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总经理要懂得宏观经济学
-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 王磊
- 15403字
- 2022-02-11 09:49:4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国民经济,关注经济增长和如何避免经济衰退。
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作为总经理,必须对宏观经济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根据经济环境和相关政策来制定企业发展计划。
经济学
1月1日 总经理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
(1)社会发展的需要
2007年,股市连创新高,楼市价格攀升,猪肉价格上涨;2008年,股市大跌,楼市低迷,GDP增速放缓;2009年,楼价再攀新高,股市“跌跌不休”;2010年的经济形势呢?
人们对于经济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满眼尽是CPI、存款、准备金、加息、汇率……这些经济学词汇高频率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作为总经理,如果不懂经济学,不知道需求、供给、GDP、CPI、股票指数、企业所得税,你就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世外,简直是寸步难行。
(2)经济学是优秀总经理的必修课
时下的总经理们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很多总经理对经济学了解甚少,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至多也就是看看报纸,了解一下总体经济形势。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总经理,就要多了解经济学,多学习经济学。
(3)不懂经济学,就做不好总经理
由于企业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及特殊性,决定了总经理必须了解经济学。
企业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银行贷款政策、世界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经济学一无所知的总经理是无法带领企业发展壮大的。
经济学课堂
对于总经理而言,仅仅靠懂得市场的运作来维持生计是不行的,你必须懂得经济学。作为总经理,你需要进行商业活动,从这些经济现象背后发现经济规律,进而为企业前景进行规划,那么你必须懂得经济学。
经济学
1月2日 总经理学习经济学的四个好处
(1)了解市场需求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总经理需要正确地预测市场的变化,并且快速地做出反应。而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总经理解决这个问题,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总经理了解不同市场环境中的供求关系对最佳定价和产量的影响程度。
(2)掌握消费者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遵循着一定的经济学规律,只要学好经济学,就能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并通过自己的适应性改变牢牢抓住他们。
(3)加强员工管理
经济学不仅是针对市场和消费者的,也对员工管理有作用。通过学习经济学,总经理会加强对员工的了解,通过适当的激励和沟通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提高总经理个人魅力
总经理要实现总经理职能,需要运用一定的领导艺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经济学知识的丰富可以提高总经理的个人魅力,发挥总经理威信的作用。
经济学课堂
经济学不仅可以帮助你了解市场,抓住消费者,提高管理效率和业绩,还对你的个人生活带来很大帮助,比如你个人的投资与家庭生活,甚至经济学对你的感情也能有很大帮助。
经济学
1月3日 加强对经济学的了解
(1)定义
经济学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
(2)发展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国富论》之后的100年,自由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渐渐显露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和社会财富分布不均、贫富悬殊的弊端。马克思认为一个国家经济的代表是其劳动力,而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其在《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剩余价值”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中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进入20世纪,亚当·斯密所主张的自由资本主义已呈现出种种的病态和危机。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主义打破了“看不见的手”的教条,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而凯恩斯本人也被誉为“战后繁荣之父”。
(3)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经济学课堂
经济学是以“公民”及其“商品”和“商品要素”(如“土地”、“劳力”、“技术”、“空气”、“水”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因此,商品是经济的起点,商品学是经济学的基础,财务学、会计学是经济学的桥梁。
经济学
1月4日 消除对经济学的误解
虽然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接,但是很多人对经济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下面我们就试着揭开经济学的面纱,对常见误解予以解释,以扫除人们心中对经济学的迷雾,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经济学,并学好经济学。
(1)经济学是无用的
许多人认为经济学是无用的理论,其实,任何国家的经济都在遵循着经济学规律发展,经济学指导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2)经济学只研究大的经济
很多人不学习经济学,因为他们认为经济学都是那些比较大的经济发展问题,应该是国家领导人考虑的问题。其实不然,再小的企业也用得到经济学。
(3)经济学只与商业有关
经济学不仅研究商业活动,还与生活、情感等息息相关,因为在人们的生活中,经济学无处不在。
经济学课堂
正确认识经济学是学好经济学的基础,只有对其有了正确认识,才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认真地去学习它。希望总经理不仅要学好经济学,更要把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经济学
1月5日 总经理不可不知的十二种经济学
总经理的需要学习的经济学有很多种,有的与市场相关,有的与营销相关,有的与生活相关……
(1)宏观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
(3)贸易经济学
(4)金融经济学
(5)市场经济学
(6)投资经济学
(7)管理经济学
(8)营销经济学
(9)人才经济学
(10)民生经济学
(11)生活经济学
(12)情感经济学
经济学课堂
不同的经济学有不同的作用。掌握了这些经济学,总经理就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如鱼得水,更上一层楼。
经济学
1月6日 席卷全球的“金融飓风”
对于全球经济来说,2008年是一个悲惨的年份。先是房地美与房利美危机爆发;接着,美国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同时,美林证券也被美国银行收购;最后,美国五大投行仅剩的两巨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被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
