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筋经
  • 左茜颖
  • 509字
  • 2024-10-29 19:39:13

易筋经功相传由中国禅宗始祖达摩所创,故常被称作“达摩易筋经”。

《易筋经》原文为天竺文字,后由天竺僧人般刺密谛译成汉文。

南宋时,一游僧携《易筋经》秘笈到岳家军军营,托大将牛皋转交岳飞。

游僧向牛皋道出岳飞神武得力于《易筋经》。岳飞把《易筋经》赠与牛皋,牛皋为之作序,流传至今。

《易筋经》第一势:韦驮一献杵。

《易筋经》第二势:韦驮二献杵。

《易筋经》第三势:韦驮三献杵。

《易筋经》第四势:摘星换斗。

《易筋经》第五势:倒拽九牛尾。

《易筋经》第六势:出爪亮翅。

《易筋经》第七势:九鬼拔马刀。

《易筋经》第八势:三盘落地。

《易筋经》第九势:青龙探爪。

《易筋经》第十势:卧虎扑食。

《易筋经》第十一势:打躬。

《易筋经》第十二势:掉尾。

第一章 气功健身易筋经

《易筋经》载:“易者,换也;筋者,筋脉也。易筋者,比喻之辞也,盖言去其原来羸弱无用之筋,而易以坚强有用之筋也,亦即言练习此功之后,可以变易其筋骨,而使坚强有用也。”

此套易筋经继承了传统十二势易筋经的精要,格调古朴,蕴涵新意,融科学性和普及性于一体,是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健身气功之一。

此功各势注重抻筋拔骨,舒展连绵,刚柔相济,呼吸自然,动息相融,以形导气,意随行走。易学易练,效果显著。

韦驮一献杵

【功法分解】

1. 正身站立,两脚并拢,两掌自然垂于体侧,下颏微收,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垂直线上,全身放松,呼吸自然,二目平视前方。(图1-1)

图1-1

2. 重心移于右脚,同时,左腿屈膝,提起足跟,脚尖点地。(图1-2)

图1-2

3. 左脚向左侧开半步,两脚平行,距离约与肩同宽,正身成开立势,两掌自然垂于体侧。(图1-3)

图1-3

4. 两臂由体侧向前缓缓抬起,至与肩平时,掌心相对,掌尖向前,虎口向上。(图1-4)

图1-4

5. 两臂缓缓屈肘内收,两掌合十于胸前,掌尖向斜前上方约30度,掌根与胸前膻中穴平,目视前下方。(图1-5、图1-5附)

图1-5

图1-5附

【练习要点】

1. 首先要头领身松:头领,即用头领周身,站势时,意念不用身体各部位的支撑力支撑周身,而是用头之领劲把全身领起,领劲要达足跟,整个身体仿佛被吊起来;身松,即身体要放松,自然下坠,不用支撑力,只有放松得好,头领之劲才能到达足跟。头领时膈肌最容易紧张,放松心口窝使膈肌放松,周身也容易放松,重心自然下降。总之,头领使精神提起,身体重心下坠,而这一上一下的对立统一,使经筋处于激发状态,加强经脉通导性。

2. 整个手臂运动应该是以肩带臂,当两臂自体侧向前抬至平举时,两肩胛骨先向中间脊柱处内收,然后再随腰同时下沉,此时两肩关节便出现向后、向下方向运动。当两肩的肩胛骨向后、下方运动时,两手拇指便顺势微微立起,带动两臂缓缓向上抬起,从而完成两臂向前平举、掌心相对的动作。

【养生作用】

此势的健身功能关键在于锻炼手阳明经。手阳明经分布于食指、臂的外侧前端、肩前肩胛及面颊。初站此势,首先是肩前和上臂前端酸麻热胀,常练自然消失,渐会感觉手阳明经循行部位有通畅之感,并且掌上生出向前之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