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承创新 科学发展:2008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体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论文集(上册)
-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
- 6字
- 2024-12-22 00:52:32
分论坛发言5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城市体育
广州市体育局局长 刘江南
2008年8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他要求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继续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是划时代的重要文献,是对当代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总部署,是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在体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它深刻地启示和引领我们进一步科学地审视体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进一步坚定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光荣使命。当前,全国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笔者立足于地方体育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及广州体育的实践。
一、用科学发展观深入认识体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
(一)深刻认识体育的本质
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要认识体育的本质,应该首先认识体育的起源、发展和未来。笔者认为:体育起源于劳动生产,演变于闲暇娱乐,发展于社会交往,成熟于价值体现,变异于功利追逐,回归于休闲娱乐。在体育起源、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产生了众说纷纭、形式内容各异的体育称谓和定义。例如外国的Sports,Physical Culture,Physical Education,Fitness,Recreation,Kinesiology,Leisure,Games;中国的体育、运动、健身、游戏等。笔者认为: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满足人的身心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一定的社会或个人目的的社会文化现象。
(二)全面把握体育的功能
事物的本质和事物所面临的条件决定着事物的功能。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体育刚刚萌生,那时体育的功能是比较单一的。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社会日益复杂,只有树立体育的“完整功能观”,才能充分运用和发挥体育的积极作用,使之服务于国家、城市、组织和大众。概括起来,当今体育的功能主要包括自然功能(或称生物功能)和社会功能。自然功能主要包括健身、强体、娱乐、休闲、康复等功能。人们通过体育活动可以锻炼身体、舒缓情绪、娱乐交往、医治伤病。社会功能主要包括:教育、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功能。
(三)充分体现体育的价值
所谓价值就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当今体育的价值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功能在充分发挥时所产生的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积极意义。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体会,笔者将当今体育的价值概括为7个方面:增强国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建设精神文明,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载体;反映综合实力,扩大城市影响的重要标志;加强国际交流,增进友好合作的重要窗口;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改变发展格局,加快城市环境建设的动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用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发挥体育作用的载体
(一)提升城市形象
形象是外界对某个主体,以及这个主体对其自身的基本的认识和评价。当这一主体是一个城市时,这个形象就是城市形象,即一个城市的内外公众对这个城市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科教文化、建筑景观等多方面状况的总体认识和评价。1.城市形象的三个维度
城市形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理念形象,它是城市本质属性的反映,是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例如城市的历史文化理念、产业发展理念、公共行政理念等,而全民健身理念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二是城市行为形象,它是城市的人和组织所具有的行为特征,是城市形象中最能动和最活跃的部分。例如市民举止、组织行为、经济交往等,文体活动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三是城市视觉形象,它是自然条件下通过长期劳动积累所形成的城市物质环境,是城市形象中最鲜明直观并通常最早引起公众关注的部分。例如城市的区划规模、交通卫生、自然景观等。显然,体育场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城市形象的三个作用力
良好的城市形象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辐射力,进而使这个城市在当今世界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崛起于城市丛林。具体而言,当一个城市拥有良好的城市形象时,将产生强烈的品牌认同,资本、人力、技术、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组织将会源源不断地被吸引过来,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此谓之城市形象的吸引力;将极大地增强广大市民的自豪感、满足感和归宿感,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维护城市形象和建设发展城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城市带来更大的进步和未来,此谓之城市形象的凝聚力;将在当今高度开放和融合的世界里,具有强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从而对其周边地区乃至海内外城市产生巨大的影响,既示范又牵制,此谓之城市形象的辐射力。因此,体育必须致力于对城市形象的提升,促成城市形象与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为城市创造宝贵有形财富和无形资产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二)增强城市竞争力
所谓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与其他城市比较,在资源要素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抗衡甚至超越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以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城市价值的系统合力。
1.城市竞争力的五个特征
城市竞争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基本特征是:城市竞争力是一种系统合力,包括文化、体育等软实力;城市竞争力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自组织力量,是组织系统高度有序的、用于开发和配置资源的机制,包括体育尤其是竞赛表演所带动的城市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城市竞争力是抗衡和超越竞争对手的力量,包括在体育的重要影响下所塑造的人类精神与力量;城市竞争力以资源在全球的流动为背景,包括体育各种活动的走出去和请进来;城市竞争力以实现城市价值为最终目的,而这个价值正好与体育的价值追求是完全一致的。
2.城市竞争力的两个基本方向
城市不单纯是一个经济体,而且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人的综合体。一个城市有没有竞争力,不仅要看这个城市能否创造更强大的经济效益,还必须多维度地考察城市的方方面面,看城市能否为居住者、投资者、旅游者等提供价值最大化的服务和利益,看城市能否成为既符合生活者意愿的宜居城市、宜业城市、宜学城市,又符合投资者要求的宜商城市和符合旅游者期望的宜游城市,此谓之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性;同时,尽管竞争力是综合而多样的,但在竞争力的多个维度之间又是相互比较、有轻有重的。在人文旗帜高扬的今天,生活质量是城市价值的核心,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用生活质量来考量城市发展和管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也就是说,一个城市有没有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个城市能否更有效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能否为它的居住者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遇,此谓之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性。所以,增强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两个基本方向,体育特有的提高生活质量的功能和价值,恰恰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内在动力,造福于所在的城市和市民。