至此,美国次贷危机全面升级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很多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的特征是发生金融危机的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经济学课堂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就像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一样。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没过去几年,美国于2008年又爆发了金融危机。
经济学
1月7日 金融危机爆发的六个原因
从表面上看,美国金融危机是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其实有更深的原因。
(1)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
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
(2)金融秩序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结果造成金融活动逐渐失控。
(3)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4)美国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从而加速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涨。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5)在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
(6)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直接因素
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涨,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经济学课堂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金融危机,应该从市场、制度、系统上做根本的改革,否则在金融自由化的前提下,金融风暴犹如海上的台风,只要气压形成,就回造成灾害。
经济学
1月8日 金融危机让美国进入“冰河期”
这次金融危机极大地削弱了美国的实力:
(1)对全球资本市场的控制力减弱
在金融危机中大量的美国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人股权基金遭到严重的打击,这些投资机构首先崩溃,没有人再敢买美国的金融产品了,这将会造成信贷紧缩。接下来一大批相关的企业倒闭,对美国的经济实力影响相当大。
(2)软实力削弱
过去几十年来,美国经济体系一直以金融为核心来运转。现在,这个经济体系崩塌了,这对美国的软实力都有相当大的损害,有许多以美国金融模式作为改革样板的国家,现在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个样板的作用,美国的榜样力量要打一个大折扣。
金融危机还远未结束,事态的发展仍需拭目以待。但有点是肯定的,金融创新不是万能的,必须放到基本经济规律的显微镜下详加审视。
经济学课堂
这次金融危机不但给美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全球的经济也是一次严重冲击。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今天,此轮全球金融风暴在将美国金融业数年来取得的成就毁灭大半时,更有可能将全球经济拖入寒冷的“冰河期”。
经济学
1月9日 拯救国家破产的三种方法
由于金融业越来越发达,也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经济的核心。而其所引起的危机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大。现在,金融危机不仅仅会使大批的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破产倒闭,还会让一个国家面临倒闭破产的境地。
国家破产实际上也就是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一种描述。
(1)出现大量的财政赤字、对外贸易赤字
(2)出现大量外债
(3)该国家没有偿还外债的能力,同时也没有改善国内经济状况的办法
面对一个个国家纷纷陷入破产危机,如何拯救它们,也同样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早在200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执行总裁克鲁格尔女士曾提出过一个解决机制,将IMF的地位放在了国家破产解决程序的核心地位。但是很明显,这一方案遭到了所有国家的反对。两年后,IMF再次提出一个改进后的方案,该条款从法律上允许债权人中的一个“绝大多数集体”(占债权人总量的60%—70%)可以进行债务重组,同时该重组须将其余的债权人包括在内,而IMF只起到监督和最后仲裁的作用。
为了应对当年的阿根廷债务危机(阿根廷当年的债务危机与现在所说的“国家破产”几乎相同),美国政府也提出过相应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经济学课堂
要挽救国家破产的危局,就必须从国内、国际多方面寻求解决的办法和渠道。
(1)国际求助,比如这次冰岛向俄罗斯寻求贷款,从国外获得帮助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2)通过谈判解决债务问题,比如上一次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进行国际谈判,对那些无法偿还的债务进行免除、延期等措施,这也是一种缓解危机的办法;
(3)要发动国内民众共度难关。
经济学
1月10日 市场失灵的三个解决方案
市场不是万能的,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的存在,市场经常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当金融市场出现危机并有可能进一步引发更大危机的时候,各国政府都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
2008年秋,中国人民银行、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瑞士央行都进行史无前例的减息,以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全球主要央行联手应对金融危机,共同挽救市场,说明全球经济面临巨大的危险。这说明市场已经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以度过危机。
金融危机引起的问题不是某个城市、某家银行或某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问题,因此解决市场失灵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1)不能单纯依靠投资者和投资机构自我的约束力,要加强监管体系
从以往的经验教训来看,大部分投资者和投资机构不是健忘,就是“失忆”。稳健推进自由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严格约束的基础之上。
(2)全球金融监管体制面临革新需求
当前,经济、金融一体化使得各国金融市场相关性加强,某一市场失灵将会殃及全球市场。然而,现有的监管体系仍是各自为政,监管政策的出台主要是基于本国国内因素和利益考虑。为保证国内利益与国际市场需求的一致,便需要国际间的协作与协调。
(3)政府要负起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市场,恢复市场参与主体的信心
经济学课堂
不管是在发达的金融市场还是欠发达的金融市场,无一例外。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相比,政府干预就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当“看不见的手”失灵的时候,通过“看得见的手”来进行矫正,当然是最有效的手段。
