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2008:申奥的台前幕后
- 马同斌 秦圆圆编著
- 1504字
- 2020-06-24 20:25:23
第2部分 新北京,新奥运
新理念的诞生
申奥必须宣传,而宣传必须从北京市的实际和城市现代化的趋势出发。这就要求对北京的地位、功能、性质进行定位,抓住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的特点,突出北京3000多年的历史和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做到传统与现代、古老与年轻的和谐统一。“新北京,新奥运”的提法无疑打动了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心。
口号必须是优秀的
征集口号的工作早在1999年11月5日就开展了,北京奥申委成立了两个课题组:申办主题和口号课题组、申办会徽课题组。并且决定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征集会徽和口号,征集方式采取广泛征集和重点征集相集合的方式。
在北京奥申委的桌子上,已经摆着不少信封,大量的信件进行了分类整理,已经有上万条口号了,但是可用的不多。
找专家去,是奥申委人员比较一致的看法。
他们邀请了部分民间环保人士座谈申奥口号。这是在广泛征集申奥口号的同时召开的系列座谈会之一。奥申委准备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广开思路,听取意见,争取尽早提交目标明确,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和传播能力,能让全国人民感到满意的申奥口号。
在民间环保组织中率先讨论口号,是因为这些人士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国际化色彩也较强烈,他们往往毫不留情地批评某项政策,直言不讳,北京奥申委希望他们的到来能够提供更多的启发。之后,北京奥申委又请部分市政协委员就申办工作进行座谈,听取委员们对确定申办工作的理念、口号、会徽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们认为:申办理念、口号和会徽的选择,应具有多意性、包容性,可体现这样几种思路:
一是突出北京的古老文化,以文化魅力吸引世界,淡化政治色彩。
二是突出人的情感,以情动人。认为在21世纪,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和不同途径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情感更加相通。奥林匹克精神是全人类的精神,全世界的人到这里,应强调人群的热情,特别是以孩子打动人。
三是强调奥林匹克精神“重在参与”和未来的发展,突出人类的共性,把参与、共享与未来相结合,突出“共同的未来”等概念。
四是符合国际潮流,突出环保、改变北京的形象。如“在北京的蓝天下”等。
五是朴素直白地表达心愿。如“我们的努力,你们的选择”等。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高起祥委员认为,做好申奥工作,首先要对北京的地位、功能、性质进行定位。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应将北京的发展定位在高科技和文化产业上。申奥是对申办城市的宣传,要抓住自己的特点,突出北京3000多年的历史和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做到传统与现代、古老与年轻的和谐统一。还要注意不要把文字语言变成政治口号。
万进庆委员认为,申办口号不能太政治化。口号不要太长,语言要注意符合英语、法语习惯,让外国人听得懂。要研究北京申办的优势、劣势和机遇,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提出可能打动人的口号。徽记要简单、直观、有个性。
专家们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口号。如“请到北京一显身手”、“长城握手,拥抱未来”、“不到长城非好汉,奥运办到北京来”、“请你来北京看看”等。
关于什么是“可用”,刘淇市长曾有过一段讲话指出:“要突出运动和健康是人民的需求和幸福,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把申办奥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集合起来。”刘市长还提出了几条具体要求:
第一,要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字数不一定很多,主题一定要鲜明,能够一下子抓住人心,给人们极其深刻的印象。
第二,能够突出城市的特点,发挥我们的优势。北京是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著名古都。
第三,体现奥林匹克宗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尊重奥林匹克运动的传统,注重国际政治文化潮流,与国际惯例接轨,容易使奥委会和国际社会接受。
第四,要像一面旗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很强的凝聚力,可以把错综复杂的工作统一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动员起来。
总的方针和方法都已经指出,但是操作起来难度更大,这是一个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工作,奥申委的领导说:把那些什么“思想激进”一类的人士召集过来,先用发散性思维,进行一
次全面创意,然后再做减法,选出最优。
新提法冒了出来
12月19日,在年轻专家的讨论会上,一些有意思的提法冒了出来。
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和国际公关公司的苏珊博士提出了一个申办口号,很有价值:苏珊提到“新北京”的概念,李希光提出“新中国,新奥运”,也有人进而提出“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苏珊和李希光的见解属于很激烈的那种,他们无情地批判西方媒体,批判他们在不断妖魔化中国,但他与许多西方主流媒体记者和传媒人士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大家一致的观点是,认为北京和中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是与8年前第一次申办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应该告诉世界这种深刻的变化,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中国,何况他们还受到西方媒体的深刻影响,对中国充满了无知甚至偏见。
会徽作品颇丰
北京奥申委首先在全国范围广泛征集会徽,在此基础上, 1月15日举办了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设计专家申奥会徽设计邀请赛。北京奥申委相信,搞一个顶尖专家的设计比赛,不怕拿不出好作品。
果然一大批质量非常高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作品达到近3000件。这些作品的设计理念体现出“世界的、地域的、运动的、21世纪的”等内容。作品的题材和设计构思主要包括:天坛、长城、龙、火、花卉、华表、汉字、京剧脸谱、人物、世纪坛、五色土等。
各路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从初评和比赛中评出98件入围作品,又从98件入围作品中挑选出部分作为向总评委重点推荐的优秀作品。
入围的98件作品主要来自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知名设计专家、全国高等美术专业院校师生以及群众中的美术爱好者。
初评委员会对入围作品的总体评价为:本次征集的会徽作品代表了中国标志设计的最高水平,作品涉及的题材广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代表性;设计构思精巧,融现代与传统、地域与运动等多元化因素于一体。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改变了传统设计简单移植传统图案的做法,符合国际设计发展潮流。
评委们也提出:一些作品在构图上略显单薄,主题与形式不够协调,在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上有的过分依赖电脑技术,忽视了原创精神的体现。
初评委员会专家建议,要进一步明确申办理念,围绕这个理念对作品进行更深的加工。同时,应该兼顾艺术性与标志设计本身的规律,使其易于识别、制作和传播。专家们强调,申办会徽只是一个标志,是申奥传播与宣传中的一个要素,不应承载太多的内容和功能。
评选的时间到了
2000年1月25日,在市政府会议室。北京奥申委向领导汇报评选会徽口号的有关情况。评选申奥的会徽,并确定北京申奥的主口号。这是个重要的日子,奥申委前一阶段工作都在围绕这两项工作进行。
大家都一致认定中文“新北京,新奥运”是个很响亮和独特的口号,它的核心信息是:第一,“新北京”,这是一个丰富的概念,它表明北京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一个融古老文化与现代化大都市风情于一体的国际名城,完全具备举办奥运会的能力;第二,“新奥运”意味着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可以给世界留下一笔丰厚的奥运遗产。同时也表明,北京的申办是全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申办,我们的团队将给国际奥委会和世人留下全新的印象。
这句口号的英文原来是:A NEW BEIJING FOR A NEW OLYMPICS,大家对它不是很满意,争论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何振梁先生发话了:“我看不要叫NEW OLYMPICS,人们会问什么是NEW OLYMPICS?我看干脆就叫GREAT OLYMPICS。”
满堂喝彩,于是,英文口号诞生了。
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
会徽终于敲定了
会徽的评选是惊心动魄的,因为全部作品展示后,领导们仍然没有形成对其中某一类型作品超过半数的倾向性意见,领导们普遍认为圣火、天坛、长城三种创意缺乏新意,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
这时,突然会议室的门开了,工作人员手拿着一副黑色裱板走进来,这是奥申委最后的杀手锏:一套预备方案。
刘淇市长问:怎么,最后一幅了?这是什么主题?是中国结,北京奥申委的同志解释到。它很好看,使用五环颜色,充满动感,由陈绍华、韩美林、靳埭强等三位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标志图案,它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品“中国结”的象形。象征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发展。五星是国家的象征,又是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表现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
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神色,只有1票反对,中国结会徽获得一致的好评。
人文奥运的魅力,打动世界的心弦
北京的两个强劲对手是巴黎和多伦多,此次巴黎的文化宣传突出了其将文化与比赛场地结合起来的特点;多伦多更突出了其多民族、多人种的特色;而中国北京则用中国古老、博大和精深的文化赢得了国际奥委会“考官”们的青睐,申奥报告中突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史,这无疑是北京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
