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文字出现之前就出现了城市,人类在城市内劳作、生活。城市作为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数量和人口都在持续增多,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政治的权力。据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 万,占总人口的49.68%;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都在80%以上。城市化过程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过程,对城市管理方式、交通系统、城市应急系统、环境监测体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信息技术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将城市发展进程推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数字城市、物联网等概念的提出及技术体系的日臻完善,智慧城市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智慧城市是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建设智慧城市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城市管理、产业升级、民生幸福面临的问题,提升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广受关注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技术体系、指标体系、投资和运营方式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本书的编写工作就是围绕这方面的内容展开的,希望能给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和市民提供一本全面而有一定深度的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的参考书,也为智慧城市产业链的发展发挥参考作用。

全书第1章分析智慧城市建设的动力;第2章阐述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内涵;第3章讨论不同学科角度下的智慧城市;第4 章扼要介绍智慧城市建设依赖的核心技术;第5章按照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产业发展四大类,详解智慧城市建设内容;第6章介绍境外的智慧城市实践;第7 章论述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路,国内重要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第8章提出智慧城市的评价体系;第9章探索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投资、运营方式。

本书的部分内容基于作者近两年在物联网应用和智慧城市规划中的研究成果,相关工作得到了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编号:201010621208)和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产业发展基金的资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以及互联网上公开的信息,这些都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资讯和素材,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非常感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桑梓勤博士、神州数码公司黄楠和李继刚博士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同样感谢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曾伟、赵飞、冷莉莉、张敏、方禹为本书的编写所做的大量工作,武汉力龙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黄成、向凌宇、丁宛华对本书第5章和第8章的部分内容编写亦有贡献。

特别要诚挚感谢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李德仁教授在百忙之中欣然为本书作序,也为本书的编写提出了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以及智慧城市安全管理的问题。本书在付印前,我们做了相应修改和补充。李德仁教授的悉心指导、热情鼓励和无私提携让我们满怀感激,永不忘记。

智慧城市和物联网产业仍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