经济学
1月11日 次贷危机的爆发根源
次贷危机全称为次级房贷危机,是指发生在美国,因为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而导致的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震荡反常剧烈的危机。
次级贷款市场是指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无须提供资金证明。这样做的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因为银行对资产价格有着极其强烈的上涨预期,而且这样做的利润空间很大,所以,就冒着极大的风险为低收入者提供贷款了。
银行将贷款贷给低收人家庭之后,它本身为了转移风险以及尽快回笼资金,以住房抵押为基础,对次级贷款进行了证券化,将这些贷款发行成债券,即次级债。因为利率高,于是很多国际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都纷纷买人了次级贷款债券。
而投资银行将次级债再次证券化,设计出次级抵押证券。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再次转卖这些次级抵押证券,到了最后,风险已经蔓延到了全球的金融机构。
如果房价能够持续上涨,这样的利益链条是能够保持正常的。但是,从来就没有只升不降的资产价格,当经济进入滞胀,通胀泛滥,资产价格的下跌就无法避免了。
从2006年开始,美国楼市下滑,房价下跌,无数家庭无法偿还贷款,大量的违约房产被银行收回拍卖,导致了贷款银行的巨额亏损,投资银行也无法幸免,花旗、美林、瑞银、摩根士丹利等著名投资银行也爆出巨亏。
这就是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了。
经济学课堂
从2007年开始,“次贷危机”这个词就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次贷危机让强大的美国经济陷入了增速减缓的困境,甚至面临经济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经济的衰退牵一发而动全局,让全球众多国家的经济也陷入了危机。
经济学
1月12日 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虽然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美国次贷金融产品的规模有限,但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次贷危机给中国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次贷危机造成美国进口需求下降,以及危机导致的美元贬值,严重恶化了中国出口行业的外部环境。
(2)由于美联储进人了降息周期,而中国央行在通胀压力下不得不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加剧了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预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热钱流人中国套利。
(3)次贷危机的爆发改变了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产品价值重估,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这也造成了目前中国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4)美元贬值推高了全球能源与初级产品价格,这将通过PPI的上涨,最终传递到中国的CPI(2008年2月份达到峰值8.7%)。
经济学课堂
美国次贷危机是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原因是金融市场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放大并转移给投资者。这些风险从房地产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蔓延到全球。
经济学
1月13日 失业率与就业严峻性
生存是个沉重的话题,要生存我们必须工作。所以,就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也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
不论是在经济学教科书还是在高层决策会议里,就业都是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就业问题牵扯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牵扯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就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和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失业人数大量增加,不少国家就业形势极为严峻。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入展开,就业问题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更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
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就被认为是失业。失业率是劳动人口里符合“失业条件”者所占的比例,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
失业率的计算方法为: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人口)×100%
实际上,确定确实在找工作的失业人员数量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找到工作前失业救济金已经过期的那些人的数量。
经济学课堂
失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哪个国家都有失业者。人们都不愿失业,都认为失业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也不少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合理的失业率及其失业现象的存在,是促进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经济学
1月14日 造成失业的四个原因
造成失业的原因很多,因此失业的结构与变动情况是观察重点。失业可分为:
(1)摩擦性失业
指人们在寻找工作或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现象。例如,年轻人在找到自己满意的职业之前,常常会更换几次工作。增加职业训练与提高信息沟通可降低这种失业。
(2)结构性失业
指市场竞争的结果或者是生产技术改变而造成的失业。例如,新型的计算机产业正在大力招兵买马时,炼钢工人却因为钢铁业的衰落却面临失业。结构性失业人员需要再训练或是迁移才能找到工作。
(3)季节性失业
指由于某些行业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例如,雪糕厂在销售淡季裁减员工。
对季节性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应侧重于指导他们在淡季以灵活的形式临时就业。
(4)周期性失业
指由于整个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劳动力总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在繁荣阶段,各厂商争先扩充生产,就业人数普遍增加。在衰退和谷底阶段,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
经济学课堂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而只有通过自由流动,人力资源才能实现最佳配置,资源利用效率才会尽可能地提高。从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有的时候,失业反倒是另一种机会。因为失业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经济学
