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24小时吸入空气约1万升,而空气中含有各种微生物、过敏原及其他有害物质,雾霾天的空气尤甚。而我们的肺就是在这个环境中不断地工作,怎么可能不需要精心养护呢?
我们平常呼吸首先会使用到鼻子。鼻子里有纤毛,一些异常物质进去时,人会通过喷嚏将异物打出来。而且气管细胞上面有小得就像麦芒似的纤毛,以一分钟1000-1500次的速度晃,同时上面有细胞分泌黏液,然后覆盖纤毛表面。当我们吸入了粉尘,就会通过分泌物将其排出来。如果我们一天都在外面参加集会,第二天痰就会变成灰色,这是呼吸系统的运载功能把有害的东西排了出来。
肺泡里有很重要的巨噬细胞,一些有害的细菌、病毒到了肺泡出不来,就会被巨噬细胞吞噬,然后存在肺里。如果一个城市污染比较严重,那么肺到一定年龄就会沉积很多炭尘等。在临床研究中,呼吸科医生经常遇到50岁以上的人,把肺切开一看,都是黑色的。要知道,肺正常是淡红色,但是在污染的环境时间待太长,炭尘被巨噬细胞吞噬后,日久天长肺就变黑了,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更为普遍,所以说每个人都需要养肺。
得肺病的现代人越来越多,除了环境的问题,还跟“肺主治节”有关系。“治”是调理的意思,“节”即节气,就是二十四节气。在古时候,没有现代的各种精良的仪器,所以人们在感知二十四节气变化时就是依靠肺脏。我们在前面也讲过,肺属“娇藏”,同时也是除了皮肤之外,人体中唯一直接与外界联系的器官,所以肺对外界气候变化的感知能力很强,并能够调节人体适应气候的变化。而现在生活水平高了、物质条件好了,肺脏的调节功能却降低了。相对来说,肺的调节能力降低,一方面,环境的变化超越了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另一方面,现代人生活不规律,不能顺应时节变化而调整,经常熬夜、烟酒刺激、不良情绪等,都会使肺功能下降而生病。
在人的一生中,正常人肺功能是慢慢减弱的,所以中老年人对肺部的保养更是必需的,应定期做个肺部功能检查。如果过了半年肺功能降低得比别人快,那么我们作为医生就会建议如果抽烟一定要停止,在这时候有些肺病可通过治疗逆转。早期治疗对于慢性呼吸疾病很重要,就像高血压、慢性病,别等到得了心肌梗死、中风才来治疗。
李嘉诚的话我很欣赏:人的健康如堤坝保养,当你最初发现有渗漏时,只需很少力量便可堵塞漏洞,但当不加理会要崩堤时才进行补救,即使花费更多人力和物力亦未必能挽回。
我也常常这么跟病人说,你别想现在,想想二三十年以后你是什么样子。你别说现在年轻,什么都扛得住,多喝点酒没有关系,第二天就好了,吃多点无所谓,抽烟也无所谓,但是想想二三十年后你会怎么样,是不是还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对每个人来说,养肺都是一堂必修课,不要觉得自己不抽烟,肺癌就会离自己远远的。每个人都要把养肺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戒烟限酒,作息规律,不熬夜,远离装修污染,加强锻炼。尤其是中老年人,每年要定期体检,以便对肺癌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不再谈肺色变,重视它才不怕它
可能受影视剧刻板印象,以及流行性、爆发程度高的传染病影响,大家对呼吸系统疾病都有一种不好的认识:咳嗽尤其是剧烈咳嗽时,飞沫极容易将病情传播。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不见得都是会传染的。认为咳嗽是小事,忍忍就好了,或者认为咳嗽是大事,得躲得远远的,都是不对的。
肺病不等于传染病
根据我的了解,肺病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似乎和传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事实上,这也是一个误区。在你的观念中,肺病都是传染病吗?得了肺病就一定要隔离治疗吗?连说话握手之类的接触也要严加防范吗?
