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突破的基础(1)
- 彼得原理:方法、实务、案例
- 金圣荣编著
- 4762字
- 2015-11-05 11:25:46
让胜任的人做自己胜任的工作,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成功秘诀。彼得教授认为,将员工安排在不胜任的岗位上是企业也是管理者最大的错误,但这对于那些没有理想、得过且过的员工来说却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去解释自己没有完成工作的原因,而且他们的消极性就会像病毒一样传染至整个企业。因此,彼得教授提出——企业管理者要想爬上自己事业的巅峰,就必须将每一个员工安排在其胜任的岗位上,这样能够保持企业的整体积极性,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够获得事业上的突破。
机会本不值钱,但努力抓住,就值钱了
彼得教授说:“有一种不胜任的人,他们不是没有技术与知识,也不是缺乏必需的职业精神,而是他们不会选择机会和抓住机会,因为没有合适的机会,所以他们不胜任。”对于很多的企业管理者而言,他们很少犯错,但是每一次犯错都足以造成很大的损失,因为他们没有抓住机会。在彼得教授看来,一个抓不住机会的企业管理者就是一个不胜任的企业管理者,因为他们既不能够使自己在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也难以使企业发展到更大的规模和层次,所以他们就是不胜任的企业管理者。而放眼当前的企业,有很多的企业管理者都是不胜任的人,因为他们都是一群坐等机会的人。
坐等机会的人永远都不会有机会。彼得教授对于这句话非常认同,同时他也提出:机会是一种获取竞争胜利的砝码,你只有拼尽全力去追逐,才能够获胜。
20世纪20年代初期,可口可乐公司为了赢得市场竞争,开始在市场上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而就在这个时候,飞机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商机。可口可乐公司在看到坐飞机的旅客越来越多的时候,开始觉得应该从飞机这一新的交通工具中寻找新商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可口可乐公司的营销人员发现了新的商机——用飞机作为广告宣传工具,这必然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因为当前还没有人用飞机作为宣传工具。可以说,可口可乐公司发现时机、把握时机的能力真的非常强。要知道,当时的飞机还是一个稀罕物,当可口可乐公司租用了八架飞机将可口可乐公司的标志“Coca-Cola”喷绘在蓝天上的时候,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也打入了消费者的心里。
对于可口可乐公司来说,百事可乐公司一直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可是当可口可乐公司第一次用飞机做了一个完美的广告之后,百事可乐公司的CEO不得不佩服地说:“我承认我们百事可乐输了一招,他们太善于抓住机会了,你任何一次的不经意都能够让他们找到机会,在抓住机会的同时夺走你的消费者。”而事实上却是,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作为全世界饮料业的两大巨头,他们都是非常善于抓住机会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就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学习如何创造机会和抓住机会,就必须向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学习,这两家公司从来都不会坐等机会的降临,因为坐等机会的人永远不会有机会。”
在谈到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的时候,彼得教授对于他们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也是非常赞同。同时,彼得教授也提出了他的观点:“我认为是竞争关系让这两家公司拥有了强大的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善于抓住机会和创造机会,但是这最好是在竞争中进行。”从彼得教授的话中我们得出这样结论:参与竞争能够让一个人或一个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事实上,参与竞争,从竞争中创造机会和抓住机会在很早之前就被人提出过。希腊的船舶业大亨尤尔西斯纳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要想抓住机会,获得成功,他需要更多的朋友;一个人要想一直站在胜利女神的肩膀上,他需要的是一个比他强大的多得竞争对手。”
现在,彼得教授对于企业管理者们提出了“竞争机会法则”,即通过参与到竞争中来获取机会使得参与竞争者直接获得事业上的突破,而且竞争能够让不胜任的企业管理者变成胜任的企业管理者。彼得教授对于自己的“竞争机会法则”主要提出了以下三个执行点。
第一个执行点:企业管理者参与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抓住机会,取得事业上的突破,在这个时候就必须承受住压力;如果无法承受住压力,那么最好不要参与竞争,因为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竞争必定有压力,但是竞争带来的更多是动力——压力有多大动力就有多大。但是,这句话仅仅是对那些能够承受压力的人而言的。对于那些根本就无法承受压力的人来说,只要参与竞争就注定会失败。彼得教授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的企业管理者一开始都能够承受压力,而企业喜欢压力——他们能够接受挑战,喜欢在挑战中奋斗。但是,这些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取得成功之后就开始变得庸庸碌碌,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在享受之前奋斗所带来的成果。这个时候他们必然遭受到事业上的“瓶颈”,而此时他们所管理的企业也开始像他们一样失去进取力,从而错过了很多的发展时机,最终导致企业发展缓慢,甚至可能会引发破产。所以彼得教授说,这一类的企业管理者如果不喜欢竞争所带来的压力,那么他们最好是将企业打包出售给那些能够承受压力又有进取心的人来管理,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双赢——不愿意承受竞争压力的人得到资产,继续享受;愿意承受竞争压力的人得到企业,开发出新的机会,继续开拓自己的事业。
此外,彼得教授还提醒那些不能够承受竞争压力的企业管理者,在他们退出竞争的时候,同时也意味着丧失了机会,要再次将一个企业做大还得从头再来。而对于那些愿意承受竞争压力的企业管理者,彼得教授的告诫是:注意自己的管理方式,更要注意机会背后蕴藏的风险,看到机会的同时也要学会选择机会;只有选择了好的机会,才能够让自己的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第二个执行点:竞争需要坚持,更需要智慧,在竞争中认真仔细的同时,企业管理者还要善于思考,这样就会得到机会,获取事业突破的关键点。
商场如战场。竞争是人类社会不断繁衍的推动力,但是倘若没有毅力与思考,就根本不会有竞争。而在现代市场的大环境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企业管理者在机会的把握能力上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企业管理者的创造机会水平和把握机会水平的高低将不仅仅是个人事业走向的决定因素,也成为企业发展走向的决定因素。彼得教授提出:企业管理者要想拥有较强的机会创造水平和机会把握能力,就必须加入竞争,但是他们更需要学会让毅力和思考成为挖掘竞争中的机会的两个有效工具。