1月15日 宏观调控及三个手段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控,以保持经济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一种职能。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
(1)法律手段
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经济手段
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
(3)行政手段
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比如,2007年,我国的猪肉市场涨价幅度惊人。国家为了维护市场秩序,调动储备肉来平抑物价,最后使得猪肉市场恢复有序的状态。
经济学课堂
宏观调控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正常运行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出现经济危机或市场秩序混乱的情况下。
经济学
1月16日 宏观调控的三个作用
在面对经济危机,市场已经失灵时,只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起到作用。那么,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作用有哪些呢?
(1)宏观调控能够稳定物价
在市场经济中,绝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
(2)宏观调控能够增加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我国人口众多,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而这种长期战略和政策的实施与贯彻,完全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而这种调节的实行就得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经济学课堂
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就业增加了,物价稳定了,就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条件。这些都得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经济学
1月17日 热钱及三个影响
热钱又称“游资”,是一些投资者为了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期、套利和投机。
因为热钱进入一个国家的市场,就是为了寻找套利机会,这一过程中会造成资本市场的极不稳定,它们会抬高物价,并且热钱一旦进入一个国家的市场,就并非一成不变,并且很难清除出去,一些长期资本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转化为短期资本,短期资本可以转化为热钱。
那么热钱到底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1)热钱进入一个国家,会对这个国家经济的虚假繁荣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中国,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呈现一种繁荣的景象,但是这更多的有可能是一种虚假繁荣,这一种虚假繁荣就有可能是一些套利资本进入了我国的房地产市场。
(2)热钱流入,人为地加大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
(3)热钱大量进入,会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扰乱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
经济学课堂
“投机主义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了达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并以结果来衡量一切。热钱就是典型的投机行为,它所带来的过热投资,往往违背了经济学的价值规律,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学
1月18日 热钱的四个特征
鉴于热钱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市场有严重的危害,金融专家一直在对各种热钱危机进行深人分析,总结出危机发生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特征:
(1)在热钱危机爆发前,国家已经有着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以泰国为例,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泰国国民经济已经连续15年保持高速增长。
(2)外部资金大量流入国内,造成普遍投资过度现象
在1995年,韩国的投资总额占GDP的比例高达34%,1996年便超过了40%,由此导致电子、汽车等一些关键工业以及房地产出现生产能力过剩。
(3)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迅速上涨
泰国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大量外资涌入,泰国股市、楼市都出现了过度繁荣的现象。
(4)货币普遍被高估
墨西哥在危机前实施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导致比索被高估。然而,一旦热钱危机爆发,汇率就会一泻千里。
经济学课堂
预防热钱危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外汇监测体系,及早察觉外汇在本国的异常流动。
(2)注意政策、制度的可逆性设计,一旦热钱大量外流时,政策制度可以进行相应的应对和补救。
(3)保持理性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的平衡增长而不是追求过度的繁荣,始终是稳定国家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根本。
经济学
1月19日 马太效应与贫富差距
马太效应来源于《圣经·马太福音》,是指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种现象。
现在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越有钱的人会越有钱,比如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穷人一套房子都买不起,只能靠租房子来生活。而富人会一个人名下买许多套房子,自己只住一套,将剩余的房子出租或者再以高价出售,从中赚取巨额利润。
钱生钱使得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此外,富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可以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和教育,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从一开始就会比穷人家的孩子好,这样富人和穷人的孩子起点就不一样了,那么更会导致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马太效应”的产生。
经济学课堂
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只是马太效应的一种表现而已,社会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何解决生活中各种马太效应的方法,已成为政府和经济学家的当务之急。
经济学
1月20日 纸币发行量引发通货膨胀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也就是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那么,一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会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呢?
