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子。菩萨知诸业不从东方来。不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来而共积集止住于心。但从颠倒生无有住处。菩萨如是决定明见无有疑惑。
次正说教诲。于中分五。一别观业空。二总观四障。三别观见惑。四对业观报。五总结忏益。今初。业为报因。三障首故。非先有体。不从十方来。正显空义。但从颠倒生。释空所以。由业障海从妄想生。故无自性。令此空慧与心相应。则决定无疑。能如是知。即名菩萨。
诸天子。如我天鼓说业说报。说行说戒。说喜说安。说诸三昧。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说我说我所。说众生。说贪恚痴种种诸业。而实无我。无有我所。诸所作业六趣果报。十方推求。悉不可得。
二总观四障。即天鼓说法无说喻。以喻俗有真无。先喻中初举所治。谓业报二障。后说行等五。即是能治。谓行善。止恶。喜他。安他。住三昧。后诸佛下合。于中先随俗说有。言我我所者即是见障。说贪恚痴即烦恼。后而实下胜义实无。有无二文三障影略。既无我所翻破第一妄计人我。
诸天子。譬如我声不生不灭造恶诸天不闻余声。唯闻以地狱觉悟之声。一切诸业亦复如是。非生非灭。随有修集则受其报。
第三别破见惑。见惑深险故广破之。文有三喻。一鼓无生灭随闻喻。喻业虽无生。随修感报。谓向观业空。为遣执有。若谓为空。诸佛所不化。故今显非断无。翻破拨无因果。
诸天子。如我天鼓所出音声。于无量劫不可穷尽无有间断。若来若去皆不可得。诸天子。若有去来则有断常。一切诸佛皆不演说有断常法。除为方便成熟众生。
二声无去来喻。喻归中道。定有即常。定无则断。俱亦是二。故双破二见。显离断常。文中先喻。诸天子若有下合。若有可来即常。去而不来则断。故虽空不断。虽有不常。
诸天子。譬如我声。于无量世界随众生心皆使得闻。一切诸佛亦复如是。随众生心悉令得见。
三鼓声随心喻。喻佛由心见。遣其心外定执忏主。令其真念十方诸佛。翻破外遇恶缘。
诸天子。如有颇梨镜名为能照。清净鉴彻。与十世界其量正等。无量无边诸国土中。一切山川一切众生。乃至地狱畜生饿鬼。所有影像皆于中现。诸天子。于汝意云何。彼诸影像可得说言来入镜中从镜去不。答言不也。诸天子。一切诸业亦复如是。虽能出生诸业果报。无来去处。诸天子。譬如幻师幻惑人眼。当知诸业亦复如是。
第四对业观报。文有二喻。一镜像体虗喻。喻虽有而无。谓镜像依镜现。像非去来。报依业生何有去来。二幻师惑眼喻。喻业招报。虽无而有。又业亦如幻。又幻非有无。即中道矣。
若如是知。是真实忏悔。一切罪恶悉得清净。
五总结忏益。可知。
上明从地狱来生天子闻法忏悔。
下明益。
说此法时。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世界中兜率陀诸天子。得无生法忍。无量不思议阿僧只六欲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六欲天中一切天女。皆舍女身发于无上菩提之意。
第六见闻益。前中二。先明余众益。以三昧力声普闻故。
尔时诸天子闻说普贤广大回向得十地故。获诸力庄严三昧故。
次正辨当机益。于中二。先一重益。后其中香云下展转益。前中亦二。先得法益。后以众生下见佛益。今初。皆有故字。义似牒前为因。则见佛为益。而前未有得十方地文。为何所牒。是以晋经皆无故字。应言闻说普贤广大回向故。便得十地。获诸力庄严三昧。上句得位。下句成行。分得十力为庄严故。
以众生数等清净三业。悔除一切诸重障故。即见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七宝莲华。一一华上皆有菩萨结跏趺坐放大光明。彼诸菩萨一一随好放众生数等光明。彼光明中有众生数等诸佛结跏趺坐。随众生心而为说法。而犹未现离垢三昧少分之力。尔时彼诸天子以上众华。复于身上一一毛孔。化作众生数等众妙华云。供养毗卢遮那如来。持以散佛。一切皆于佛身上住。
二明见佛益。中三。一明见因。二即见下正明见佛。三尔时下敬心兴供。言以上者。上来持华诣佛犹未散故。毛孔出华者。已得地位故。华在最初故略举之。上所持中有香盖等。故下见香见盖。并皆成益。
其诸香云。普雨无量佛刹微尘数世界。若有众生身蒙香者其身安乐。譬如比丘入第四禅。一切业障皆得消灭。
第二展转益中二。一闻香益。二见盖益。并依前供成。今初。有法喻合。法中由脱障故。得解脱乐。故喻四禅无八灾患。
若有闻者。彼诸众生于色声香味触其内具有五百烦恼。其外亦有五百烦恼。贪行多者二万一千。瞋行多者二万一千。痴行多者二万一千。等分行者二万一千。
次合由灭障。故得净善根。是为益相。文中先显所灭。即八万四千。古有二释。一云。众生根本烦恼有十。然一惑力复各有十。即为一百。计应分为九品。但上品重故开为三品。中下轻故各为一品。合为五百。于内外境起。谓自五尘为内。以他五尘为外。一一各五百。即为五千。别迷四谛则成二万。并本一千。则有二万一千。依三毒等分成八万四千。经文自具。余非经意。故不繁录。
了知如是悉是虗妄。如是知已。成就香幢云自在光明清净善根。
后显能灭。谓了惑本虗。居然不生。故晋经云此诸烦恼皆悉除灭。除灭故清净。惑亡智显。即自在光明。善根成就。言香幢云即九地善根。
