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故事以16世纪英国的生活情况为背景,讲一个衣衫褴褛的贫儿汤姆·康第和太子爱德华同时出生,相貌极为相似;他们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戏剧性地互换了服装和身份。汤姆登上国王的宝座,当了一国之主后,废除了一些残酷的法律和刑罚,赦免了一些无辜的“犯人”,颁布了一些合乎情理的命令;而王子爱德华则流落在民间,经历了君主专制统治下人民生活的种种苦难。小说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劳动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悲惨,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豪奢和凶残。作品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受苦受难的人民的同情。
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塞缪尔·兰贺尔·克莱门斯,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虽然其家财不多,却无损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马克·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的贫穷律师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律师,收入微薄,家境拮据,小塞缪尔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他12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在印刷所做学徒,又当过送报人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儿时生活的贫穷和长期的劳动生涯,不但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累积了素材,更铸就了一颗正义的心。
“马克·吐温”是其最常使用的笔名,一般认为这个笔名是源自其早年水手术语,“马克·吐温”的意思是:水深12英尺,他曾当过领航员,与其伙伴测量水深时,他的伙伴叫道“马克·吐温!”,意思是“两个标记”,也即水深两浔,这是轮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条件。
马克·吐温于1910年去世,享年75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内容提要
本书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本文描写王子爱德华和贫儿汤姆在一个阴差阳错的偶然机会下,互相换了位置,王子变成了贫儿,贫儿成了王子。
贫儿汤姆穿着王子的衣服在王宫里尽享荣华富贵,还当上了英国的新国王。而真正的王子爱德华却在外四处流浪,不得不忍受贫穷和乞丐们的欺凌和嘲讽。在好人霍顿的帮助下,爱德华王子经历了重重劫难,改正了自己的坏习惯,最后终于回到了王宫。
而贫儿汤姆在良心的谴责下,将不属于自己的王位还给了真正的王子。此后,爱德华成了一位仁慈的君主,和他的子民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写作背景
马克·吐温首次发表这篇作品时,在封面上写道:“送给秀丝和克拉拉——父亲”。由此可见,这是父亲为送给自己亲爱的女儿们而写的书。
本书讲述的故事在历史中确有其事,贫儿汤姆可能就是爱德华六世的臣民汤姆·坎迪。他出生贫苦,但6岁就因为是“国王的好朋友”成为英“英国国王的保护者、圣公会的主持和坎伯雷特大主教”。
16岁时年轻的国王爱德华六世去世,新的女王玛丽一世复辟天主教并大肆迫害新教教徒。将汤姆关进伦敦塔。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后才得以释放,重新任圣公会的主持。他死后,英国议会追封他“摄政国王”和“圣公会之父。”
思想内涵
本书讲述的是由于偶然的巧合,面貌非常相似的王子和乞丐因互换衣服,从而导致了命运的颠倒,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生活在对方立场上的两个少年,在此期间懂得了很多东西。王子深深了解了民间疾苦,乞丐也体会到了统治一个国家的艰辛。
这个故事里隐含着人人平等的观念,而且告诉我们如果想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就必须要接受教育,必须做无愧于良心的事,还要有勇气。不同的人身份可以不同,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只有这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人。
阅读要点
1.幽默的写作风格马克·吐温的幽默是非常有名的,他的大多数作品情调诙谐滑稽,包含有一些生活笑话,喜剧情节,睿智的品论等,甚至一些实际上荒诞不经的故事,读起来非常有趣味。
后来他成了有趣机智的美国人的公众偶像,报纸上到处都刊登有他那双关诙谐,玩世不恭的文章。而他的幽默均以双关诙谐,极度夸张等特点代替拙劣的描述和漫骂,以一种艺术的风格抨击社会不公平现象,讽刺浪漫主义的腐败。
2.方言的灵活运用
马克·吐温对方言的灵活运用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文字口语化,简明直接,句子结构简单朴实,甚至不合乎语法规则,属于典型的口头语言。
他巧妙地应用口语来描述故事人物的日常生活,另外,他的故事人物,限定于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区域,操持着浓重的方言,使他的乡土特色更为真实。
人物介绍
爱德华
他是一个王子,出生在一个高大华贵的宫殿里,因此他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和固执的性格。后来阴差阳错,他和乞丐汤姆调换了位置,他的命运开始有了转变。
他从一个高贵的王子,变成了一个落魄的乞丐,甚至被卫兵殴打,被孩子们嘲笑、欺凌。
汤姆
他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他出生在垃圾大院又小又破的房子里,浑身裹着破布烂褥。除了他善良的母亲和姐姐关心他外,没有人关心他。他有着善良、诚实的良好品质。
他在和爱德华王子交换身份之后,他一度因为奢靡的生活而迷失了自己,但是最后他认清了自己的错误,回到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