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出好照片的30个基本功
- 佳图文化编著
- 322字
- 2020-08-27 01:36:04
1.3 测光方法
面对天与海的交接,不要只沉浸在那无限壮阔中感叹自己的渺小,是否该想一下选用何种测光方法才能表达出这一刻的美好?实际拍摄中,被摄体影调、亮度、氛围、质量及色彩的纯度等的表达与曝光密切相关,而曝光的正确与否则取决于相机的测光系统,所以选用何种测光方法如何“准确地”测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测光是摄影初学者必须要掌握的技术。这里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光方法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利用。
专家提示
● 任何测光方式都是以18%灰为基准
● 评价测光适合光线均匀的拍摄场景,如风光和团体摄影
● 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主要针对被摄主体所占画面的比例不大,且与背景有着强烈明暗反差。如舞台、演出、逆光等场景
● 点测相机的测光区域为1%~3%,是比较精确的测光模式,常应用于广告和人像摄影
1.3.1 测光的原理
相机再怎么先进和发达,但它毕竟也是机器,拍摄对象千差万别,使用者还需要了解相机测光系统的工作原理,才能正确使用。摄影的题材广泛之极,亮度、色彩也各不相同,如何将它们以一种最符合视觉习惯的基调呈现出来就是相机测光系统的工作内容。自然界中存在从纯白到纯黑的不同亮度的景物,如果是纯白景物,它的光线反射率约为90%,而纯黑景物,它的反射率为3%。人们经过大量测试与验证发现,自然界中所有景物的中间调的平均反光率约为18%,以此为测光基准可以将被摄对象表现成最符合人类视觉习惯的状态。因此,现代数码相机的测光原理即是以将被摄对象还原为18%的灰度为原则。通过这个反光基准率进行测光,然后确定光圈和快门的数值提供给相机的曝光系统。如果实际被摄体的反射率大于18%,就像我们上面说的纯白色调景物,此时按照相机的自动测光测定的光圈快门数值进行拍摄的话,得到的将会是一张欠曝的照片,白色的景物看起来就显得发灰,如果拍摄的是白色的雪地就会显得不够洁白,因此需要适当增加曝光补偿以使被摄对象还原为正常亮度;反之,如果被摄对象的反光率不足18%,使用相机的测光系统给出的曝光数值进行拍摄,则实际得到的照片会因为曝光过度而显得发灰,比如拍摄黑色的煤堆,会呈现过曝效果,煤会变成灰色,因此需要酌情降低曝光补偿以使其还原出固有的颜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加黑减”的原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使用相机的测光系统都可以获得色彩和亮度还原合适的画面效果。
现在数码单反相机都是采用内测光系统,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TTL测光,TTL是“through the lens”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经过镜头”,也就是说测光系统测光时经过镜头的光线与成像光线一致,故精度非常高,同时还能自动解决添加滤色镜等附件后的光线衰减问题。
光圈:F9快门速度:1/640s感光度:ISO200焦距:70mm
在拍摄雪地、白色花卉或者海边沙滩这样的高反光特性场景时,要在相机测光系统的基础上增加1~2挡曝光,才可以还原景物本身的色彩和细节质感,否则,画面会显色灰暗。
光圈:F8快门速度:1/125s感光度:ISO200 焦距:35mm
拍摄一些低调画面,使用相机的自动测光系统进行曝光,通常会出现过曝的现象,可以适当降低曝光补偿以让画面反差适中。
1.3.2 评价测光/矩阵测光
“评价”即“平均”,正如字面意义所述,这种测光方式是将取景画面分割为若干个测光区域,每个区域独立测光后再整体整合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这就如同人的大脑一样会综合考虑问题,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这种思考是有局限性的,在光线反差不大的拍摄环境中确实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面对光源复杂或者亮度差异较大的拍摄环境,这样的测光模式注定画面将会平庸且没有特色。因此,评价测光比较适合应用在拍摄光源比较正、光照比较均匀的大场景照片,如风光摄影、团体合影等,能使画面各部都得到正确的曝光。
光圈:F2.8快门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焦距:50mm