(1)外贸顺差
外贸出口企业出口商品换回来的外币都要上交给央行,然后由政府返还本币给企业。企业挣了很多的外汇,央行就得加印很多本币给他们。本币印得多了,但是国内商品流通量还是不变,那么就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2)投资过热
在发展中国家,为了使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政府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那么就有可能印更多的纸币。
经济学课堂
如果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
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
经济学
1月21日 通货膨胀,钱不值钱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通货膨胀成了人们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粮价涨了,油价涨了,猪肉价涨了,房价更是在涨……”关于涨价的讨论随处可闻。那么,什么是通货膨胀呢?
通货膨胀是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跟纸币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所以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
人们都不喜欢通货膨胀,因为钱变得不值钱了——尽管在通货膨胀时,人们往往赚得更多。
假如两年前,5元钱能买1斤猪肉,可是现在却需要10元才能买1斤猪肉。而且这种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这就断定通货膨胀确实发生了。
经济学课堂
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常是由经济运行总层面中出现的问题引起的。
经济学
1月22日 通货膨胀的四个级别
通货膨胀可以分成好几个级别,不同级别的通货膨胀对人们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不相同。
(1)温和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3%,最多不超过5%,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一种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社会动乱,这种温和的通货膨胀能像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因此被称为“润滑油政策”。
(2)快速的通货膨胀
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加速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产生动摇,经济社会产生动荡,所以这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3)恶性的通货膨胀
恶性的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整个社会金融体系混乱,最后容易导致社会崩溃。
(4)隐蔽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或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使通货膨胀并没有真正发生。但是,一旦政府解除或放松价格管制措施,经济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
经济学课堂
通货膨胀会造成货币价格动荡。国际上,通常把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的、能够普遍被接受、汇率比较稳定、价格长期坚挺的货币称为“硬通货”或“硬货币”,如德国马克、瑞士法郎等;反之,把信用不好、币值不稳定的货币称为“软通货”或“软货币”。
经济学
1月23日 通货膨胀的四个原因
人人都知道,现在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但是,钱是怎样越来越不值钱的呢?或者说,通货膨胀是怎样发生的呢?
