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旱作特色农业实践与思考
- 马尚明
- 6064字
- 2020-08-26 16:40:46
对入世后西吉马铃薯产业化的战略思考
马铃薯产业是新世纪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同时马铃薯也是21世纪世界上最有发展前途的十大营养健康食品之一。近年来,宁夏西吉县依托县域马铃薯种植面积大,龙头加工企业多,就地转化能力强,生产成本低,产品销售畅的优势,积极加快产业化进程,探索出了一条以优势资源带动优势企业,以优势企业带动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马铃薯已成为西吉的支柱产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西吉县马铃薯基地被列入宁夏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之一,宁夏北方淀粉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经贸委重点联系的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行列。但是,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完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与发展之中,中国将向具有极强竞争的国外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这既有利于我国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及出口,同时,又对质量差,成本高,技术含量低的农产品及加工品带来新的挑战。能否把有利条件用足,把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按照WTO规则要求,切实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质量,改善品质是当前西吉马铃薯产业化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调查研究和产业化的实践,对西吉马铃薯产业化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已为进一步加快发展该县的马铃薯产业提供依据。
1 西吉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现状
1.1 基地建设不断扩大
抓好马铃薯基地建设是实现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更是做强做大马铃薯产业的首要条件。自“八五”以来,西吉县按照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种植的原则,采取政策启动、行政推动、利益驱动、科技带动的基地建设措施,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八五”时期的1.03万hm2上升到“九五”时期的1.83万hm2,增长78.1%,进入“十五”时期,全县马铃薯种植保持在3.8万hm2,较“九五”时期又增长107.9%。占全固原市种植面积10万hm2的38%,占全宁夏种植面积12万hm2的31.7%,占全国种植面积380万hm2的1.0%,总产60万t,成为宁夏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第一大县。
1.2 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
随着马铃薯生产和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品种淀粉含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种植品种淀粉含量低,一般为14%~16%,不适于用作淀粉加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马铃薯加工的发展,从而也影响马铃薯产业化的进一步提升。西吉县为使马铃薯产业化得到快速发展,从1998年开始投资200万元建成“西吉县马铃薯生产研究所”和“西吉县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专门从事新品种引种、选育、推广。仅2000~2001年共引进四个系列专用型品种。即以“大西洋”为代表的食品加工型品种;以“美国5号”为代表的早熟菜用型品种;以“底西芮”为代表的高产晚熟型品种和以“阿尔法”为代表的全粉、淀粉加工型品种,并已全部脱毒。使马铃薯块茎产量由15t/hm2提高到22.5t/hm2,增幅50%;淀粉含量由14.6%提高到18.5%,增加3.9个百分点,个别品种如阿尔法的淀粉含量竟达到22.3%。
1.3 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不断扩大
马铃薯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工,只有加工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值。西吉县马铃薯加工已形成国有、集体、个体三元加工结构。其中:4宁夏北方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年生产马铃薯精淀粉6万t,全粉0.5万t,预糊化淀粉3万t,约占全国年马铃薯淀粉生产的40%,年加工转化鲜马铃薯40万t,该公司下辖“民生”、“民立”、“民裕”、“吉源”等6个加工骨干分公司。并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全国13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建立了广阔的销售网络。该公司生产的“银鸥”品牌产品已成为中国马铃薯淀粉第一品牌,除畅销全国各地外,还向日本、韩国、新加坡出口。除大型加工企业之外,西吉以“粉条、粉丝、粉皮”为主的三粉个体和私营马铃薯加工业发展迅速,仅乡镇企业200t以上淀粉加工厂14家,加工专业村63个,加工大户160户,拥有加工机械3.6万多台(套),年加工能力1.2万t。
1.4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由于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尤其是由于拥有全国最大的加工企业,大量的马铃薯被就地用作淀粉加工原料,使马铃薯由原来的蔬菜作物变为现在的粮菜兼用和经济作物。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种植交售的积极性,2000年,全县6家骨干加工企业拥有总资产28000万元,净资产1200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2210万元,销售收入9572万元,利润1145万元;乡镇企业及私营马铃薯加工企业实现产值2400万元,全县42万农业人口人均从种植马铃薯中获得纯收入35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总数的35%,既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交通运输、畜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县仅以蹦蹦车为主的农用车辆由“八五”期间的3000辆增加到现在1.5万辆;畜牧业饲养量由“八五”期间的75.36万个绵羊单位增加到现在的80.2万个绵羊单位,畜牧业总产值由2334万元增加到3058万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由180元增加到260元;优质农家肥积造量由110万t增到165万t;粮食总产由6.07万t增加到14.3万t,粮食单产由1410kg/hm2提高到2188.8kg/hm2,已显现出马铃薯加工增值后所剩余的粉渣→通过养畜过腹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粮食产量的农业内部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 西吉县马铃薯产业化存在问题
