个坏孩子?为什么我有这么多“坏”的特质?我替哥哥姐姐担心,因为他们也有许多“缺点”需要克服——假如他们不小心让这些“缺点”表现出来的话,就会受到斥责。大人们告诉我,罪犯之所以被关进监狱,是因为他们身上有许多缺点。我很害怕有朝一日,我也会因为自己身上的缺点而被关起来,只能透过铁窗看着外面的亲人。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把自己所有的缺点掩藏起来,哪怕说谎也在所不惜。我以为,只有表现出完美的形象,我才能获得周围人们的爱。所以,每次忘记刷牙之后,吃多了零食之后,跟姐姐打架之后,我都会说谎。等到我长到三四岁的时候,说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我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开始欺骗自己。
总有人对我说,不要生气,不要自私,不要小心眼,不要贪得无厌。不要,不要,不要。我越来越觉得我一定是个坏人,因为我有些时候会小心眼,有些时候会无缘无故生气,还有些时候就是忍不住要吃零食。我觉得,将来要想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我必须彻底改掉这些“缺点”。于是我就开始努力。努力的结果是,我逐渐淡忘了这些“缺点”的存在。淡忘的结果是,它们成了我内心中的阴影。
等我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内心的阴影已经在潜意识中埋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我整个人都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来。在压抑“缺点”的同时,我也压抑了与它们对立的那些优点。我感觉不到自己的美,因为我花了太多的精力掩饰自己的丑。我无法以自己的慷慨为荣,因为这慷慨不过是掩饰贪婪的幌子。我撒谎欺骗别人,也欺骗我自己。我与我的内心世界完全断绝了联系。
我花了太多的精力来掩饰自己的缺点,所以对于那些不小心把缺点暴露出来的人,我总是十分鄙夷。我变得越来越愤世嫉俗。在那时的我看来,世界上根本没有好人,所有人都是坏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糟糕的地方。我觉得我遇到的一切问题都是因为上天的不公,因为我生在了错误的家庭,遇见了错误的朋友,生活在错误的地方,去了错误的学校念书。总之,我的痛苦都是由我自己无法把握的因素造成的。“如果我生在富贵人家,住在欧洲,去寄宿学校上学,如果我有很多钱,愿意买什么衣服都可以,那我就永远不会遇到任何麻烦。”我常常这么想。
我掉进了“如果”的陷阱——“如果这样”,“如果那样”,我就可以怎样怎样。这当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什么样的幻想都有破灭的一天,到头来我才发现,我只不过是……是我自己而已——自私、难看、暴躁、尖酸,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完美。我花了十七年时间,才终于认清了真实的自己。而要接受这个真实的自己就更困难了,直到今天,我仍然在努力。
我们之所以要接纳和包容内心中的阴影,为的是找回完整的自我,结束生活中的痛苦,让自己不必再欺骗自己,也不必再欺骗整个世界。现代社会经常会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许多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却总是难以如愿。为了装出一副完美的样子,我们的身体、精神和心灵都承担着重压。我遇到过许多为病痛、失眠、抑郁症和人际关系问题所困扰的人,这些人从表面上看来都很“完美”——从不对别人发脾气,从不做任何自私的举动,甚至祈祷也是为了别人。其中的一些人患上了癌症,却不知道为什么,只能抱怨上天不公。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没有愤怒、私心和欲望,只是这些东西受到的压抑太严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隐藏得太深,以至于他们自己和别人都无法意识到其存在。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他们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因为“这才是好人应该做的”。结果,在努力做“好人”的同时,他们逐渐丧失了完整的自我。对于这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从这种状况中解脱出来,重新认清自己。他们需要学会原谅自己,允许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私心和欲望,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尊和自爱。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无限潜能,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潜能的存在。善与恶、好与坏、光明与阴暗、强大与脆弱、诚实与欺瞒——我们的内心是这些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过脆弱,那你就需要寻找脆弱的对立面,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惧困扰,就必须在内心中寻找勇气;如果你总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内心中找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你必须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只有从容接纳黑暗的人,才有资格接纳光明。
