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译者序

本书作者E.A.罗斯是美国社会学家,威斯康辛大学教授,曾在中国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考察。当时正是辛亥革命前期,东西方文化在中国社会有着明显的冲突,作者正是以这种文化冲突为视角,试图客观地描述中国社会。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一窥当时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人的状况。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人的体质与精神、中国人的生存状况、中国的环境、工业、禁烟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等。作者走访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对这些方面的观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由于作者是一位社会学家,因此其视角带有一定的专业性,他目光敏锐、老辣,对中国文化的特点抓得很准,可谓入木三分。不过本书所采用的语言风格,并非逻辑严密的理论叙述,而是采用随笔式行文,形象生动,文笔优美,毫无学究气,读起来并无枯燥感。

除了对当时中国的某些现象进行描述外,作者还对中国当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比较深刻的见解。比如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源以及救治办法;中西方人的体质差别及未来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中国人的体质将发生的变化;中国工业的现状以及未来走向;禁烟运动的成败所涉及的因素;中国妇女地位的状况;中国教育事业的困境及解决方法……

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描述和解析的时候,作者尽量让自己保持客观。不过必须承认的是,谁也没办法做到绝对的公正客观,本书作者在某些问题上,就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但不可否认的是,本书中的文字,始终带有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理解和关怀。

本书英文原著是在1911年发行的,距离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当初作者的那些预测,有些已经变为了现实,如中国工业问题、教育问题等;有些似乎正在朝其预测的方向发展,如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人的体质问题等。某些颇具中国特色的痼疾扎根于几千年的文化土壤,其转变还需要相当漫长的过程。

古语有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国人的角度来看自身,有时难免会因为自尊或自豪而失于偏颇。适当地通过外国人的眼睛看看自己,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作者所记述的虽然是一个多世纪前的人与事,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些地方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有借鉴意义的。

E.A.罗斯写的这本书,是辛亥革命前西方观察中国的代表作,对于塑造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起了极大的作用。在中国,这部著作受到重视是近年的事,目前已有多个译本。我们这个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对此前的中译本有所参考,以求奉献给读者的文字更完美。即便如此,文中仍然难免会有纰漏,还望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