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微观经济学

1.2.1 微观经济学定义

微观经济学又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经济学按照其研究范围和出发点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相应地,采用个量分析方法和总量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微观经济学以市场价格为中心,采用个量分析法,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确定。因此,微观经济分析又叫个量经济分析或个体经济分析。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单位,是指构成市场机制运行主体的居民户(households)和厂商(firms)。微观经济活动经由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形成循环流动。产品市场中的居民户是商品的消费者,即买方;厂商是商品生产者,即卖方。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居民户是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的供给者或卖方;厂商则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或买方。

1.2.2 微观经济循环

基础经济分析中有一个称为微观经济循环的基本框架。理解和掌握这个循环关系对微观经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的,图1-1中的实线标出的是物品和劳务流与其方向;虚线标出的是货币流与其方向,二者呈反向流动表明了通过市场实现了商品的交换。市场上的货币流动作为市场中交换的媒介,对于经济能够起到记录、激励、加速和约束导向的控制作用。

图1-1 微观经济循环

从逻辑上看,微观经济学首先要研究商品的消费者(consumers)和生产者(producers),他们是要素的所有者和购买者。在两个市场上,他们依照一定行为准则和目的做出自己的选择与决策。微观经济分析必须根据各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商品价格、要素价格、收入、支出及成本的单项数值决定。并且还要研究厂商和居民户所做出的各种选择与决策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等,以便说明经济学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得到合理的解决。

1.2.3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是市场机制的核心问题。首先,要明确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及其市场双方主要的变动影响因素;其次,要理解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形成、决定与发挥调节作用的;最后,还要能够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进行弹性分析。

2.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也称效用理论。要研究消费者怎样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消费上,以实现其效用的最大化。

3.生产理论

生产者要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以实现最大的利润。首先,必须研究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如单一要素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减率、生产规模问题等;其次,要研究生产构成的成本与所得收益之间的关系,即收益规律。

4.厂商理论

厂商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厂商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机制,分析不同市场结构条件下的收益规律,研究不同类型厂商的均衡条件变化与价格决定问题。

5.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也称要素价格理论。主要研究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即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决定等问题。

6.微观经济政策

研究政府有关价格管理、消费与生产调节、市场失效或失灵的补救措施,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