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夏 商 西周——从部落转向国家(1)
- 简明中国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 李姗
- 3748字
- 2015-11-26 11:58:06
1.夏朝建立
大禹担任天子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分别是:河北平原与山西的冀州;黄河与济水之间的兖州;处于山东半岛的青州;淮河平原的徐州;长江下游的扬州;长江中游的荆州;关中与陇西一带的雍州;秦岭以南与四川盆地的梁州;以及中原地区的豫州。这些州的名字后来就成为州中主要城市的名字,有些今天还是一些省区的简称。
大禹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已经有生杀大权了,大禹的治理方式也是朝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物方向努力。很多小故事都体现了大禹专制权力。有一次,他召集全国各部落首领到涂山开会,稍后又在会稽举行第二次大会,太湖流域防风部落的首领迟到了,大禹竟然命令将他处死。从此,天子的权力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天子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不惜诛杀大臣、百姓的事情就屡出不绝了。
大禹当天子的时间不是很长,按照以前禅让的原则,应该由伯益接替天子的位置,但是大禹的儿子启早就培养了自己的势力,把伯益的势力剪除掉,自己当上了天子。从此,王位世袭的制度建立起来,国家权力的和平交接就只在一个家庭里进行了,或是子承父业,或是兄弟相接。
夏启建立了夏朝,人们就改称他为夏后启,“后”在那时的意思就是天子。
夏启的儿子太康继承了夏启的统治,但是他却是一个不理政事的天子。他有一次打猎的时候竟然被一个东方夷族部落首领羿给围困住了。羿也是一个神话人物,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传说天上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地面上的生物都没法活下去了,羿为了拯救百姓,用弓箭射掉了九个,当他正准备射下第十个的时候,百姓向他呼吁要留下一个,才使他住手。可见羿在他的部落里也是个很伟大的首领。羿的箭法非常高明,后人把神箭手都称为“后羿”就是这个原因。
羿困住太康之后,又把太康的弟弟仲康作为傀儡立为国君,他自己掌握实权,后来又立仲康的儿子相为天子。这时羿的势力已经很大了,就自己做起了部落联盟首领,人们就称他为“后羿”。后羿登基后也不爱管理政务,他的亲信大臣寒浞取得了他的信任,成为最主要的官员。寒浞也是有野心的人,趁着后羿打猎的机会将后羿暗杀了。
寒浞下令追杀相,相没有能够逃脱,但是他怀孕的夫人逃到舜后人的部落里。生下的孩子就是少康。少康是一个有作为、有谋略的人,他最终杀掉了寒浞,夺回了天子的位置。少康并没有完全征服东方夷族部落,直到他的儿子帝杼时,“甲”被应用在战争之中,中原部落凭此战胜夷族,夏朝终于把政权版图向东拓展了。
2.夏桀与商汤
夏朝又延续了约400年,其间发生的事情已经无从考证,但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人物。
桀的名字叫履癸,“桀”是后人给他起的谥号。他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天子,传说他赤手空拳可以搏斗虎豹,又能把弯曲的金属钩用手拉直。但他不会治理国家,而且性格暴虐。他甚至发明了一种酷刑,称为“炮烙”。就是在铜柱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烧炭火,命令犯人赤足在铜柱上走过,犯人滑下去就掉到火炭上被活活烧死。
大臣关龙逢劝阻桀不要施行暴政和酷刑。桀对他说:“你只知道别人的危险在眼前,却不知道自己的危险也在眼前。”于是将关龙逢用炮烙处死,这倒使得关龙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忠臣和直臣。
桀的王后妹喜,喜欢听绸缎撕裂时发出的声音,桀就命宫女在她身旁不停地撕绸缎。据传,桀的富有和奢侈也是空前的:肉可以堆积得像山一样,用来装酒的池塘可以行驶船只。有莘部落的首领伊尹警告桀这样下去可能会亡国。桀大怒反驳:“人民有君主,犹如天空有太阳。太阳亡,我才亡。”于是全国人民诅咒他:“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跟你同归于尽。”
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商的祖先契和禹一样是尧舜时期的大臣。商部落因畜牧业发展起来,到了夏朝末年,汤做首领的时候,夏桀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了。于是商汤表面上对夏臣服,暗地里已经准备向夏朝开战了。
汤的好名声也慢慢在其他部落传开了。部落首领葛伯不按时祭祀,汤派人去责问葛伯。葛伯回答说没有牲口作祭品,于是汤送了一批牛羊给葛伯作祭品。葛伯把牛羊杀掉吃了,仍然没有祭祀。汤又派人去责问葛伯,葛伯又拿没有粮食作为借口,商汤又派人帮助葛伯耕田,还派人给负责耕作的人送酒送饭,不料葛伯又把那些酒饭都抢走,还杀了一个送饭的小孩。
商汤有了借口,出兵把葛伯吞并了。反复使用这样的手法,商汤的势力渐渐发展起来。商汤又从奴隶中发现了善于谋划方略、治理国家的伊尹,并且提拔他为治国的大臣。
商汤力量壮大了,就决定不去朝贡,夏桀发动九夷兵攻打商汤。这时商汤见灭夏的时机还没有成熟,就恢复进贡。
不久以后,九夷中一些部落也忍受不了夏桀的压榨勒索了,很多部落都叛离了夏朝,汤和伊尹才决定军事进攻夏桀。商汤还要向大家公布出师的理由,就把神的旨意搬了出来。从此以后的统治者就都用神的旨意来作为自己行动的合理解释了。
商汤的军队在鸣条打败了夏桀的军队,夏桀只好逃到南巢,最后就死在那儿。因为改朝换代被说成是天命的变革,所以商汤伐夏就被称为“商汤革命”。
3.商代兴衰
