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承创新 科学发展:2008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体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论文集(上册)
-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
- 793字
- 2024-12-22 00:52:29
分论坛发言2
创新运行机制促进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湖北省体育局局长 李建明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体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认识体育,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才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刻认识体育的三个内涵,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首先,体育是以人为本的体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在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中,健康素质是基础和载体。没有人的健康,没有人的身心发展,其他一切为人的和人为的目标都是空谈。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的是以人为本的体育,而不是以人之外的精神或物质为本的体育。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体育应当成为基础性的民生工程,成为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其次,体育是全民共享的体育。与公民的受教育权、健康权一样,体育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这些权利是人们与生俱有的,无论阶级、民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残疾与否,公民都应当享有体育的权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是人民共享的体育,而不是少数人或小圈子的体育。全民体育要靠社会化管理,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是制定政策、提供服务、引导和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使体育成为人们自觉自主的实践活动和文明生活方式,从而惠及全体人民。再次,体育是和谐发展的体育。体育是人类的最广泛和最具有多样性的社会现象之一,体育的类型具有多样性,如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体育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在健身、娱乐、教育、国防、政治、经济等领域都能发挥作用;体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人们出于自身条件和工作生活需要,所选择的体育项目不尽相同,从而使体育的活动群体呈现多元化。多样性事物的发展必须重视平衡,单科独进、顾此失彼都会影响全局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科学统筹、和谐发展、综合平衡,对于体育事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在深刻认识体育内涵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体育的功利性与公益性的关系,把工作的目标转到增强综合国力上。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体育对于综合国力的贡献体现在许多方面。全民的体质水平是国家硬实力,直接反映国民素质的基础水平和军队的战斗能力;体育作为文化现象,其普及和繁荣则是国家的软实力;体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公益性事业,让众多的国民能够享受体育发展带来的好处,本身就是国力增强和社会进步的象征。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现有的奥运竞技优势,争取参与更多项目;另一方面,应着力普及体育健身活动,把体育工作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实现公益性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上来。
二是要正确处理城市和农村、部分地区与全社会的关系,将工作着力点转到促进体育和谐发展上。我国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表现。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实践,国家的发展模式也做出了重大调整,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和谐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保障范围等已经成为国家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重点。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制定城乡统筹兼顾的体育发展政策和规划,合理调整与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把发展城市农村体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增加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同时要利用资源,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体育的开展促进体育的健康发展。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体育人才的培养、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以个人带群体、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体育工作者要切实转变观念,真正将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进步放在重要地位,着眼全局、着眼普及、着眼平衡,实行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布局。一方面不断增加改善体育发展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又要立足现有条件积极提供体育公共产品,适度倡导体育消费,鼓励各地区、各民族因地制宜、因兴趣爱好开展体育活动,从而在全局上缩小差距,在动态中接近平衡,在实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正确处理奥运争光与全民健身的关系,把工作方式转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上来。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以来,两大战略相得益彰,极大的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体育工作实践中,由于竞技体育在国际尤其是国内的激烈竞争,省级体育行政部门不得不为此背负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就像高考指挥棒让学生难以跳出应试教育而享受理想的素质教育一样。目前全运会模式的指挥棒让各省体育行政部门精神紧张,尽管在指导思想上大家都希望竞体、群体协调发展,但现实情况并不理想。国民体质监测指标显示,近2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应更加清醒地认识体育的本质并处理好相互关系,在坚持完善举国体制的大背景下,强化竞技体育举国协同的国际竞争优势,减少国内无序竞争带来的资源损耗,同时真正把体育工作的重心放在普及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上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这样竞技体育的提高才有雄厚的基础,我国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体育强国。
