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探索发展:银川大学十年
- 孙珩超
- 202字
- 2024-12-23 10:44:57
做好就业文章 办出特色高职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紧紧围绕学生就业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做好就业文章,院校应抓住职业教育“职业”的特点,明确培养目标,下大力气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外联、服务,结合自身优势和区域经济环境,办出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
一、以就业为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什么?从目前的情况看,是高中阶段文化理论课考分相对较低和重实践轻理论的中职毕业生。从这个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有着更为明确和现实的教育责任,即根据学生实际和人才市场需求培养出“市销对路”的具有专业技术的劳动者。高等职业学院应该在较短的学制里赋予学生较好的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而不应办成费力不讨好的“理论补习班”,忽略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舍本而逐末。
二、合理设置专业,突出专业优势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定位上还比较模糊,自觉不自觉地把高等职业教育引向普通本科教育模式。在专业设置上,照搬本科院校的一些传统专业;在教材的编写使用上,与普通本科大同小异;在实验和实习方面,也是验证性实验多而结合职业需要的实际操作少,体现不出高等职业教育突出技术、技能培养的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有意识去摈弃这种教育模式,探索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
(一)走出校门,积极寻求校企联合、产学合作,构建就业市场平台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已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共识,也是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长期以来“闭门教书”的传统教育,造成了培养人才的高校与社会用人单位老死不相往来的现实局面。随着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这种形势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得到了改善,出现了学企联合、企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的良好势头。但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尚停留在“闭门造车”的培养模式上,致使学生毕业走出校门时没有良好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心理准备,从而无业可就。与此相反的是,一些企业在人才市场上公开招聘却找不到想要的技术员工。毕业生就是学校的产品,他们走向社会,走上就业岗位也同样需要像商品那样的营销平台,这个平台的建立应该有学校和教育部门来搭建,因为只有学校能掌握所培养人才这一“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品种。这个平台的建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必须与用人单位取得广泛联系和合作。另外,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型、技能型和实用型的高等教育,从学生的培养过程上讲,也需要通过校企联合、产学结合这个途径,为学生成材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实训条件。
(二)根据就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打造优势专业
市场的需要是专业设置的依据。培养的学生不能拥有市场,专业的招生必定失去生源;无视市场的变化,已经设置的专业也会失去生命活力。目前高职学院或多或少地遇到了这些问题:有的专业招收的人数多,有的专业连续几年门庭冷落。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我们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所谓的优势专业不是那些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师资较强的专业,而应该是那些与区域经济对接较紧密、社会用工较大、同时学校有相应办学条件的专业。学校要根据市场的变动不断淘汰旧专业发展新专业,打造优势专业。
(三)改进教学和师资结构,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就业市场不需要坐而论道、指手画脚的人,需要的是肯干、会干的人。就实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而言,应用型比理论型更重要,操作型比论述型更重要。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院要大力改进教学方法,一改过去一块黑板一本书、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教学方法。基础理论教师是必要的,高职院校更需要既有某些专业技术特长又有本专业理论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以满足高职教育提倡的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近年来,毕业生参加就业招聘时,往往因没有工作经验和缺乏专业岗位技能而落选。为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发展需要,学校应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和实训基地的作用,对不同专业、学历的学生给予实质性的帮助。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岗前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帮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使之以“准工人”的身份走出学校,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三、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
(一)开设就业、创业教育课程
就业、创业教育就是要从学生进入高校开始,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发展中各行业的特点、发展趋势,认识就业形势,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行业工作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运用成功人士的创业事迹,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学生学习阶段就埋下创业的种子。今天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小学、中学是在父母亲、老师的呵护下度过的,基本上过的是养尊处优的生活,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对将来的职业是理想化的,许多人的就业心态是“好高骛远”的。所以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赋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通过就业、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的合格毕业生。
(二)突出就业工作在全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形成大家关心就业的办学气氛
就业创业的教育、学生就业平台的构建是实现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也是长期的工作,这就要求高职学院要有一支专门的、专业的、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依靠学校的大力支持,通过这支队伍调动全校教职工关心学生就业,参与到学生就业这一环节中,逐步形成关爱学生、关注就业的办学气氛,以赢得更多的学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作者单位:银川大学 招生就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