使用评价测光模式拍摄的风光照片,影调、细节都很丰富,各部分的景物都得到了较好地表现。
最开始推出的评价测光/矩阵测光一般分割数比较少,例如尼康是将测光区域分割为八个部分,各自独立测光后通过相机的中央处理器及内建数据区域测光的功能,佳能、美能达、宾德等品牌的相机也都有类似的测光模式设计,区别仅在于测光区域分布或者分析算法不同。例如佳能顶级机器上设计的21区域TTL测光准确并且快速,这不仅仅依赖于相机本身的硬件性能,还和相机的处理能力及数据分析算法关系紧密。
多区评价测光是目前最人性化的智能化测光方式,是模拟人脑对拍摄时经常遇到的均匀或不均匀光照情况的一种判断,即使对测光不熟悉的人,用这种方式一般也能够得到曝光比较准确的照片。
1.3.3 局部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局部测光,顾名思义,是只对画面中央的一块区域进行测光,测光范围为3%~20%,以保证这部分的正常曝光,除这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这种测光模式主要针对被摄主体所占画面的比例不大,且与背景有着强烈明暗反差时,可以保证重要部分的合理曝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局部测光,一定要用取景器中央部分对被摄主体的重要部位进行测光然后锁定曝光重新构图,否则可能导致测光不准确,如果将被摄主体置于偏离中央的位置,则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是主体的光照情况,从而产生曝光误差。
光圈:F8快门速度:1/500s感光度:ISO100焦距:30mm
使用局部测光对太阳周边区域测光拍摄的这张日落照片,画面中明暗对比鲜明。局部测光的使用强调了一个局部亮度,使这部分的曝光准确,在逆光环境中使用这种测光效果非常明显。
局部测光模式适合一些光线比较复杂的场景,此时需要得到更准确的曝光,采用这种测光模式可以得到拍摄主体准确曝光的照片。针对一些特殊的恶劣的拍摄环境应用,能更加确保相机处理器计算出画面中央主要表现对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在舞台、演出、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
1.3.4 精确测光的点测光
局部测光虽然可以充分地表现整个画面的光线反应,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需要精准的小范围物体曝光准确时,局部测光就不那么好使了。那么就需要我们下面将要介绍的点测光来“接管”。点测光的范围是以取景器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大多数点测相机的测光区域为1%~3%,相机根据这个较窄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依据。点测光是一种相当精确的测光方式,但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说,却不那么好掌握,怎样去区别测光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如果对画面中的高光点进行测光,则画面会呈现反差极大的效果;如果对画面中的暗部进行测光,则可以获得反差很小的画面;对画面中的中灰部分测光,则可以兼顾亮部和暗部,获得影调丰富的画面效果。点测光因其异常精确的测光效果在广告摄影或人像摄影中被广泛采用。
光圈:F2.8快门速度:1/250s感光度:ISO200焦距:150mm
点测光对人物面部中间亮度区域测光,可以获得主体面部合适的曝光。
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掌握这种测光方式一是要求摄影初学者对所使用相机的点测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选定反射率为18%的测光点,或能对高于或低于18%反射率的测光点凭经验做出曝光补偿。对于专业摄影师而言,这个测光模式却是相当重要的。
1.4 对焦方法
在了解测光曝光之后,就要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对焦。说起对焦,可能很多摄影初学者都会说,这有什么好学的,现在发达的单反相机都自己给解决,我们所要做的就只是简单地对着被摄体,相机会全自动完成对焦工作。不得不说,相机并没有人脑的“想法和创意”,拍摄所要表达的画面首先要诉诸于大脑的思考,究竟想要表现什么样的画面感觉,其次才“利用”相机为这些大脑的想法服务,让相机成为塑造这些想法的武器。
专家提示
● 拍摄静止主体适合使用ONE-SHOT(AF-S)单次自动对焦模式,如风光、静物、广告摄影等