2.1 产亚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全
虽说,西吉在马铃薯产业化经营中,取得了成效,但从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产业化要求分析、评价,还处在初级发育阶段。即种植生产—加工转化—市场销售,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开发链条。常因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缺乏有效服务而导致脱节,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出现卖薯难、价格低、农民收益少等问题。
2.2 产品精深加工滞后,结构单一
从马铃薯加工产品的类型看,目前国内主要有马铃薯食品,马铃薯粉条、粉丝;马铃薯淀粉和马铃薯全粉四大类,而国外马铃薯加工产品种类达数千个,仅变性淀粉600余种,而西吉马铃薯加工企业,也只能进行粗加工,生产淀粉等初级产品,产品结构单一,其技术准备、管理水平、规模效益、产品档次与马铃薯产业发展要求相差较大,产品的精深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低。
2.3 企业与科研、基地、农户之间未形成利益共同体
马铃薯产业开发从种植生产→加工转化→市场销售三个主要环节是配套合理、运转协调、紧密联系的。但长期以来,我县龙头企业与基地、科研、几乎谈不上有什么关联,企业从不参与基地建设与指导农户的种植活动,农户种植什么品种,企业就收购加工什么品种,这样,既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农户种植效益的提高,加之分散农户没有相应的组织管理,一家一户的多品种零星种植难以与企业需求相协调,导致种薯质量不高,淀粉含量趋减,使马铃薯资源优势得不到合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化进程。
2.4 收购集中,加工期短,交售秩序混乱
随着马铃薯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产量增加,鲜薯在贮藏期易产生热生芽、冷受冻、湿腐烂、干软缩、见光变绿发麻等问题。农民收获后,立即拉到企业交售,造成马铃薯原料的季节性供应,而企业只能阶段性收购加工,一年内加工时间只有5个月,导致旺季相对过剩,收购吸纳能力有限,时常出现排长队堵塞交通,买薯难问题,特别是在丰收之后,大量的马铃薯低价惜销,乃至无奈用作饲料或滞销腐烂、淡季没有原料供应,企业停产、工人待岗;既是交售后,由于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就给农民压级压价和“打白条”,使农民利益遭致惨重损失,严重挫伤农民种植积极性。
3 进一步提升马铃薯产业化水平的措施
3.1 以市场需求为先导,加快专用型品种基地建设
一个优良专用型的品种,它将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西吉缺乏优良的加工品种,特别是缺少适合生产马铃薯全粉及炸片、炸条的品种现状,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尽快研究解决专用薯基地建设问题。一是每年围绕淀粉加工企业较近的乡(镇)建立适宜加工优质淀粉的宁薯8号、阿尔法等淀粉加工型品种生产基地3000hm2;在靠近高平全粉加工企业的东部各乡(镇)建立以大西洋、内薯7号、陇薯3号等薯形规则,芽眼较浅,表皮光滑,适宜全粉和食品加工型品种生产基地1300hm2;在县城附近,具有灌溉条件的葫芦河川道区的各乡(镇)建立以费乌瑞它、美国5号等生育短,能提早上市的早熟莱用型品种基地670hm2;在西部黄土丘陵区建立以底西芮、系薯1号、青薯168等高产晚熟外销型品种生产基地330hm2;力争3~5年更新换代1次品种。二是依托县马铃薯生产研究所现有的设备、网棚和日光温室四季开展专用薯脱毒苗、微型薯和原种生产,为专用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和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不断提供品种支撑。三是转变基地建设的机制,要从现在政府行为变为企业行为,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由龙头企业去推动,责任也由企业承担。要与农民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采取预付定金,订单等方式,按质论价,保护收购,让农民得到实惠,实现共同发展,变现在农户种植什么品种,企业就收购加工什么品种,为企业需要什么品种,农户就种植什么品种。真正形成科研看市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新格局。
3.2 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
西吉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占到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7.3%,户均种植1hm2以上的大户2346户、1.5hm2以上的大户1248户,户均种植最多的达到4hm2以上。人们只关注面积的扩大,却忽视了产量和品质提高。平均单产只有15t/hm2,是2000年全国平均单产的91.7%,是美国单产的35.1%,是欧盟各国平均单产的44.8%。可见,我县马铃薯平均单产与全国与世界的差距巨大,同时也说明我县马铃薯单产有着巨大的潜力。如果我县的平均单产达到全县高产纪录3.1t/hm2,在稳定3.8万hm2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总产量将由目前的50万t达到176.7万t,按300元/t保护价计算,仅此一项增加产值35610万元。可见,单产潜力大,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任务很重。一要以良种良法配套为途径,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把传统种植经验与现代栽培技术结合起来,通过试验研究和调查总结,逐步形成完善和成熟的马铃薯综合增产增效技术体系提高单产。二要以合理轮作倒茬为中心,注意防治马铃薯病虫害引起的减产、品种退化,贮藏期缩短及淀粉品级降低等问题。三要加大推广以“增施有机肥,巧施氮肥,多施磷肥,补施马铃薯专用肥”为主要内容的优化配方施肥提高产量。四要加大坡改梯、节水补灌、生态环境等基础建设力度,为马铃薯高产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3.3 改扩建加工企业,走精深加工之路
