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排球运动发展史

排球运动的发展史

排球,是一项双方隔网击球使其不在本方场区内落地的集体运动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排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精髓——团结、坚韧、集体智慧。

排球起源于1895年,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城的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摩根(W· G· Morgan)所创的室内游戏发展而成。1896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指导大会在霍利奥克城举行。大会期间举行了历史上最早的“小网子”比赛,两队各出5人,双方队长分别是霍利奥克市市长库兰和消防队长林奇。兴致勃勃观看表演的A· T·哈尔斯博士觉得“小网子”(Mintorette)一词意犹未尽,提议把“Mint-onette”改为“Volleyball”,取“空中飞球”之意。从此,排球——“空中飞球”开始起飞。1896年,摩根还制订了世界上第一个排球竞赛规则。

(一)排球从篮球胆中诞生

最初排球比赛用的是篮球,但篮球打起来太重、太沉,打得手腕发疼,且易伤手指。摩根又试用足球,但足球也有同样的缺陷。于是摩根将篮球胆从篮球中取出,球胆充气后既轻又飘,打起来比篮球、足球好多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球胆太轻,难以控制方向。摩根找到当时美国较大的司保丁体育用品公司,要求他们设计一种软牛皮包制的球,这种球既不伤手指,又不会一打就跑。就这样,司保丁公司按摩根的设计要求,做出了第一批排球。球重255~340克,圆周为63.5~68.6厘米,今天排球的重量、大小就是由此演变而来。1897年,美国首次公布的10条排球比赛规则中规定:球外面包有皮套或帆布套,球的圆周为63.5~68.6厘米,重340克。1947年,国际排联成立时颁布的最早的国际排球规则规定,排球重量为250~300克,圆周65~68.5厘米,气压为0.52~0.58公斤/平方厘米。此后,块皮缝合代替了皮套或布套,胶合技术代替了缝合技术,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排球。

250~300克的重量,0.52~0.58公斤/平方厘米的气压,使排球打起来手感沉重,比赛中由于球速快而中断甚多。尤其是垫球技术的出现,使手臂击球如同用手臂击石头一般。于是国际排联不断修改规则,减少球的气压,由原来0.52~0.58公斤/平方厘米减至0.48~0.52公斤/平方厘米。又于1982年1月起,球重改为260~280克,圆周为65~67厘米,气压0.40~0.45公斤/平方厘米。此后,这个规定一直延用到1996年。然而,随着排球技术战术的发展,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排球比赛中的中断也随之增加。国际排联1995年的调查,排球比赛中死球时间占2/3,排球的观赏性也大大降低。在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主席、北京体育大学马启伟教授的带领下,从1995年起开始研究不同气压的球对其飞行速度的影响及其在比赛中的适用效果。结果发现,当球压在0.30公斤/平方厘米时,相同击球条件下的球速最慢,队员手感最好。在世界强队(男排)比赛中,气压大于0.30公斤/平方厘米,防守成功率为54%,而用0.30公斤/平方厘米,防守成功率为73%,这证明有利于降低防守死球率,比赛的精彩程度增加。1996年8月,国际排联亚特兰大代表大会通过了对1997~2000年排球比赛规则的修订。1997年1月开始执行新规则:排球由柔软皮革制成外壳,内装橡皮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球胆,重量260~280克,圆周65~67厘米,气压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

(二)排球运动的传播

排球运动通过教会的传播活动和美国军队的军事与战争活动,传到世界各国。排球传入亚洲较早,通过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播:1900年传入印度,1905年传入中国,1908年传入日本,1910年传入菲律宾。1910年,美国传教士布朗将排球运动介绍到菲律宾时,看到很多人在室外进行排球运动。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他推广了16人换发球制的排球。这种比赛方式被1913年第1届远东运动会采用,从而传到亚洲各国。亚洲各国经历了16人、12人、9人制排球的过程,直到50年代才引进6人制排球,至今在亚洲各国还能看到9人制排球。