● 拍摄运动主体适合使用AI-SERVO(AF-C)连续自动对焦模式,如运动、比赛等
● 拍摄忽动忽静的主体适合使用AI-FOCUS(AF-A)拍摄模式,如宠物、鸟类等
● 掌握手动对焦不仅能在某些自动对焦系统无法工作的情况下完成拍摄,这也是向专业摄影师迈进的重要一步
1.4.1 单反相机的对焦原理
要想掌握对焦方法,就要先弄懂相机的对焦原理,就像中医药理那样,从根本上“治病”。相机镜头无论结构多么复杂,实际上都可以被视为一片凸透镜,从基本的光学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凸透镜轴心以外无论什么方向来的光线,在通过凸透镜后,都会被折射,而交汇于一点,这些光线的交汇点被称为焦点,通常将能够清晰成像位置上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叫做焦平面,对于那些处在焦平面的物体,相机都能清晰地拍摄下来,而离焦平面前后越远的景物,图像就越模糊。
对焦原理
通过镜头到达反光板的光线在被反射至取景器的同时,有一部分会透过反光板投射至位于反光板下部的AF模块,AF模块的相位检测传感器会对光线进行检测,判断出当前的焦点是靠前还是靠后,然后通过运算计算出对焦镜片组需要移动的距离并将信息传递给镜头或者机身的对焦马达,由马达驱动对焦镜片组到达能够准确合焦的位置完成自动对焦。
目前大多数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都采用被动式:即直接接收分析来自景物自身的反光,利用相位差原理进行自动对焦的方式。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的优点是自身不要发射系统,因而耗能少,有利于小型化。对具有一定亮度和反差的被摄体能理想的自动对焦,在逆光下也能良好的对焦,且能透过玻璃等透明障碍物对焦。
1.4.2 适合拍摄静止主体的ONESHOT/AF-S单次自动对焦
我们常规的拍摄对象不外乎3类,一是运动的,二是静止的,三是由运动到静止或者由静止到运动的。目前单反相机提供的ONE SHOT单次自动对焦模式适合于拍摄静止的被摄对象。在被摄对象静止的状态下,相机的对焦精度更高,风光、人像、景物摄影通常都选择ONE SHOT单次自动对焦模式,半按快门相机进行一次对焦,合焦后发出提示音,此时保持半按快门可以锁定对焦,也可以挪动取景框重新构图。
D7000对焦点示意图
光圈:F2.8快门速度:1/250s感光度:ISO200焦距:150mm
例图中的被摄主体是静止的,选用评价测光模式,并使用ONE SHOT单次自动对焦模式,对焦构图后按下快门拍摄后获取的画面。
拍摄静止的被摄体,AF-S(ONE SHOT)单次自动对焦绝对是首选对焦模式,比如静物或者写真人像等。其优点是对焦准确率高,缺点是如果对完焦以后主体移动或者相机位置移动,则可能会出现虚焦(跑焦)的情况。
1.4.3 适合拍摄运动主体的AI-SERVO/AF-C连续自动对焦
AI SERVO(尼康单反叫AF-C)是连续伺服自动对焦的意思,也就是说当半按快门按钮时,相机会对选定的对焦点连续对焦直至按下快门拍摄为止,这种对焦模式非常适合拍摄主体一直处于运动状态的拍摄题材,比如飞鸟、赛车、体育运动等题材,使用这种对焦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在主体移动的情况下拍摄出清晰的影像。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此对焦模式拍摄需要搭配较高的快门速度,否则一样难以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光圈:F2.8快门速度:1/250s感光度:ISO200焦距:150mm
拍摄飞鸟这类高速的动体,如果采用手动对焦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而使用AF-C连续对焦模式反复半按快门对焦拍摄,就能捕获清晰的图像。
在此模式下,相机优先使用中心对焦点对焦,如果被摄主体偏离中心对焦点,而被其他对焦点覆盖,相机即可继续对主体进行对焦,也就是说,只要保持被摄主体被任意一个对焦点覆盖,相机即可准确对焦。在体育摄影如拍摄足球、赛车等运动时,这种对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1.4.4 自动决定对焦模式的AI-FOCUS/AF-A
如果正在对树枝上栖息的鸟儿对焦时,鸟儿警觉起飞,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不要着急,我们知道大部分数码单反都有三种对焦模式,前面提到了两种,还有一种便是AI-FOCUS,被称之为“人工智能自动对焦”。这是因为这种对焦模式可以自动判断拍摄对象是静止还是运动,如果在单次自动对焦模式下对主体对焦后主体开始移动,则相机自动将对焦模式切换至人工智能自动对焦,也就是会对被摄主体进行跟踪对焦并直至拍摄者按下快门。这种对焦模式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使用单次对焦后主体移动导致脱焦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拍摄的成功率。
