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锤炼专属精神(2)
-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决策:任正非的华为管理之道
- 石勇
- 4263字
- 2015-12-08 10:45:36
在华为成立之初,我是听任各地“游击队长”自由发挥的。其实,我也领导不了他们。前10年几乎没有开过办公会类似的会议,总是飞到各地去,听取他们的汇报,他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理解他们,支持他们。也许是我无能、傻、如此放权,才使各路诸侯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成就了华为。今天的接班人,个个都是人中精英,他们还会不会像我那么愚钝,继续放权,发挥全体的积极性,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呢?他们担负的事业更大,责任更重,会不会被事务压昏了,没时间听下面唠叨了呢?要相信华为的惯性,相信接班人的智慧。
2002年,公司差点儿崩溃了。真的,如果不是公司的骨干们在茫茫黑暗中点燃自己的心,来照亮前进的路程,现在公司早已没有了。这段时间孙董事长团结员工,增强信心,功不可没。
大约在2004年,我们开始了轮值主席制度,由8位领导轮流执政,每人半年,经过两个循环,演变到现在的轮值CEO制度。也许是这种无意中的轮值制度,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使公司得以均衡成长。轮值的好处是,每个轮值者,在一段时间里,担负了公司CEO的职责,不仅要处理日常事务,而且要为高层会议准备起草文件,大大地锻炼了他们。同时,他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则就达不到别人对他决议的拥护。这样他就将他管辖的部门带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公司的山头无意中在这几年削平了。
我不知道我们的路能走多好,这需要全体员工的拥护以及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理解与支持。我相信由于我的不聪明,引出来的集体奋斗与集体智慧,若能够为公司的强大,为祖国、为世界,做出一点儿贡献,20多年的辛苦就值得了。我们对未来的无知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找到方向,并使自己处在合理组织结构及优良的进取状态下,以此来预防未来。死亡是会到来的,这是历史规律,我们的责任是不断延长我们的生命。
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流过太平洋,流过印度洋……不回头。
——摘自《2011任正非圣诞讲话:一江春水向东流》
背景分析
早在2010年底,有关华为接班人的问题就众说纷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报道称华为掌门人任正非以10亿元人民币的“分手费”逼走公司董事长孙亚芳。对于任正非为了让儿子顺利接班,排除异己的谣言,2010年底任正非曾做出回应:“华为有近7万名员工……他们将集体决定公司的命运,怎么可能由一个人决定这个事怎么做呢?华为不是我一个人的,从创立那一天起,确立的路线就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
一年时间过去了,关于华为接班人的话题并未随着任正非的回应画上句点,反而愈演愈烈。于是2011年的圣诞讲话上,任正非的演说终于涉及“接班人”这一敏感话题。
在圣诞讲话中我们可以读出三点任正非想要重点表达的思想。首先,任正非以极低的姿态做出了对自己能力的剖析,甚至用到了“傻”这样的形容词。这样的任正非都能够带领华为走向今天,华为人怎么能不相信下一代接班人的智慧?其次,任正非更加具体地阐释了他2010年表达过的“集体的力量决定公司命运”这一思想,对于华为员工从创立伊始至今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希望其能继续团结在下一代接班人身边贡献光热;最后,任正非提到了关注焦点之一的孙亚芳董事长,盛赞孙董事长在华为困难时期功不可没,以此回应舆论的质疑。
任正非是智慧的,他不会为舆论的声音所左右,却能够用一次内部演讲的力量阐释清楚他的观点和信念,以达到安定军心的作用。在演讲的最后,任正非更是没有忘记提到他时时刻刻记在心头的危机意识,以鞭策华为的员工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不断前进。
拓展透析
为公司挑选下一任CEO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对公司的长期战略和业绩影响深远。按理说这是一个常识,每一家公司都应该有一个继任计划。然而,很多公司的董事会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计划,仿佛这是一件并不紧迫的事情。直到公司现任CEO马上要离职了,公司董事会才开始手忙脚乱地去寻找新任CEO的潜在人选,通常这时已经有点晚了。
让我们看看那些堪称卓越的公司是怎么做的。在IBM、施乐和宝洁,一个新任CEO(他们通常也是公司的董事长)的重要职责,就是为自己寻找接班人。无论是即将卸任的IBM的CEO彭明盛、2010年初卸任的宝洁CEO雷富礼,还是2009年卸任的施乐CEO安妮·马尔卡希,他们在上任伊始就开始寻找和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这个时间跨度甚至长达10年。
先看宝洁是怎么做的。宝洁的董事会在指定核心职责时,把CEO继任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战略监管、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宝洁的前任董事长和CEO雷富礼经常想方设法让董事会早早介入、经常介入CEO继任流程。为此,宝洁对董事会的工作方式进行了调整,每年董事会的第一次会议都致力于讨论CEO继任和高管领导力发展事宜。
如果公司运营良好,内部候选人就是最佳选择;而当公司陷入危机时,外部候选人会表现得更出色。总体而言,董事会成员出身的CEO比其他类型的候选人总体表现出色,他们比外人更了解公司,比内部人更能放开手脚,而且他们很多人本身就担任过CEO,所以他们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当然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相同,这也决定了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接班人选择模式。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接班人的选择一旦陷入纷争,极易造成管理层不稳,企业内部军心不稳,因此应当得到企业内部高度重视。
保持不甘落后的姿态
