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文化身份建构:基于奥运传播的视角
- 杨珍
- 691字
- 2020-06-24 19:50:26
绪论
“人类是不能离开身份生活的”,文化身份的追寻是人类世界永恒的话题,“只要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存在着冲突和不对称,文化身份的问题就会出现”。生活中每个文化身份都是一个集合,而集合交汇之处,恰是自身所在的坐标。我们凭借这些坐标找寻位置,确定身份,把握关系,调试生活,如果说每颗心灵都是一个世界,那么文化身份就是心中的定海神针。
1897年,保罗·高更创作了一生中最大的也是他认为最有意义的一幅油画,名字叫“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其中浸润着前人在世纪之交时对文化身份的困惑。百年后,这种焦虑丝毫未减,又加上更为宏大的全球化浪潮,先进的通讯和交通工具压缩了现实的时间与空间,浪头来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刚刚觉察便已被裹挟着置身其中。随着文化的全球流动,这些集合与坐标在不停地变化,身份也在不断地游移,社会个体甚至于民族国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大波浪中腾挪跌宕。多元文化经由媒介传播在同一时空之中碰撞与激荡,必然引发关于文化身份的更大迷思与追问,它存在于我们周围,渗入进我们的生活,因而也就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
第一节 研究选题与立意
一、研究选题
本研究受到斯图亚特·霍尔关于文化身份研究的启发。霍尔从自身经验出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谈的全球化问题以及在各种文化语境下社会变迁和跨民族文化的重要性,20世纪以来,跨越疆界、国家、民族、地区的流动、移居、放逐和迁徙,今天则可以视为对全球化时代文化身份迷惘的素描。于是,文化研究的工作也可广义地理解为描绘或重新定义主体的位置,即寻找合适的文化身份。正如安德鲁·埃德加和彼得·塞奇威克在《文化理论的关键概念》中说:“就文化研究要考察个体与群体在其中建构、解决和捍卫自己的身份或自我理解的各种语境而言,身份问题对于文化研究来说至关重要。”
无论从“在地视角”“民族视角”还是“全球化视角”出发,“所有人类社会都由一系列整合机制所维系而得以在时间中存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整合的力量,“将境遇、背景各不相同的个体和家庭结合到一个集合体中,在这个集合体中,人们形成了强烈的相互认同,获取基本的意义,并找到了情感的满足”。这种整合在文化身份意义上体现为一种建构的过程,同时,文化身份的建构也是社会文化整合得以实现的具体表征。
文化身份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是一种多维多层的分析视角,能够容纳差异、矛盾与变化,不过,它总是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语境有关,必须将“整体”意义上的文化身份的演变轨迹与具体历史发展阶段的时空格局联系起来,才能避免用抽离历史和社会特殊性的话语抽象化地建构文化身份的概念。本研究选取当代中国文化身份的建构问题作为具体的研究指向和实际的研究边界,试图以奥运传播作为开放和延续的社会现实场域,以文化身份的建构为研究主题,分析奥运传播视角下中国文化身份维系与更新的动态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