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资产的结构分析

一般来说,拿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之后,按照勾稽关系先检查该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正确性,然后便开始分析表的左方——资产方。资产负债表的左方是按照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来进行分类排序的,从上至下分别为流动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

资产的结构就是指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流动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各自所占的比重。进行资产的结构分析通常出于以下目的:①了解企业资产的组成情况、盈利能力、风险大小和弹性高低,从而为合理地制定决策提供支持。②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使资产保持适当的流动性,降低经营风险,加速资金周转。③了解债权的物质保证程度和债权的安全性。④了解企业存货状况和支付能力,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⑤了解企业财务的安全性、资本的保全能力及资产收益能力。

进行资产结构分析的步骤如下。

第一,分别计算期末与期初各大类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率,即构成比重,并计算比率变动差异。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构成比重=(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

企业流动资产比重高,说明其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就强,但这必须以雄厚的固定资产做后盾。如果没有大量的固定资产支持,其经营的稳定性就会较差。

非流动资产构成比重=[(固定资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资产总额]×100%

非流动资产的比重过高意味着企业长期资产周转缓慢,变现能力低,势必会增大企业经营风险;长期资产比重过高还意味着企业固定费用刚性强,经营风险较大,如果企业所在行业全面退出市场,企业将面临两难的境地。

无论是流动资产构成比重还是非流动资产构成比重,在不同的行业是不同的。例如,在制造行业非流动资产的比重必然很高,而在商品流通行业其流动资产的构成比重会占有企业资产总额的70%左右。所以评价一个企业资产构成是否合理,主要要结合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规模、市场环境及企业所处的市场地位等因素,参照行业的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确定。

第二,分别计算各大类资产之间结构性比率及其变化差异。一般来说,需要计算如下比率:

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结构比率=固定资产总额/流动资产总额

结构性资产比率=结构性资产总额/流动资产总额

结构性资产=资产总额-流动资产

资产结构弹性比率=弹性资产总额/资产总额

理论上,企业的弹性资产是指金融性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

第三,分析变动的合理性。对于流动资产来说,在资产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流动资产比率的增大,意味着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但是如果资产总量的增长是由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引起的,则说明企业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过多,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对于固定资产来说,理论上说是占用的比率越大越好,但是,这种“零库存”的概念是理想化的,在我国,目前还依然强调减少固定资产占用量,增大流动资产占用量,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对于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间的比率,主要依赖企业采用的资产政策来判断:对于保守型资产政策来说,希望维持较高的流动资产存量。对于风险型资产政策来说,希望流动资产存量尽量降低。对于中庸型资产政策来说,希望保持均衡水平。

下面以ST东航(600115)的2009年中报为例,分析其资产结构如下:

流动资产构成比重=(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14.53%

非流动资产构成比重=[(固定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85.47%

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结构比率=固定资产总额/流动资产总额=4.96

结构性资产比率=结构性资产总额/流动资产总额=5.88

通过以上指标可知该公司资产流动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