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言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必死。是形气俱不足。而脉反有余。故死矣。其形气相得者生。乃人形气肥瘦长短。气候相得故生也。三五不调者。病谓色脉交乱。而不调故也。上下寸关尺三部如参杂者。病甚也。三部脉左右手失。至不可数者死。是一呼一吸。脉来往十至以上。血生气故死也。大凡诊脉先断四时之脉。辨取太过不及。虚实冷热寒温。至数损益。

阴阳盛衰。五行相克。脏腑所属看之。以为大法。然后取其人之形神长短。气候虚实盛衰。性气高下。衣食老幼强弱。

但顺形神。四时五气。气候无过者生之本。及其形气。与五行克者危。病若过盛。而形气反逆克鬼贼脉。有悬绝者死不治矣。谓五虚五实。虽皆死证亦有生者何。盖浆粥入胃。泄注止而虚者乱。身得汗出。大小便利则实者乱。此有生也。不可见虚实病重。不急救治致其死。有生气者救之。三乱矣。大凡治病先看其病患之形肥瘦。候其气之盛衰。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急泻未利。急补缓补。皆疾病之紧慢。用法治之乃全矣。又经言先去血。然后调之去血者。缘人血脉为宗。

主血既瘀滞气。则不能流行。故必先去瘀血滞血。然后调和卫气。若瘀血在经脉之中。必终脉有肿毒。独异于常经也。

盒饭先决去恶血。然后调逆滞之气。无间大小新旧之病。以此为准。治之万全矣。若血在经络分内运动枢机斡旋之药去之。如血在脏腑。须于大小便泻泄去之。但血在上则忘者。病患言诈而多忘也。血在下则狂言。多急速者。便须调之。

虚则郑声。实则诚言。郑声者。郑重声散。不知高下也。诚语者。以其言语诚而多往。言必诚之事也。上皆病之虚实。若发言而有热。去血则用大黄地黄之类。若病既有寒。破去涩血。则用当归水蛭之类治疗速效矣且稳也。诸病之起。未有不因六气也。七情所感寒。暑。温。燥。热。怒。悲。思。忧。恐。惊。内外邪正。致生百病。风寒暑湿炎凉。证候各异于常脉。邪血未入。血脉脏腑。皆可汗可泻。可平可治。可吐可泄。可和可渗。可决可祛。若邪气深。故腠理传入六经。又加之用汤丸。其纯墨治疗无准。使大病又加传注者。则病传克则死。谓金木水火土相克也。仍别将证候脉息看详。

切从深浅缓急标本轻重治之。若见急病邪气。但从害命重处。先治之。更不问阴阳标本也。若体中有寒。则筋挛骨痛也。

治之以温。体中有热。则痿缓不收。瘫痪少力。治之以凉。更在仔细详之。凡人之国中病。便不如常者。则诊视脉证形体。恶风者伤风。怯寒者病寒。脉之浮紧皆中风。寒在表则可汗之。宜用温药。五积散散之。小寒之邪乃可温之。大寒之邪。可以热之。理中丸之类主之小逆者。可以和之。但身恶热者有热。脉洪数浮大皆中热也。从中风邪。更有轻重。

如大小续命汤之类加减主之。热在于表。热之解之。宜用凉药。小柴胡之类主之。小热之邪可以凉之。大热之邪。可以冷之。则用大柴胡之类。虚热虚烦。竹茹汤温胆汤之类补解之。或有逆者。可以橘皮人参生姜汤。凉温药。和之正之。

如病证有寒热。有伤于中。寒热也。先寒者为先中寒伤于阳经。此乃阴邪在阳经之理也。寒气盛。故先寒动也。先热者。

先中于热。阳邪在表。故热先发也。但从热从寒。辨证诊脉。表里先后治之。若病患脉浮而紧盛。恶寒身体头面痹。项强。四肢疼痛。腰脚皆疼。是太阳中邪。并可汗之。但脉紧实沉盛。或滞涩而头甚疼。体不恶寒。皆可治里。仍虚实且泄调顺。不拘于日数。当从急重而治也。宜详之若表和里病。下之温之便愈。里和表病。散之汗之立愈。但四肢温和。

