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承创新 科学发展:2008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体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论文集(上册)
-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
- 234字
- 2024-12-22 00:52:34
分论坛发言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借后奥运契机推动群众体育大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 盛志国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为中国体育发展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树起了新的里程碑。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我们体育工作者要从更高、更广的视角审视体育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推进体育事业大发展。现仅从群众体育工作角度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谈些认识。
一、北京奥运会后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举办北京奥运会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带来的机遇
1.奥运会后党中央对体育工作根本目标的定位和对体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高度重视,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了基础
回顾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定位在增强人民体质上,由此也就赋予了体育工作事关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的至高地位。也正是由于这一根本任务的确定,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赢得世人赞誉,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我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更是对此给与了充分的证明。通过在奥运会这一全球舞台上中国体育形象无与伦比的展示,党中央更加坚定和明确了体育工作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的定位。而实现体育工作根本目标最为重要的内容无疑需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通过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养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发挥体育在社会整体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进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奥运会后各级政府和社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持续关注和对发展群众体育加大投入,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凝聚了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倾注的心血,也将体育的影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氛围。通过举办奥运会,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加深了对体育的认识,强化了对体育多元功能的理解,对体育事业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发展体育事业、展示健康形象已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成为政府改善民生的现实举措,成为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这就使发展体育事业的政策、资金、组织等保障措施持续到位和增加,而这些资源将会越来越多的用于发展与人民切身利益最为相关的群众体育,成为群众体育加速发展的助推力。
3.奥运会后人民群众对体育功能认识的深化、体育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对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追求,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给国人提供了一次全面了解和真切体验奥林匹克精神的机会。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奥林匹克所倡导和弘扬的人人参与和挑战自我的精神,对体育所蕴含的凝聚、融合、人本、大同等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同时,对金牌和竞技结果的认识更加理性,民族意识更趋成熟,更加注重切身参与体育活动、体验体育乐趣,更加关注运动对获得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此外,北京申奥成功7年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活动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开展,使全民健身与奥林匹克精神一样深入人心,对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作用显著,为群众体育在奥运会后跨越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社会意识条件。
4.奥运会后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要求和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纲领,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竞技体育的突出成绩使我国成为举世公认的体育大国。奥运会后,中国体育面临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艰巨历史任务。体育强国的目标中势必包含诸多衡量群众体育发展水平和程度的要素,完成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历史跨越无疑需要群众体育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在这一历史征程中,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加快以增强全民体质健康为目标的群众体育发展会更加成为政府和社会投入的重点,这也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奥运会举办效应的持续显现,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现有群众体育物质基础和资源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国民对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奥运会的举办进一步刺激了社会对体育资源的需求,加大了原本存在的体育供需矛盾,这一矛盾在群众体育领域内反映得更加明显。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健身场地设施缺乏,健身组织化程度较低,健身活动方式方法不够丰富,健身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仍然是群众体育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2.群众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体育工作根本任务中有待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最直接的手段和内容,是体育工作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最有效的体现,是跳出体育看体育、立足全局干体育最有力的证明,是实现体育工作根本目标最现实的依据。目前,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与这一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尚不充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需要强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仍需提高,达到更高的目标要求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3.群众体育资源拥有量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在构建惠及13亿人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存在薄弱环节
群众体育是一项政府公益事业,以全民拥有基本资源的普惠化、均等化为基础,近年来已有很大发展,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目前,群众体育资源在城乡、区域、人群分布上差异明显,不平衡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各类体育场地开放程度需要提高,基层组织网络建设和管理有待规范,健身活动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丰富,全民健身体系中所包含的理论研究、法规政策、信息服务还较为薄弱,这些环节的完善为我们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目标提出了努力方向。
4.随着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参与热情的高涨和健身权益意识的提高,群众体育现有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创新,管理方式有待转变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已有13年的时间,再过两年将完成历史使命。过去的十多年,全民健身的宣传发动任务已基本完成,群众参与健身的社会氛围逐渐浓厚。今后时期,如何科学引导大众的健身热情,提高通过健身获得健康的效果和保障人民群众健身权益不受侵犯将成为需要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同群众体育普及范围和工作任务相比,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强化,群众体育管理部门管办分离的运行机制和职能需进一步明确,针对不同地域的分类指导还需落实到位,发展规划制定、转变观念思路、拓展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方式等方面还需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综上所述,机遇与挑战并存,借助机遇乘势发展也是挑战,应对挑战突破瓶颈也是机遇。群众体育工作要适应新时期新特点、新变化、新要求,创新思路,求真务实,为科学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把握群众体育发展的关键点