商汤逝世后,两个儿子先后继位。第四个商王是太甲,他执政以后品行不端,被开国元老伊尹流放到桐,伊尹代行天子。过了3年,伊尹认为太甲已经改过自新了,就重新请出太甲,恢复了他天子的身份。历史上也有些记载认为是伊尹篡夺了皇位,太甲积蓄力量夺回王位。但是,从后代对伊尹的尊重来看,伊尹应该是一个忠臣,所以他流放太甲又请回太甲的故事就成为许多摄政大臣的效仿先例了。
商朝建立之初,国都定于亳。此后300年当中,因为王族内乱和黄河水灾的原因,都城接连搬迁5次。
商代历史上多次迁都的原因,与内部的政治斗争有一定关系。盘庚登基的时候,他认为只有迁都才能改变不安定的局面,所以执意迁都。但这时并没有直接的天灾和动乱,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迁徙,贵族和城市居民势力甚至不惜以武装对抗来抵制。盘庚声称要将拒绝迁都的人斩尽杀绝,不让孽种留着威胁新邑。
公元前1300年,盘庚带领愿意迁都的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所以商朝又被称作殷商,或者殷朝。他在那里重新规划了商的政治统治,衰落的商朝又出现了复兴的局面,王室内部的矛盾得到缓解,经济得到发展。以后200多年,商朝一直没有迁都。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武丁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他年幼时,小乙曾让他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他深知民众生活的艰难困苦。即位以后,他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分别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往往动用数千兵力,最大的一次发兵13000人。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获得大量俘虏。武丁时期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宫殿、墓葬、作坊等文物都被发现。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分铸技术已被广泛运用;青铜器生产数量大增,还出现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这样的重器。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另一件“四羊方尊”,造型雄奇,工艺高超,代表中国青铜时代进入繁荣时期。此外,商代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的成就。武丁开创的盛世局面,为商代晚期社会生产的发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为武丁的庙号是高宗,因此这次中兴称为“高宗中兴”。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并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到了纣的时候,四方诸侯开始起来反叛。面对这种情况,纣王又不听忠谏,一意孤行,而且荒淫残暴,宠幸妲己,一味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削弱了自己。同时,他穷兵黩武,调集大军征伐东夷,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也使国内兵力空虚。周武王的大军打到商郊牧野,纣王才组织军队,仓促应战。结果,纣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奴隶阵前倒戈,向武王的军队投降。纣王看到大势已去,逃到鹿台,燃起珠玉宝货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后来明朝作家许仲琳以此为素材,创作了经典神话作品《封神榜》。
到了中古的时候,关于商代的直接记录已经很少了,很多人对于商代的历史都持怀疑态度。直到1899年前后,国子监官员王懿荣在给自己治病的药中发现了一种叫“龙骨”的龟甲,上面居然刻有很多像文字的符号。他收集了很多这样的龟甲,最终确定这是商代的文书。后来人们借此继续发掘,终于在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于是就叫它“殷墟”。
这些被偶然发现的商代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把湮没了3000余年的古老文字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并让人们识读。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的存在无可争议,并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安阳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社会中发生的许多事情。商朝的统治阶级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们在祭祀、打猎、出征的时候,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一下,是吉利还是不吉利。占卜之后,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经过几代人的整理和研究,今人揭开了甲骨文中所包藏的丰富内容,为研究商代历史开拓了重要的途径。
殷商奴隶主死时除了用大量的珍珠宝玉等奢侈的陪葬品之外,还流行把许多奴隶活活杀死殉葬。在一座商代大墓旁边的墓道里,一面堆着许多无头尸骨,一面排列着许多头颅。据甲骨片上的文字记载,商贵族祭祀祖先,会大批屠杀奴隶做供品,最多的竟达到26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