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莽莽,大地苍苍。
为生存提供的机会一闪而过。
只有抓住每一个短猝的瞬间,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站立成永恒的雄姿。
漆黑的夜,让我浑身的战斗力勃然迸发。
草丛里的白影,是即将到我口中的羔羊。
我仰天长啸,向全体通告进攻的指令。
我俯身窥视,准备狙击目标的逃亡。
我的钢牙闪着寒光,我的眼神幽幽远眺,只为那奋力跃起后致命的一击!
1.机会眷顾行动者
狼从来不相信猎物会自动跑到身边来,它们知道食物的获得必须经过艰苦的狩猎。即使机会就在眼前,如果不去努力把握,依然会一无所获。几只狼在搜寻目标时,遇到了一群麝牛。狼面对并不容易对付的猎捕对象,先将牛群赶向山坡一侧的高地,形成包围圈后,再把麝牛一冲而散,破坏掉它们的凝聚力。众牛四处奔逃,很多的弱小个体便倒在了锋利的狼牙之下。狼用智慧和行动的力量把握住了机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对于人生来说,机遇是随处都有的,幸运女神会光顾别人,自然也不会忘记了你。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总以为幸运女神对自己不公正,那是因为幸运女神来敲你的门时,你正好在呼呼大睡,没有理会那个恼人的敲门声。你与幸运女神就这样擦肩而过,你与成功发展也就这样遗憾地擦肩而过。
但如果是一个永远都在寻找机遇的人,就不会是这样。也许他曾经与幸运女神错过了,但是他一直在苦苦寻找。幸运女神即使走到了天涯海角,他也发誓要将她寻找出来。幸运女神自然了解这一点,很快就会眷顾他。
机遇和成功之间不是等号,要将机遇“转化”为成功,需要的是行动、行动、再行动!要有一种锲而不舍、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精神,决不能“四平八稳”、“一慢二看三通过”,坐失良机。
对把握机遇,有人归于运气的好坏,例如有人确有劳动时挖出金条,掏到钻石等可遇不可求的好运气。但把握机遇更要靠我们自己。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穷困潦倒,在爱情上屡遭不幸,成年后又遭逢耳聋的厄运,但他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终于成为一代“乐圣”,他所凭借的,正如他在给一位公爵的信中所说:“公爵,你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成为贝多芬则是靠我自己。”
1984年,当柳传志带领11个人创办联想公司时,他们的总资本共计20万元。按照柳传志自己后来的说法,之所以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大学毕业正赶上了‘文革’,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憋得慌”。
在柳传志开始创业的1984年,柳传志的名字普通得就像我们今天在交际场合遇到的“经理”一样普通,普通得不忘记都不行。可今天,是柳传志和他的联想集团成了中国民族计算机企业的象征。
在联想集团的成长史上,经历了两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而这两次大的调整,都给联想带来了飞速的发展。也就是说,联想公司成立后,有过两次发展契机,联想集团都抓住了,柳传志都抓住了。
第一次调整发生在1988年,当时中国的电脑市场还处于开发阶段,市场上也没有主导产品与品牌。当时联想公司决定与外国公司合作推广外国的品牌电脑。经过对市场的分析与调查,联想公司的决策层决定将市场定位于电脑板卡的开发、研制方面;同时他们准备与外国某些著名的电脑制造商谈判,争取成为这些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联想公司通过代理销售与市场开发,形成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规模,同时还为自己以后的发展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资本,建立了公司的整个市场营销系统,学习到了外国电脑企业和公司对电脑整机的开发技术。这一年,联想公司与香港一家电脑公司合资成立了香港联想电脑公司,其中联想占有54%的股份。柳传志当时之所以这么做,是想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和香港方面的市场优势,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事实上他们成功了。在中国和香港市场,联想集团取得了全国汉卡市场的50%以上的份额。此后,联想集团数年都成为在中国销量最大的微机公司。
