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发展:人口位势与资源平衡的国际战略下(2)
- 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 周天勇等
- 3367字
- 2016-04-05 16:26:24
(二)资源外部平衡战略
从中国发展对能源、钢铁、淡水、土地等重要资源的需求看,由于人口规模较大,国内储量有限,除了采取节约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技术,寻找替代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以及形成简约式的生活方式以外,还需要从外部进口加以平衡。关于中国未来发展中的资源安全,将在本书第八章中,详细进行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1.美国页岩气和中国核聚变革命的变数
美国能源结构的页岩气革命,将极大改变世界能源供需版图,并使与能源有关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由于美国在页岩气开采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方面的进展,在本土形成了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页岩气开采,其2011年产量已经占到美国天然气市场总量的1/4。据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位于美国德州休斯顿)公共政策学院(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James A.Baker III的估算,到2030年为止,这一数字很可能会达到一半左右。国际能源署(IEA)在2012年11月12日发布的2012年年度石油展望报告中指出,到2017年,美国很可能取代沙特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产国。美国通过水力压裂法从地下页岩中开采的原油越来越多,不断上涨的产量将使这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石油进口量持续下降,最终实现石油自给自足的愿望。IEA还预测,2020年美国每天的石油产量将达到1110万桶,比沙特多产大约50万桶。美国石油进口将持续下降,北美将在2030年左右成为石油净出口地区,而美国将在2035年左右基本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从国际能源供求版图上看,由于美国近年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5%,其使用的20%的能源需要进口,如果美国能源自给,对中东的能源需求将大幅度下降。这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影响:(1)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下降,像中国这样进口大量石油用于运输和工业原料的国家的发展成本将大大降低。(2)远洋运输、运油船制造、油气港口、石油勘探生产装备制造、炼油等业,都将因美国对国际市场石油需求的减少,而受到重大的影响;(3)国际能源署预测,美国产油量大幅增长将加速国际石油贸易方向的转变,到2035年,中东近90%的石油都将销往亚洲。(4)许多国家将随美国之后而对勘探和开发页岩气技术进行投入,先期对开采页岩气的企业进行政府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扶持,逐步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阶段,以降低能源进口依存度,提高能源供给的自给水平。
从地缘政治格局看,美国对中东能源的依赖程度将下降,中东在美国国家利益和政治关注度方面从重到轻,其政治和外交精力就可以从中东抽身,特别是军事部署方面,可以将更多的力量从中东转移出来。这样,美国就可以将更多的政治外交精力放在亚太区域,特别是将海外军事力量的60%布置在亚太,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以及环中国周边。完成其21世纪国际地缘战略重新部署。而中国如果在能源方面更加依赖于中东,则美国在中东维护政治平衡的任务就转移到中国身上,中国在政治、外交,甚至军事等方面,需要将更多的精力布置在中东地区。因此,从地缘政治、军事方面看,对中国的压力增大。因此,美国页岩气革命和能源的逐步自给,经济上对中国可能有一定的益处,在国际政治和军事方面,则弊大于利。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6年,EAST实现了第一次“点火”——激发等离子态与核聚变。很快,它就实现了最高连续1000秒的运行,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成就。之后又建成HT—7中型超导托卡马克。其中,HL—2A最高电子温度达5500万摄氏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意味着,如果速度较快,在2040年到2050年间,甚至可能更早一些,一个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无爆炸安全隐患的商业发电时代离人类不远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能源和与之有关的产业结构。
2.土地和淡水缺口外部平衡战略
土地本身的供求缺口,无法以国际贸易的方式去解决。然而,可以通过农牧林产品的进口来解决土地供给不足的问题。
作为土地和淡水资源都很缺乏的大国,中国可以适度进口农牧林产品,从而大量节约农业需要的淡水,减少因生产和使用化肥形成的污染。而且在扩大生态和森林面积,并接受发达国家对农业方面的财政补贴的同时,还可以腾出一部分土地用以城市工业交通水利等建设,抑制土地和房屋价格。因此,一方面,在限制转基因产品进口的同时,适度放开一部分农牧林产品的进口,不失为平衡国内土地和淡水缺口的重要战略选择。另一方面,鼓励中国企业家到国外建设和经营农场,种植农产品,特别是消耗水资源多的农业产品,运回国内以平衡国内粮食和农产品生产的缺口。
中国未来土地供需最大缺口是生产农产品用的土地严重不足,通过外部平衡一部分农产品供给不足,我认为对于中国的未来可能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定局。假如中国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升级,特别是肉类饮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将会消耗大量的农业产品,相应需要的土地会大量增加。与此同时,如果国内亩产不能提高50%,则一定需要外部进口平衡。从近两年的格局看,已经进口大约5.8亿亩播种面积的油料等农产品,用以平衡国内因土地相对缺乏而造成的农产品生产的不足。2040年时,如果治理盐碱滩涂沙漠地方面没有进展,我认为,可能需要从外部进口和运回至少5亿亩耕地,7亿多亩播种面积的农产品,才能弥补国内农产品供给的不足。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粮食(包括谷物、大豆等)进口量总计8025万吨,进口额421.4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25%。以2012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约5.9亿吨来计算,进口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达到14%。
在淡水利用方面,除了海水淡化、农业滴灌,转变水资源工业和生活利用方式等外,很重要的与外部平衡的一个措施是“大西线调水”战略。
西南的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以及西北的额尔齐斯河中的大量的淡水流入了印度洋、北冰洋等。这些河流下游的南亚和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等国家,都是不缺水的地区。可以加强与这些河流下游国家和地区的协调,对这些国际河流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可以截江调水,解决一部分西北地区的用水需求。除了在总量上平衡未来发展所需要淡水缺口外,从结构上看,大西线调水,有利于调节下游各国洪水泛滥;对中国西北部起到固沙治沙,抑制生态恶化,并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并能扩大中国西北部耕地面积,增加中国西北部人口,扩张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平衡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
(执笔:周天勇)
参考文献:
1.王丰、郭志刚、茅倬彦:《21世纪中国人口负增长惯性初探》,《人口研究》,2008年第6期。
2.郭志刚:《重新认识中国的人口形势》,《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1期。
3.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2010年修订本)。
4.国务院办公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5.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国网,2006年2月24日。
6.易富贤:《大国空巢》,香港大风出版社,2007年版。
7.张辰宇:《微小核糖核酸在植物和人体血液中的跨界交流》,《CELL RESEARCH》,2011年9月20日。
8.《转基因食品有非常真实的危险》,《大西洋月刊》(美),2012年1月12日。
9.赵霖:《种质资源与国家安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座谈会交流材料,2012年11月14日。
10.英国BP公司:《2011年世界各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11.徐铭辰、岑况、李建武、陈其慎:《基于倒“U”形规律的中国未来10年能源需求预测》,《资源与产业》,2011年10月。
12.周勇刚:《BP能源预测称未来20年将呈“减速”态势》,中国能源信息网,2012年2月16日。
13.周天勇:《中国梦与中国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14.曹新元、王威:《从消费弹性和使用强度看我国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国土资源情报》,2006年第5期。
15.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http://www.miit.gov.cn/,2011年12月7日。
16.权长刚:《浅析当前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及实现措施》,转引自Martin Quan新浪博客,2011年7月15日。
17.国际能源署:《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金融界网,2012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