随着基督教青年会活动,排球运动于1900年传入加拿大,1905年传入古巴,1909年传入波多黎各,1912年传入乌拉圭,1917年传入巴西,开始作为消遣娱乐。1964年,排球被列入奥运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9年),排球列入美国军事训练计划,成千上万的排球和球网被送到美国军人手中,同时也作为礼品赠送给盟军的体育官员们。这样,排球随着美国军队的军事活动,传到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沿岸。1925年,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中央委员会批准排球为群众性体育项目,提出了“百万人排球运动”的号召,使排球很快开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苏军士兵的影响,排球在东欧各国也开展起来。

(三)排球在中国的传播

1905年,排球活动首先在广州南武中学和香港皇仁书院倡行,后来主要通过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留学生、外藉人士的教学、游戏、训练班及表演等方式传播,排球运动逐步在我国部分城市的一些学校中开展起来。1913年5月,第1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在赛前临时决定增设排球项目,但是到了开幕式那一天只有菲律宾一个队报名,于是鼓动中国参加。当时任中国总领队的美国人勃郎·格雷同意了菲律宾队的请求,从田径、足球队中临时选人,匆忙上阵,头顶脚踢,结果以0∶2的比分告负,这就是我国参加最早的国际排球比赛。1914年,在北京举行的旧中国第2届全运会上,排球被列为男子正式比赛项目,并将“华利波”(Volleyball)改称“队球”,取成队比赛之意。1921年1月,中国广东省第8届运动会上第一次有女排比赛。1930年,旧中国第4届全运会之前,经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研究,根据球在空中被来回拍击和参加者成排站位两个特点,将“队球”改称“排球”。从此,排球这一名称和运动形式在我国传播开来,沿用至今。

(四)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

1947年,在巴黎召开了由17个国家排球协会代表参加的大会,正式成立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法国人鲍尔利伯被选为主席任职到1984年,而后墨西哥人阿科斯塔当选为国际排联主席。2008年6月,中国体育界声望最高的元老之一魏纪中接替在位24年的原主席阿科斯塔,成为国际排联新一任主席。

国际排联于1949年在布拉格举办了第1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从排球运动的初创到1949年第1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其间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这半个世纪中,排球规则逐步形成,基本技战术日趋丰富,国际交往越来越多。1952年在莫斯科举办了第1届女子排球锦标赛,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排球被纳为奥运会项目,1965年在华沙举办了第1届男子世界杯排球赛,1973年在乌拉圭举办了第1届女子世界杯赛。至此,形成世界排球锦标赛、世界杯排球赛、奥运会排球赛三项健全的世界大赛制度,各项赛事每隔四年举办一届。

此后,世界排球大赛系列中又增加了世界男女青年锦标赛(1977年)、世界男女少年锦标赛(1989年)、世界男排联赛(1990年)和世界女排大奖赛(1993年)。

中国排球协会是国际排球联合会的会员。中国排协于1952年成为国际排联的临时会员,1953年为其正式会员,1958年退出,1974年恢复国际排联的正式会员资格。

(五)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情况

1.采用“6人制排球”前的我国排球运动

排球于1905年传入中国。我国排球运动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6人制的演变过程。

2.6人制排球的推广和发展

1950年7月,在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一次介绍了国际排联制定的6人制排球竞赛规则和方法,并于8月组成新中国的第一支男子排球队——中国大学生代表队,赴布拉格参加世界大学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排球比赛。1951年5月在北京举行排球比赛,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全国性排球比赛。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1954年1月11日,国际排联正式接纳我国排协为正式会员。其后1956年参加世界锦标赛,男子第9名、女子第6名。1956年排球列入大中学校教学大纲。1957年全国排球实行等级赛制度,分甲、乙级。1964年周恩来总理亲自邀请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来我国访问指导,并进行“三从一大”的训练。1974年世界排球锦标赛,我国男女队分别降至15名和14名。