光圈:F5.6快门速度:1/640s感光度:ISO200焦距:300mm
拍摄鸟类时,最好采用人工智能自动对焦,以防对好焦后鸟儿飞走导致脱焦现象,使用AI-FOCUS,即使鸟儿不飞走,只要将对焦框牢牢锁定跟踪它,仍可正确对焦。
此模式适合拍摄动静皆宜的画面,比如绿茵场上的运动员,他们有时跑动有时静止,或者一些宠物,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就会跑动,使用此模式可以确保拍摄主体始终处于对焦模块的监测之中,对于获取主体清晰的影像非常有利。
1.4.5 手动对焦最靠谱
自动对焦并不是万能的,它对光线亮度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弱光下的对焦就是其软肋,这时候可以切换到相机的MF手动对焦状态,通过旋转镜头的对焦环进行手动对焦,有一部分高端的单反相机会在拍摄者进行手动对焦时在取景器中提示旋转对焦环的方向。如果没有提示,手动对焦则只能通过拍摄者观察取景器内取景画面的清晰度来判定对焦效果。
光圈:F2.8快门速度:1/100s 感光度:ISO100焦距:150mm
例图使用MF手动对焦将焦点落于想要表达的铁栅栏上,拍摄出了富有意境的画面。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MF自动对焦模式:
(1)杂乱的场景。当拍摄场景中充满成百上千个元素时,而且每一个元素都有大量细节,手动对焦就是必不可少的。
(2)被摄体前有障碍物。如果被摄体位于某障碍物后方,而障碍物又位于对焦点附近,自动对焦就很容易把焦点对在障碍物而非被摄体上,此时手动对焦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3)建筑物。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和线条经常会迷惑相机自动对焦系统,比如很多摩天大楼。
(4)高对比。当场景中有一大片对比强烈的明亮区域时,对自动对焦也是一个考验。例如在户外拍摄阴影下的人像,同时被摄体旁边有一大片强光区域的环境。
(5)低反差。低反差指被摄体和背景的颜色和色调比较接近,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一片雪地中的白色雪人。
(6)背景占大部分画面。相对被摄体来说较大的背景也会令自动对焦系统失效。例如一个矮小的人在巨大的城市街景前。
(7)夜景。当你想在漆黑的环境中拍摄时,你会发现手动对焦是你唯一的选择。
1.5 控制画面的曝光
一幅赏心悦目的照片所具有的特点包括:清晰的画面、鲜明的主题、良好的构图和恰当的曝光。可见,曝光的重要性。控制画面的曝光,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正确曝光,还原景物原本的反差、色调和丰富的影纹层次,但是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画面都必须正确曝光,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表达一种别样的意境和思想。本节就重点讲述一下怎样控制画面的曝光及在哪些时候我们需要刻意的“错误曝光”
专家提示
● 影响画面的三要素有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它们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 学习曝光的前提是能正常曝光,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学习创意曝光
● 遇到过曝或欠曝的情况下,要善于使用曝光补偿解决,除此之外也可手动调节光圈、快门速度、ISO感光度等
1.5.1 决定画面曝光的三要素
学习曝光就要学习曝光的三要素:快门、光圈和感光度(ISO)。
快门速度是指相机快门从开启到关闭的时间,通过这个来控制CCD的感光时间,通常我们用分数形式来表示,比如1/500、1/250等,快门速度越快透过镜头的光越少,反之越多,相邻的快门速度之间的进光量相差一倍。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数”,简单地说,F值越大,光圈就愈小,比如F8的光圈就比F5.6的光圈小,光圈越大,能透过的光越多,反之越少,相邻的光圈之间的进光量也是相差一倍。
