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干旱是我国北方地区影响农业高产稳产的最大障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干旱区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的西吉县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落后、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县之一,又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生态环境形势最为严峻的县之一。近年来,全县始终坚持科技兴农、强农稳县的战略思想,把区域特色旱作农业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增加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力度,有效增强了区域特色旱作农业持续发展的后劲,特别是把以马铃薯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地方特色、壮大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使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67万hm 2以上,单产提高到2.25万kg以上,马铃薯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8%,农民人均马铃薯收入占总收入的31.6%,农业人口人均有粮360kg,农民人均收入1800元,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为此,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了几十年,探讨了几十年,奋斗了几十年。自己作为他们中间的一员,根据长期的抗旱生产实践所积累的资料,在总结汲取前人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业余之暇,将自己平时零星散见于各种杂志、报刊中的文章结集出版。以表达对家乡这片黄土地的热爱之情和对所学专业执着追求之心。

在写作、结集出版过程中,不少同事、朋友给予我热情的鼓励和帮助,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时任西吉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黄如林、科协主席刘东海、科技局局长武万林、政府信息中心的吴璇、《甘肃农业科技》编辑部副主编孙政、西吉县马铃薯产业中心的何建栋、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杜守宇研究员等,谨致衷心的感谢。

该书从区域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立体复合种植、保护地栽培、小杂粮开发、优良品种选用和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探索,内容多为近年的实践,采用现代旱作新技术与传统抗旱经验紧密结合,因而实用性、针对性强,比较实用。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