3.中国女排,谱写传奇

1972年,国内开始恢复体育比赛,同年举办了“五项球类运动会”,召开了“三大球训练工作会议”,明确训练指导思想,并开始每年有计划地组织集中冬训。1976年,重新组建国家男女排球队。1977年,排球世界杯比赛中女子第4名,男子第5名。1979年12月,我国男女排球队第一次双双获得了亚洲锦标赛冠军。1981年3月,中国男女排球队再次双双获得世界杯亚洲预选赛的冠军,中国女排从起腾飞。1981年世界杯赛,1982年世界锦标赛,1984年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1986年世界锦标赛,中国女排创造了“五连冠”的新纪录。

中国女排的辉煌战绩,离不开一代代教练员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运动员的辛苦拼搏,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1)历届排球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参赛队员及主教练、领队名单

1981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1名

领 队:张一沛

主教练:袁伟民 教练:邓若曾

参赛队员:孙晋芳、张蓉芳、周晓兰、郎平、陈亚琼、陈招娣、曹慧英、杨希、朱玲、梁艳、张洁云、周鹿敏

198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 名次:第1名

领 队:张一沛

主教练:袁伟民 教练:邓若曾

参赛队员:孙晋芳、张蓉芳、周晓兰、郎平、陈亚琼、曹慧英、陈招娣、杨锡兰、杨希、梁艳、郑美珠、姜英

1984年奥运会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1名

领 队:张一沛

主教练:袁伟民 教练:邓若曾

参赛队员:张蓉芳、郎平、周晓兰、杨锡兰、梁艳、郑美珠、姜英、杨晓君、朱玲、侯玉珠、苏惠娟、李延军

1985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1名

领 队:袁伟民

主教练:邓若曾 教练:胡进、江申生

参赛队员:郎平、梁艳、杨锡兰、郑美珠、杨晓君、苏惠娟、巫丹、殷勤、侯玉珠、姜英、李延军、林国清

1986年世界女排锦标赛 名次:第1名

领 队:袁伟民

主教练:张蓉芳 教练:郎平、江申生

参赛队员:杨锡兰、梁艳、郑美珠、杨晓君、姜英、侯玉珠、巫丹、苏惠娟、李延军、殷勤、刘玮、胡晓凤

1988年奥运会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3名

领 队:张蓉芳

主教练:李耀先 教练:董传强

参赛队员:杨锡兰、郑美珠、姜英、李国君、杨晓君、侯玉珠、李月明、苏惠娟、巫丹、崔咏梅、赵红、汪亚君

1989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3名

领 队:陈招娣

主教练:胡进 教练:江申生

参赛队员:赖亚文、李月明、李国君、巫丹、苏惠娟、周红、许新、毛武扬、李桂芝、何云舒、苏立群

1991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2名

领 队:张健

主教练:胡进 教练:江申生、陈忠和

参赛队员:赖亚文、李国君、李月明、巫丹、许新、马芳、苏惠娟、戚丽丽、陈凤琴、高林、周红、王怡

1992年奥运会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7名

领 队:陈招娣

主教练:胡进 教练:江申生

参赛队员:赖亚文、李国君、周红、马芳、王冶、苏惠娟、陈凤琴、苏立群、孙玥、巫丹、高林、李月明

199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 名次:第8名

领 队:周晓兰

主教练:栗晓峰 教练:李秋江

参赛队员:孙玥、潘文莉、赖亚文、王怡、崔咏梅、苏惠娟等

1995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3名

领队;张蓉芳

主教练:郎平 教练:陈忠和、李勇

参赛队员:赖亚文、李艳、崔咏梅、诸韵颖、吴咏梅、王怡、何琦、潘文莉、王子凌、孙玥、邓扬、殷茵

1996年奥运会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2名