当申奥大使杨澜身着一套红白相间富有中国特色的礼服走上陈述讲台时,人们从她端庄秀丽的笑脸上看到了希望。她说:“……这仅仅是我们文化的一小部分,还有众多的文化宝藏等待着你们去挖掘……”杨澜的一席富于感染力的话语拨动了众多奥委会委员们对中国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古老文明和现代社会探知的心弦,尤其对没有到过中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为申奥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北京的成功,表明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能够被世界各民族人民所接受,中华民族正敞开她宽广的胸怀拥抱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中国文化已经和必将在今后对世界的发展产生更加巨大的影响。
精心定位,以文申奥
1999年年底,北京奥申委请专家、学者就申办理念、口号和会徽的选择作了深入的研讨,专家们提出的思路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突出北京的古老文化,以文化魅力吸引世界。
2001年2月,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来北京考察时,文化被作为陈述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精心准备,杨澜向委员们作了题为“奥林匹克主义和文化”的专题陈述,其内容包括在中国如何推广奥运文化,如何用中国的文化来丰富奥运文化等。杨澜在陈述中谈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现代的影响,北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体育传统等。
7月13日在莫斯科,杨澜对北京申奥的文化安排作了仅有4分钟的短暂陈述,但足以打动人心,她说:“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3000年的历史文化与都市的繁荣相呼应。除了紫禁城、天坛和万里长城这几个标志性的建筑,北京拥有无数的戏院、博物馆,各种各样的餐厅和歌舞场所,这一切的一切都会令您感到尽兴和高兴。除此之外,北京城里还有千千万万友善的人民,热爱与世界各地人民相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北京历来是各个民族和各种文化的汇集地。北京人民相信,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推动我们的文化和全世界文化的交流。”杨澜最后深情地说:“700年前有人问马可波罗,你有关中国的描述是真的吗?他说我只不过将我所见到的跟你们描述了一半而已。女士们、先生们,我相信北京和中国将向运动员、观众和全世界的电视观众证明,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中国文化,魅力诱人
中国文化是在世界几大原生文化之中惟一没有失落的文化。世界上其他古代原生文化因各种原因大都相继夭折,如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文化形态大都在发展中产生过断档和空白,发生过间隔或跳跃。但是,惟有中国文化古今绵延、连续发展,从未中断过。无论是汉族人执政,还是游牧人入主,中华民族都以其强大的同化力和凝聚力维持着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中国文化的连续性、独特性,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内涵。
中国文化的特点还体现在它的包容性与多样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这不但指诸子百家在争鸣中能够取长补短,相互融会,也指汉民族文化能够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更指对外来文化也能敞开它博大的胸怀,有扬有弃地吸收。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历史上形成的楚文化、晋文化、秦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以及藏文化、苗文化、蒙文化和一部分地区的伊斯兰文化等,都是异彩纷呈,各有特色。
16世纪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的物质文明为欧洲文艺复兴和近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古代在稻麦耕作、桥梁工程、掘井开河、冶炼铸造等技术领域,以及天文、算术、医学等科学领域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自古以来就为西方各国人民所喜爱,火药、罗盘针、亚麻纸、纸币、木版和活字印刷术等等,通过蒙古人和阿拉伯人先后传到西方。可以说,没有中国发明的火药,欧洲人还得流淌更多的鲜血才能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没有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和船尾骨舵,哥伦布的新大陆航行还得拖延;没有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欧洲文艺复兴便难以迅速传播光大。
丝绸之路全长7000余公里,这条丝路的开通,在古代东西方之间架起了文化交往的桥梁,中国的丝绸、刺绣、陶瓷和其他绚丽多彩的工艺品被运往中亚乃至欧洲,而异域的核桃、蚕豆、胡萝卜、葡萄酒和多姿多彩的音乐、舞蹈、绘画也在汉唐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印度佛教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大大改变了中国原有哲学、文学和艺术的风貌;中国的“四大发明”也通过它传往阿拉伯和欧洲,使整个人类文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又为中国古老的文化增添了现代的内容,在中西文化的对撞和交流中,她又吸收了当代西方文化的合理内核,与世界文化形成了互相交融的局面。
世界的眼光看过来
如今,西方国家开设汉语课的学校和研究汉学的人士日益增多。美国犹他州甚至立法将汉语定为继英语之后的必学语言。现在,想学中文的洋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像中国人出国留学要考托福(TOEFL)一样,如今外国人要来中国留学也需经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凡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据悉,目前参加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外国人已超过35万。
除汉语外,京剧的表演艺术也使欧洲和美国的观众那么入迷,一些欧美学生学习京剧表演如醉如痴,惟妙惟肖;烹调技术使所有品尝过中国菜肴的国际友人连连叫绝,终生难忘;外国人学唱中国歌的表演水平逐年上升,甚至有的比中国人表演得还到位,还字正腔圆。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奖,中国文化更为外国人所渴望与向往。
人文奥运:以人为本,强调博大关怀
北京提出的人文奥运的口号中的“人文”,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一个半封闭的北温带块状大陆得以滋生发展的,其物质生产方式的主体是农业自然经济,社会组织以宗法制度和专制政体为基本形态,而周边则为后进民族所环绕。这样一种特定的生态环境,使中国文化形成富于特色的性格。这其中的特质之一则是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
有别于其他重自然(如希腊)或超自然(如印度、希伯来)的文化类型,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人颇受推崇,地位很高,所谓“人为万物之灵”,“人与天地参”,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这使中国避免陷入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迷狂,而发展出一种平实的经验理性。在中国繁衍的各种宗教也熏染上厚重的人文色彩。当然,中国的“重人”,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将个体融入类群,强调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构成一种宗族集体主义的人学。
据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统计,北京有95%以上的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因为他们意识到举办奥运会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这充分地体现了申奥的人文色彩。
现代奥运百年间,经历了风风雨雨,支撑其不断发展的就是永远以人为本的精神,就是奥林匹克理想与各国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惟此才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发展动力。
2008年,当五环旗在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的北京升起时,东西方文化将会得到最大的融合,使东方文化向全球展示其魅力。一个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蓬勃发展的新北京,将为世界奉献一届与众不同的新奥运,别有风采的开幕式、热情的人民、丰富的文化,将会促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成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
北京在选择新建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和交通、通讯、住宿等基础设施及竞赛日程安排、体育场馆的赛后使用等方面,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更便捷地为运动员、裁判员、官员、新闻记者、赞助商、游客和当地人民群众服务。
“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体现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种博大的人文关怀,这其中也无不渗透着中国文化的人文内涵,这种人文内涵被充分地展现在体育活动当中。
在人文奥运的旗帜下,2008年奥运会文化计划的主题是“和谐、交流和发展”,它将启动多个教练和传播计划,它的中心指导思想是以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奥林匹克主义教育12.5亿中国人,这必将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最为广泛的普及。
奥运:名城文化与世界交流而发展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史始于公元前1045年,距今已有3000多年。作为五朝古都,北京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1267年忽必烈大帝新建北京后的600多年中,元、明、清三代都以此为首都,30多个皇帝在这里统治着幅员广袤、人口众多的中国,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这里延续和发展。
