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自我篇(5)

下面的故事却从经济价值层面揭示了助人为乐的意义。一个寒冷的冬日,富商A在地铁站附近见到了一名落魄的铅笔推销商——衣着褴褛,神色疲惫。他不停地向路人兜售着怀中的铅笔:“先生,需要铅笔吗?这是我们公司的最新产品,一枝只要20美分。”但是,没有人愿意在这鬼天气里多待片刻。见此情景,A先生想起了自己当初创业的经历,心中顿生怜悯之意。他掏出一美元,走过去买了五枝他并不需要的铅笔,同时递上他的名片说:“当初,我也是这么开始的。”原来,A先生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白手起家的销售代理商。推销商由此大受鼓舞,不懈努力并最终获取了成功。一美元加一份善心换来了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根据等价交换的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关爱的经济价值几乎无法估量。

从经济层面来讲,如果没有这一美元,没有这一份关爱,推销商也许就会放弃这份工作,从而沦落为流浪者,成为国家与社会的负担。国家财政将不得不为其支付救济金与最低生活保障金。而推销商的事业成功不仅直接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并对社会存在巨大的潜在利益。一美元加一份善心换来了一个人的事业成功,等于是以极低的投入获取了高额回报。对于社会来说,这是一笔存在超额利润的交易。而从更通常的层面上来分析,在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善待他人,帮助他人有“润滑剂”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无论从心理学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帮助他人都包含了巨大的收益,快乐自己同时更是给受助者,给社会贡献了一笔难以估量的财富。

二、宽容别人,成全自己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被囚禁长达27年之久。他在出狱的当天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出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的时候,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宽恕别人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却也不容易。关键的是,心灵是如何选择的。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恕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古语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为何不能宽恕呢?

当我们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恕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多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了仇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能够赠以甜美的微笑。佛道中常讲究缘分,在众生当中,两个人能够相遇、相识,那便是缘分。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多一份宽恕,便能令我们多一位朋友。

美国前总统林肯幼年曾在一家杂货店打工。一次因为顾客的钱被前一位顾客拿走,顾客与林肯发生争执。杂货店的老板为此开除了林肯,老板说:“我必须开除你,因为你令顾客对我们店的服务不满意,那么我们将失去许多生意,我们应该学会宽恕顾客的错误,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

在许多年后,林肯当上了总统。做了总统后的林肯说,“我应该感谢杂货店的老板,是他让我明白了宽恕是多么的重要。”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宽容是一种美德。当然,要把怨气甚至仇恨从心里驱赶出去,的确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胸襟。就像一本书上说的,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不断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仇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我们何不抛弃仇恨、放下愤怒,来善待自己呢?

学会宽恕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宽恕别人,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愉快。宽恕别人,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

三、嫉妒是恶魔

嫉妒又称“红眼病”,是一种负性情绪,指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离缩短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情绪体验。它有明显的敌意甚至会产生攻击诋毁行为,不但危害他人,给人际关系造成极大的障碍,最终还会损伤自身。地位相似,年龄相仿,经历相近的人之间容易发生嫉妒。

培根说:“嫉妒是恶魔”。古往今来,无论是贫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因嫉妒导致伤人害己、骨肉相残、家破人亡甚至亡国丧权的事例不在少数。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将周瑜忌诸葛亮之才,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结果自己被活活气死,死时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实在可悲!

《圣经》中把“嫉妒”叫做一种“凶眼”,也有人把它称作一颗“灾星”。这就是说,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无德者必会嫉妒有道德的人。因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而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没有优点,又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因此他只能用败坏别人来安慰自己。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的了。所以古人曾说过:“嫉妒是不懂休息的。”嫉妒毕竟是一种卑劣下贱的情欲,因此它是一种属于恶魔的素质。

客观地说,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有嫉妒心理,然而嫉妒心理在不同人的行为中表现不同。当嫉妒心理指向某一特定事物时,其发展过程又会出现三个阶段:

程度较浅的嫉妒

这个阶段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不易觉察的潜意识中,多数情况下表现出对对方的羡慕,还谈不上意识清醒的嫉妒心理。如自己与某个比较优秀的人相处很好,甚至以结交这样的朋友为荣,根本没有对他的名誉、地位等施以攻击的想法。然而,每当念及此人时,就会感到有一种淡淡的酸涩味随着喜悦而产生。

程度较深的嫉妒

这是由强度较浅的嫉妒发展而来的。其标志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潜抑,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开始表现为忧虑、对自己不满,进而出现故意不去配合工作中比较优秀的合作伙伴的工作,甚至对其做间接或直接的挑剔、造谣、诬陷等。2002年北大心理系一位女研究生因嫉妒同学得到美国某大学的高额奖学金,偷偷以该同学的名义发了份E-mail,说放弃这个机会,致使奖学金转给了别人。按理说,学心理学的人应该更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为什么还会这样做?据了解,这名女研究生心理素质很好,法庭上面不改色,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也沦为了嫉妒的俘虏,由此可见嫉妒的根深蒂固性。

非常强烈的嫉妒

嫉妒者此时已丧失理智,向对方做正面的直接的攻击,希望置别人死地而后快。这往往会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常导致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后果。1953年,在慕尼黑,有一个老姑娘,用儿童车推着她女朋友的婴儿去散步,突然间她把车和小孩一起推进了伊萨尔河。精神专家调查发现,这个女犯是突然间抑制不住嫉妒而犯下的罪行。

并非说所有的嫉妒都会逐渐发展到非常强烈的程度,产生极端的行为。不同人格特质的人会把嫉妒情绪控制在某一个阶段,而不让其自由发展。

嫉妒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肠胃功能失调、夜间失眠、血压升高、脾气暴躁古怪、性格多疑、情绪低沉等。久而久之,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身心疾病就会跟随嫉妒者了。

由此可见,嫉妒不仅使精神受到折磨,对身体也是一种摧残。美国一些专家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嫉妒程度低的人,只有2.3%的人患心脏病,死亡率仅2.2%;嫉妒程度强的人,9%以上的人得过心脏病,死亡率高达13.4%。目前,德国等国家已把嫉妒列为疾病的一种,确实很有道理。巴尔扎克说过:“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也有人把嫉妒比作“双刃剑”,既可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那么嫉妒心理强的人应该怎样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呢?下面几招让你摆脱嫉妒心。

正确认识自我

要准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断剖析、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寻找自己对他人、对某事的评价与处理是否具有不公正、不客观的成分;面对某人某事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和行为的出发点是否理智等。

减少虚荣心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理来说,要面子、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和空虚心理的表现。单纯的虚荣心比嫉妒心理容易克服,但从形成的心理机制来看,二者又紧密相连。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会减少一分嫉妒。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具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甘别人之下,不把别人的成绩看作是对社会群体建设的贡献,而首先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能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才能摆脱痛苦。

学会接纳他人,理解他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劝诫人们要谦虚谨慎,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向他人学习,而这样做首先要悦纳他人。悦纳他人需要的是客观、公正的眼光以及与人为善的准则。

学会公平竞争

竞争应是激励人奋进的过程,而不应成为目标,如果过于看重结果,很容易引发不择手段、不讲规矩的举动。要明白凡是竞争总有输赢,不要把目的只放在输赢上,而是要注重竞争的过程,从中发现自己输或赢的原因,体会竞争的乐趣,形成健康的心理。

既然有嫉妒者,必然就会有被嫉妒者。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对那些嫉妒的眼光和言行时应该怎样化解呢?

建立并保持平衡

业绩一直优秀的人或是非常用功的人很少遭人嫉妒。互相嫉妒一般是两个不相上下者,这可以说是一种平衡。后来有人冒尖,使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嫉妒。这种嫉妒将一直持续到冒尖者的“冒尖”成为稳定的现实,达到新的平衡为止。显然,这种平衡同原先的“平起平坐”的平衡已经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所以,消除别人嫉妒的最好方法,就是致力于新的平衡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