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腹中做文章”的酿菜

“酿菜”是中国食苑百花中的一朵奇葩。这里说的“酿菜”,就是将一种或几种烹调原料填到另一种烹调原料中,再经过烹制做成的菜肴。把肉末调好塞入掏空的柿椒中,或夹在茄片中煎烹入盘,就是许多人吃过的家常酿菜。

我国古人很早就创制出酿菜了。周代时,名菜“八珍”中的“炮豚”,就是在乳猪腹中装进枣子,然后再进行烤、炸、炖、焖,成为美食。以后酿菜种类更多。在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可以读到“酿炙白鱼”、“胡炮肉”等酿菜。宋代林洪撰写的《山家清供》一书中记载有“蟹酿橙”和“莲房鱼包”两款名肴,前一个是把螃蟹肉填入剜空的橙子之中,再加以蒸制,后者是把鱖鱼肉填入剜空的嫩莲蓬中,而后蒸熟。两者均属构思精巧、色香味形俱佳的名肴,在烹饪史上很有影响。在清代《清稗类钞》一书中还记述了一款“酿豆莛”的酿菜。先选白嫩豆芽菜,一根根掐去头尾,仅要白梗,放入热水中一烫,用细竹签把每根白梗捅空,再把鸡肉泥、火腿末填入,看白梗中有红、白二色馅,放油锅清炒装盘。两个厨师要准备几个小时才搞出一小碟。这款过于精细的酿菜,当然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

长期以来,各地厨师争着在“腹中做文章”,用鸡、鸭腹腔酿制众多名肴。山东的“布袋鸡”、湖北的“八宝脆皮鸡”、湖南的“油淋糯米鸡”、浙江的“奶油香莲鸡”和安徽的“葫芦鸡”等,都是厨师将鸡或鸭整料出骨后,按菜式风味所需的原料,或是将干贝、火腿、百合、苡仁、莲米、口蘑、芡实、糯米、竹笋、香菇、白果、板栗置入腹中,经炸或油淋而后蒸,或经先蒸而后炸,以丰满完整的形态端上餐桌,具有外酥里嫩的质感。

酿菜流传到今天,经过厨师继承传统,不断创新,花色更加繁多。把肉松与黑豆酿进切片的藕孔内,用鸭汁慢火扣煨入味,吃来香浓爽口;把糯米塞入藕段中,与猪臀慢火煲之,是产后体弱、脾胃气虚者的滋补佳品。百花在粤菜中是虾胶或虾泥的代称,大肠风干后,塞入虾泥,炸酥就是名菜“百花酿大肠”。上不得桌面的粗菜大肠,一经厨师巧酿,大放异彩,成为宴席上人们争相品食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