若有众生见其盖者。种一清净金网转轮王一恒河沙善根。
第二见盖益。于中二。先正明得益。次佛子住此下明摄化转益。今初。准晋经云。种一恒河沙转轮圣王所植善根。所谓白净宝网轮王等。是则多个轮王。非一轮王之多善也。梵本亦然。言一恒河沙者。谓从九地已前。乃至十住铜轮。以此十地所化分齐比前如恒河沙矣。故晋经云。宝网轮王等。等取前也。
佛子。菩萨住此转轮王位。于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世界中教化众生。
第二摄化转益中二。先明得益位。后佛子如得初禅下成得益。今初。有法喻合。法中直明摄化分齐。已如前释。
佛子。譬如明镜世界月智如来。常有无量诸世界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化现其身而来听法。广为演说本生之事。未曾一念而有间断。若有众生闻其佛名。必得往生彼佛国土。
二喻中初化无间断。喻上法中教化众生。后若有闻名必生其国。喻下合中遇斯光明获十地位。
菩萨安住清净金网转轮王位亦复如是。安住若有暂得遇其光明。必获菩萨第十地位。以先修行善根力故。
后合中初总合。准晋经。亦复如是下有放曼陀罗自在光明之言。今经影在后喻合中。放摩尼髻清净光明是也。若直云得遇斯光。前文无放光处。为遇向耶。言得十地者。此品总有三重顿圆十地。故名展转益。一诸天子闻鼓说法得十地。二此天子毛出华盖云。见者得轮王位。即是十地。三轮王放光。遇者复得十地。此三位皆齐等。同时顿成各尘数多类。总是一随好中一光之中所成之益。余光好等弥更难说。言以先修行善根力者。显顿益之因。因闻普法修普善故。
佛子。如得初禅。虽未命终。见梵天处所有宫殿。而得受于梵世安乐。得诸禅者悉亦如是。
第二成德益中先喻。后菩萨下合。喻意云。欲界修得色定。以欲界眼见色界境。喻菩萨顿证。未转凡身。见十地境。以法力故。是则三只可一念而届者。明一摄一切故。尘劫不穷一位者。明一切摄一故。如是迟速自在。是此圆教非余宗也。
菩萨摩诃萨住清净金网转轮王位。放摩尼髻清净光明。若有众生遇斯光者。皆得菩萨第十地位。成就无量智慧光明。得十种清净眼乃至十种清净意。具足无量甚深三昧。成就如是清净肉眼。
二合中。初正明得益。后佛子假使下显境分齐。今初。言得菩萨第十地者。犹是牒前合中以德依地成。所以重牒。不然则成两度放光各得十地矣。言成就如是清净肉眼者。谓上诸德十眼。皆是凡身肉眼而成。故就结之。
佛子。假使有人以亿那由他佛刹碎为微尘。一尘一刹。复以尔许微尘数佛刹碎为微尘。如是微尘悉置左手持以东行。过尔许微尘数世界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此微尘。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如是十方所有世界。若着微尘及不着者。悉以集成一佛国土。
后显境分齐者。即显肉眼境界广大。肉眼尚尔。余眼玄妙不可说也。文中二。初假设譬喻以显境多。次正明能见。后结德有归。初分三。初明一重广大。
宝手。于汝意云何。如是佛土广大无量可思议不。答曰不也。如是佛土广大无量。希有奇特不可思议。若有众生闻此譬喻能生信解。当知更为希有奇持。佛言。宝手。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譬喻而生信者。我授彼记。决定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获如来无上智慧。
次问答显广。
宝手。设复有人以千亿佛刹微尘数如上所说广大佛土末为微尘。以此微尘依前譬喻一一下尽。乃至集成一佛国土复末为尘。如是次第展转乃至经八十反。
三复积前数。重显广大。
如是一切广大佛土所有微尘。菩萨业报清净肉眼于一念中悉能明见。亦见百亿广大佛刹微尘数佛。如颇梨镜清净光明照十佛刹微尘数世界。
第二正明能见。先见前广刹之尘。肉眼能见已是超胜。况一念耶。次亦见下明见多佛。后如颇梨下明见之相。无心无去来故。
宝手。如是皆是清净金网转轮王甚深三昧福德善根之所成就。
第三结德有归。归轮王善。此品经来未尽。
上差别因果竟。
补义曰。此不思议法三品经。明差别因中修生妙觉之果德也。初不思议法。乃显法身智身之德不可思议相海随好二品。乃明报身之德不可思议。以因中一一行皆称普法界而修故。今报相一一皆遍法界身。故云有十华藏世界微尘数大人相。其相如此。其身又可知矣。然一一相中具有多好。统论身相功德不可思议。难以名言。故姑举足轮最下一相。此相具有多好。今举一好中常放四十种光明。今只一光。下照地狱极苦众生。离苦得生兜率陀天。闻天鼓说法。顿证十地。既证十地。即以所持香华盖等供奉于佛。其有闻香见盖者亦登十地。此第二转登十地者放光。令遇光者亦证十地。如是三重顿圆十地之功德。皆依足下一好中所放光明之所成就。今以最下一好功德如此不可思议。况多好多相之功德耶。身光如此。况法身智光又可得而思议耶。此正法华所云。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者此也。学佛法者。不知此三品之功德其说诸佛智慧。如以萤火照四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