3000年的建城史,近千年的帝都,给这里留下了数以百计的具有极大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有学者把北京称为“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并非过誉,因为北京城本身就是一个伟大而丰富的历史博物馆:巍峨盘旋于群山之间的古长城;雄伟壮丽的故宫;庄严肃穆的天坛;风景如画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和北海;超凡脱俗的宗教建筑,无一不让人深深领略到古老东方文化的魅力。
北京的文学艺术传统源远流长,并且因不同时代多民族文化的交汇碰撞而显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在多样化的背后,又有着浓浓的地域和乡土特质,最具代表性的莫如堪称中国国粹的京剧艺术。在这座逐渐现代化的城市里,民俗风情仍然体现出这座古都传承东方文明的精细态度,在琉璃厂文化街、在老四合院里、在庙会上,你可以看到流动的现实和悠久历史遗存的痕迹奇妙地交融。
中国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从1986年起开始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即为世界级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至今北京已有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浓厚而独特的文化氛围是一种深厚的本土传统文化背景上透露出来的多种文化交融的激情与活力。600年皇城史,使现代的北京城弥漫着深深的文化气息。56个民族1300万人民在这里共享多元文化的繁荣。
申奥成功对整个世界了解中国无疑是一个大的推进,中国敞开了大门,更多的外国人身临其境,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发生的巨变。
申奥成功对奥林匹克精神、运动也会起到丰富和推动的作用。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与20年前已大不相同了,美国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谈论: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当初拿破仑也曾指出:“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它苏醒过来,将令世界动容。”
2008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科技奥运符合国际体坛潮流
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投票时已经第一次用电子投票系统取代了人工记票。科技在国际体育中的应用可见一斑。今年2月,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考查北京时,北京奥申委在车上为他们安装了GPS交通指挥系统;在客房里为他们配备了高清晰的数字电视;在听取陈述报告的会场为他们配置了远地广播电视交换系统,使他们能够直观了解分赛场情况。在看到北京现代通讯领域的高技术水平后,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表示,有关技术问题就不必要再问了。北京科技奥运的概念无疑为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打下了基础。
说到科技奥运,给人最直接的反应是,各种高科技手段将会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就像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一种微型芯片被缝入运动员的衣服里、号码上甚至鞋带中,它可以帮助裁判们全程监控选手在比赛中的一举一动。毫无疑问,北京申奥成功了,今后将会有更多的高科技手段出现在奥运赛场上。
科技奥运关注三大热点
2008年奥运会,毕竟是8年后的事,谁也无法准确预测那时的科技发展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目前世界最关心的科技热点有三个:信息科学、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
1964年,计算机技术第一次被用于东京奥运会,它为奥运会管理的现代化带来了革命。此后,计算机技术与奥运会的关系也更加密切。那么2008年计算机会是什么样?也许,分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都会取得突破,并将被用在奥运会上。计算机也会更加智能化,智能机器人有可能取代裁判员的位置。发达的网络技术不仅会使奥运会的管理实现网络化,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会只守着电视机,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脑或其他网络设备,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适时欣赏精彩的比赛。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会为体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也对奥运精神提出了挑战。据预测,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未来5至10年,人类将可以操纵生命。通过基因技术,控制人的体能将成为可能。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基因选材,甚至也有可能用长跑基因培育出非凡的长跑运动员。生物技术应用于体育,其影响将会比兴奋剂更深远。
材料科学的发展,将大大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在悉尼奥运会上,加拿大的世界百米纪录保持者贝利穿着名为“追风”的可保持能量的跑鞋卫冕冠军头衔;特立尼达短跑运动员博尔顿和英国七项全能运动员丹尼斯·刘易斯也在最后决赛中穿上这种跑鞋。目前我国运动员使用的好的器材都需要从国外进口,8年后,希望我们的运动员能穿上我国科学家研制出来的最好的科技运动服装为国争光。
奥运推动科技产业大发展
奥运会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活动,各主办城市都会竭尽全力为大会成功举办投入最优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产品,除了引进世界最好的技术外,也带动了本国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
北京在举办第11届亚运会时,共转播了950小时的比赛实况,向20亿亚洲人传送了各场比赛盛况,使我国在计算机、广播电视、卫星通信、计时记分等电子服务系统技术水平方面取得很大突破。
目前中国已采用许多成熟技术来发展体育事业,如用卫星遥感技术控制训练,进行生物力学的研究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兴奋剂检测设备,在一个标准的泳池里,即使是放进去很少的一匙糖,也能测出来。如2008年奥运会能在北京举办,我们将会采用更多的高科技手段,如建设宽带移动通讯,采用电子识别技术,研究开发语音翻译系统,在计时记分、成绩处理、注册、票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开发最先进的技术。这些需求无疑将会促进北京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一些科研成果将由此提前实现。
北京现在正全力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要实现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中关村不仅要吸引世界一流人才来此创业,同时也需要世界一流企业及掌握有充足创业资金的投资家入驻中关村。举办奥运会,将会使中关村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成为中关村飞速发展的一个契机。来自全球的访问者会带着他们的钱袋及新思想、新理念来到中关村,再将他们眼中的中关村带到全世界。而且,通过网络进入北京、进入中关村的人数将更庞大,人员交往、经济交往的扩大将导致各种经济要素的流动空前活跃,从而带动对外贸易扩大,提高外商在京投资的信心和强度。
“科技奥运”是张好牌,它为北京赢得了一分,打好这张牌,北京将受益无穷,北京人将受益无穷。
绿色奥运,我们和世界的共同选择
我们不是为奥运而奥运,根本立足点是为了北京的发展。北京市政府在7月14日表态,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世界赋予北京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它必将推动古都北京大踏步走向现代化。“绿色奥运”的理念,契合了北京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基本轨迹。
环保:现在的投资=未来的收益
据外国媒体评论:北京市各级政府的环保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政府部门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已开始将环保问题作为首要因素加以考虑。自1998年以来,北京市出台了几十项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重点解决市区大气污染问题,使空气质量达到二级的天数占到全年的70%。治理的主要项目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染企业搬迁、绿化等。5年后,北京的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近一半经过深度处理的城市污水将用于绿化、清洗和工业使用。垃圾处理方面,建设完成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发电厂和董村分类垃圾处理厂。到2005年,北京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98%。
在全市推行使用清洁燃料,原煤燃料逐渐被从陕北引入的天然气取代。去年,北京市天然气使用量已超过10亿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以天然气为主燃料的城市。今后5年,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在北京的使用比重将达到75%以上。北京还将在这5年中建成第二条陕京长输管线,天然气供应量将比现在增长3到4倍。到2005年,北京市的天然气使用量将达到30亿立方米。
在控制机动车污染方面,政府淘汰了60万辆旧汽车,到去年底,累计治理改造机动车18万辆。1998年全市实现了车用汽油无铅化,1999年开始严格实行相当于欧洲90年代初水平的轻型汽油车辆污染物排气标准,去年又对重型车、柴油车、农业用车实行了严格的排放标准。
针对空气悬浮颗粒物的污染,市政府加强了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并大力增加绿地建设。仅2000年便完成了500万平方米裸露土地的整治。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到36.5%。
在城市水系治理方面,近几年共清淤178.4万立方米,铺设污水管线45.3公里,对城市中心水系进行了综合整治。筒子河、昆玉河、长河和南北护城河等河湖水质得到根本改善,河岸边的垂柳下,又出现许多悠闲的垂钓者。
让三环内的污染工业企业陆续地全部搬迁出市区。目前,北京第一机床厂、北汽摩等搬迁工作已全面启动。去年,本市用于搬迁污染企业的资金就达2.8亿元。
交通:更高、更快、更长
光看那些新建的高层建筑、繁荣的商业区,北京似乎与国外一些大城市没什么两样。但过一段你就会发现,你可能认不出来原先的地方了,北京变得太快了。一个快速路网体系正在编织起现代化城市交通的纽带。
在交通建设上,将形成城市环路体系。在完成八达岭高速路三期和京开路北京段后,还将建设京密高速路,形成一个高速公路网和十几条放射干线。与此同时,完成市区五纵四横道路干线网,形成由快速道路系统、城市主干道系统和中心区路网三大道路体系。快速道路系统由二、三、四、五环以及10条联络线组成。快速联络线包括德外大街、西外大街、万泉河路和莲花路西延。城市干道系统重点抓南中轴路、朝阳北路等一批城市干道。城区路网继续加密,完成金宝路等工程建设。轨道交通方面,重点建设城市铁路、地铁八通线和五号线试验段。