领 队:张蓉芳

主教练:郎平 教练:陈忠和、李勇、姜伯因

参赛队员:赖亚文、李艳、崔咏梅、诸韵颖、吴咏梅、王怡、何琦、潘文莉、刘晓宁、王子凌、孙玥、王丽娜

199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 名次:第2名

领 队:张蓉芳

主教练:郎平 教练:陈忠和

参赛队员:赖亚文、李艳、崔咏梅、诸韵颖、吴咏梅、何琦、殷茵、李轶之、王子凌、孙玥、邱爱华、王丽娜

1999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5名

领 队:李全强

主教练:胡进 教练:陈忠和、赖亚文

参赛队员:桂超然、李艳、诸韵颖、吴咏梅、李珊、何琦、陈静、孙玥、邱爱华、周苏红、王丽娜、殷茵

2000年奥运会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5名

领 队:李全强

主教练:胡进 教练:陈忠和、赖亚文

参赛队员:巫丹、李艳、诸韵颖、吴咏梅、李珊、何琦、陈静、孙玥、邱爱华、桂超然、王丽娜、殷茵

200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 名次:第4名

领 队:李全强

主教练:陈忠和 教练:郑宗源、赖亚文

参赛队员:张静、冯坤、杨昊、刘亚男、李珊、周苏红、赵蕊蕊、张越红、陈静、宋妮娜、李颖、熊姿

2003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1名

领 队:李全强

主教练:陈忠和 教练:赖亚文、张文一、包壮、张健章

参赛队员:冯坤、赵蕊蕊、杨昊、刘亚男、王丽娜、周苏红、李珊、张越红、陈静、宋妮娜、张萍、张娜

2004年奥运会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1名

领 队:李全强

主教练:陈忠和 教练:赖亚文、张文一、包壮、张健章

参赛队员:冯坤、杨昊、王丽娜、刘亚男、宋妮娜、周苏红、李珊、张娜、张越红、张萍、陈静、赵蕊蕊

2006年世界女排锦标赛 名次:第5名

领 队:李全强

主教练:陈忠和 教练:俞觉敏、包壮、张建章、张文一、袁灵犀

参赛队员:冯坤、张萍、周苏红、杨昊、王一梅、徐云丽、张娜、刘亚男、宋妮娜、李娟、楚金玲、李珊

2008年奥运会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3名

领 队:李全强

主教练:陈忠和

参赛队员:冯坤、魏秋月、杨昊、王一梅、李娟、赵蕊蕊、薛明、马蕴雯、徐云丽、周苏红、刘亚男、张娜

2010年世界女排锦标赛 名次:第10名

领 队:胡 进

主教练:俞觉敏 教练:赖亚文、胡进

参赛队员:王一梅、李娟、马蕴雯、薛明、周苏红、魏秋月、徐云丽、陈丽怡、张娴、张磊、杨婕、沈静思

2011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名次:第3名

领 队:胡 进

主教练:俞觉敏 教练:赖亚文、胡进

参赛队员:马蕴雯、魏秋月、王一梅、徐云丽、米杨、杨婕、惠若琪、张娴、杨珺菁、单丹娜、杨舟、陈丽怡、张磊、范琳琳

(2)从袁伟民到俞觉敏时代中国女排主帅扫描

袁伟民,江苏苏州人,生于1939年。1976年起任中国女排教练,1981年和1982年在第3届世界杯和第9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任中国队主教练,率队获冠军,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夺得冠军,从而使中国女排获得“三连冠”的称号。后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现已退休。

邓若曾,四川江津人,生于1936年。20世纪80年代初,与袁伟民合作,率领国家女子排球队三获世界冠军。1984年担任国家队主教练,1985年获世界杯女排冠军。1997年组建重庆必扬邓若曾女排俱乐部,现已退休。

胡进,浙江余姚人,1955年出生。1989年1月至1993年3月任中国国家女排主教练。率领球队获世界杯亚、季军各一次,世界锦标赛亚军,第25届奥运会女子排球第7名。1999年3月再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获第8届世界杯女排赛第5名。后任四川女排主教练,现任中国女排领队。

