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模式与专项力量:短跑支撑摆动动作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
- 王志强
- 5字
- 2020-06-24 19:26:40
1 选题依据
1.1 技术理论的落后是我国短跑运动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学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最重要的发展趋势。科学的训练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能反映事物本质规律的科学理论的建立,必然将在相应的领域内引起系统的和普遍的进步和变革。然而,囿于认识能力和认识工具的时代性,人们对规律的把握也只存在于科学化的进程当中。
我国短跑的技术理论源于训练理论体系较为完整的前苏联,此后,在多年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补充和修订,于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形成现行的技术理论体系。随着运动学、动力学、肌肉力学等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和不断完善以及运动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短跑技术的认识日趋深入。传统短跑技术理论在短跑项目的本质特征、动力过程、前支撑段的意义与作用等问题上的不足已日益显现并被不同程度的修正,也因此存在着诸多争论。然而,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传统技术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些新的观点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以解释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目前,我国短跑理论的研究落后于短跑训练实践的发展(王保成, 2003)。而在运动实践中,一些优秀的短跑教练员实际上已经修正或抛弃了原来的理论。传统技术理论的不足以及各种新观点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了理论对短跑教学训练实践的指导作用。为此,采用更为先进的研究方法,在系统研究短跑技术机制的基础上完善短跑技术理论势在必行。
1.2 系统把握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机制是短跑技术最佳化的基础
运动技术是一个一系列同时或按先后顺序进行的动作的专门体系,该体系的目标是把内部的和对运动员有影响的外部的力量互相作用而合理的组织起来,以便充分和有效地利用这些力量夺取良好的运动成绩(迪特里希·哈雷,1982)。技术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并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能力、感觉—认知能力、功能解剖学条件、身体素质、运动生物力学规律等心理学、生物学因素以及竞赛规则、环境条件等客体因素的影响。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运动技术的实质是为了实现运动目的而由大量局部动作结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动作系统。运动技术的实效性和经济性取决于动作系统的完善程度,也就是动作系统内部结构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系统功能的整体优化程度。因而,技术训练的本质实际上是使人体动作系统达到最佳化的过程。而欲使动作模型最佳化,则必须对运动行为机制的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顿斯柯依,1981)。对动作机制的认识是运动技术最优化的基础。
由于速度最快、距离最长、对成绩影响最大,途中跑成为短跑最重要的技术过程。影响途中跑速度的关键在于支撑过程中的技术效果。支撑过程中,身体各环节通过有序协同配合使人体由于下落形成的向下的垂直速度转化为向上的垂直速度,并补偿由空气阻力及着地时的水平制动产生的速度损失。其中,支撑腿与摆动腿在时间、空间上的精确协同是途中跑技术的核心,并构成一个动作系统。
从1887年美国的麦布理奇采用24台照相机和自行设计的连续电子控制开关拍下奔跑中的人的连续图片,到今天多种生物力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对短跑支撑摆动技术的研究已由对其技术过程的运动学描述逐渐发展为以运动学、动力学、肌肉力学为基础的较为深入的综合研究。尽管以往的研究使我们对短跑技术已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但对于下肢各个环节在极短的支撑时间内如何通过有效的协同运动实现人体速度的保持和增加,以及人体内力(肌力)和外力(支撑反作用力)如何互动实现动作系统功能的最优化等问题尚未得到系统认识——对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机制的认识尚待深入。无疑,深入认识支撑过程中支撑腿与摆动腿各环节协同运动的机制将有助于正确解释不同短跑技术形成的根本原因,科学把握短跑技术最优化的规律,从而奠定短跑科学训练的基础。此外,还将对径赛及其他以跑得更快为基础的项目之科学训练产生积极的影响。
1.3 深入认识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机制是科学的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需要
专项化是现代运动训练最重要的发展趋向之一。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日益被重视和加强,高水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时间甚至达到训练总时间的80%以上。专项训练是指采用与本专项有密切联系的练习手段所进行的训练,这些练习不仅有助于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专项技术的完善,进而能直接促进专项成绩的提高。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基于力量与专项的关系,力量训练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以全身力量协调发展、增强薄弱部位肌肉力量和防止受伤为目的的一般力量训练;二是以加强关键技术环节力量,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专项力量。所谓专项力量,是指在运动员比赛动作技术和战术所要求的时空条件下,人体参与运动的肌肉或肌群收缩克服阻力的能力(吕季东,2002)。专项力量训练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运动员训练水平高低的最主要的竞技能力指标之一,对项目专项力量特征、专项力量训练手段方法与测评的研究也是当今运动训练研究的热点问题。
短跑通过短暂的单腿支撑与腾空的交替运动,实现人体位移速度的保持和增加。出于动作自然协调的要求,身体各环节必须能承担较高的角加速运动,以使身体保持合理的姿势持续快速运动下去。此外,由不断重复的支撑动作而产生的外部力量进一步加重了身体各环节的角加速负担。因此,短跑是一个速度力量项目,良好的速度力量发展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从60年代至今,在世界短跑运动发展过程中,力量训练的进步和改善起着首屈一指的作用。当前,对短跑力量训练的进一步深化和改善仍将是短跑训练最重要的发展趋向之一。短跑作为典型的速度—力量项目,其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项力量的有效发展。在高速跑进的过程中,只有在最佳的动作协调状态,才能实现内力的节省化和外力输出的高效化。因而,了解短跑时人体各环节协调运动的机制是科学的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基础。
源于对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与核心技术认识的不足,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指导思想和操作方法的落后成为我国短跑运动水平停滞不前的另一重要原因。为此,亟需重新认识短跑专项技术与专项力量的内涵与核心,明确专项力量与专项技术的关系以及有关肌群对专项的作用与贡献(李汀,2001)。在系统把握短跑技术机制的基础上,深入认识短跑的专项力量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科学的专项力量训练是我国短跑运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