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欧洲文明的诞生(6)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建立的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792年9月21日,新选出的议会即“国民公会”开幕,通过了由雅各宾派提出的废除君主制的议案。第二天,大会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在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将1792年9月21日定为共和日。法国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不久便把普奥联军全部赶出了法国。共和国的成立也标志着法国封建君主制被彻底推翻,君主立宪政体结束。此后,政权转入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手中。忿激派的主张吉伦特派实行的社会经济政策引起了劳动人民的强烈抗议。1792年底,限价运动高潮中出现了代表贫苦劳动群众利益的激进派别——忿激派,由扎克·卢、瓦尔莱等领导。忿激派要求政治平等、公民权平等与社会平等,主张全面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征购粮食,统一管理供应,救济贫苦群众和义勇军家属,严厉惩办投机商人,以恐怖手段打击反革命分子等。在忿激派和广大人民的督促下,国民公会于1793年4至5月先后颁布了强制流通证券、限制粮食价格、向富人借款等法令。但忿激派最终被当权者以武力镇压下去。

革命第三阶段——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专政阶段是法国大革命最深入、最彻底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法国击败了外国干涉军,平定了反革命叛乱;彻底消灭了封建制度在农村的统治,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对敌斗争中还使用了“平民方式”。随着革命的胜利进行,雅各宾派内以丹东为首的丹东派和以埃贝尔为首的埃贝尔派,就是否继续实行恐怖统治发生了矛盾。1794年3至4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执政派先后逮捕并处死了这两派领导人,继续执行革命恐怖政策。1794年7月27日,反罗伯斯庇尔的势力联合发动“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专政。

雅各宾起义

1793年3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法国国内也发生大规模的王党叛乱。4月,前线的主要指挥、吉伦特派将领迪穆里埃叛变投敌。在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巴黎人民在雅各宾派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的领导下,于5月31日至6月2日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国民公会的领导权被雅各宾派取得,政权随之转移到雅各宾派手中。

雅各宾的土地法令

面对内忧外患的艰难环境,雅各宾派认识到土地问题是革命中的首要问题。6月3日至7月17日,雅各宾派先后颁布三个土地法令,规定将没收的逃亡贵族及王室、教会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地主贵族必须把200年内侵占的公有土地归还村社或分给农民;无条件废除农村中的封建权利、封建义务、地租以及其他封建捐税,销毁一切封建文据和契约。这些法令比较彻底地铲除了封建制的基础,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小农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巩固了革命成果和雅各宾派的统治;调动了农民的参战积极性,保证了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胜利。

《1793年宪法》

1793年6月24日,国民公会通过了法国第一部民主共和制宪法,即《1793年宪法》,用以取代君主立宪制宪法,但最终未能实施。该宪法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是雅各宾派政治、经济主张的总纲领。它确认了共和制、主权在民、分权制衡等原则;规定了公民的各种自由权利,人民甚至有起义权;规定21岁以上的男子具有普选权。《1793年宪法》是当时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法,有利于扩大雅各宾派的统治基础,并为其他国家的宪法制定提供了蓝本。

革命恐怖统治

为了保护革命成果、打击敌人的进攻,国民公会于1789年9月将“恐怖”提上了议事日程。革命恐怖统治主要有两方面:经济恐怖和政治恐怖。经济恐怖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全面限价法令》、《严禁囤积居奇法令》、粮食饲料等限价法令,以及其他打击奸商、投机商、囤积居奇者的法令等。政治恐怖以《嫌疑犯法令》和救国委员会集权体制为代表,包括改组革命法庭、在巴黎和各地设立断头台、由革命委员会决定嫌疑犯身份、中央特派员在各地方和军队中拥有一切大权等内容。恐怖统治初期在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起到了不容抹杀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雅各宾派的内部斗争

雅各宾派执政后,其内部一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1793年末至1794年初,雅各宾派的内部斗争扩大,分裂成左、中、右三派。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领导集团是中派,代表小资产阶级上层,主张维护现行政策;代表小资产阶级下层的埃贝尔派是左派,主张把革命进行到底;代表革命中的暴发户利益与要求的丹东派是右派,反对现行政策,鼓吹取消革命民主专政。这些派别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罗伯斯庇尔无法弥合三派的分歧,于是先后将其余两派镇压。雅各宾派的内部斗争大大削弱了革命民主专政的核心力量和社会基础,注定了雅各宾派最终失败的历史命运。

热月政变

雅各宾派实行的恐怖统治政策丧失了群众基础,反对罗伯斯庇尔的力量逐渐集结起来。1794年7月27日,国民公会宣布罗伯斯庇尔“不受法律保护”,将其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其他几个雅各宾派的核心人物。7月28日,罗伯斯庇尔等人被处以极刑。因这次事件发生在共和二年热月九日,历史上称之为“热月政变”。这次政变后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

拿破仑帝国

1789至1794年,法国大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制度。热月政变结束了革命的高潮,迎来了巩固革命成果及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军事天才、政治伟人拿破仑·波拿巴横空出世。他在大革命时期屡建奇功,数次击败欧洲反法同盟的进攻,并且建立起称霸欧陆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加强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中央集权,鼓励工商业发展,颁布一系列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法律规范。在他的统治下,大革命的成果真正得到巩固,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客观上给欧洲大陆封建国家带去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希望火种,为19世纪前期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播下了种子。但是,无限的权力和征服整个欧洲的野心促使他作出了一系列狂妄决策,最终被新的反法同盟打败。