只有理解了恨才能理解爱
前段时间,在我的心理辅导课上,有一位女子哭泣着站了起来。她的名字叫奥黛丽。她告诉我,她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因为她心中怀有一些非常糟糕的想法,这让她感到无比羞耻。经过长时间的探讨和开导之后,她终于承认,她对自己的女儿怀恨在心。她用让人几乎听不到的细微声音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我恨我的女儿。”教室里的所有学员都注视着她,一些人眼睛里充满同情,另一些人则流露出嫌恶的表情。
我跟奥黛丽谈了一会儿,对她解释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不可原谅的,她必须接受自己心里对女儿的恨意。然后我对学员们说,有孩子的人请举手。几乎所有学员都举起了手。我让他们闭上眼睛,回忆自己过去是否有对孩子产生恨意的场合。所有举过手的学员都承认,他们至少经历过一次这样的场合。然后我要他们调动起想象力,想出这种恨意可能带来的好处。有人认为这可以让他们清醒,有人认为这可以加深他们对孩子的爱,也有人说这可以让他们好好发泄一下。所有人都意识到,其实他们并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尽管他们并不愿意恨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时候就是会感觉到恨意。
直到这时奥黛丽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情况并不特殊。我向她解释,我们都需要体验憎恨的感觉,只有理解了恨才能理解爱。只有当我们刻意压抑心中的恨意时,它才会对我们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我问奥黛丽能不能接纳自己心中的恨意,接受它的馈赠,而不去刻意压抑它。她仍然低着头,面露羞愧,于是我给她讲了个故事。
有一天,两个男孩子跟着爷爷一起出去郊游。他们在林子里走了很远的路,来到了一间破旧的仓房前。他们一走进仓房,其中一个男孩子立刻生气地叫道:“爷爷,咱们出去吧。这里面全都是马粪的味道!”他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他的新鞋子沾上了马粪。爷爷还没来得及开口,就看见另一个孙子在仓房里兴高采烈地跑来跑去。“你为什么这么高兴?”爷爷问。男孩子抬起头:“这里既然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有匹小马可以骑!”
教室里十分安静。奥黛丽抬起了头,容光焕发。她理解了故事的含义:她心中的恨意或许预示着更宝贵的东西,就像故事里的马粪预示着附近有匹小马一样。她的态度一经转变,多年来压抑的能量立即释放出来。她意识到,心中的恨意是她本能的防御机制,可以让她在爱着女儿的同时,又能维持自己的私人空间不受侵犯。尽管这恨意曾给她造成过巨大的痛苦,但它也是她检视内心阴影、找回完整自我的催化剂。
她的收获还不止于此。两个星期之后,奥黛丽的女儿给她打来了电话。奥黛丽决定冒险尝试一下,把自己多年来的真实想法,以及在心理辅导课上的收获,一股脑儿告诉了女儿。她的话音刚落,女儿就放声痛哭,哭了好久才停下来。女儿告诉她,这一哭把自己多年来压抑的感情,以及对母亲的恨意都释放出来了。女儿约奥黛丽共进午餐,母女两人坐在餐桌前,彼此都感觉与对方的关系亲密了许多,这样的亲密是她们过去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她们彼此约定,从此之后再也不刻意压抑心中的感情,因为只有这样,她们才能保持更亲密的关系。
如果奥黛丽当初没有足够的勇气来表达她心底的恨意,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母女两人心中原本都有许多压抑的感情,以至于每当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几乎都免不了要吵架。这样的恨意必须得到承认,得到排解和释放。奥黛丽这样做了,她的收获是爱,是与女儿之间更亲密、更坦诚、更美好的关系。
我们身上的每一种特质,心中的每一种感情,都可以让我们得到某一方面的收获。阴影是我们内心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阴影之所以为阴影,是为了让我们的意识注意到它的存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关注它,去寻找完整的自我。它会指引我们找到爱,找到同情和宽容,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治愈。并不是只有“消极”的特质才会陷入潜意识中成为阴影,我们心中同样可能存在“光明的阴影”,那里潜藏着我们未能发挥出来的力量、决心和意志。当我们刻意压抑某些特质时,它们才会成为阴影。当我们赋予阴影以光明,承认和接纳这些特质时,它们就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重获自由。