郎平,天津人,1960年生于北京。女排四连冠主力成员,1986年退役。1995年2月担任中国女子排球队主教练,率队获第13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2名。1999年3月因身体状况不佳而辞职。

陈忠和,福建漳州人,生于1957年。1979年任中国女排陪练,1989年任中国女排助理教练,2001年初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2002年获得世锦赛第4名,2003年获得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及亚锦赛冠军,2004年奥运会冠军,2008年奥运会第3名。现任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

蔡斌,浙江慈溪人,生于1966年。1997年起担任上海女排教练,中国青年队、中国女排二队主教练。4次获得全国联赛女排冠军,3次亚洲俱乐部冠军。任职时间为2009年3月23~2010年3月25日。

王宝泉,天津人,生于1961年。1977年进入天津队,1989~1991年进入国家队,1990年任队长,曾获得亚锦赛冠军。2010年3月接替蔡斌,9月辞职。

俞觉敏,浙江绍兴人,生于1960年。15岁进入浙江队,1984年随中国男排在洛杉矶奥运会中取得第8名。1989年任浙江男排主教练,2001年任中国男排教练。2005年转任中国女排教练,2010年9月15日任中国女排主教练,2010年11月率队获得亚运会冠军。

(六)中国男女排历史战绩

(七)我国男女排球队五大经典时刻

时刻一:“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1981年3月20日,中国男排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决赛中与韩国队狭路相逢。中国队开局不利,以5∶15和12∶15连失两局。但在随后的比赛中,彻底放下包袱的汪嘉伟、沈富麟、胡进、徐真、曹平、侯杰等球员不断打出好球,中国男排绝处逢生,以15∶5和15∶7连扳两局,并在最终的决胜局战胜对手。比赛结束之后,千里之外的北京,北大学子因为中国男排的胜利而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点评:虽然这只是一场普通的亚洲比赛,但它之所以永远被人们铭记,就是因为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中国人的一种自信与追求。

时刻二:“祖国要你们拼搏!”

1981年11月16日,中国队将在女排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迎战东道主日本队。中国队只要能够赢下日本队两局,就有机会夺得冠军。当中国队率先取胜两局的时候,轻装上阵的日本队却以15∶12和15∶7连扳两局。主帅袁伟民严厉而又语重心长地跟队员说:“祖国人民要你们拼,要你们搏!如果这场比赛赢不下来,你们会后悔一辈子!”在这种激励下,女排姑娘们重燃斗志,在决胜局战胜对手,以全胜的战绩登上冠军领奖台。

点评:“顽强拼搏,为国争光”,这也正是那个时代中国排球人成功的最大秘诀。

时刻三:“秘密武器”奥运奇兵

1984年7月28日,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在中国与东道主美国之间举行。由于美国队曾在小组赛中完胜中国队,所以美国队主帅塞林格对于这枚奥运金牌可谓志在必得。比赛中,中国队一度在首局比赛遇到对手的顽强阻击,然而在战至14平后,主教练袁伟民果断换上年轻队员侯玉珠,利用她的发球连卡美国队两轮,帮助中国队艰难取胜,奠定了最后胜利的基础。侯玉珠这个中国队的“秘密武器”,也成为日后的一段佳话。

点评:果断换将,用人不疑,这场比赛也成为中国排球教练员们学习的经典战例。

时刻四:血染的亚运金牌

1998年12月15日,曼谷亚运会男排决赛在中国队和韩国队之间展开。中国队以2∶0领先之后,老对手韩国队也顽强扳回一局。第4局,主力二传周建安意外与队友朱刚相撞,周建安的头部被撞出一条5厘米长的开放性裂口,立刻血流满面。周建安在场下简单包扎后又要上场,但裁判不让他缠着绷带上。为了继续上场比赛,周建安一把扯掉头上绷带,重回到场内。最终,中国队以3∶1战胜韩国队获得金牌。