四环路全线通车,由于它连起了拟建中的绝大部分奥运场馆而被称之为申奥路,这是北京有史以来市区道路建设等级最高、里程最长、投资最多的城市快速干线。这条路全长65.3公里。主路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八车道加紧急停车带,设计时速80到100公里,全线修建道路400万平方米,修建大小桥梁147座,枢纽型互通式立交桥11座。
这条路将首都机场、京通、京沈、京津塘、京开、京石、八达岭等北京7条高速公路全部连通起来,并与数十条城市干道及十余条铁路相交,形成了一个快速路网系统。
为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四环路也是一条绿色大道。其两侧是百米绿化带,形成了环绕京城的700公顷景观绿地,绿地面积相当于10个颐和园。并且全线按东南西北四段,分别设计成了具有季节差别的景观特色,令人赏心悦目:南四环呈现春花烂漫的景色,以春季开花的连翘、榆叶梅等为主;东四环以秋色为主,种植大量银杏,并配以毛白杨、油松等;西四环春秋兼顾,国槐、垂柳为主;而北四环则突出夏秋景观,油松、金枝垂柳唱主角。
在2001年通车的道路中,还有两条大道,一条是广安大街,一条是京开路。7月5日刚刚通车的广安大街,横亘南城崇文、宣武两区,拥有三上三下六条机动快车道,两侧有隔离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地下铺设电信、电力、热力、上下水等7种市政管线。改建后的广安大街与二、三环路立体交叉,西与京石高速路相通,东接东四环,极大地方便了南城的对外交往。在建设这条街时,沿街两侧有8000多户、近4万居民搬迁。
如果说广安大街疏通了南城的话,于6月28日通车的京开路则打通了北京的南大门。它北起玉泉营立交桥,南至京冀交界处的固安大桥,途经丰台区花乡、大兴西红门镇、黄村卫星城、庞各庄镇,总投资27.1亿元,是设计时速达80到120公里的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
北京在建的主要交通路线有:
六环路(公路二环),京开——京哈段;五环路(公路一环),机场高速——八达岭高速路段;八达岭三期;五环路二期,八达岭高速——京石高速路段;五环路三期,机场高速路——京津塘高速路段、京津塘——京开路段;六环路,京哈高速——京密高速路段、京承高速路;轻轨铁路,起于西直门火车站,沿铁路京包线、东北内环线和望京至和平里铁路专用线,经大钟寺、知春路、五道口、上地、西二旗、回龙观、立水桥、北苑、望京西、太阳宫、和平里、造纸一厂,止于规划中的东直门公交枢纽,线路全长约40.5公里,项目总投资为65.7亿元,预计于2002年6月西线通车,力争2002年底东线完工。
地铁五号线,贯穿北京市中心的南北向地下交通大动脉,南起丰台宋家庄,北至昌平太平庄北站,全长27.7公里。该线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从宋家庄到大屯段,计划2003年建成通车;二期从大屯站到北太平庄北站,计划2005年完工。
2008年,北京将向世界展示东方古都气魄和现代城市魅力
北京怎样实现绿色奥运呢?
在北京奥申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北京是一个拥有1200万人口的大城市,在最近几年来,机动车的增长数量很快,在未来10年之内将达到一个新的数目,如何达到提出的“绿色奥运”的目标呢?
刘淇:北京现在有机动车150多万辆,今后还会有相当的增加。解决交通问题,不仅仅是为了举办奥运会,城市发展本身也需要很快妥善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北京在今后的“十五计划”里,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0亿人民币改善大气的质量,改善城市的交通条件。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我们要尽快修建地铁,在“十五”期间要修建100多公里的地铁。
第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里面要尽快地发展准高速道路交通系统,解决公共交通的速度,也就是提速。
第三,严格规定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尽快采用欧洲的排放标准。
第四,我们要开展一些更新的技术研究,采用清洁燃烧技术汽车,以推广科技项目的发展。
未来5年,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投入1800亿元
北京市已经决定在未来5年中,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纪录地投入1800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142个项目,以全力缩短与国外同等地位大城市的差距。
其中:
900亿元用于修建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机场等,打造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网络;
45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300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奠定“数字北京”的基础,初步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化社区和远程教育;
其余150亿元将用于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此外,还将借助29项大型奥运设施的建设,促进北京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条件的彻底改善。5年内北京将完成城区现有900多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任务,人均住房面积将提高到18平方米。世人瞩目的古都风貌将继续得到保护。
目前,北京为此启动了3.3亿元财政专款,并带动社会投资14亿元,投入旧城区文物的抢救、修缮。
现代的心态办申奥
澳大利亚籍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高斯帕是对中国有着深刻了解的人,在未投票前他就对中国记者说,北京肯定会在这场申办大战中胜出。
他说,北京在1993年申办2000年奥运会负于澳大利亚的悉尼后,能正确面对失利,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从头再来,这是北京这次申办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能感觉到这次北京的申办与上次相比更专业、更成熟,而且参加申办的人也自始至终保持了一种平和的心态,全力以赴做好申办工作。他说:“奥运属于北京。”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北京筹备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更将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新北京,新奥运”,这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口号,也在北京申奥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北京奥申委办公地新侨饭店B座6层大厅,摆放着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模型、图片,其中有北京、上海等设计单位,也有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公司,格外引人注目。
申办报告的设制工作要求有非常高的质量。不管是私营企业还是国营企业,谁能保证高质量就用谁的。《申办报告》从设计制版到印刷都是私营企业完成的。在新的申办规则下,《申办报告》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了解申办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但由于报告内容繁杂,同时又需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质量要求高,时间紧。北京奥申委领导明确提出,采取招标的方式,不管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谁做得好就交给谁做。
竞争的结果,理想设计有限公司中标。但是这家公司的私营性质遭到了质疑。当时就有人反对,认为交给私营公司靠不住,一旦影响了质量,延误了时间,后果不堪设想,无法向人民交代。
中标的理想设计公司以及4家制版公司都是私营企业,就连承接印刷任务的深圳雅昌公司也是一家私营企业,但他们保证了《申办报告》装帧、设计、制版和印刷都是高质量的。9日印刷完毕,17日运到北京,保证了送交时间,并得到一致好评。
北京在申办奥运会过程中,多次聘请外籍专家,使北京申奥在思维和语言上更接近于国际惯例。评估团今年2月来北京考察前,陈述组进行了多次演练,并聘请参与过亚特兰大和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公关公司人员,就陈述的质量担当评委,反复修改、演练。北京撰写的《申办报告》和向评估团的陈述质量,得到了高度赞扬。
与巴黎、多伦多等申办对手相比,对外宣传是北京的弱项,北京因此请来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公关公司,帮助北京向外推介北京的崭新形象。在申办不同阶段、在不同的课题上,聘请的公关公司也相应不同,以发挥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特长。同时公关公司还不定期地对北京奥申委的主要官员培训,帮助他们在与外国记者交谈中把握分寸。
在北京奥申委的办公地点新侨饭店6层,时常会遇到忙碌的外国人。他们是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志愿者或技术人员。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刘敬民就曾说:“我们这次申办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汲取了上次申办的教训和悉尼的经验。”
北京开放式的申办还体现在对外宣传的主动性上。新的申办规则规定,不允许国际奥委会委员访问申办城市,也不允许申办城市走出去拜访委员。为此,北京奥申委除了积极利用各种大型国际体育活动进行宣传外,还主动邀请境外记者到北京采访,对联系采访北京申奥的媒体来者不拒,有问必答。
北京奥申委接待了大批的对外记者,今年6月底更是达到了高潮,据北京奥申委统计,共有多达七八十家的外国媒体、二三百名记者。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与对话,一方面充分体现出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自信,同时也使北京在对外宣传方面打了一个比较成功的战役。有关北京申奥的报道不仅在在五个申办城市最多,而且正面报道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到投票前夕,正面报道已达到了60%,在很大程度上为北京申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事实说明,只有现代、开放的心态才能办奥运。
国际“考官”眼中的北京
申奥的竞争应该是实力的竞争,而非公关的竞争,各申办城市都应该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这是世界公民的普遍看法。
北京就让自己的“实力”说话的,按照北京奥申委的说法,就是将真实的北京告诉世界。
