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电阻与电导

一、电阻

导体能够让电流通过,但同时,导体对通过的电流有阻碍作用。这是因为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时,会与在平衡位置附近不断作热振动的原子发生碰撞而改变移动方向。我们把导体对电流的这种阻碍作用称为电阻,用R表示。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单位符号是Ω。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其换算关系为

在各种电路中,经常要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称为电阻器。电阻器常简称为电阻,在电路中主要用于分压、分流(限流)、耦合(交联)、负载、退耦、振荡及定时等。

二、电阻定律

导体的电阻不仅与其材料性质有关,还与其尺寸有关。实验证明,在温度不变时,同一种材料的均匀导体,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个规律叫做电阻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l为导体的长度,单位是米(m);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单位是平方米(m2);ρ为导体的电阻率,其值由导体材料的性质决定,单位是欧姆米(Ω·m);R为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Ω)。

可见,导体的电阻是客观存在的,它只与导体的尺寸及材料有关,而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即使没有电压,导体的电阻仍然存在。

三、电阻率

电阻率的大小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根据电阻率的大小,可把物质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和超导体。

(1)对于导体,ρ<10−6Ω·m。导体容易导电,如铜、铝等。

(2)对于绝缘体,ρ>105Ω·m。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如陶瓷、云母、橡胶等。

(3)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如锗、硅等。

(4)实验发现,某些物质的电阻随温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小,当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温度(即−273.15K)时,其电阻突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具有这种特性的物质称为超导体或超导材料。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例如,磁悬浮列车就是超导现象应用的实例。

几种常用材料在20℃时的电阻率如表1-2所示。

表1-2 几种常用材料在20℃时的电阻率

由表1-2可以看出,除银外,铜的电阻率最小,导电性能最好,铝次之,所以,铜、铝是制造导线的主要材料。合金的电阻率较大,且能承受较高温度,可用来制造各种电热器的电阻丝、金属膜电阻和线绕电阻。碳可用来制造电动机的电刷、电弧炉的电极和碳膜电阻。锗、硅常用来制造半导体元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等)和集成块。为保证安全,导线的外皮、一些电工用具的手柄外壳等都要用橡胶、塑料等绝缘材料。

例题1-3 一根铜导线长2000m,横截面积为2mm2,导线的电阻是多少?

解:查表可知铜的电阻率ρ=1.7×10−8Ω·m,由电阻定律可得

四、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表明,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地,金属的电阻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解液、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有些合金(如锰铜合金和镍铜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

利用某些材料对温度的敏感特性,可以制成热敏电阻。我们将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电阻称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将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电阻称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一些电气设备中可以起自动调节、检测和补偿作用,如电冰箱压缩机中的启动电阻、电磁炉中的锅温检测传感器等。

实际上,有些材料的电阻率还会随照射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称做光敏特性,据此可以制成光敏电阻。如光控大门装置,当夜间汽车开到大门前时,灯光照射光敏电阻,使干簧继电器导通,接通电动机电路,从而带动大门打开。

五、电导

电阻的倒数叫做电导,用G表示,即

导体的电阻越小,电导就越大,表明导体的导电性能越好。电导的单位是西门子,简称西,单位符号是S。

注意,电阻和电导是导体同一性质的不同表示方法,并不是导体在本质上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