二、遵循体育发展规律,创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运行机制
发展体育事业必须遵循体育发展规律,创建多元化的运行机制。群众体育要完善政府主导、体育部门协调、社会协同参与的运行机制。政府和体育部门主要在发展规划、政策保障、宏观调控和公共产品的供给等方面提供服务。竞技体育要完善政府领导、体育部门主抓、社会参与支持的运行机制。体育产业要完善政府引导、体育部门监管、依托市场自我发展的市场机制。
一是以市场机制来调动和整合全国体育资源,为新时期奥运争光战略、全民健身战略服务。举国体制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丰富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完善举国体制的优势,就必须改变以往体育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政府行政和财政的做法,引导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在调动与整合体育资源方面的作用,为我国新时期奥运争光战略服务。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探索通过社会与市场机制来发展体育的路子,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体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最终实现政府、社会、市场三种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真正全民参与的体育多元体制。
二是改变从中央到地方的线性体育体制,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非线性网状体育体制。根据发达国家体育发展的规律,现代体育的发展必将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依托,成为城市文化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构成国家体育总体实力的基础与象征。因此,创新中国体育运行机制,必须逐渐将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央到地方线型结构转变为以各省市大城市为主体的非线性的网状结构。也就是通过管理体制、训练体制、竞赛体制以及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逐步形成以各省市大城市为依托,以市场机制和社会自治为手段,以各类体育比赛为纽带和动力,辅之以政府必要的财政资助、奖励为激励机制和导向作用的举国体制的运行机制。
三是改变单一的专业竞技体制,代之以专业体育、职业体育、业余体育多元并存的训练比赛模式和运行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现阶段竞技体育“一条龙”单一的专业竞技训练模式已很难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必须创建多元化的运行机制。一方面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的杠杆作用,继续对一些奥运争光计划的关键项目实施专业队建制,按照国家投入、行业管理、项目招标、严格审计的原则,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一批国家级的训练基地,以此来保证一些关键性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大力提倡完全由社会自治与市场自主的职业体育,推动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职业联盟发展,单项体育协会负责对所属项目实施领导与协调,不再代替政府行政。同时学习美国NCAA(大学体育联盟)的经验,大力促进中学和大学为主体的校际联赛和全国性联赛,通过联赛形成一批体育传统名校,为竞技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夯实基础。
四是改革完善竞赛杠杆机制,促进竞技体育发展。全运会是举国体制的重要抓手,是调动中央和地方力量、集中展示和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阵地,对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科学技术发展,加速城市现代化建设,塑造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全运会已显露出诸多弊端。全运会竞争的激烈性和目标任务的刚性,需要占用大量的公共体育资源,政府难以真正实现职能转变。国际奥委会从来不在正式文件和公报中统计奥运会参加国和地区获得的金牌、奖牌数和总分名次,但是对于每一竞赛和表演项目的前八名运动员的成绩、国家或地区来源则详尽统计和罗列。因此,应综合考虑建立包括全运会、城运会、单项锦标赛在内的竞赛杠杆机制,逐步强化单项锦标赛的地位,通过增加项目之间竞争的激烈性进而提高竞技水平,推进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
三、建立战略联盟,形成多种投资机制,推进体育产业跨越发展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以北京奥运为契机,发展较快。但要做大做强,必须依托工商企业联手开发一些体育产品和项目,建立多种方式的投资机制,形成多元资产组合,达到结构优化、功能互补、资源共享,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
一是开展企业并购,即以购买方式和承担债务方式兼并弱势企业,促进体育生产要素向高效益企业流动,这是体育产业实现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对于中小体育企业而言,通过实行并购不仅是谋求生存的方式,同样也是其实现“以小搏大”进行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二是实行改组,即通过股份制、公司化、集团化等改制重组,分离无效、低效资产,吸纳优质资产,实现资产优化配置。我们可以通过体育资本结构调整,以部分有效资本吸引工商企业合资经营,或者对政府鼓励发展的体育项目实行参股渗透,使企业的资源与体育资源有效匹配,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产生1+1>2的效果。如将国有体育场馆进行股份制改造等。三是将体育相关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租赁承包经营,即通过租赁承包经营给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达到迅速扩大体育产业经营规模的目的。四是按照资本的裂变-聚合-再裂变-再聚合的思路,不断寻找合作伙伴,繁殖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体育资产在流动中增殖,形成裂变、聚合的良性循环。譬如把体育的各类服务组织、辅助性部门和其他具有较强独立性的部门分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的子公司,或者将某些能有效组合的资产或独立的经济组织通过一定的机制建立共担风险、共创价值的利益同盟。五是嫁接改造,即通过以产权为载体,资产折价入股等吸引工商企业通过产权市场的方式扩大体育产业资本规模,优化体育产业资本存量。六是对弱势体育企业进行托管。通过多种投资机制,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体育资本的合理流动和资本的结构优化,以少量自有资本和增量资本带动更多的外部资本和存量资本,推进体育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我国体育产业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