从2000年10月中旬开始,北京奥申委陆续接待了25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官员来京考察。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奥运会28个比赛项目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均须对申办城市的体育设施、交通和接待等是否具备举办奥运会比赛条件予以确认并签发认证书。认证书是各候选城市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的《申办报告》中必不可少的文件,亦即“绿色通行证”。
据新华社2000年12月25日发出的电讯,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已收到全部2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签的认证书。
2001年2月,面对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考察,北京没有采取什么特殊的对策。在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对北京的申奥工作进行的4天考察中,北京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并未因此受到影响。横贯北京城东西的长安街,4天中仍像往常一样车水马龙,来往车辆川流不息。据北京市交通指挥中心副主任孟宪龙介绍,通过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监测手段获得的数据显示,最近几天来北京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与平日一样。
在这里,还是让我们看一看国际“考官”,他们眼中的北京又是怎样的。
国际铁人三项联盟主席雷斯·麦克唐纳德:“过去10年我已经来过北京好几次了,北京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我去看了交通管制中心,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国际曲棍球联合会官员司库罗伯特·里克:“看得出来,北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祝愿你们成功!”
国际帆船联合会副主席戴维·凯利特和技术部主任佩尔斯·杰罗姆,这两位帆船运动员出身的官员对来到北京考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室,凯利特认为设在那里的北京奥申委接待室布置得非常好,申办奥运会的气氛很浓。
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评估北京申奥时,他们得出了四点深刻印象。维尔布鲁根说,通过在北京的考察,作为评估团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以下的这些事实。
第一,我们想要强调一下北京奥申委的工作班子达到了非常高的专业水平。经过4天的会议和考查,从评估团的角度讲,我们感到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北京奥申委工作的专业水平和陈述水平都非常高。同时,还包括他们对背景知识深入的了解等。他们这些专家对于各自专题表现出了十分熟练的专业程度。我们还就他们的陈述提出了一些问题,在所有的主题上都从他们那儿获得了一些澄清和进一步的解释。
第二,我想要说的是涉及到的环境问题。北京投资120多亿美元用于环境改善项目。在“绿色奥运”的主题之下,也就是说北京如果获得举办资格的话,他们制定了一些相应计划,进行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设项目。我们怀着浓厚兴趣了解了这方面的情况。北京在环保方面的计划是不管北京能否获得奥运会举办资格,都会将环保计划实施下去。如果能够实施的话,将会给北京市带来很大的环境改善和留下很好的环境遗产,对于北京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也会有很大的好处。
第三,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我想强调一下,北京的申办得到了非常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你们知道,在评估团访问北京期间,我们拜会了江泽民主席,也谈了这个话题。除此以外,我还与北京市长刘淇先生,他也是奥申委的主席,以及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先生,他也是奥申委执行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他们也都强调了政府方面对北京申办的承诺和支持。关于民众的支持,我们发现北京人民对申奥非常的支持。北京奥申委进行了民意调查,我们从国际奥委会的角度也做了一些调查,在所有的候选城市我们都做了独立的民意调查。我们很高兴地说,我们自己的调查,也证实了北京奥申委给我们提供的数字的确是正确的。
第四、我想强调的是体育比赛和赛事。北京奥申委提出了一个非常利于安排体育比赛项目的构想,即在奥林匹克公园里面,还有在奥运村附近,以及在城里城外的一些地方,都离奥运村不过30分钟车程。奥运会将会为中国的体育发展,以及为北京人民的生活留下长久的遗产。与此同时,北京奥申委也注意到了残奥会的一些要求,他们对残奥会也作出了一些很好的规划安排。
总之,一句话,“考官”看北京——这个城市正在飞速发展,举办奥运会当之无愧,而且能够举办一届优秀的奥运会。
以发展助申奥,以申奥促发展
做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才能赢得民心,北京市民支持率为什么高达95%,就是因为北京市从实际出发,实现了“申奥”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北京奥申委副主席蒋效愚在新闻发布会上曾细算了一笔帐。蒋效愚说,北京奥申委对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财政预算确定的总体要求是:第一,要保证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不会给北京市和市民带来额外的财政风险。第二,要保证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在财政及奥运会相关的服务水平方面对国际奥委会没有任何风险。第三,要保证财政预算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的平衡。
蒋效愚说,经过严密的论证和分析,北京奥申委制定的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的预算,收入大体上是16.25亿美元,支出约为16.09亿美元,预算大约可以节余1600万美元。
当然,在组委会预算之外,还有很多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比如还要进行道路交通的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设。从1998年至2008年,大约要投入122亿美元左右来改善和治理环境。此外还有部分场馆的建设,按照现在的设计有8个场馆是专门为奥运会举办而兴建的。其它大量设施不管2008年奥运会能否在北京举行,北京的道路照样要建设,环境治理照样要进行,所以这些预算不算在组委会的预算之内。
蒋效愚表示,北京具备举办奥运会的实力和财政优势,北京的GDP已经从1990年的54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300亿美元,北京的地方财政收入由1990年的9亿美元增长到2000的41亿美元,所以北京具有必要的财政来源来保证成功地举办2008年奥运会,而并不会给人民带来额外的财政负担。同时北京还有中央政府的支持,还有企业、社会各界的参与,所以举办2008年奥运会应当说是完全有把握。
蒋效愚同时说明,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的预算,一是要保证成功地举行奥运会的各项支出需要,二是这个预算也是十分注意节约的,因为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各方面的运营费用相对是比较低的。
申奥成功,人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为解决大气中的尘污染,北京开始实施将山区林木覆盖率提高到70%的生态改善计划,沿“五河十路”两侧建设230平方公里的绿化隔离带,以种植树木为主,环城绿化隔离带像一位母亲把北京城区拥在怀中。绿化隔离带由10个单个“集团”组成,分别是南苑、丰台、石景山、西苑、清河、酒仙桥(望京)、东坝、定福庄和垡头等,每个都像一个“绿肺”,与分布在市区的324平方公里绿化地区形成三道绿色屏障。交通环境、居住条件的改善将使人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北京的能源结构也将悄然转变,从煤转向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到2007年,北京地区的清洁能源使用率将达到80%。目前北京市有3.4万辆清洁燃料车,其中1300辆公交车为纯天然气燃料车。从2001年到2007年,北京将另外兴建12个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每日268万吨,处理率达90%。奥运村的所有设施、空调和取暖均以地热为主要能源,洗浴热水和照明以太阳能和风能为能源。
有关专家认为,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带动产业效益最显著的当属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其他如旅游、设计和金融行业也将格外活跃。而由于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采用,北京未来几年巨大的“需求”市场,对北京和全国经济的拉动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7年后,北京的天更蓝、水更清,北京市民将享受到最清洁的空气、最优美的环境、最便捷的交通,为奥运会兴建、改建的各种基础设施、比赛场馆,将在奥运会结束后继续为民造福……奥运将成为未来几年北京市政和城市建设的持久动力。
据市政府规划,北京在2007年以前将投资122亿美元,完成20项治理环境的重大工程。到2008年7月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期间,北京环境质量将全面符合举办奥运会的要求。这就是说,从现在起,7年之后北京的环境质量完全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媲美。
下大力气改变环境面貌这绝非是准备奥运会的应景之举,而是北京市固有的发展规划,在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考察期间,北京市就承诺,以上举措绝不会因是否举办奥运会而有所变化,只是举办奥运会会加速北京环境的改观。这一点也赢得了所有“考官”的称赞。
奥运经济,中国的又一个新增长点
举办奥运会,必然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必然使百姓受益。
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鲍明晓研究员认为,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华民族外塑形象,内强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据最初统计,承办2008年奥运会会给北京带来9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约合人民币745亿元。这笔巨额的新增投资,再加上该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成为牵引首都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