龙头企业对马铃薯产业发展作用举足轻重,宁夏北方淀粉公司作为西海固地区乃至全宁夏和全国淀粉企业的排头兵,一要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WTO规则,认真改制并规范运作,不断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实施人才战略,明确企业经营理念,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和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二要做好现有企业的改建和扩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适应我国加入“WTO”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三要在巩固马铃薯精淀粉,预糊化淀粉加工规模的同时,重点抓好马铃薯全粉企业的稳产高产,因马铃薯全粉不仅价格高(国内现价7400元/t),而且马铃薯全粉是其食品精、深加工的基础。据测算,马铃薯加工成淀粉可增值1倍;加工成乳酸可增值3倍;生产成高吸水性树脂可增值8倍;生产环状糊精增值20倍;生产生物胶增值60倍以上,通过对市场分析调查,积极争取新上“醋酸脂淀粉、颗粒全粉、淀粉降解树脂和淀粉黄原胶”等项目,走精加工、深加工的路子,创出新的产品,占领新的市场。
3.4 加大科技攻关,提高整个产业化的科技装备水平
以北方淀粉企业集团为主,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利益原则,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企业、跨所有制的科技开发联合体。一是在全国大城市选址建设“宁夏西吉马铃薯产业开发中心”。以优惠政策和丰厚的待遇吸引国内外从事马铃薯生产、贮藏、加工、营销的科研人员,到这个“中心”开展科技攻关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等工作,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制定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业规划,为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当地科技队伍的同时,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国际马铃薯中心驻京办事处、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东北农业大学、内蒙古正丰马铃薯种业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区内外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利用他们的技术、成果、设备、品种资源和人才优势,进行联合研究开发,形成马铃薯产业化核心科研能力,促进产业科技水平上台阶。
围绕马铃薯产业,动员和鼓励国家技术服务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科技、运销、信息等多方面的系列化服务。一要建立以西吉县马铃薯科研所为主的种薯专营服务体系,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一些品质优,产量高,市场效益好的名特优新品种,调整品
3.5 健全服务体系,搞好社会化服务
种种植结构。二要完善现有科技服务体系,解决生产、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关键环节的问题,指导农户生产。三要多做广告宣传,提高我县马铃薯及其系列产品的知名度。否则,会因为人们不认识,不了解而卖不出好价钱。四要建立马铃薯营销信息体系。在马铃薯种植、收获、加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行情,我县马铃薯产品才有可能占领市场,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3.6 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入世使大部分农产品在价格的基础上关键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西吉马铃薯产业虽具有原料资源充裕,生产成本低,价格竞争优势明显,国内市场份额大等优势。但质量问题仍是要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一要按国际上对出口农产品生产环境、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的要求,加强对马铃薯种植、加工、包装、贮藏、成分、性能的标准制定。二要完善《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马铃薯脱毒生产标准》等质量监督体系,促进马铃薯产品标准化生产,使高质量的产品形成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3.7 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开发进程
西吉马铃薯产业开发已有一定的基础,加工技术和规模处在全国先进行列。但是马铃薯产业是国内外竞争十分激烈的产业,今后,围绕马铃薯淀粉、专用粉、变性淀粉、全粉和马铃薯各类食品为发展重点,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开发进程。一是采取多种途径解决龙头加工企业融资困难,力促北方淀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尽快上市,以此开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壮大企业实力,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使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二是改革产业行政管理体制,消除产业管理政出多门,产前、产中、产后分割管理,建立一个能够掌握和运用各种手段,统一管理和调控产业发展的各环节,对马铃薯的生产、加工、销售和贸易政策实行统一管理和协调的主管部门,以适应我国入世后带来的农业市场化和自由化加快的需要。三是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管理,打破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建立一个由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市场构成的开放、竞争、规范、有序的马铃薯产品市场体系,保证马铃薯产品有效而顺利的流通,以降低流通成本,确保持续发展。四是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加大支持力度,如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手段进行扶持。五是帮助龙头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在农产品进出口经营中引入竞争机制的机会,争取进出口经营权,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使西吉马铃薯产业化在新世纪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