在另一堂心理辅导课上,我在一位名叫帕姆的学员身上目睹了这种改变。帕姆是那种很坚强的女子,嘴里嚼着口香糖,满脸“去你的吧”那种表情。她对我讲的一切都提出质疑,并且坚信她自己内心的阴影并不是什么问题。确实,无论别人说她脾气暴躁还是小心眼,她都毫不在乎,好像人家是在夸奖她一样。然而,她也并不是没有弱点。当我说她为人软绵绵的时候,她带着难以置信的神色瞪着我:“我?软绵绵?别开玩笑了!”她心中根本无法把自己跟“柔软”“脆弱”“女性化”这样的词语联系起来。我暂时没有再跟她交流,因为周末的课程自然会给她以启示。就在第二天,引导学员们做完释放情绪的“舒心操”之后,我让包括帕姆在内的几个学员来到教室中央,接受其他所有人的拥抱。我之前从来没有尝试过这样的做法,但是很显然,像帕姆这样的人最需要的,便是来自别人的爱的表示。当大家拥抱帕姆时,她大哭起来,嘴里呼唤着她母亲的名字。她断断续续地哭诉了一个多小时,把心中的痛苦、孤独和悲哀都释放了出来。
后来我逐渐了解到,帕姆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被父母遗弃了,她从来没有见过母亲的面,甚至从没见过自己孩提时代的照片。她雇了一位私人侦探,专门调查她母亲的下落。那一期课程行将结束的时候,帕姆已经学会了承认自己心中的温柔之处。所有人都为她的转变感到惊奇。一个星期之后,帕姆联系了那位私人侦探,发现他已经找到了她小时候的照片。又过了两个星期,侦探找到了帕姆的母亲,她平生第一次与母亲说上了话。当我们承认和接纳心中的阴影时,由之而来的伤痛就会得到治愈。当伤痛不复存在时,我们就可以用心感受到爱。
按照荣格的说法,“金子总是隐藏在暗处”,而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懂得如何去找寻。乔布拉常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神祇,这神祇还处于胎儿状态,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出生。”我们都希望自己心中那颗美好的种子能够发芽滋长,但常常忘了给它浇水施肥。而我们内心的阴暗面,就是最肥沃的土壤,只要我们用爱和宽容去灌溉它,就可以让心中的种子茁壮成长,开出鲜艳的花朵。
进行以下的练习时,必须集中注意力,达到全神贯注的状态。你所寻找的答案都在你的内心之中,但只有在安静的时候,你才能听见内心的声音。给自己留出充裕的时间,换上最舒适的衣服,采取最舒适的姿势,关掉手机,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练习的过程中。如果你愿意,可以焚一炷香,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营造出迷离朦胧的气氛。准备好本子和笔,随时记录心中的感受。你也可以把以下的练习步骤录制在磁带上,一边播放一边进行,这样就不必睁开眼睛。
做好准备之后,闭上眼睛,深呼吸五次,每次吸气五秒钟,等待五秒钟,然后缓缓将气送出。深呼吸的目的是让你全身放松下来,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的过程上,这是让心安静下来的最好方式之一。
不要睁开眼睛,想象你走进电梯,关上电梯门,按下最底层的按钮。想象你正在下降到意识的最底层。电梯门打开的时候,你看见门外是一片美丽而神秘的花园。在想象空间中勾勒出花园里的树木、花草和鸟儿。天空是什么颜色的?是一望无际的蔚蓝,还是点缀着白云?体会微风拂面的感觉。你身上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是你最喜欢的衣服吗?想象你自己处于最美丽、最光彩照人的状态。脱下鞋子,体会光脚踩在地上的感觉。脚下是柔软的草地,还是细腻的沙地?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你面前是否有一条石砌的小径?周围是否有瀑布和雕塑?有动物吗?花一分钟时间仔细欣赏你心灵的花园。
用想象力创造出心灵的花园之后,在花园的正中央想象出一个神圣的席位,你只要坐在这里冥想,就可以找到你一直寻觅的答案。花一分钟时间体会坐在这里的感觉,告诉自己你以后还会常来。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进行五次深呼吸,让身心进入更深一层的放松状态。
放松下来之后,依次问自己下面的几个问题,不要着急,静静等待内心的回答。得到一个问题的答案之后,睁开眼睛,把答案记录在本子上。记录速度要尽可能快,想到什么就记什么。不必在乎你写下的具体内容,只要让自己心中的情感充分释放出来就可以了。当你记下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后,再闭上眼睛,放松下来,回到内心深处的花园里,坐在冥想席位上,深呼吸两次,然后再问自己第二个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要着急,给自己足够的时间。
1.我最害怕的是什么?
2.我生活的哪些方面需要改变?
3.我读这本书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4.我最害怕别人发现我的哪些特质?
5.我最害怕发现自己的哪些特质?
6.我曾对自己撒过的最大的谎是什么?
7.我曾对别人撒过的最大的谎是什么?
8.在我努力改变自己生活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之后,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把心中所有的想法都在本子上记录下来。之后再花一点时间,欣赏你自己回答问题的勇气,然后翻开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