其次,该笔巨款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会对北京的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再次,作为一个动态的、极具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奥运会承办国和地区可以利用这一“品牌”使该国和地区10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热点,尤其是像北京这样一个本身就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最后,从扩大就业的角度看,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能新增投资745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算,那么这届奥运会将在2004年至2009年的6年间产生74.5万个就业机会。
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发展还会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包括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软影响,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从主办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形的影响往往比有形的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
城市建设,让北京更有竞争力
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城市成熟的“成年礼”,日本的东京、韩国的汉城及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曾因举办奥运会而一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城市,举办奥运会同样将给北京留下无数的现代化设施,将使北京在国际大都市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这必然会惠及北京的老百姓。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现有两条跑道、两个候机楼、75个标准停机位,2008年以前,机场将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增加1条跑道、1座候机楼、55个标准停机位,使年客运能力达到4800万人次。此外,频繁出入的旅客也将使北京郊区的南苑机场和天津滨海机场同样受益。
到2008年,北京将增加93公里的五环路、35公里的城市快速路联络线和105公里的城市主要道路。轨道交通线将增加到7条,总里程达190多公里。公交系统将有650条运营线路,年客运量达45亿人次,此外还有222条长途汽车路线通往郊区。将形成一个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城市边缘及居民小区,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公交网络。此外,交通管理将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科学、准确地控制、调节交通流量,从而使交通堵塞现象大大减少。有了发达的交通系统,市民们出行将会更加方便快捷。
同样会有飞速发展的还有北京及中国电信事业,为了迎接奥运,北京还将加速建设数字有线电视网和宽带传输系统。此外,新的海底光纤及卫星地面站正在建设中,车载卫星系统也将被采用,覆盖全国的数字广播系统将建成。
奥运公园,北京给世界的礼物
2008年,在古都北京的北部,老城中轴的延长线上,将会出现一组现代建筑群体及由此组成的社区,这就是国家奥林匹克公园,凝结着中国和北京人民心血的伟大创意。
根据规划,奥林匹克公园占地约1215公顷,其中森林绿地760公顷,中华民族博物馆占地50公顷,国际展览体育中心(也就是奥运公园的主体建筑设施)占地405公顷。
在奥运公园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绿色,绿地面积将占整个规划用地的62.55%,运动员村更是整个掩映在绿树丛中。除了绿化,奥运公园还将采用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奥运村将基本放弃传统燃料,而通过地热等清洁能源取暖;大规模使用太阳能照明系统,目前在亚运村,已经竖起了几座太阳能灯、免冲厕所、太阳能扬水系统等高科技产品。据设计安装这些系统的清华大学教授们介绍,我们的技术条件已经可以保证在奥运村中完全采用清洁能源,届时,垃圾转化成有机肥料或进行完全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回灌公园绿地,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并大大改变周边环境。
为北京奥运会兴建、改建的各种基础设施、奥运村以及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都将继续为北京市人民造福。奥运村内的所有设施,都将得到妥善的利用。运动员公寓将改为公寓出售,居住区西侧的餐厅将改造成娱乐中心,多科诊所将改造成幼儿园,运动健身区将向公众开放。
奥运公园里精心设计、风格各异的体育设施不仅具有现代化的功能,外形设计也别具匠心,与城市的整体规划交相辉映,将成为北京新的景观。
奥林匹克公园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花园,同时它也将成为北京老百姓生活的乐园。
正是如上这些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才是民众支持率高的根本原因,北京以发展助申奥,以申奥促发展的“申奥战略”,可以说是订对了。
开放的北京更精彩
外国人是这样看北京的,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报道说,北京赢得奥运会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也许比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来,奥运会举办国的地位更加意味着中国可以与西方世界全面相互影响。数十亿美元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的活动预计会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0.3%。
该报道接着说,全球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以及流向这个国家的投资,将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建设“中国世纪”的决心。举办奥运会,加入世贸组织和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将被写入国家主席江泽民“大国外交”的成功篇章。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促使中国更加开放。
开放的北京已经具有了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敞开胸怀迎接世界的能力,北京期待着通过举办奥运会进一步与世界接轨。正是这些,使北京赢得了国际奥委会的信任。
改革开放20年来,国际活动越来越多,北京逐步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中心。从1979年3月14日与日本东京建立友好城市之后,北京已相继与纽约、华盛顿、莫斯科、巴黎、罗马、渥太华、堪培拉等27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首都北京以开放的姿态,通过参与和组织国际性的重大活动,树立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品牌。
北京承办的国际大型活动目不暇接,向世界展示了其现代化大都市的魅力。
1990年秋,北京成功举办了规模空前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参加本届亚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人数最多,总成绩名列第一,令亚洲和世界刮目相看。这是新中国首次举办规模空前的国际性体育盛会。参加本届亚运会的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人数达6000多人,是历届亚运会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
1994年9月4日至10日,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这届运动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残疾人运动会,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整个北京为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而感动。
1995年5月11日,联合国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规模空前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全球妇女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0年9月,以“21世纪城市发展与合作”为议题的第六届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在北京召开。参加首脑会议的会员城市的市长们共同签署了《北京宣言》。北京作为国际化都市已成为城市首脑会议的理事城市。
2001年5月15日,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落下帷幕。共签订投资、合作协议823项,协议总金额达79.22亿美元,参加人数超过80万人次。“北京国际周”已经成为一个举世公认的国际知名品牌。北京越来越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整个世界。
国际人才的交流也成为时尚。北京市“十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中,要求北京在5年内在校大学生的规模达到80万人,外国留学生3万人以上,北京由于他们的存在,逐渐成为高新技术的核心城市。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年从国外学成归来,从国内出去看世界。
出国留学的人数近年增长很快,特别是从1995年以来。以赴加拿大留学为例,1994年,我国申请赴加拿大留学的学生约900人,1995年上升到约1323人,1996年约2018人, 1997年约2368人,1998年约3361人,到了1999年则高达9319人。同样,申请去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的学生人数也在成倍增长。
有专家分析,对懂得别国语言、文化、思维方式、行业规范、国际惯例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必然导致教育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教育。而出国留学正是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一个方面。
最近一两年,北京已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大都市。截至目前,北京有外资企业6000家,三资企业已经成为北京市重要的经济形式,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越来越与世界科技园接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在逐渐向世界看齐,市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现代。
