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4

下一个1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战略思考

苏州大学 董新光

对下一个10年,即2011~202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问题进行战略性思考,基于三点。一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到2010年即将结束,《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结束后,我国群众体育究竟怎样发展,应当未雨绸缪,早作打算。这也是战略研究的题中之义。二是群众体育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做好群众体育工作的一时一事,更重要的可能是要有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本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从而保障群众体育事业整体而不是局部的、系统而不是零散的、长远而不是一时的科学发展。三是在操作层面上,细节决定成败。而在宏观、整体层面上,可能是战略决定成败,战略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鉴于此,本文针对下一个10年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着力点和规划文本形式以及体育发展重点的政策选择等问题,谈谈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全面建设小康体育与建设体育强国: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发展的双重复合目标

发展目标是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核心,其内容都是围绕发展目标来安排的。因此,我们首先讨论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发展的目标问题。

2008年8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向世界宣布,我国已经大踏步迈入世界体育大国行列,开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表明,以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为标志,我国体育事业在各个行业中,率先完成了建设世界体育大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了体育发展的历史性转折,进入了建设体育强国的历史新阶段;率先担负起探索建设体育强国之路,为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开拓前进的历史使命。建设体育强国已经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长远目标。因此,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发展的目标具有了双重性质。即到2020年,一方面要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十七大确保的“明显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全面建设小康体育奋斗目标;一方面要实现群众体育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阶段性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体育与建设体育强国,虽然在目标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目标所处的阶段、目标表达的内涵以及目标的具体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从目标所处的阶段讲,党的十五大提出了21世纪前半叶,即到2010年、建党100年、新中国成立100年的3个阶段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体育是其中第二阶段,建党10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容。而建设体育强国,则是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100年,或者国家第三步战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内容。因此,全面建设小康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阶段性目标,或者说过程性目标。从目标的内涵讲,全面建设小康体育,是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体育转变为全面的、更高水平的小康体育,其本质仍是小康的体育。而体育强国的体育,则是由全面小康体育转变为基本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体育。本质是基本现代化的体育。目标的阶段性与目标内涵的差别,必然决定了目标内容的差别。因此,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发展的目标又是一个复合目标。即,他既要包括既定的全面建设小康体育目标的内容;又要包括群众体育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阶段性目标的内容。下一个1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目标,是两个目标内容的统一和综合。

但是,无论是理论层面、政策层面,还是操作层面,我们都还不能科学准确地回答什么是世界体育强国、怎样建设世界体育强国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的发展。

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发展的目标指向,如图1所示。

图1 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发展目标指向

二、在保持竞技体育特点和优势基础上,侧重发展群众体育:下一个10年体育发展重点的政策选择

体育事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两个关于政策的基本观点。一是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二是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因此,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与下一个10年体育发展重点的政策选择,关系极大。

30年前,鉴于运动技术水平落后已成为突出薄弱环节,而参加1880年奥运会的任务又迫在眉睫,我国一些项目的成绩还达不到奥运会报名标准,1878年3月,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确定了“今明两年,国家体委和省一级体委要在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的政策。1880年3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体委关于加速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再次肯定了省一级以上体委继续在普及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的政策。自此,体育事业始终坚持侧重抓提高政策,推进体育事业发展。30年过去了,侧重抓提高的政策选择取得了巨大成功,使我国竞技体育摆脱了被动落后的局面,自立于世界竞技体育先进行列,成为了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于是,今天就产生了一个与30年前在性质上相同的问题,即面对建设体育强国的历史重任、面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体育奋斗目标,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强国,而我国群众体育还相对落后,成为突出薄弱环节的情况下,我们对未来体育发展的重点,做何政策选择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面对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体育目标的严峻挑战,面对率先建设体育强国的历史责任,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下一个10年体育发展的重点选择呢?是不是有必要将“在保持竞技体育特点和优势基础上,侧重发展群众体育”,作为下一个10年体育发展的重点呢?本人认为是必要的,理由有五。

1.我国已然是一个世界竞技体育强国

这是国内国外、体育内外的共识。正是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事实,让中央做出了我国已经大踏步进入世界体育大国行列,开始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决策。在我国已然成为竞技体育强国,而群众体育相对落后,成为建设体育强国的突出薄弱环节条件下,选择在保持我国体育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侧重发展群众体育”的政策,可以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体育和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下一个10年中,实施群众体育的追赶战略,摆脱群众体育薄弱落后的面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体育目标,并为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保持我国竞技体育的特点和优势是完全必要的,这是证明一个世界体育大国和世界体育强国极为重要的方面。忽视这一点,将会铸成历史性的失误。但是,一个仅仅具有竞技体育的特点和优势的国家,似乎是不能称其为世界体育强国的。我们必须有繁荣昌盛的群众体育,也要成为群众体育的强国。忽视这一点,可能也会铸成历史性的失误。

