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学校体育的目标(1)

一、现代社会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

(一)现代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

1.知识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

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人类经济经过工业经济发展阶段之后,正迈向知识经济的时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是人类经济发展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所谓知识经济,也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他的基本内涵可初步概括为:“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基础上的经济,他表明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7】有的学者从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区别来论述什么是知识经济,指出:“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他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经济。”【8】总之,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如果说在18世纪以前,人类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工具的改革,18世纪开始的大工业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革命,那么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则主要是依靠知识的革命。作为人类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类型,知识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1)经济发展可持续化

传统工业技术发明的指导思想是单一地、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不考虑或极少考虑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环境容量用之不竭的基础上,甚至以向自然掠夺为目的。而高技术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富有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如信息技术的软件,生命科学技术的基因工程等。因此,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资产投入无形化

传统工业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作用。而知识经济则是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当然,知识经济也需要资金投入,对于高技术产业来说,甚至是风险资金的投入;但是,如果没有更多的信息、知识、智力的投入,他就不是高技术产业。目前美国许多高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了总资产的60%。无形资产的升值,也将带来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拥有更多知识的人获得高报酬的工作机会增多,知识强国的产出增加。

(3)世界经济一体化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经济,而智力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全面垄断智力资源。仅以信息技术一种高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同时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芯片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纤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新技术领域里全面领先,任何国家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世界大市场中占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产业软性化

产业软性化即所有产业包含的知识含量大大增加,从而使产业结构在知识含量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最终实现产业的知识化。传统产业(如制造业)在20世纪70年代,约占一个工业化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30%~50%,曾经是工业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但在近几年这一比重大幅度下降,最多只占20%。相反,以知识密集及新知识的应用为特征的新型产业,如网络经济、电子贸易以及通讯产业、软件产业则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些知识密集型产业将逐渐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

(5)经济柔性化

经济柔性化即经济的发展和运行越来越依赖文化力量的支撑,文化因素将渗透到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并构成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创设优良的文化环境。这里讲的文化主要指适应于经济发展要求,在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价值标准、道德规范、伦理习俗等构成的价值文化体系。

(6)发展创意化

发展创意化即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一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江泽民主席1998年2月14日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在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的垄断。对资源的垄断与争夺是工业经济早期阶段的重要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资源走向共享,走向全球性优化配置,依靠资源垄断实现经济发展的时代宣告结束。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走向市场,技术可以转让,依靠技术垄断保持经济优势的时代也将宣告结束。这时,决定经济发展能力及保持经济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一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所谓资源有限,创意无限,技术诚可贵,创新价更高,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一个主要依靠创新求发展的时代。

(7)就业学历化

就业学历化即劳动岗位对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所有的劳动者接受相应的、系统的知识教育,并不断提高受教育的程度。技术经济时代为适应劳动岗位要求,其教育内容主要侧重于技术性、应用性,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要适应劳动岗位的要求,其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系统知识。掌握系统的知识将比技能的应用更为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及对系统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历的高低将是劳动岗位竞争及广义的就业中极其重要的因素。

2.知识经济与教育

知识经济从形成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是向知识经济过渡的重要时期,必将引起整个社会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指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将起着关键作用。因为“教育既是知识生产、积累、使用的主要手段,也是经济发展转向知识依赖的根本途径,更是知识向经济过程融合的桥梁和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经济也可以称之为‘教育经济’,即以教育的发展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挑战,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对教育的挑战。”【9】所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首先要加快教育的发展步伐,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这是知识经济的内在逻辑和根本要求。

1997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华人地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与教学改革”研讨会上,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的梁一鸣在题为《明日的世界,明日的知识——探索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的发言中提出:21世纪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教育的任务是由为社会筛选精英人才转到输送大量人才;人才的标准由单看学科成绩优异程度转到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特别是“情商”、思维能力及社会服务等方面。

(2)办学哲学是有教无类:承认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照顾差异,缩小差异;人人有才,人无天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3)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

(4)学习取向由“唯书”“唯上”转到善于思考,敢于创新。

(5)学习的主要任务由“学到什么”转到“学会学习”。

(6)教学的主要任务由传授学科知识转到开发智力和发掘潜能;由重智轻德到德智并重。

(7)教师由输送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8)教师的专业由狭窄的分工转为全能型,兼顾教书育人。

(9)师生关系由“权威—依从”转到“尊重—合作。”

(10)学校由闭门办学转到开门办学,联合家长及社会人士,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渠道办学。