接轨世界是不变的选择,随着北京与世界交往的扩大,到2008年,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北京,展示在世界各国运动员面前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现代的国际化大都市。
北京申奥纪实
7月13日晚,成功的喜悦荡漾在每个中国人的脸上,在这一时刻,我们不能不想起以前艰辛的历程。
1991年,由于改革开放而变得富足的北京,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递交了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萨马兰奇接过申请后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从此开始了一个艰难历程。”
在决定北京申奥命运的1993年,中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关键时刻。人们希望通过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
“开放的北京盼奥运”,这是8年前北京申奥的口号。
那一年,北京基础产业的增幅达到11%;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6.4%,跃居全国首位。
然而,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梦想却在1993年9月23日的晚上划上了句号。那天晚上8点25分,“胜利者是悉尼”这句话,令许多中国人伤心不已。
不过,北京没有在受到这样一次重大打击后丧失信心。7年之后,北京再次站在了申办奥运会的起跑线上。1999年4月6日,北京市市长刘淇一行赴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递交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
这次,北京又提出了新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同时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
国际社会惊奇地发现,与7年前相比,北京变得格外自信和从容。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在不久前举行的悉尼奥运会上历史性地获得了28枚金牌,并在金牌榜上荣列三甲。
北京的自信自始至终贯穿在《申办报告》里。北京在报告中宣称:即使奥运会今天在北京举办,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各类人员以及观众、游客也都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符合各自需要的饭店下榻。
北京官员们在用英语回答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专家的各种问题时显得从容不迫。当来自韩国的专家问北京是否也会像汉城举办奥运会时对车辆实行单双号控制时,北京交通管理局局长马振川说道:“到时我们已不需要再分单双号,因为那时我们完全有能力处理奥运会所增加的交通流量。”
北京甚至强调申办奥运会不是为了申办而申办。北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刘淇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说,北京申办奥运会与每一个市民都是密切相关的。北京市投入巨资改善水和空气质量,既是申奥的需要,更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北京的自信与从容显然来源于日益强大的经济基础。
北京的GDP已经从1990年的54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300亿美元,北京的地方财政收入由1990年的9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41亿美元。
在最近的八年时间里,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达到3198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9%。同时,随着北京不断向郊区拓展,北京城“长大”了近百平方公里。
当然,北京的自信与从容也来源于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持。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对北京申奥的坚定支持。
江泽民在2000年9月9日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一封信中说:“我和我的同事们完全支持北京申办。如能在具有悠久文明并且迅速发展的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无论对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积极意义。”
江泽民在信中说:“我深信北京市在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将作出非凡的努力,一定能办成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
朱镕基在2000年5月8日会见外宾时说:“北京市代表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必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普及。中国政府对这次申办十分重视,全力支持,并将从各个方面为北京的申办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北京的自信更来自国人的全力支持。令人感动的是,中国民众一如既往地支持申奥,其高涨的热情较之8年前有增无减。
吉林人金光振为了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在经过82天的艰苦跋涉之后,于2001年6月25日在北京长城脚下完成了徒步颠球2008公里的壮举,并打破了自己在8年前创造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金光振颠球奋力向长城冲刺的同时,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和武汉等6个城市的市民们正在编织一条长达2008米的黑发辫。据悉,这个发辫因为参与捐发人数最多和发辫编织长度最长,创下了新的吉尼斯纪录。
在民众支持申奥的巨大声浪中,我们也听到了台湾同胞的声音。
有消息说,田径女杰纪政在今年6月5日到台湾的“立法院”发起“立委”签名,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活动,“立委”们踊跃响应,不久就把签名板签满。
由纪政发起的“北京奥运·炎黄之光,海峡两岸长跑”声援北京申奥活动,于今年6月16日在台北市开跑,30日抵达终点北京,途中不断有热情的民众自发地加入其中,其“血浓于水”的融融亲情令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北京民众的申奥之情自然也是最浓的。据说有位出租司机特别担心北京拿不到主办权。于是,他只要碰到外国客人就谈他的申奥梦。他谈得很特别,也很实际,从中国申奥所具有的历史意义讲起,再谈到奥运场馆的建设,最后话题总是落到他所住平房的地理位置上去。其结论是,如果奥运会在北京举办,那么他就能更快地住到更宽敞的房子里去。
出租司机逢老外便谈他的奥运梦想,有一天他的谈话对象碰巧是一位美国记者。美国记者回国后便将司机的奥运梦想登在了报纸上,一时间,这位出租司机成了声名远扬海内外的名人。
出租司机的想法在北京市民当中是极其普遍的,市民们希望北京借助主办奥运会而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同时也使他们的生活质量跃升一个档次。
2001年2月2日,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94.9%的北京市民支持北京申奥。
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主席海因·维尔布鲁根先生在结束北京的考察后也说,对北京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发现在大众当中有很多人都支持申奥。
北京的自信与从容征服了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在他们最后完成的五个申奥城市的考察报告中,人们看到了对北京所加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中国和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
北京漫漫申奥旅程的高潮发生在今年6月23日那个初夏的夜晚,那一天是“国际奥林匹克日”。
而在此之前,国际体坛的巨星们走马灯似地对北京的造访,已将北京的申奥气氛烘托得热烈火爆。他们当中有百米飞人卡尔·刘易斯,有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有拳王霍利菲尔德。在这些国际体坛大腕中,长着一头银色烈焰般头发的唐·金最为引人注目,这位国际拳坛第一经纪人常常会出人意料地背诵大段的毛主席语录,并突然向众人发问:“北京申奥准备好了吗?”
不过,6月23日晚上的气氛则完全不同,北京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沉静;少了几分鲁莽,多了几分优雅。
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在紫禁城午门联袂演出,“今夜无人入睡”的美妙歌声令在场的3万多观众深深陶醉其中。在这一时刻里,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奔放与深沉,在昔日皇家禁苑里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是的,在这一时刻,它们不是碰撞,而是融合。而这不也正是奥林匹克运动所苦苦追寻的最高境界吗?
《申办报告》出台的前前后后
2001年1月17日,以秘书长王伟为团长的北京奥申委代表团乘飞机赴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送交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文件《申办报告》。《申办报告》的完成并按要求的时间送交国际奥委会,标志着北京申奥工作的重要、坚实的一步。
国际奥委会新的申办程序规定,国际奥委会委员不得对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进行实地考察。所以,各个申办城市《申办报告》的意义更为重要,它成为IOC委员了解申办城市的窗口及投票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作用非同小可。在拥有投票权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中,有60%以上的委员没有到过北京。所以,北京的《申办报告》撰写编制任务更加艰巨。
北京的《申办报告》什么样?
它是一部“百科全书”。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申办报告》涉及领域广泛,既宏观又具体。可以说,北京《申办报告》实际上是一部具有体育特色的“未来8年新北京的百科全书”。它是对2008年新北京的一个展望,颇具前瞻性。
事实证明,北京的《申办报告》充分展示了北京具备的成熟条件,以及创造新条件所作出的努力和达到目标的能力,从而坚定了委员们投北京票的决心和信心,为北京的申办工作最后的冲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可以说北京的《申办报告》为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对北京《申办报告》给予了较高评价。评估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先生说:“北京奥申委准备的《申办报告》非常出色。”
北京的《申办报告》包括什么?