ISO感光度,顾名思义,它反映的是相机CCD对光的敏感程度,200的ISO就要比100的ISO敏感度高,感光度不仅影响曝光,它还控制噪点,对画质有影响。
那么,在了解了每种要素的含义及特性后再来理解曝光就容易了很多,我们把快门从开启到关闭,CCD从开始感光到结束的这个过程称为曝光。为了得到一张好的、满意的照片,我们需要适当地把快门、光圈和感光度组合起来。下面我们通过例图来说明。
光圈:F2快门速度:1/4000s感光度:ISO160焦距:50mm
例图属于人像摄影拍摄题材,一般这种题材我们首先使用的是光圈首先模式,以便于人为地选择较大光圈,得到较浅景深效果,虚化背景,突出人物主体。选择好了F2的光圈后,由于拍摄时的光线良好,所以设置ISO感光度为160,确保得到良好的画质效果,并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人物的脸部亮区测光,相机的测光系统自动给出1/4000s的快门速度。就这样,恰当的光圈、合适的ISO、足够的快门速度组合在一起拍摄下了这样曝光准确的照片。
光圈可以用来控制景深的长短,相同的参数下,大光圈景深浅,小光圈景深长,所以在我们需要虚化背景的时候我们一般用大光圈,相反,想要得到更大的景深,就用尽量小的光圈。
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我们想要凝固某个瞬间,比如运动员冲刺到终点的瞬间,水花溅起的瞬间,一般用快快门速度,这样我们可以得到很清楚的照片。还是拍摄运动物体,但是我们想要表现主体的动感,那么我们就可以适当地调慢快门速度,故意让画面有些模糊,这样看起来更有动感,再一个就是我们拍摄水流的时候,慢点的快门可以得到水流如丝绢般的效果。
1.5.2 正常曝光是最基本的曝光要求
学习曝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摄影初学者一开始要做的是从正常曝光开始,因为只有学会了基础的曝光,能灵活运用曝光的三要素,同时审美升华,才能将我们后面要提到的创意曝光发挥到极致。这就像一个刚要走路的孩子一样,只有经过爬行的练习才能过渡到走的阶段,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正常的曝光就是选择适当的光圈与快门组合,以最符合人眼看到的场景,正确还原景物的亮度层次、反差和色彩等。
光圈:F11快门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焦距:35mm
正常曝光的画面和人眼看到景物场景基本一致,靓丽的色彩、蔚蓝的天空、朵朵白云,有一种大气的感觉。
拍摄风光旖旎的大场景风光照时,一般使用正确的曝光值便已足够。
人像摄影、静物摄影、人文摄影等大部分情况下使用正常曝光,有时会需要根据被摄主体和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曝光补偿的使用也是有效地让画面获得正确曝光、丰富的层次与细节的重要手段。
1.5.3 曝光不足时的相机调整
很多时候相机的测光系统并不能达成人愿,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偏差,影响画面的曝光度。比如大面积明亮的雪地,通过前面测光原理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相机的测光系统是以反射率为18%灰为基准测光,所以要是按照相机给予的测光数值进行曝光,那么必然会出现曝光不足的情况。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增加曝光补偿,以提升雪的洁白,表现层次感。另外,还可以通过降低快门速度,增大光圈,增加ISO感光度来处理欠曝的画面。需要注意的是,曝光补偿的提升不能过度,一般的相机都会有+3EV和-3EV的曝光补偿量。
未增加曝光补偿的画面
增加曝光补偿的画面
光圈:F8快门速度:1/250s感光度:ISO100焦距:80mm
因为选择的是光圈优先,根据现场光线和被摄体的亮度情况进行判断,增加了0.7EV的曝光补偿,快门速度由1/160s降低到1/100s,画面实现了正确曝光。
以白色或浅色为主的拍摄对象,通常都需要设置一定的曝光补偿,例如白色的雪地通常需要增加2挡的曝光补偿,白色花卉需要增加1挡的曝光补偿。尼康单反相机使用原厂的G型、D型镜头拍摄时若选择了矩阵测光,则可以使用3D彩色矩阵测光Ⅱ进行测光,即相机可以侦测拍摄对象的色彩并自动考虑曝光补偿设置曝光参数。
1.5.4 曝光过度时的相机调整
实际拍摄中,也经常会遇到曝光过度的情况,当然也可以借助曝光补偿降低曝光量,还原正确曝光的画面。不过有时即使曝光补偿降低-3EV也未能全面地弥补过曝的画面,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建议摄影初学者使用M挡拍摄,从容地提高快门速度、减小光圈或是降低ISO感光度以校正曝光。
曝光过度画面
降低曝光补偿后的画面