群众体育工作涉及全体人民,覆盖不同区域,是多元、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科学发展观对群众体育发展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指导作用,群众体育的发展首先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
(一)通过发展解决群众体育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
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现有的群众体育基础和资源不足这一制约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仍未根本缓解。破解这一瓶颈的根本出路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缓解矛盾,促进发展。群众体育的发展不但要体现在数量和速度上,更要体现在质量和效益上。利用经济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为广大人民群众尽可能提供充实的体育用品、体育服务和参与体育的机会,创造优质的体育健身条件和环境,从而动员、吸引和引导人们在自愿参与中使体育需求得到满足,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二)以人为本,树立人民群众在群众体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中最能直接体现以人为本、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群众体育提高民族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决定和要求的。群众体育工作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体育生活质量,使全体公民享受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为人们平等参与体育创造良好的体育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说到底,群众体育工作以人为本同样要解决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就是要以群众需要为导向,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是贯穿于群众体育各项工作中的核心要求,它的体现是具体和现实的。人民群众健身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权益是否得到保障,都是以人为本是否得以体现的衡量标准。因此,要强化体育是人民的事业,让人民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一工作意识,通过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体现体育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
(三)通过统筹兼顾的方法,达到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方法和要求体现了系统性和良性发展的机制保障。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我们构建的全民健身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都有所发展,不留短板。既要重视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网络、比赛活动三个环节建设,也要发展群众体育科研、政策法规、宣传和对外交往;既要发展群众体育事业,也要发展群众体育产业;既要为公民享有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保障,也要为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的多样化体育需求提供支持;既要为奥运争光计划培养后备力量,也要为弱势群体享受体育改革与发展成果提供体育公平等。群众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重点要考虑统筹城乡、区域、人群体育发展,统筹奥运项目与非奥项目、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发展。要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热点与常态的关系。坚持重点也要兼顾一般,关注热点也不忽视常态。处理好人民群众的体育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特别要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体育利益的实际问题,这是保证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初步对策
“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工作主题伴随着北京奥运筹备过程,在深化了“人文奥运”理念的同时,极大动员了全社会参与健身的积极性,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在今后时期,要认真总结“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基本经验和历史贡献,放大同行效应,使之长效化和机制化,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作为新时期指导群众体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自颁布实施13年来为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距离实现到2010年《纲要》结束前规定的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目标还剩两年多的时间。在未来的两年中,要认真总结《纲要》目标的落实情况,努力按照《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加快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推动群众体育快速发展。同时,研究制定下一周期(2011~2020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确定的到2020年明显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奋斗目标打好基础。
(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群众体育组织队伍建设,拓宽群众体育社会化渠道
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社团、协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体育总会和体育协会共同办群体的作用,以此实化体育管理部门的运行机制,深化推进体育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管办分离后组织实施范畴的工作。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把工作精力放在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上。通过深入调研、分类指导和系统培训等手段,明确政策服务和激励指向,优化社会办群体的环境,逐步形成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和深化社会参与程度的互促互补机制。坚持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社区体育和农村体育工作机制,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和队伍建设,加快群众体育社会化进程。
(三)拓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渠道,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政策措施,实现各类健身场地资源由群众共享
在继续推进现有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模式的基础上,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扩大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形成中央、地方和社会共同投入的机制,使群众健身场地更快得到改善。中央和地方继续加大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和户外公共体育设施等满足群众基本健身需求的场地建设力度。在工程建设上更加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建设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的场地设施,以保证均衡发展、全面改善。同时,进一步整合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制定切实有效的保障性政策,推进各类健身场地最大限度向公众开放,从加大新建场地力度和提高已有场地使用效率两方面解决群众健身场地不足的突出矛盾,实现群众健身场地资源的共享。
(四)创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高群众体育参与意识和健身受益实效,加速群众体育科学化、生活化进程
群体竞赛和活动的开展是提高群众参与健身意识、养成健身习惯的重要方式。在适时举办示范动员性活动和群众身边经常性活动相结合的同时,更多地为群众就近、就便活动提供条件和服务,倡导体育生活化理念,使健身融入生活。逐步改革大型群众性竞赛的组织形式和办赛模式,形成简化形式手段、扩大参加规模、便于群众参与、突出互动示范的办赛思路。对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场地布局、项目设置、效果体现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提倡从科学的健身目的出发、通过科学的健身方式、达到科学的健身效果。切实增强群众体育参与意识,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实现群众体育的生活化。
(五)大力宣传、认真组织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保障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权益,推进群众体育法制化进程
经过几年努力起草形成的国家级《全民健身条例》已进入国务院法制办征求社会公众意见阶段,2008年有望由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权益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将成为群众体育法制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与《全民健身条例》同步出台的还将有国家“全民健身日”的设立,这将为调动全社会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起到积极作用。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机,围绕《全民健身条例》的出台做好宣传推广和组织实施工作,借势掀起群众体育发展的新高潮。同时要依据《全民健身条例》选择重点制定配套法规制度,争取在群众体育经费、人员保障、场地建设、组织创建、项目管理、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等方面有所突破并形成规范。进一步修改完善现有的已经明显不适应群体发展实际的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建立群众体育工作评价体系,结合地方区域发展实际,制定群众体育评价机制和发展目标,逐步纳入各级政府社会发展目标体系。通过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从根本上保证群众体育的发展后劲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