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它诱使聪明人认为他们不会失败,它不是一位引导我们走向未来的可靠向导。华为已处在一个上升时期,它往往会使我们以为8年的艰苦奋战已经胜利。这是十分可怕的,我们与国内外企业的差距还较大,只有在思想上继续艰苦奋斗,长期保持进取、不甘落后的态势,才可能不会灭亡。繁荣的里面,处处充满危机。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懒汉、二流子之外,90%的人都在身体上艰苦奋斗,吃大苦、耐大劳是人们容易理解的。但什么人在思想上艰苦奋斗呢?并不为多数人所理解。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种田能手、养猪状元、善于经营的个体户、小业主、优秀的工人……他们有些人也许生活比较富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艰苦奋斗。他们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向他人学习,无论何时何地都有自我修正与自我批评,每日三省吾身,从中找到适合他前进的思想、方法……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公司已确立了接班人的标准,各级岗位上正在涌现成千、以后还会上万的优秀儿女,他们承认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并拥有自我批判的能力。数十年对他们的不断优化、不断成长,接班队伍不断扩大,任何不合乎发展规律的东西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企业管理将会有良好的净化能力。经过一代一代华为人的努力,华为的红旗会一代又一代更加鲜艳。一个企业的内、外发展规律是否真正认识清楚,管理是否可以做到无为而治,这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员工不断探索的问题。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可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摘自《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背景分析
任正非早年提出的“通信市场三分天下,必有华为一席”的梦想基本上已经实现,接下来的路怎么走?目前华为的发展已经迈入“打造整体软实力”的第三阶段,慢慢地以均衡的姿态、以“灰度”的心态走向平和、走向理性。
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问题是:在自然界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有的人认为自然界先有鸡后有鸡蛋,不然鸡蛋是从哪儿来的呢?有的人却觉得自然界先有鸡蛋后有鸡,如果没有鸡蛋,鸡怎么会出世呢?这就正如起点和终点,人是先从起点出发后到达终点,还是先到达终点后再从起点出发呢?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起点到终点,终点到起点。每个人从这个起点出发后到达终点,再将下一个终点视为起点继续出发,对于企业来说是同样的道理。
任正非认为,成功是没有止境的。例如,对于生产的工艺、产品的加工质量,华为人都应该有一种“每天继续改进”的欲望;而市场营销则要从公关、策划型向管理型转变;至于中高层管理人员要善于作势,基层管理人员则要把工作做实。任正非坚持认为,成功只能说明过去,只有在思想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才能不为过去的成就所束缚,才能在更高的层次获得更大的进步。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企业,华为当然也不例外。虽然华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但是外界对华为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过去的华为而言,任正非确实是一个不可否定的因素。但任正非的退休和离去是肯定的,谁都改变不了。华为如果没有管理体系,没有这个大平台,那么老人一旦退休,问题可能会变得非常严重。但对于今天的华为而言,任正非背后的企业战略和管理体系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两个因素健全,华为的文化就一定能够延续。如果能在管理体系的建设上进一步优化,华为完全有能力从优秀走向卓越。而如今任正非和他率领的华为团队正在努力地打造这一体系,这也是任正非的使命之一。
拓展透析
企业发展不容易,有人认为满足于现状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好心态,也有人认为打下江山也要守好江山才行,但残酷点来说,安于现状、不能与时俱进的企业通常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在企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更要去创新,虽然马云说过:“将来是小企业的天下,企业越小,越容易活下去。”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小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虽然小企业的韧性很强,但是生命力很弱,它们经不起资金周转不灵,金融危机袭击,质量出差错等情况发生。事实证明,如果出现那样的情况,很多时候会让小企业一蹶不振,甚至破产。
在这点上,任正非所提出的全员危机意识,时刻自省、时刻向前看的观念才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的正确选择。18世纪西方发明了汽车,逐步对之前的交通工具马车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有两家马车生产企业面对威胁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其结果也截然不同。A马车厂在马车的外观与舒适性上大做文章;B马车厂则转向生产汽车。最终A马车厂随着马车退出历史舞台,也慢慢销声匿迹,而B马车厂则随着汽车的发展生意越做越大。这两个马车厂家的兴衰命运是由企业主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决定的。A马车厂老板认为自己是生产马车的,汽车的出现对自己是个严重的威胁,是马车的竞争对手,于是就想出各种办法对抗汽车;而B马车厂老板则认为自己是生产代步工具的企业,汽车取代马车,将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所以就果断放弃马车的生产,转为生产汽车,避免了被市场淘汰的厄运,并取得了跳跃式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创新与淘汰是不可避免的,能够像B马车厂老板那样,抓住威胁背后的机遇,借势突破发展,将会获得成功。但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能够这样看问题的企业家很少,多数像A马车厂老板那样,守着昨日的辉煌,不肯顺应时代的发展,更不会发现其背后的机遇。违背市场发展的规律就如逆水行舟,终将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