光圈:F8快门速度:1/250s感光度:ISO100焦距:50mm
以光圈F8,快门速度1/1000s,ISO感光度为100的组合拍摄完第一张照片后发现画面曝光过度,云层和水面等的细节都已丧失。不选择使用降低曝光补偿,而是将拨盘拨至M挡,人为调节快门速度,将快门速度设置为1/250s,其余的参数不变,然后拍摄,多次尝试,得到了这张曝光准确的画面。
调节光圈、快门速度,还是控制画质的ISO感光度,则需要根据所要表现的画面内容和主体来决定,只要记住变动这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参数,曝光都会相应的变化,如果是递变,那曝光也会跟随递变一个级别。
1.5.5 包围曝光
尽管现在数码相机的测光技术日臻完善,但由于光线条件、被摄主体的千变万化,仍可能会有测光偏差。为了防止因测光失误而错失重要拍摄画面,数码单反相机多具备自动包围曝光功能,自动包围曝光通常是拍摄三张照片:即正常曝光、减少曝光、增加曝光。其做法是先按正常测光值曝光一张,然后在其基础上减少和增加曝光量各曝光一张,若仍无把握,可设置不同包围增量进行拍摄,可按级差为0.3EV、0.7EV、1EV等来调节曝光量,每张照片的曝光量均不相同,从而保证总能有一张符合摄影者的曝光意图。
正常曝光
增加0.7EV
降低0.7EV
光圈:F4快门速度:1/1250s感光度:ISO100焦距:50mm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包围曝光拍摄的三张照片中,不增加EV值拍摄的照片曝光最合理,虽然连续拍摄了三张,但是这对于在追求重要画面准确曝光的拍摄中,相机的自动包围曝光功能帮助获得想要的曝光效果。
一般的单反相机都设置了正负0.7EV的自动包围曝光,在实际拍摄时,相机将按照正常测光值拍摄一张、-0.7EV曝光拍摄一张和+0.7EV曝光拍摄一张的方式进行拍摄。如果设置的是连拍则一次按下快门即拍摄三张,如果是单拍,则需要按下三次快门才会拍摄完这个包围曝光组合的照片。当关闭电源或闪光灯闪光就绪时,设置的自动包围曝光值将会自动取消。
1.5.6 曝光补偿是矫正测光失误或创意曝光的有效手段
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都具备曝光补偿的功能,它可以解决一些特定的拍摄环境中会存在测光不准确的问题,也可以营造创意曝光的画面。曝光补偿通常在P、S、A挡和一些创意模式下才能使用,其原理就是调整光圈大小或者快门速度高低,比如在光圈优先模式下设置了曝光补偿,则相机会调整快门速度来实现拍摄者设置的曝光补偿以达成想要的曝光效果。
光圈:F8快门速度:1/500s感光度:ISO100 焦距:150mm
逆光下的剪影本身就是创意曝光的良好题材,它抛开景物的明暗层次和线条,选择体现环境特有的色调和气氛,显示摄影作品的独特魅力。例图中向太阳周围区域测出一个反射光的光值,并对眼前的草对焦,还不以此为满足,再将曝光补偿降低0.7挡来曝光,获得了具有特殊氛围的画面。
曝光补偿的按钮
曝光补偿通常是以“+”和“-”标识,普通数码相机曝光补偿的范围在±3挡以内,高端的单反相机可以达到±5挡。曝光补偿可以按1/3EV、1/2EV或1EV进行调节。通过合理利用曝光补偿,可以塑造非正常的曝光效果,比如故意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此外,在M挡下,曝光补偿是失效的,这是因为在M挡下,与曝光有关的参数都是由拍摄者自行设定的,相机的测光系统实际上已经被迫下岗了。
1.6 控制画面的景深
随着摄影技术的逐步提高,摄影初学者对拍摄画面势必要求越来越“精湛”,这也是一个爱好摄影的人所必须具有的。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摄影技术才能突飞猛进。要想让拍摄的画面有质的飞跃,景深的控制是必修课,不同的景深效果,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就会截然不同。影响景深的三因素:光圈大小、焦距长短、被摄距离,即我们这节学习的重点。
专家提示
● 在焦距和摄距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 在拍摄距离和光圈大小都相同的情况下,长焦距制造出的景深,要比短焦距制造出的景深小
● 在焦距和光圈不变的情况下,景物离镜头较近时,景深较小;景物离镜头较远时,景深较大
1.6.1 何谓景深
大家都知道一般相机要对焦后才能拍摄,理论上照片中只有被准确对焦的部分清晰,焦点前及焦点后的景物会因在焦点以外而显得模糊。不过,基于镜头、拍摄距离等因素,在焦点前、后仍然会有一段距离的景物能够被清晰显示,不致于落入模糊地带,这个清晰的范围便称为景深。利用景深是拍摄常用的表现手法,景深可以让平面的画面表现出空间感,从而增强照片的欣赏性和表现力。
焦点位于画面三分之一处,因为使用光圈较小,从焦点前到焦点后画面清晰的区域非常广泛,这叫做大景深。在风景摄影中较长使用。