说起肺病的传染性,我们首先要了解肺病的种类。从我们专业的医师角度来看,肺病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不是每一种肺病都有传染性。即使是具有传染性质的肺病,也不是每个人都很容易就会被传染发病的。
关于肺病,在生活中大家比较常听到的种类可能有肺炎、肺气肿、肺结核和肺癌等,此外肺部常见的疾病种类还包含肺心病、肺栓塞、肺脓肿、气管炎和哮喘等。不同的肺病其表现症状是不一样的。在这么多的肺部疾病中,目前医学证明具有传染性的只有肺结核一种,其他的肺部疾病是没有传染性的,所以大家完全不必过分担心。比如肺癌患者,他们咳嗽、打喷嚏都不会传播肺部疾病给身边的健康人群,和肺癌患者握手或者交谈也都没有大碍。所以如果你遇到这类肺病患者,大可走近他们,表示出你的关心。
我有一位患者,有慢性的气管炎,还有痰多咳嗽的毛病。他今年60多岁,和他聊天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他治病心切。原来,老先生刚刚抱上孙子,特别想能多抱抱孙子,享受天伦之乐。可是,因为痰多咳嗽的毛病,家里人不愿意让老先生靠近孩子,一是觉得脏,二是怕传染给孩子,甚至闹得都不愿意和他一起住了。老先生一想到这个,就特别难过,希望能赶紧把病治好。
事实上,慢性的肺部疾病虽然不是传染性肺病,但对身体娇嫩的婴儿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对成人来说就完全不用担心了,不和老先生一起住,这个有点小题大做了。我安慰老先生:为了孩子的健康,咱们在治好疾病之前,尽量少和孩子接触,这也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老先生听取了我的意见,心情渐渐地好了起来,我相信这对他身体的恢复是有帮助的。但我们在讲类似上面那番话时,一定要注意措辞,顾及病人的内心感受。很多时候家人的理解和关爱是患者恢复的一剂良药。
对肺结核了解越多,恐惧就越少
排除非传染性的肺病,那么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是怎么回事呢?从医学角度上讲,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可以侵及人体内部的许多脏器,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肺部结核分枝杆菌(俗称结核杆菌)的感染。在过去,很多人听说得了肺结核,就认为必死无疑。因为那个时候的医疗水平有限,加上很多人治疗不及时,或者心理负担过重,甚至觉得患上这种病治不治疗都是死路一条,所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肺结核治愈率都非常低。现代医学发达,医疗设施先进,肺结核已经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了。不过它的传染性依然被很多人恐惧,毕竟肺结核是一种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
肺结核的起病可急可缓,常见大多临床表现是低热(在午后尤其显著)、盗汗、感觉乏力、体型消瘦。如果是女性,还会出现月经失调的症状。肺结核患者在呼吸道表现出的症状则是咳嗽、咳痰,严重的会出现咳血、胸痛或者不同程度的胸闷,以及呼吸困难。
如果和肺结核病人有接触史,出现上述某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一旦确诊后应听从医生的安排,及时用药治疗,按照方案疗程坚持治疗,一般而言疗效可以达到98%,极少会复发,复发率低于2%。
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者是大声讲话、吐痰时都会把病菌散播在空气里,身边的健康人群通过呼吸,就可以导致结核菌感染。并且这种传染性和散播出的细菌数量紧密相关,也就是说散播出的结核分枝杆菌越多,健康人群被感染的机会也就越大。同时被传染肺结核的风险和病人的接触程度也密切相关,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妈妈患有肺结核,那么她的孩子就处在感染性最大的危险中,尤其是婴儿。如果家中有长辈患有结核病,首先要注意保护儿童,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所以,之前那位老先生家人的做法是对的,和孩子尽可能地隔离,也是保护家人的明智之举啊。
当然,还需要注意一种情况,那就是有的人被分枝杆菌感染后不一定会发病,不一定就会成为下一个肺结核患者。我们知道有时同样接触肺结核病人,有的人后来发病了,有的人就一直没事,这种情况的出现和自身的抵抗力是分不开的。如果你的免疫系统功能强大,那么当一些微弱的病菌进入你的身体后,你体内的免疫系统就会自动把病菌清除掉,使你不会被感染。任何病菌想生存繁殖都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条件不具备,病菌也就只能消亡了。
吸入肺结核病菌后是不是发病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呼吸时吸入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和毒性;二是被感染者的自身抵抗力。当吸入的病菌毒性强、数量多,并且自身的抵抗力又弱时,就容易发病。通常在初步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大多数人是不会出现任何相关症状的,也不会患上肺结核病。只有10%左右的人在后来的生活中因为抵抗力降低才会发病。
总之,一切疾病都重在预防,对于肺结核病除了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外,还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患有肺结核病的患者要注意不要对着身边的人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也不要大声讲话;看望肺结核病人的亲属建议最好戴上医疗口罩;有肺结核病人的家庭平时要妥善处理病人用过的物品,要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有条件的注意消毒;肺结核病人的家属还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平时也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加自身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