雾月政变

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热月党人上台后组建了督政府,对内无情地打击雅各宾派和王党;对外仍与以英国为首的反法同盟处在战争状态。1799年下半年,第二次反法同盟大军压境,法国国内又面临封建复辟的危险,督政府软弱无能,无力改变现状,大资产阶级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强权人物拿破仑身上。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推翻了督政府。

热月政变后的法国

热月党人主要由大资产阶级和金融资产阶级组成。他们当政后,一方面立即取消了所有对自己不利的政策措施,大肆迫害雅各宾派,禁止人民参加政治活动,废除了最高限价法,取消了对投机商的制裁,镇压巴黎市民的起义,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但另一方面,热月党人却将共和制度坚持了下来,而且坚决镇压了反革命王党的叛乱,对外还击溃了反法同盟的进攻,积极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第二次反法同盟

1797年10月,法国迫使奥地利承认法国在北意大利的地位,第一次反法同盟被瓦解。1798年,拿破仑为了威胁英国到印度的航线,又远征埃及,并很快地占领了埃及。虽然后来法军征服叙利亚的计划失败了,但法军在欧洲及北非的胜利进军,已经引起了欧洲诸国的极度恐慌。1798年底,以沙皇俄国为首的欧洲诸国又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年春,俄国军队远征北意大利,迅速将驻守在那里的法军驱逐出去。在北线,1799年8月底,英国的远征军在荷兰登陆,击败了法军;在东线,奥军也迫近法国国境。法军在战场上连战连败,法国又面临着封建王朝复辟的危险。

雾月政变

1799年3月,第二次反法同盟从意大利、瑞士、荷兰三个方向进攻法国,法国国内猖獗的王党活动更使督政府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拿破仑得到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于1799年11月9日(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以解除雅各宾过激主义威胁共和国为借口,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历史上称拿破仑的此次政变为“雾月政变”。雾月政变是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第一帝国——法兰西

拿破仑上台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以灵活的策略对付各种反对力量,并将天主教逐步改造为新政权的工具;重视工商业,推行类似重商主义的政策;在军事上推行的一系政策,使法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飞速提升。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拿破仑的个人野心也随之膨胀。1804年5月18日,他修改了共和国宪法,宣布法国改制为帝国,即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并自封为“拿破仑一世”。

执政府的建立

雾月政变的第二天,拿破仑把法国议会——元老院和五百人院全部解散,夺取了议会大权,并宣布成立执政府。不久,执政府公布法兰西共和国八年宪法,重申废除封建等级制、法国为共和国,并且规定第一执政(即拿破仑)拥有公布法律、随意任免高级官员的权力。拿破仑还取消了革命时期建立的地方自治机构,使法国成为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由此,拿破仑通过执政府开始了长达15年的独裁统治。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1802年,拿破仑修改宪法,将第一执政变为终身职位。这是法国资产阶级帝制的开端。1804年5月,他再次修改宪法,宣布法国改制为帝国,第一执政为皇帝,并自封为“拿破仑一世”。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加冕礼。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改变了法国的政体,使统治阶层发生了更替,却并未改变法国的国体——法国仍然是资产阶级专政。

《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原名《法国民法典》,1804年公布施行。法典除总则外,分为三编。第一编是“人法”,包含关于个人法和亲属法的规定。第二编是“物法”,包含关于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编为“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内容颇为庞杂。这部法典的原则可概括为自由和平等原则、所有权原则、契约自治原则,它用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后来成为许多资产阶级国家立法的蓝本。

对外战争

拿破仑政权是与频繁的对外战争相始终的。这些战争最初是为了反击外国的武装干涉、保卫法国革命果实,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反封建的民族战争。但随着拿破仑扩张野心的日益膨胀,其对外战争逐渐转变为以掠夺、奴役其他民族为主的侵略战争。它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对外侵略掠夺及在欧洲建立霸权的要求。

大陆封锁政策

1806至1814年间,拿破仑一世对英国采取了一项重要的政治经济措施,即用经济封锁摧垮英国。1806年11月起,拿破仑先后颁布《柏林敕令》、《华沙敕令》、《米兰敕令》和《枫丹白露敕令》,这些敕令规定:隶属于法国的各国,不仅不准与英国发生贸易关系,而且要断绝一切来往;法国统治下的欧洲的英国侨民,一律为战俘;所有法国及其隶属国境内的英国货物和商船,全部没收。但大陆封锁没有达到从经济上摧毁英国的目的。由于当时法国工业的发展水平不能代替英国,不能满足欧洲各国的需求,大陆封锁政策引起这些国家的不满;同时,英国采取反封锁措施,并进行大规模的走私活动。随着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大陆封锁政策也随之破产。

《提尔西特和约》

1806年9月,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等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却连连被法军挫败。1807年7月7日,法国和俄国签署条约,俄国被迫承认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的一切权利,并退出反法同盟。7月9日,法国又和普鲁士签订条约,普鲁士的军队被限制在4万人,并向法国赔款1亿法郎,还割让了大片土地。这两个和约合称《提尔西特和约》,标志着第四次反法同盟的失败,也表明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已完全变为霸权主义侵略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

拿破仑征服欧洲

1800至1809年,拿破仑的军队在欧洲大陆上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几次反法同盟都在法军的强大攻势下解体。法国军队接二连三地击溃了在数量上占很大优势的俄、普、奥等国的军队,迫使这些国家的封建君主先后俯首求和。到1809年为止,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波兰及瑞典诸国都直接或间接地由拿破仑帝国统治,拿破仑征服了除英国、俄国以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1810年4月,奥地利王室被迫将公主嫁给拿破仑,标志着法兰西第一帝国达到了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