只是头疼心腹胀满。脉又沉实或伏缓者。此是表和里满。病不可下。须守待五日方泻。缘其病在里急。宜逐去邪气。虑有变动。若出邪气。病不实时而愈。如脉浮或壮热。四肢烦痛。恶寒项强腰膝。此是表未和。里却无滞。不可下。下之必危。急宜解表发汗。更根据日数次第。看证候调治。必愈。脉或微不可吐脉虚细不可下。阴虚者其脉沉微。气弱者不可发汗。倘不根据证而妄行汗下者。医杀之也。当和之平之自然得效。令中病者。初得可吐可汗。可攻可泻。可平便愈。其有邪盛。或治疗无准。渐传固疾。则别证候。理之万全。令再引五脏病症。记候调治之法也。不治损误矣。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肝气实则怒病。重则目茫然无所见。耳无所闻。如人将捕而惊怖也。亦至喉咙气噎不利。前所论血。如血脉中。血满独异如常脉。诊左右有血可先去恶瘀之血。(在上则忘。在下强也。)然后调气脉矣。谓四时之脉。春肝合弦。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不长。胃气绝曰死。盖春弦脉。如平规之象也。(此语浮中沉三部也。使而体脉多者。盖中按不足。骨气少也。余脏仿此而推之。)脉见病证应太过之脉。令人善怒。忽忽眩冒。癫疾也。乃头也。

怒则肝气实也。不足者。谓不及中象也。又少如微弦之脉。却减下也。故来气不及于常也。令人胸痛引胁下。两胁弦满痛也。胁谓腋下连胁出。故肝病委胁也。夏心脉合洪。洪多胃气少。曰病。洪无胃气。曰死。心南方火也。王气如钧。

按之钩者。来疾而去。迟如中短之象。火气王主心。夏应中矩和气。洪大兼之滑利。其气正中如矩之象也。太过者。不和气也。过于本位洪大益盛。病在外。令人身热而虑痼。为浸淫热气也不及者。脉不根据中矩之象也。又却减下其数。亦不洪数。其和气不平正而少也。是来气不及。令人短心也。上见嗽唾。不为气泄。癖也。秋肺脉合毛。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肺者。西方金也。其脉浮。胃轻毛软虚。名曰浮而短。和平之气也。其气正中高下。如中衡之象也。正平象涩也。太过者。不和之气也。益盛于浮。浮盛而强虚轻。里坚者。是浮过也。令人逆气而背愠痛也。自背痛而愠愠气温也。不及者。应脉见轻虚而毛。又不减于常脉也。按之不应中衡之象。而轻虚也。气虚故为气弱也。人病喘而呼吸。少气而嗽上气。肺中声鸣也。冬脉者。肾也冬肾。合沉沉多胃气少。曰病。但沉无胃气。曰死。盖肾乃北方水也。冬之王气也。其脉应中权之象。权者。秤锤也。远于衡近于下也。沉者如石沉下。是和平而调气也。大过者。阳来以紧而不沉。又不象中权而沉营也。故此是不和之气。过甚也。令人解(音亦。素问尺脉缓涩谓之解 。又病名。善食而瘦谓之食 。)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也。解 者。四肢骨节疼痛。酸楚而难忍也不及者。其脉更沉下。不如中权。

是不和之气也。令人病心悬。肋中清。骨中痛小腹满。小便恋悬病者心愁。如饥饥。如拘悬。(如心肋中清者。季肋近外空软而动之处。当眇少。故肋中脊合。两肋虚。即中痛。)四时之王位。太过不及。病证脉候。在脾则为中央土也。寄王于四季王灌四傍。常于四季旺气同行。于旺和之和气。则不见太过不及也。脾为孤脏。独主四旁。如是病气。乃是脾盛。无病则脉不见形也。其脉来如水之流者。谓太过也。四季偏见。此气迟不如常经也。其病四肢不举。谓脾旺四肢也。不及者。如鸣之此为脾气不及。令人病九窍不通。名曰重强。病见五脏不和。故九窍不利也。其里强者。气重迭也。此立四时五气。并脾土。共五脉。外应旺气。太过不及。其五色精明。见轻病少。见重者病。大故也。脉交色乱。大小不定。至数跃者危。至数乱交者上如涌泉。下悬绝者。脉渐浮削。浮沉皆微者。无胃气亦死。皆病候之由。诊疗之法。当明此机枢之大要。至哉勿误。神镜玉柜经终。

癸丑运气

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中见少微。大运岁火不及气化运化。后天。太阴在上左少阳。右少阴。故地气上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