《申办报告》全书分3册,共592页,分为18个主题,由200多人撰写。《申办报告》曾十易其文稿,英法文稿修改了三遍,其中采用了大量的照片图表,全书重5.6公斤。
前十七个部分包括:第一卷,一、国家地区及候选城市的特点。二、法律。三、海关和入境手续。四、环境保护与气象。五、财政。六、市场开发。第二卷,七、比赛项目总体构想。八、比赛项目。九、残疾人奥运会。十、奥运村。第三卷,十一、医疗和卫生服务。十二、安全保卫。十三、住宿。十四、交通。十五、技术。十六、新闻宣传与媒体服务。十七、奥林匹克主义与文化。第十八个部分是保证书,其中有4封亲笔签名的支持信。它们是由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北京市市长刘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分别签署的。165份保证书和认可书分别来自2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中国有关机构的行政首长或企业法人代表。北京《申办报告》采用了英语和法语两种文字。有人称它是:西方文字东方情调的报告。
《申办报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和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是一部实实在在的反映北京和中国发展前景的“百科全书”。其资料主要来自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北京市各厅、局。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对某些领域到2008年的规划和目标须要做具体地阐述,更重要的是要使国际奥委会委员相信规划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如体育场馆和奥运村的建设需说明经费来源、提供方法、建设工期等等。
《申办报告》总编室负责人、北京奥申委副秘书长孙大光深情地说,《申办报告》的圆满完成反映了中国举国体制的优越性,反映了北京举全市之力申办奥运的责任和热情,也凝结着奥申委工作人员以及有关专家的智慧和心血。
北京的《申办报告》反映了什么?
它反映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主题。
举国体制和来自政府的保证,是北京申办奥运会的优势之一。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具备条件在首都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1999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达1万亿美元,北京市国民生产总值达240亿美元。北京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近10年来的增长速度每年保持在两位数。奥申委主席、北京市长刘淇说:“‘新北京,新奥运’ 是我们的申办理念和承诺。北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出色地办好2008年奥运会。”
2008年奥运会定于7月15日至8月1日举行。《申办报告》展示出一个突出绿色的宏伟规划:在城市中轴线与北四环路交叉的北侧兴建奥林匹克公园,其中760公顷为森林公园,405公顷为国际展览体育中心,兴建8万人的中心体育场、国家体育馆、游泳馆等14个比赛场馆,奥运村、记者村也在这里落户。奥运村为80公顷,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公寓35万平方米,可供1.6万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居住。可以看到,《申办报告》中奥林匹克公园的三维效果图气势磅礴,场馆楼宇错落有致。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主题。《申办报告》中引人注目的一幅幅古代体育壁画插图,以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和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的彩色照片,深刻地反映了北京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北京的《申办报告》有何奥妙?
今年2月,国际奥委会确定的申办2008年奥运会新程序,增加了筛选候选城市过程,要求10个申请城市书面回答6个方面的22个问题。其内容包括:动机与构想,政府与民众的支持,基础设施,体育设施,后勤服务,财政能力。对每个问题的答复只有一页的文字容量,大约相当于400个汉字;而许多问题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内涵十分丰富,可以说字字重千斤。北京奥申委把它简称为《申办报告》。
同时,国际奥委会对如何答题又提出许多严格的限制,对答卷用法文、英文对照的特定格式以及印刷、装订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还包括4张地图和2个表格。但是,不能超出规定的标准,不得附带光盘、录音带等。
“高质量地回答,高标准地入围”,这是北京市和国家体育总局领导贾庆林、刘淇、袁伟民等一开始就提出的明确要求。答卷反映了北京2008年将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奥运会,不仅突出“新北京,新奥运”,还要突出绿色奥运会、人文奥运会、高科技奥运会的理念。
坦率地讲,这22个问题只涉及申请城市最基本的情况,既非难题,也非偏题、怪题。但是要答好这份问卷,使国际奥委会及有关专家深刻了解北京承办奥运会的诚意和具备的实力,让国际奥委会满意和放心,绝非易事。
例如:“你们打算怎样在你的城市举办奥运会?”这个问题貌似简单,其实提问本身就构成了探讨的课题。有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但是确定答案的过程却十分艰巨,涉及到中央和北京市许多工作领域,事关一些重大决策。如第八题要求:“请提供一份地图,显示出在不举办奥运会的条件下计划兴建的与奥运会交通有关的基础设施,并说明经费来源以及建设时间表。”这实际上是要求有关部门提前或限期做出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并落实经费和建设工期。
北京申办奥运会具有一系列优势。北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同其它申请城市展开竞争,并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答卷使北京有机会向国际奥委会展示实力,表达承诺,描绘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宏伟蓝图。
到2008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执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已经接近完成第二步战略发展目标。北京奥申委通过《申办报告》把2008年首都的发展远景首次公诸于世。
北京将建成一个具有21世纪水平的奥林匹克公园。它位于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占地1200余公顷。公园内有15个奥运会比赛和训练场馆,其中包括新建一座可容纳8万人的主体育场、北京国际展览体育中心、2座大型综合体育馆以及运动员村等建筑。公园还包括760公顷的森林绿地。它把已有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中华民族园规划在内。北京如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将有12个运动大项的比赛在奥林匹克公园内举行。奥运会后,这里将成为高水平、高品位,集体育、展览、文化和休闲为一体的北京城市之光。
在今后的四五年中,北京市将完成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例如,四环路和三环路、二环路之间的辐射快速路,五环路、郊区轻轨铁路、地铁八通线和五号线,宽带有线和移动通信系统等。
从1998年至2007年,北京计划投入近1000亿元人民币以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预计在未来10年内,环保方面的投资将占到北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以上。到2007年,北京城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0%,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将达到100%。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和我国的财政法规,初步制订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预算。按照国际惯例,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将得到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权收益分成和奥林匹克伙伴计划(TOP)收益分成,还有开发专利产品和发行体育彩票,以及门票、纪念邮票和纪念币等。届时,这些收入将是举办奥运会经费的主要来源,而不是用税收,也不是靠政府拨款,并且略有盈余。
《申办报告》中的数据是科学的、真实的和可信的。有关撰写《申办报告》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市规划、市政建设、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电子信息、体育竞赛和市场开发,以及旅游、公安、民航、气象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是对申办城市能力的检验。北京奥申委集中了一批充满责任心、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中文稿从起草到最终审定经过多次修改。在完成英、法译文初稿的基础上又聘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部和外国专家局的专家修改审定,年过八旬的知名人士爱泼斯坦先生亲自动手审定译文。国内的许多位奥林匹克专家也参与了这项工作,一遍又一遍地讨论、修改、润色,在英、法译文的对照上力求最准确地表达,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这是一份认真的、充满自信和内涵丰富的答卷。它寄托了1300万首都人民和12亿中国人民的企盼。
北京的《申办报告》是谁编的?
北京的《申办报告》是200名工作人员100个日日夜夜心血的结晶。
《申办报告》的编撰工作早在2000年初就开始筹备了,并于7月成立了以常务副主席刘敬民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绘制出工作计划网络图,既有分工又有进程时间表。直接参与这项工作的约200人。
从9月开始,按照国际奥委会下发的《申办报告》手册,北京奥申委各部、室分17个专题成立编撰组,以中文为主线,汇总资料,多次邀请专家咨询,反复修改。图表精细到体育场馆的门朝哪开,各种标示的颜色,准确无误。工作紧张的总编室人员没有了节假日、双休日,几乎天天加班加点,刘岩病倒了,李辉、张德跃、金宝杰等创造连续工作37个小时的纪录。
《申办报告》的法文和英文翻译工作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个专家组承担的,到12月下旬译文随之完稿。最后时刻,熟悉体育又熟悉法文、英文的体育专家何振梁、魏纪中、楼大鹏、吕圣荣等应邀“出山”,对法、英译文进行最后的核校。20多万字,近百张图表,工作量很大,几位专家连续几天几夜阅校。原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北京2000年奥申委秘书长魏纪中精力充沛,他说: “需要我干到什么时候就干到什么时候。”71岁的国际奥委会执委、北京奥申委顾问何振梁,一心为北京申奥,白天晚上连续工作。《申办报告》定稿了,而何老却因过度劳累住进了医院。
历时百余个日日夜夜,《申办报告》终于在2001年1月初圆满完成,副秘书长孙大光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