2.我国还是一个群众体育弱国,实现体育强国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群众体育

我国还是一个群众体育弱国,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官方还是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只从中央认定的基本结论方面做一个说明。188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认定,“目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认定,“目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人均体育消费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与世界发达或较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体育发展程度差距较大;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不多,后备力量不足”。中央的结论表明,20年过去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竞技体育虽然还存在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不多,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但总体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已经拟合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很大差距,跨进了世界先进行列。而我国的群众体育却没有产生这个结果,与世界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相比,在群众体育的设施、消费、活动人数及区域、城乡发展程度等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可见,实现体育强国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群众体育。如果我们要改变群众体育这种较低水平和较大差距,选择在保持我国竞技体育特点和优势基础上,侧重发展群众体育的政策,就是必然的。也可能只有这样,才能像30年前的竞技体育那样,实现群众体育的追赶战略,解决薄弱的群众体育与强大的竞技体育之间的矛盾,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

3.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群众体育,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群众体育的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诸多矛盾中,有一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认为,在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矛盾的运动方向。那么什么是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体育资源不足的矛盾仍将是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这个结论,同样为官方和学界的调查研究所证明。当然,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包括群众观赏体育竞赛表演的需求以及所带来的竞技体育供给问题。但是,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主要是群众参与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是其所带来的群众体育供给问题。而社会所能提供的体育资源不足,也主要是社会所能提供的群众体育资源不足,尤其是满足公众基本体育需求的公共体育资源的严重不足。因此可以说,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同样集中在群众体育,或者说,主要矛盾是群众体育。在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社会所能提供的群众体育资源不足,尤其是保障全体国民基本体育权益,满足全体国民基本体育需求的体育公共资源严重不足。正是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严重影响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满足,大大制约和影响着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从而也大大制约和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而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本人认为,只有在保持我国竞技体育特点和优势基础上,侧重发展群众体育,才有可能有效地扩大满足公众基本体育需求的公共体育资源的有效供给,解决群众体育公共体育资源的严重不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4.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面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体育目标的严峻挑战

2020年,我们要实现明显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全面建设小康体育奋斗目标。从建设全民健身体系方面讲,本人不掌握全国整体情况。但在本人调查研究中,全民健身体系,尤其是基层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情况并不理想。而要在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基础上,经过10年,到202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就如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一样,任务更艰巨,困难更多,难度更大。从增强国民体质方面讲,中央7号文件指出,我国青少年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青少年体质总体状况令人堪忧。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国民体质总体状况,虽然新华社电言的“中国在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同时,种种数据和迹象表明,中国普通百姓的体质却每况愈下”言过其实。但是,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公报》国民体质略有增强的结论应该是真实的。我们不能说中国产生了体质危机,但国民体质的现实,应当使我们有一种危机意识。我们应当意识到,人的体质的增强,尤其是明显增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长久坚持体育锻炼的过程。全民族体质的明显增强,更不是一部分人、一朝一夕的事情,做到这一点,更复杂,更困难,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过程。因此,我们是否应当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是否预测过,从国民体质略有增强,青少年体能持续下降的状态,到真正达到全民族体质明显提高,其间究竟有多大差距,需要多少时间,要做多少工作,要具备哪些条件。我们真的有把握如期实现全民族体质的明显提高吗?

面对到2020年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从基本建成到比较完善,面对国民体质从略有增强、青少年体能从持续下降到明显提高的严峻挑战,我们是否应当实行在保持我国竞技体育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侧重发展群众体育的重点转移呢。关于体育重点转移问题,早在188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提出:“体育工作要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把发展群众体育,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普遍增强国民体质作为重点。”

5.群众体育是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内涵的体育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我们以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对以人为本内涵的阐释为基准,做一个分析。群众体育作为一项拥有数亿体育人口,联系数千万家庭,涉及数百万单位、社区的事业,相对于竞技体育来讲,可能更关系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更能体现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主体地位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更迫切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是更迫切需要关心每一个人的利益要求,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和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也更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此外,群众体育不仅是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内涵,与竞技体育相比,他更为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体育和体育强国目标,更有利于促进和彰显社会和谐,更能体现体育功能。

总之,面对这样一个直接关系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体育目标实现,关系世界体育强国建设的大问题,我们应当认真思考下一个10年体育发展的重点选择。

三、建设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发展的着力点

下一个10年的群众体育发展,我们的力量主要投向哪里,同样是一个应当思考的问题。

中央确定的群众体育工作重点,一是1885年国务院《全面健身计划纲要》中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二是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要抓住四个重点: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军队体育以连队为重点。但现实让我们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确定了青少年和儿童作为重点人群,学校作为重点单位,而青少年的体质和体育仍然令人堪忧呢?为什么我们确定了乡镇作为重点,而农村体育仍然不尽如人意呢?与此同时,我们的全民健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什么那样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呢?本人感到,虽然我们确定了重点人群、重点单位和重点地域,但是我们没有建立一种体制和机制,或者说没有建立一个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对这些重点予以保障。而仅仅依靠文件强调和一般性推进,甚至依靠社会、市场去解决问题,显然是靠不住的,难以保障的。而群众之所以欢迎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就是因为群众得到了体育实惠,或者说政府为民众提供了体育的公共服务。而正是这久违了的体育公共服务,深深感动了民众。这充分反映了基层缺少体育公共服务、民众渴望体育公共服务。因此,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我们是不是应当将建设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作为比较完善全民健身体系的最基本、最重要组织部分,作为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发展的着力点,规划好,建设好呢?本人认为,是必要的。理由有三。

