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电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侯卓生 陈晓民 张九鼎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们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电力学院作为银川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作为学院发展的指导方针,科学地分析学院的发展现状,把握发展机遇,确立发展目标,实现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电力学院发展现状

电力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银川大学重点建设的学院。经过5年跨越式发展,在宝塔石化集团、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院的办学实力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办学效益初步显现。主要成绩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办学规模稳中有升。学院现有在校生1100人,大专统招生人数5年来基本保持平衡,每年350人左右。基本形成以统招生为主、自考生为辅的格局,且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2)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院加大教学管理和教改工作的力度,增加教学设施、仪器设备的投入,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一是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学院由办学之初的7名专职教师发展到现在的50名专职教师,参加教改和科研的专任教师4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二是加大实训室建设。学院根据教学需要和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自建、新建、扩建了25个实验实训室,总资产300多万元,基本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另外,已建成校外实训基地7个。三是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采取了“14+4”、“16+2”,培养方案实行了“2+1”。四是加强骨干示范专业建设。学院现开设高职高专专业5个,其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骨干示范建设专业。另外,学院计划2009年申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自治区骨干示范建设专业,2010年拟升热能与动力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五是积极推行“双证制”教育。学生通过3年的学习,不仅能取得毕业证,还通过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就业创造了条件。

(3)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5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总体良好,2007届、2008届、2009级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分别达到98.6%、96.7%和91.8%,均高于其他院校的平均水平。同时,根据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学院毕业生的质量跟踪调查,有80%以上的用人单位对学院学生在“综合评价”方面表示满意。

(4)学生管理和党建工作平稳发展。5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安全稳定大局,按照校党委和孙珩超校长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全院师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搞好各项工作。

二、对电力学院可持续发展的设想

结合电力学院5年的科学发展实践,以及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理念,现从以下5个方面谈谈对学院可持续发展的设想。

(1)明确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结合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后发优势,以宁夏宁东、太阳山能源基地煤化工、电力等先导支柱产业为背景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走内涵和特色发展之路,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为“升本”和学院跨越式发展做好准备,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找准定位,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合理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以打造自治区骨干示范专业为目标,实施示范专业建设。以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特色教材建设。通过专业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改革,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把“以能力为主线”切实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着力打造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按照“内培外引、专兼并重、重在双师”的指导思想和“专任教师下工厂、能工巧匠上讲堂”的建设思路,实施人才强院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持续培养、使用和激励的良性机制,形成特色鲜明的"双师结构"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另外,可从企业技改、产品研发和教学改革等项目中遴选科研和技术服务课题,组建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教师组成的电力技术创新团队,开展技术研发,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形成具有“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学团队。

(4)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的体系化建设和内涵建设。一是以自治区示范性专业建设为核心,遵循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规律,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的体系化建设。构建以专业认知和基本技能训练、仿真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真实工作环境的岗位适应性训练等为主要功能的实验实训室,以顶岗实习为主要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逐步形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改造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二是在实验实训条件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实验实训条件的内涵建设。大力进行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改革实训教学方法,完善实训模块的体系化建设和实训教学考评体系化建设。三是根据专业建设发展及课程改革的需要,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造和优化校内实训室,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整体功能。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利用现有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设备为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改造,大力开发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项目,扩大社会服务覆盖面和社会服务水平。

(5)创新工学结合模式。在进一步总结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人才培养与市场结合、学院科研与企业结合、教学实训与生产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的“工学四合”系统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具体做法:建立一支符合工学结合模式创新需要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形成符合电力企业生产岗位和工作过程要求的课程体系;建成具有真实与仿真相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善“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的能力训练体系;形成一整套与工学结合相配套的机制和制度。

综上所述,银川大学的跨越式发展,给学院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电力学院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要敢于实践,勇于改革,善于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要切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和要义,并把它灵活运用于学院的改革发展中,我们相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电力学院一定会建设成为银川大学的品牌学院。

(作者单位:银川大学 电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