(11)学校教育社会化,向社会开放,成为学习社会的一环。

(12)学校文化由封闭保守、因循自满变为开放探索、追求卓越。

(13)教育过程由“统一化”“同步化”和“标准化”转向“灵活化”“多样化”和“个别化”。

(14)课程内容取向由“偏重于量”到“以质取胜”。

(15)“取齐拉平”“整齐划一”的班级制转到灵活变通的“学生组合”。

(16)评核模式由“一试定终身”转到重视并记录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评核标准由独尊常模参照转到依重标准参照;学校要根据记录编拟学生发展情况表。

以上内容涉及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对学校体育目标的改革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现代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

学校体育如何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呢?或者说,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校体育目标提出了一些什么要求呢?从总体上讲,就是学校体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充分发挥体育在培养现代化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地讲,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现代社会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将会日益增多,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将会日益减少。高度的精神紧张取代了高度的肌肉紧张,构成了现代社会生产的新特点。正如1982年约翰·奈斯比特发表的新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所说的:“美国似乎是一个繁荣的工业经济社会,然而,一向很少为人注意的、带有象征性的里程碑却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195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性工作的白领工人数字超过了蓝领工人。美国的工业社会要让路给一个新社会,在这个新社会里,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大多数人要处理信息,而不是生产产品。”高度的精神紧张,不仅使人体极易疲劳,而且对心脏机能会产生不良影响。近20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心血管系统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美、英、德、日等国已上升到总发病率的第一位水平。其原因除了食物构成的因素外,长期从事精神紧张的自动化生产活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长期负担过重造成的精神紧张,对心脏的损害较成年人尤为严重。另外,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大大减少,加之城市交通和通讯设备的现代化,减少了人们走路的机会;随着生活的富裕,食物中高脂肪、高蛋白成分的增加使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热量越来越多,于是肥胖病人增加了。据报道,美国有1/3的人不同程度的患肥胖症(即超过正常体重20%以上)。我国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与1985年相比,我国城乡7~18岁学生的肥胖率有所增长,男生从1985年的2.75%上升为8.65%;女生从1985年的3.38%上升为7.18%。尤其是城市男生的肥胖率高达12.03%,肥胖已成为大、中城市学校卫生保健的重要问题之一。这说明,现代社会的发展既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幸福,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体力活动减少,运动缺乏,营养过剩,使现代文明病急剧增加。学校体育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积极手段,也是防治现代文明病的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体育应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服务,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身体所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际间的竞争日趋增强,人们的精神、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呼吁:从疾病的发病史看,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了“精神疾病的时代”。美国的统计资料表明,“每4个人中有1人在其一生中因心理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生理方面的疾病;每12个人中就有1人将因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住入医院;每22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会得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并因此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美国全国的医院病床中,几乎有一半是被心理疾病患者所占住的。”【10】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各行各业都在竞争上岗,使心理方面的疾病呈上升趋势。据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报告:“在1300万人口的上海市,已有75万种各类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他们大多是工作、学习、生活压力过大,长年超负荷运转的年轻人,其中大学生的发病率高达25%。”另据有关资料报道,全国精神病患者已超过1000万人,而且,更多的患者从未被作为心理方面的对象进行过调查。当今,我国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心理素质和抗挫折的能力较差,提高青少年一代的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各个方面、各门学科都应完成的共同任务。学生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完成既定目标等方面,在体育活动中都表现得极其生动和真实,这种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和及时反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特征。所以,学校体育做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

(3)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竞赛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竞争与合作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学会了合作,才有利于更好地竞争。“1986年,我国刚刚进入市场经济,要求教育战线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于是我们在美国到处向人家询问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很多校长都答不出来。最后一位校长说,我们就是培养学生会合作,只有会合作,才有竞争能力。竞争意识就是合作意识。这与我们对竞争意识的理解正好相反。我们能理解的竞争就是把别人压倒,自己冒出来,这就是竞争。在我们身边,最令人苦恼的常常是与人合作的问题。如果我们是一个非常合作的集体,那么这个集体的战斗力必然很强”。【11】学校体育的实践活动有许多是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的。如学生最喜爱的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项目和团体竞赛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4)建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明、健康、活泼和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教育部门采取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后,学生下午空余的时间多了起来,为开展适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田径、球类、游泳、体操、武术等多种多样体育锻炼和年级之间、班级之间的各种竞赛活动及运动队的运动训练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而且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密切了师生关系和学生间的关系,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有利于形成一种团结友好的文化氛围。

总之,21世纪将是一个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人才竞争的世纪。智力的竞争,对人才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确切无疑的。但是,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21世纪人才的竞争,不单纯是智力的竞争,而是包括体力、心理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竞争,竞争成败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就是人们的健康状况。因此,人类的健康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学校体育应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多做工作,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学校体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