点评:11年前,当时的中国男排小伙子们证明了他们的血性,希望现在的中国男排队员们能够很好地继承他们的主帅周建安那种振奋人心的血性和激情。

时刻五:永远的大逆转

这想必是中国排球历史上难度最大也是分量最重的一次大逆转。2004年8月29日的雅典和平友谊体育馆座无虚席,经过2小时30分钟的激烈争夺,中国女排在以28∶30和25∶27先失两局的不利情况下,最终以25∶20、25∶23和15∶12连扳三局击败俄罗斯女排获得冠军。主攻张越红扣下最后一球后,久久伏在地上不愿起来。中国女排完成了这次难以想象的大逆转。

点评:大逆转的背后,再一次体现了中国排球人无论胜负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

(八)中国排球的“前世今生”

2010年是排球运动传入我国的105周年。在这105年里,中国人经历了从了解排球到熟悉排球、热爱排球的漫长过程。无数排球人为了这项运动付出了艰辛和汗水,但排球也回报中国竞技体育大球集体项目以历史上绝无仅有的7次世界冠军。这105年,中国排球走过了一条艰苦奋斗、创新求胜的百年创业路。

1905年,当美国马塞诸塞州霍利奥克城的基督教青年会的青年人把排球这项新兴的运动玩得越来越娴熟的时候,万里之外中国广东台山的归国华侨也悄然把它带回了华夏大地。此时距离排球运动的诞生也不过10个年头。这项新兴运动在中国华南地区很快生根发芽并成为一项传统,台山也就有了“排球之乡”的美誉。

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国排球迎来了艳阳天。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并于次年获得国际排球联合会的正式承认和接纳。最初的十几年中,初试国际赛场的中国排球还只是处于学习阶段,当时的世界劲旅都是欧洲的“长人军团”,怎样弥补身体条件上的先天劣势就成为当时中国排球人群策群力思考解决的一个问题。仅仅几年之后的1957年,很多来访的外国球队突然发现中国男、女排大都学会了勾手大力发球强攻的技术,这种中国排球人在实战中“研发”的新技术让习惯了欧洲打法的外国队很难适应。这项技术的成功让中国排球人明白了一点:中国排球要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就必须要有创新。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排球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此时的中国男、女排在戴廷斌和袁伟民的带领下卧薪尝胆。一方面中国女排开辟了湖南郴州和福建漳州两块“秘密基地”,潜心打造过硬技术,磨练顽强拼搏的精神作用;另一方面中国男排则苦心研究新战术,创造出一系列如交叉、加塞、前后飞、时间差、“双快一游动”等掩护进攻战术。在1978年和1982年两届男排世锦赛上,中国男排凭借着这种先进的打法让世界排坛第一次认识到复杂组合快攻的威力,并连续两次获得世锦赛第7名和两次世界杯第5名。与此同时,中国女排同样依靠“快速、多变、全面”的技战术特点和“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在1981年首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并最终创造了世界排坛“五连冠”的中国时代。中国男、女排在改革开放创业期的奋斗经历不仅让中国竞技体育在世界赛场上扬眉吐气,也深深感染着国人,“女排精神”、“竹棚精神”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等嘹亮口号成为中国人在那个激情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排球竞技规则进行了重大改变,中国排球在经历了低谷和波折之后也在不断积蓄着新的力量。新世纪以来,中国女排2003年和2004年再次夺得世界杯冠军和奥运会冠军,中国男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收获第5名的历史最佳成绩,中国沙滩排球这一新兴项目也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两枚奖牌。中国排球收获了荣耀,也创造了一个新的辉煌时期。

经历了10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排球再次走到一个新的历史选择点。未来的路怎么走?怎样继承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怎样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发展?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等待新一代中国排球人去探索。

(九)中国男女排在第5届东亚运动会名次

1.女排:第1名中国,第2名日本,第3名韩国,第4名中国香港。

2.男排:第1名中国,第2名日本,第3名韩国,第4名中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