如果说,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带有一定的被动性的话,那么,第二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则完全是主动出击。随着联想集团的飞速发展,国外许多公司都把联想集团当成了重要的竞争对手。柳传志认识到必须进行第二次调整,否则就没有出路。面对新的国际化和多元化格局,联想集团的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人员增多,经营区域急剧增加。这时,集团就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原来的职能式管理结构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情况,公司的集权式管理也难以对世界各地的各种业务领域出现的新情况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因此,联想集团决定改革公司的组织结构,调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确立“多中心”的公司发展模式,把“大船结构型”组织模式改变为“舰队结构型”组织模式,设立事业部编制。集团总部主要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投资收益和重大的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对主要经理人员、财务负责人和科技开发负责人进行直接控制,而其他的经营权都下放给事业部。各事业部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和经营权。事实证明,联想集团的这一步又走对了,第二次发展机会他们也没有放过,他们抓住了机会,成功了。
如果联想集团也像我们社会的大多数企业、公司一样,没有抓住20世纪80年代时代给予中国的第一次机会,没有抓住20世纪90年代初的那一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恐怕至今也没有几个人知道联想集团,更不会有人知道“柳传志”这个名字。作为现代人,面对机遇,不敢选择,不敢尝试,的确意味着巨大的失败;同样,面对机遇,我们敢于尝试,敢于拼搏,但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原因不能抓住发展机遇,任机遇从我们身边溜走,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失败。这样的人永远成不了强者。
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所面临的每一次发展机会,只是为成功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必然。
2.找到自己的路
在一个野生动物园,有一天饲养员发现,2米多高的铁丝网下部被撕开一道长长的裂口,铁丝网里空荡荡一片,6只一岁多的小狼无影无踪。
为了实现逃离计划,这些狼至少要突破两道关口——狼舍与壕沟之间、壕沟与小路之间2至3米高的铁丝网。为什么它们要逃出食宿无忧的环境?因为狼知道,在这里永远成不了主宰自己命运的强者,狼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草原,找到使自己成为强者的机遇之路。
对于一个渴望成功发展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研究和掌握在环境中如何生存,以及“突围”的能力,要学会反“埋没”。也就是说,你要寻找机遇,绝不能“听天由命”。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长着一对暴牙的小男孩,他的脸上总是显露着一种惊恐的表情。他呼吸就像喘气一样,如果被老师喊起来背诵,他立刻就会双腿发抖,嘴唇颤动不已,回答问题含糊且不连贯,之后就颓废地坐下来。
像罗斯福这样有着明显的生理缺陷的人,在美国那样的社会要取得成功,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不因自己的缺陷而气馁,甚至将他的缺陷加以利用变成资本、变成扶梯而走到了成功的巅峰。在罗斯福的晚年,人们常常会忽略他生理上的缺陷,他是美利坚合众国历史上最得人心的总统之一。
罗斯福的成功是神奇伟大的,然而造物主加在他身上的缺陷又是何等的严重,但他就是不听从命运的安排,毫不灰心地干下去,终于没有被埋没。罗斯福的成功主要就在于他的智慧和他的努力奋斗。
罗斯福使自己成功的方式是何等简单,然而却是何等的有效!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
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最伟大的文学家,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三座高峰之一。
巴尔扎克在《幻灭》中描写未来的大作家大丹士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要像莫里哀那样,先成为深刻的哲学家,再写喜剧。”这是否也是《人间喜剧》的作者对自己的要求呢?至少,他和书中的大丹士一样,曾经在“储藏伟大人物的阔口瓶”里受过饥饿和寒冷的折磨,在人类知识的宝藏中耐心地挖掘过,在巴黎那个“毒气熏蒸的大痈疽”中生活过、搏斗过、感受过。
为了取得自由,他梦想一笔财产。他无数次拟定发财的计划,尝试过好几种工商业,每次都以为满有把握发一笔大财,结果没有一次不失败。