(三)科学审视载体的时空定位
提升城市形象和增强城市竞争力,是发挥体育作用的载体,但光就形象和竞争力本身而言,是没有程度高低的,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方区划,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必然是不同的。因此,必须赋予一定的时空概念,才能科学确定发挥体育作用的目标定位。1.广州形象和竞争力的现实定位
广州所处的时空背景是什么?主要有3个层面:
一是在21世纪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里,中国正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这可谓之国情;广东正为建设富裕小康社会而努力,这可谓之省情;而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一样,则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可谓之市情。
二是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广州的城市性质被定为广州市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之一,是我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这四大中心凸显了广州的大都市地位。同时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中,广州与北京、天津、上海、香港5个城市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三是广州在积极塑造“文化广州,岭南古郡;商贸广州,国际都会;活力广州,体育强市;生态广州,山水名城”大都市形象的同时,又郑重地向世人宣告,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成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乡的全省首善之区。
以上的城市定位,使我们得以明确了广州形象和竞争力的时空范畴,因此,提升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形象和竞争力,就是广州体育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舞台,就是广州体育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载体。
2.广州体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对充分体现体育价值的载体的时空定位,当前广州体育发展的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筹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深化改革,着力建设适应广大人民体育需求的场馆设施,着力提高市民身体素质,着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着力做强做大体育产业,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发扬民主推进法治,着力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广州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把广州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瞩目的体育强市。
广州体育发展的任务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跳出体育看体育,跳出广州看广州,跳出成绩看成绩,以国内特大城市和新加坡、香港、首尔、大阪、台北等城市为参照,以首善意识进一步提升体育强市建设水平,为我市成为全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以及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作出新贡献,努力在全省实现宽裕型小康社会的体育、珠三角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社会的体育的进程中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三、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实现体育目标和任务的途径
(一)遵循六个原则,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体育场馆
体育场馆是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认真总结和发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场馆运行方面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加强维护和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使奥运场馆在举办大型国际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不断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物质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当前,广州正在进行规模庞大的2010年亚运工程,由于比赛项目比奥运会还多出十几个,需要新建、改建、扩建和维修的开闭幕式专用场馆、比赛场馆和练习场馆很多。为确保这些场馆和设施今后成为城市的宝贵财富,而不是负担,我们遵循六个原则开展工作:一是规划的前瞻性。着眼于未来,把城市总体规划、市政建设与体育行业国际标准充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既符合体育竞赛客观需求、又带动地区建设发展、并与城市公共配套相结合的体育场馆发展路子。二是布局的分散性。通过“两心”和“四城”,使亚运体育场馆在全市呈现多中心布局,既拉开了广州原来狭小的城市空间,又尽量照顾到体育设施相对不足的地区,使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都能享受到亚运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三是建设的实用性。注重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对已有场馆进行改造,对永久场馆和临时场馆进行系统安排,对大学城10所大学的体育场馆充分运用,并同时将这些场馆拓展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和社区活动中心,提高其实用性。四是功能的多样性。提高设施配套水平,除了体育运动功能外,还在体育场馆内和周边布局必要的饮食、购物等商业服务设施,以满足消费者参加大型文体活动和日常健身休闲的生活需要。五是管理的科学性。尝试以多种模式来管理体育场馆,清楚认识自己的专业管理知识、水平和能力,探索企业化管理、引进专业管理集团等管理模式。六是使用的效益性。充分考虑赛后大众健身和对外经营的需要,合理向社会筹集养护资金,科学提高设施利用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充分发挥亚运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紧扣五个环节发展群众体育
群众体育是根本。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体育是人民的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激发的群众体育热情保持下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人民健身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加强城乡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健全群众体育组织,完善全民健身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让人民分享体育发展成果、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加强和改进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强化政府发展体育事业、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责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体育需求。
广州的具体实践是:一是增强群众体育意识。通过与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广泛宣传体育理论、体育政策、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体育人物和健康常识,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体育意识。二是完善群众体育组织。充分发挥基层专(兼)职群体干部、国民体质监测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三支队伍的作用,进一步构建机构健全、任务明确、协调完善的市、区(县级市)、街(镇)、居委会(村委会)四级群众体育服务网络。三是建好群众体育设施。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意见》,充分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投资引导作用,着力推动居委(村委)健身路径、街(镇)健身苑、区(县级市)健身园等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同时通过倡导“插体于绿”和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加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体育设施供给。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力度,积极推动学校、机关、团体、企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到2008年,实现符合开放条件的辖区内单位场地对外开放比例达到70 %,并合理调整开放时间,延长优惠时段,为市民健身提供便利。四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以“参与主体多种多样、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活动地点遍布城乡、活动时间四季不断”为目标,广泛开展群众体育与奥运同行、体育进社区、体育三下乡等活动,进一步打造元旦万人健步行、春节体育花会、端午龙舟竞渡、万人健康长跑、金秋万人登山等群众体育活动品牌项目。五是凸显群众体育效果。认真实施《广州市先进体育社区创建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群体工作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力争将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纳入全市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并定期公布,力争《广州市全民健身条例》尽快出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工作效果。