1.公共服务是社会事业型政府的主要职能

在政府的四项基本职能中,社会事业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群众性体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而公益性事业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对象。因此,为公众提供全民健身的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而建设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政府为公众提供全民健身公共产品和服务,保障社会公民基本体育权益,保障公众享有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具体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强化政府发展体育事业,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责任。完善全民健身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这表明,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体育部门的基本责任;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是全民健身体系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应当在下一个10年的群众体育发展中,着力建设好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以凸现全民健身体系的本质属性和社会效果,保障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保障明显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

2.文化、卫生领域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展开

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调整资源配置,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7年6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07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了全面部署。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可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已经展开。

另一方面,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定了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也将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全民健身五大体系作为奋斗目标。这表明,实现群众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现全民健身与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之间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群众体育发展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既然如此,同样是公益性社会事业的群众体育,是否应当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呢?本人认为,是完全必要的。建设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仅是实现群众体育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协调发展,明显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体育强国,进一步发挥群众体育对社会和谐的作用,逐步实现全民健身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选择。

3.我国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底子薄,不系统,差距大,城乡、区域和人群之间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竞技体育,尤其是奥运争光计划,在举国体制下,在侧重抓提高的政策保障下,建立了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从而保障我国在奥运会持续领先并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但是,我国的群众体育,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远未达到竞技体育的公共服务水平。我国群众体育至今还没有公共财政供养的、专门为全民健身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家体育人才分类中,还没有群众体育专业人才类别;在政府体育公共财政体系中,也没有群众体育经费这个类别。群众体育经费包含在其他体育事业经费中。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全民健身最基本的公共体育资源,也还没有公共体育设施这个统计类别,没有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的数据资料。即使将体育系统全部标准体育设施均作为公共体育设施(实际优秀运动队等用于训练的体育场馆不是公共体育设施),也相当匮乏。以体育系统的体育场地计,2003年末,全国体育系统共有标准公共体育场地14453个,较1885年末增加了43个,平均每年增加5.3个。我国平均每8.84万人有1个标准公共体育场地。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更加匮乏。相对于38028个乡镇来讲,体育系统建在乡村的标准公共体育设施只有422个。我国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更加窘迫。

表1 我国人均公共体育场地水平(2003年末)

注:1.因我国尚未有公共体育设施统计类别及统计数据,故以体育系统情况说明问题

2.2003年末我国总人口128227万。摘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3.体育系统体育场地数据摘自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内部资料。

表1结果表明,2003年末,我国人均公共体育场地占地面积0.132平方米、建筑面积0.0138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面积0.083平方米。由此可见,虽然我们在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资源供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公众公平享有的公共体育服务规模与水平仍然很低,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迫切需要“像抓竞技体育那样抓全民健身活动”(陈至立批示语),着力建设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以在群众体育方面,逐步实现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群众体育的社会公平。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架构,如图2。

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1~2020年)》: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规划的文本形式

对于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的发展,究竟是搞一个《2011~2020年群众体育发展规划》,还是搞一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1~2020年)》,即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885~2010年)》基础上,继续制定并由国务院颁布实施下一个10年---2011~2020年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表面看来,是一个文本形式或文本名称问题,但认真分析起来,则不仅仅如此,他事关下一个10年群众体育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故本人认为,制定《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1~2020年)》,是更有利的选择。理由有三。

图2 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架构

1.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是法定的

《体育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而国家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前提是要有一个称之为全民健身计划的东西,否则推行什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2010年即将结束,顺利成章地应该继续制定并由国务院颁布实施下一个10年的全民健身计划,即《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1~2020年)》,以保证继续执行《体育法》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规定。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制定了《2011~2020年群众体育发展规划》,那么我们是不是还要再制定一个称之为全民健身计划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再制定一个称之为全民健身计划的东西,那我们如何履行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法定责任;如果我们不履行这个法定责任,那我们是不是失职呢。

也许有人会说,《体育法》中的全民健身计划不是一个专有名词,而是一个泛泛的概念。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局、国家体委合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释义》中明确解释,全民健身计划就是指1885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是最符合国情、最为有效的发展我国群众体育的方式

《体育法》用法律形式将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固定下来,通过政府行为,采用系统工程办法,整体性的逐步推进的发展群众体育,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体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弱势的群众体育,主体只能是政府。把责任推向社会和市场,是靠不住的。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1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不应当放弃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这个发展群众体育的最大法宝和最难得方式,而回到1885年前发展群众体育的路子上去。

3.全面建设小康体育和建设群众体育强国,更加需要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这个最大抓手

无论是实现明显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奋斗目标,还是建设群众体育强国,都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仅仅依靠群众体育一个部门,体育一条战线,是远远不能够完成的,更加需要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各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而群众体育发展规划是体育部门的规划,很难象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这样,动员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和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实施。那将会给群众体育发展带来极大困难。

我们不仅应当制定并争取继续由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1~2020年)》。我们还应当争取尔后的每个10年,都由国务院颁布实施一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至少到2050年,基本实现群众体育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