巨额的债务拖累了他一生,他不得不靠写小说来偿还。他一辈子受着高利贷者和出版商的追逼,永远为到期的期票和利息发愁。他的家具不止一次被查封、拍卖,他不止一次被迫逃到乡下躲债。但巴尔扎克从不认输,他告诉他的朋友:“我发誓要取得自由,不欠一页文债,不欠一文小钱,哪怕把我累死,我也要一鼓作气干到底。”
他像牛马般担负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工作量,经常每天工作十四至十六小时,甚至十八小时。二十年之中(1829~1849),他在《人间喜剧》的总标题下写了九十余部小说——而且每部小说都要作反复修改,有的要换十至十二次校样——,创造了小说史上的奇迹。过度的工作毁坏了他的健康,他在五十岁——创作力还处于高峰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
当时他和他追求了十七年的女友结婚才五个月。他曾兴奋地写信告诉朋友:“我不曾有过幸福的青年时期,不曾有过欣欣向荣的春天,但是我将有一个明朗的夏天,一个最温暖的秋天。”他没有料到,他事实上已进入严寒的冬天。他婚后两个多月回到巴黎时已经一病不起,他和他笔下的人物赛查·皮罗多一样,刚刚赎回自己的自由就与世长辞了。
巴尔扎克的一生也是一出辛酸的喜剧。如果他来得及把自己的一生写成小说,也许会成为《人间喜剧》中最可惊可叹的一幕场景。在他同时代的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对金钱的迫害、物质的统治,有过他那样深切的、痛苦的感受。
他活着的时候,国家学会不要他,因为他是一个负债的作家;正人君子不容他,因为他是一个负债的作家;1848年的革命议会不要他,因为他是一个“反动的”不体面的作家,跟不上“社会主义”的风头,不像欧仁·苏那样写一部《巴黎的秘密》,也不像乔治·桑那样写几部贵族妇女下嫁工人的“社会主义”小说。他活着的时候追求了17年的波兰贵妇人,在他死前只是出于怜悯,而不是为了早年爱他的感情嫁给他。我们今天能读到他的著述,能读到经过许多学者钻研之后整理出来的一切有关文字,全仗着一位有心的外国人——比利时的子爵洛万儒先生到处搜购才建立起来的巴尔扎克图书馆。
一切苦难和烦恼过去了,巴尔扎克给后人留下了一部由九十多个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组成的《人间喜剧》。社会对不住他,他却对得住社会,更对得住自己,因为他经受住了一切,使自己进入了不朽者的行列。
巴尔扎克经过自己顽强的意志,苦苦的磨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蓝天,自己的那一方土地,为人类文学史铸就了不朽的诗篇。
3.把握机遇才能成为领头狼
在狼的世界里,头狼老了,老到了一个不可能再担当重任的时候了,就有一批公狼跃跃欲试,企图取而代之。一旦机遇到来,就绝不轻易放弃。只有最善于发现机会并勇于出击的公狼,才能成为新的头狼,成为新一轮竞争的胜出者。
在人们的一生中,机会可能会以多种方式降临到我们面前,有时候可能会以偶然的方式不期而至。要抓住这些机会,捕捉这些偶然,获取成功,就需要在平日里付出劳动,有能够捕捉这些机会和偶然的各种准备。
你肯定听说过这个故事: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恰好掉在了牛顿的头上。牛顿也正是由于受此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是有一次在稻田里,突然发现了一棵自然杂交的水稻。由此,他想到目前我们人类所认定的水稻不能杂交有可能是个错误的结论。于是,他成功了,成为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事业和人生发展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苦苦追求、苦苦思索,甚至,你处心积虑、心机用尽,你未见得就能取得成功;可就在你已经对自己的事业不抱什么希望,要失去信心时,成功却不期而至,让你顿时有一种柳暗花明之感。
成功的机会有时就来自偶然。
可能你会说,苹果树上的苹果都快将我的头砸烂了,我也没有发现什么定律;可能你也会说,我也整天泡在稻田里,怎么就没有发现一棵自然杂交的水稻。
这就是你、我、他这些普通人和牛顿、袁隆平的区别。
如果牛顿、袁隆平就像你、我、他一样,在那次看似偶然的发现之前,对于物理、对于水稻一无所知,那么,苹果即使在牛顿的头上砸一百次,袁隆平即使在稻田里再碰到一千棵自然杂交的水稻,也于事无补,不会有什么大发明。
牛顿、袁隆平所以能在看似偶然的机会中有了创新发明,取得了人生的成功,原因不在于他们碰上了那次偶然,而在于他们平时付出了艰辛劳动的必然。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最有“手腕”的成功者并不都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个时机,用“狠心”去发掘开拓的人。
希尔顿就是一个“狠心”做事的人,他作为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早期就是因为买下华尔道夫旅馆而闻名的,这是旅馆业经营者至高无上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