(三)围绕四个方面发展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是标志。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体育是不懈追求、永无止境的事业。要发扬以顽强拼搏、为国争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探索当代体育发展规律、提高科学训练水平。要在坚持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保持我国竞技体育特点和优势的同时,积极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推动竞技体育内部各门类均衡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要重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要关心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
广州的做法是:一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按照确保大项、突出强项的原则,建立一套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多维支撑的项目布局体系。紧密跟踪技术动向,合理控制的年龄梯队,确保广州市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城运会、省运会上为城市争光。二是打造竞技品牌。紧紧依靠羽毛球、足球庞大的群众基础、先进的训练基地、较突出的竞技水平、丰富的办赛经验、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等基础和优势,进一步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管理,以“一流的竞技水平、一流的群众基础、一流的举办赛事能力、一流的训练和竞赛场地、一流的市场开发机制”为目标,推动羽毛球、足球两个项目成为城市品牌。三是建好业训队伍。加强体教结合,充分调动业余体校、专项部、项目管理中心和训练基地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科学选材、系统训练、求实竞赛、积极输送、紧密跟踪、妥善安置”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业余训练网络和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同时加大运动员的思想和文化教育力度,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青少年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运动员队伍。四是举办重大赛事。秉承“影响力就是生产力,主办权就是发展权”的发展理念,坚持“精心组织、精打细算、精彩圆满”的办赛原则,大力培育和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体育赛事,不断提高办赛组织能力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实现办赛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着力让广州以国际体育竞赛中心和国际体育交流中心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四)抓住五个要素发展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是保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发展体育产业,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广州从实际出发,进行了五方面的探索:一是观念导引。结合国家关于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思路,积极解放思想,大力宣传和牢固树立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为国争光,而且还能为国增利先进理念,积极培育社会对体育的投资意识和市民体育消费意识,大力提倡体育产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营造出一个理直气壮发展体育产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战略规划。贯彻落实《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广州市体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以竞赛表演业作为战略重点优先发展广州的体育产业。三是市场管理。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切实执行《广州市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管理办法》《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规定》《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等,建立健全体育产业促进会,加大对体育市场的监管力度和行业自律,保障和维护社会公众、经营者、出资人的正当权益。四是提供服务。通过研究和咨询提供政策、法律服务,通过自身培养人才和积极引进人才提供人力资源服务,通过体育彩票公益金和体育基金会提供资金服务,同时提供报批、协调、新闻、宣传和统计等基础性服务。五是创新实践。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工作交给体育事业单位和单项体育协会具体负责,同时大力鼓励各类公有或非公有制企业赞助、入股,参与赛事经营,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强化本体经营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市属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主力军作用。近6年来实现服务总收入达6.82亿元,其中本体经营收入达到五成以上。
(五)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进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创新是动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体育事业发展活力在于改革创新。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创新体育发展体制,拓宽体育发展渠道,增强体育发展活力,夯实体育发展基础。
广州在以改革创新推动事业整体发展上,扎实开展了四方面工作。
1.人才方面。首先按照《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制定了体育部门人才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二是下大力气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引进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拔尖人才。三是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列》的精神,提拔和引进了一批具有开阔眼界、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专业干部。四是加强了在职培训和进修学习,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打下了基础。
2.改革方面。一是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并实施了《广州市体育系统各基础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二是用人机制改革,在基层单位体制改革过程中,领导职务实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和轮岗制,使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干部走上基层领导岗位。三是竞赛运作改革,率先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社会融资入股和赛事资源开发的方法,发挥市场的经济杠杆作用。四是办学体制改革,为解决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后顾之忧,我们将属中专层次的重点体校升格为体育高等技术学院,建立起具有广州特色的优秀运动员“长学制”文化教育通道。五是协会实体化改革,按照“五有”目标,即有组织、有基地、有基金、有权威、有事干,推行协会实体化改革,实行管办分离,事权下放。
3.法制方面。一是确立了以制订《广州市体育条例》为长远目标,出台《广州市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管理办法》《广州市全民健身条例》为实破口,逐步建立健全体育配套法规体系,坚决推行依法治体的工作思路。二是逐步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努力把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4.班子建设方面。改革和发展,关键在人,在于有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本领过硬、充满活力的体育干部队伍。为此,我们一直下大力气,从市体育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抓起,加强各级班子和全局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强化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弘扬开拓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广州体育的新发展夯实基础、积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