任何一场竞争都不可漫不经心,只有认真坚持下去,并在坚持的过程当中注意思考,思考机会在哪里,思考怎么样可以制造出机会。所以,彼得教授要求每一个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比别人更聪明、比别人更有毅力,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够在竞争中找到机会,使自己的事业取得新的突破,让企业获得新的发展力。
第三个执行点:企业管理者在竞争的过程中要将每一件事情都落实到位,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不会在机会突然出现之时手忙脚乱,最终使机会白白流失,错失取得事业突破的机会。
机会具有时效性,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而要抓住机会首先就得做好抓住机会的准备。彼得教授说:“机会常常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因为他们为了得到机会比别人付出的更多,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应该获得机会的垂青。”
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当机会来临之时,很多人都因为伸手过慢而使机会溜走。但是更多的人却是抓住机会之后并没有使机会完全被利用,从而收效甚微,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在机会来临前做好准备工作。所以,彼得教授提出:从抓住机会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利用机会,就能够使机会被完全利用——只有完全被利用的机会才能够称之为机会,不能够被完全利用的机会根本就算不上机会。
彼得教授认为,企业管理者在做抓住机会的准备工作时,一定要注意适量性,即准备工作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把质量做得越高越好。彼得教授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准备做一名工程师的年轻人,他每天都努力做准备工作,就为了在等到机会的时候能够迅速获得认可和成功。可是当有一天,一个建筑公司聘用他做工程师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的所有准备工作都白做了,因为他只会丈量面积。彼得教授通过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做准备工作一定要注意到方方面面,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好,而不是只是太过偏颇地去做好某一项——做好某一项准备工作只是一场徒劳而已。因此,对于那些想在事业上有所突破的企业管理者而言,就必须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在机会来临之时迅速出击,牢牢地将机会掌控在手中,并完美地释放机会中的一切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自己事业上的突破,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做切合实际的打算,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看来:世界上好多的穷人不是因为缺乏才华,而是因为其自身所犯的错误掩盖了其才华,才使他们一生都生活在贫穷的状态之中。不论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在这个物质极度发达的现代,才华一直被视作财富的代名词,几乎每一个想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成为富人的人都有着过人的才华——才华加上坚持不懈的奋斗与合适的机遇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让默默无闻的士卒变成统兵百万的大将军,让埋没在人海中的小人物突然平步青云成为彪炳史册的大人物,更能够让穷人变成富人。然而,在残酷的现实中,却也有着过人才华的人,即使有着积极拼搏的精神和别人艳羡的机遇,但他依然改变不了自己是个穷人的命运——人生中所犯下的错误足够让过人的才华、坚持不懈的奋斗和合适的机遇都成为过眼云烟。一个人一生所犯的错误决定了人的一辈子,而这也正是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的重要原因。
1800年1月7日,一个叫做米勒德·菲尔莫尔的小孩在纽约州出生,他就是后来的美国第13任总统——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一下台就陷入穷困潦倒的生活的总统。
菲尔莫尔出生在一个贫穷的佃农家庭,他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还是一个大农场主,但是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和挥霍无度导致家业败落。从懂事起,菲尔莫尔就帮助父亲放牛种地,年龄再大一些的时候便出去当学徒以补贴家用。由于家庭非常贫穷,菲尔莫尔只受过最基本的教育。但是,天生就有着远大抱负和聪慧头脑的菲尔莫尔一直都坚持自学,他认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需要更多的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才华的人,因为才华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基础,没有才华的人注定不会成为富人。
1823年,仅仅受到最基础教育的菲尔莫尔通过了法律考试,成为了一名律师。这一年,他的人生刚刚进入第23个年头。23岁的菲尔莫尔成为了家族中第一个律师,这让他家族的所有人都感到非常荣耀,因为律师、医生等职业在欧美社会中一直是非常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职业。成为一名律师之后,菲尔莫尔开始在纽约的布法罗工作,他因为极富正义感和业务能力突出而显得特别有才华,因此他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和支持,被选送进众议院当了一名众议员。
由于才华横溢又有着远大的理想,年轻的菲尔莫尔成为了当地女青年最为倾慕的对象之一。不久,一个叫做艾比盖尔·鲍尔斯的女孩出现在菲尔莫尔的生活当中。鲍尔斯是当地一个有钱人家中的独生女儿,她的父母亲都是当地的社会名流。鲍尔斯从小就受到非常好的教育,她所受的正规教育比当时的女孩所受到的教育要高得多。而鲍尔斯之所以选择把自己的一生交给菲尔莫尔这样一个在纽约州连一处房产都没有的人,是因为她看重了他的才华,她相信才华过人的菲尔莫尔不会一辈子都做一个穷人的。
1826年2月5日,“穷小子”菲尔莫尔和“富家女”鲍尔斯结婚。结婚后,由于鲍尔斯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而且温良贤淑,她成为了丈夫背后的“贤内助”,帮助菲尔莫尔快速进入事业的上升期。1829年,菲尔莫尔成为了纽约州议会议员;1832年,菲尔莫尔被选入美国国会;1834年,菲尔莫尔加入了辉格党,成为了当时北方地区最为著名的领袖之一;1848年,辉格党成为了美国国会上的第一大党,Z·泰勒被提为总统候选人,菲尔莫尔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1850年,Z·泰勒总统去世后,菲尔莫尔继任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