焦点位于靠前的花瓣上,因为使用的光圈较大,花瓣前后这段清晰的区域比较小,这叫做小景深。在静物摄影等小场景中较为常用,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也较多。
小景深的照片,只有焦点部分才会清晰显示,景深外的地方显得十分模糊;大景深的照片,所有景物都显得十分清晰,两者体现在画面中效果完全不一样。
1.6.2 光圈大小可以决定画面的景深
光圈大小不仅决定了曝光量的多少,它更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对于景深的影响。一般来说,在焦距和摄距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通常我们会采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以展现景物的深度。在拍摄风景照片的时候,也常常采用小光圈,以突出主题,同时也展示更加清晰和广阔的空间感。
光圈:F2.8快门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焦距:50mm
F2.8的光圈,拍摄出了小景深的画面,背景虚化,有别样意境。
在拍摄风光时,面对广阔无垠的空间,使用小光圈可以让画面的清晰度更高,同时,低角度的拍摄可以提升地平线的高度,亦可以让画面的空间感更加鲜明、立体、生动。
1.6.3 焦距长短可以决定画面的景深
景深的大小不仅和光圈大小有直接关系,焦距的长短也是影响景深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拍摄距离和光圈大小都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短的焦距能够制造出更大的景深,强调周围环境的特点,并摄入更多的环境元素。长焦距制造出的景深要比短焦距制造出的景深小,从而捕捉到更清晰的特写。
光圈:F9快门速度:1/160s 感光度:ISO160焦距:40mm
短焦距镜头具有天生的大景深优势,如果再配合小光圈,则画面的景深会更大。左图使用24-105mm镜头拍摄,配合F11的小光圈,画面的景深范围非常大,无论是近景的花卉还是远处的树木,清晰度都非常高。利用短焦距的大景深强调环境,可以得到写实意义很浓厚的画面效果。
光圈:F9快门速度:1/160s 感光度:ISO160焦距:40mm
长焦镜头的光学原理注定其景深天生比短焦距镜头小。在左图拍摄中,通过使用镜头的长焦端拍摄,将主体花丛拉近,处于背景中的树木草地自然虚化,小景深效果使得主体花丛更加突出,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花丛的花卉上,从而有效凸显了细节。
短焦距通常指的就是广角镜头,因为广角镜头的视角非常大,非常适宜拍摄场景丰富的画面,而这样的场景,尽可能清晰是最佳效果,因此,短焦距通常配合小光圈拍摄以获取大景深的画面效果。
1.6.4 距离被摄体的远近可以决定画面的景深
影响景深的最后一个因素是距离被摄体的远近。摄距,也称物距,它是指焦点至镜头之间的距离,不是镜头前任何物体至镜头的距离,因为只有在焦点前后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区域。物距对景深的影响表现为:在焦距和光圈不变的情况下,景物离镜头较近时,景深较小;景物离镜头较远时,景深较大。其原因在于,影像的大小是由物距的远近决定的,当景物距离较近时,成像增大,分散圈变粗了,所以摄影时物距越小,景深也越浅;随着距离的增加,景深就逐渐增大。
光圈:F4快门速度:1/200s 感光度:ISO250焦距:50mm
近距离拍摄时,物距更短,因此景深更小,靠近主体拍摄可以获得主体清晰的浅景深效果,而且靠近主体拍摄可以获得更加优异的成像质量。
光圈:F4快门速度:1/200s 感光度:ISO250焦距:50mm
对照前一张的画面就会发现,和静物保持相对远一些的距离进行拍摄,不仅花儿是清晰的,几乎整个盛花的器皿也都是清晰的,连下面的石头装饰也变得不再模糊。这样拍摄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出花儿与器皿、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塑造画面整体甜美轻快的风格。
近距离拍摄适合表现被摄对象的局部特写,将其某一特征放大,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远距离拍摄能展示更多的画面细节。
在实际拍摄中,为了获取大景深或者小景深的效果,可以通过调节光圈大小、使用长焦距或者短焦距及靠近或者远离被摄主体这三种方法之一或全部来实现控制画面景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