(1)需求拉动
整个社会都在过度消费、过度投资,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尤其是过度投资,很容易打破货币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导致价格水平上升。
(2)成本推动
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成本的上升,必然会导致货币总供给量增长。
垄断行业为了追逐垄断利润,往往会抬高产品和服务价格。如果价格上涨幅度超过成本增长幅度,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就出现了。
(3)需求膨胀和成本推动相互作用
货币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会导致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在货币总需求一定(不存在货币总需求拉动)的情况下也会导致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4)结构型
结构型通货膨胀观点认为,不同部门之间货币需求结构的转换、生产率增长水平的差异、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紧密程度等,都会引发结构型通货膨胀。
经济学课堂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总体上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通货膨胀是必然的,只是通货膨胀率不要过高就行。
经济学
1月24日 通货膨胀的四种恶果
通货膨胀不但会降低商品购买力,导致外汇外流,而且会使得商品价格无法正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1)通货膨胀意味着用同样多的钱能够买到的东西更少了,这会削弱居民储蓄能力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人们会对储蓄和未来经济收入预期普遍感到悲观,这就必然会降低投资率,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
(2)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生产经营投资风险加大,不利于投资者正确决策
通货膨胀会使得其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变成利润向政府纳税,这样就减少了企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相反,这时候如果从事投机活动,相对来说会更有利可图,从而使得相当一部分资金从投资领域流向投机领域。
(3)使得出口产品价格虚增,不利于产品出口
与此同时,还会刺激进口的增加,国内的钱就这样流失到了国外。这样,外贸逆差再加上外汇外流,必然会使得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不利于本国经济发展。
(4)通货膨胀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社会动荡
因为这时候的价格已经无法正确反映商品供求关系了,从而导致信用关系产生危机,人人自危。
经济学课堂
也用一些经济专家(比如凯恩斯)认为,政府通过灵活运用通货膨胀政策,能够更好地发挥通货膨胀的积极作用,从而把政府从通货膨胀中得到的经济利益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
经济学
1月25日 应对通货膨胀的妙招
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种,也比较复杂,比如物价指数提高、经济过热、大宗商品交易价格上升、政治因素等。我们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后,还要考虑如何应对,以减少压力和损失。
从宏观上来讲,抑制通货膨胀主要依靠政府调控,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例如上调存贷款利率,提高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包括限价调控令、严禁哄抬商品价格等。
从微观上来说,人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应对通货膨胀。
(1)当然是努力工作,多多赚钱,减少开支,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2)可以通过各种投资理财来抵消通货膨胀对财产的侵蚀
但这需要针对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来考虑选择投资理财的工具。
2%—5%的温和通货膨胀时期,最可取的方法是将资金都投入到市场上。此时,无论股市、房产市场还是做实业投资都很不错。
当通货膨胀达到5%—10%的较高的水平,理性的投资者该离开股市了,对房产的投资也要小心了。
在更高的通货膨胀情况下,长期固定收益投资成为了最佳的选择,如长期债券,还有保险,储蓄型的保险也可以多买一些。
当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将你的全部财产换成另一种货币并离开发生通货膨胀的国家。
经济学课堂
当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时,任何金融资产都是垃圾,甚至实物资产(如房产、企业)也不能要,因为这里的经济必将陷入长期的萧条,甚至出现动乱。对于普通人来说,离开国家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那就只有多选择黄金、收藏等保值物品,以减少损失。
经济学
1月26日 通货紧缩的准确定义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物价疲软、货币供应量不断减少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当全社会的价格和成本普遍在下降的时候,就表明出现了通货紧缩。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时老百姓觉得手里的钱越来越值钱、非常“经用”;不过,这却表明,商品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衰退、投资风险加大、失业率在不断提高。
按照金融学上的严格定义,当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3个月下跌,就表明出现了通货紧缩。
与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从而影响人民生活一样,通货紧缩也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般来说,职工下岗、物价负增长、企业负债率高涨、投资“套牢”、经济增速下滑、银行利率连续下调、资源消耗量萎缩,干什么都不赚钱了,这些都是通货紧缩的征兆。
经济学课堂
经济衰退并不是通货紧缩的衡量标准,经济衰退的实质是货币供应总量在减少,货币供应总量减少才是通货紧缩的重要指标。如果货币供应总量没减少,经济却衰退了,这仍然不能叫通货紧缩。
经济学
1月27日 通货紧缩的五个原因
通货紧缩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1)货币因素
货币供给偏紧会直接引发通货紧缩。政府在抑制通货膨胀时用力过猛,有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2)结构失衡
国民经济结构失衡严重到一定程度,政府就必然会进行大调整。这也会导致一部分市场需求不足,就会引发价格下跌、减产减员。
(3)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产品价格下降;而这时候由于存在着消费预期和未来不确定因素影响,现实消费需求会更加不足。
(4)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国内市场上,同行之间的价格战会加速物价下降,使得价格水平越走越低。
(5)国际市场严重冲击
国际市场变化也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开放度大的国家影响更明显。主要表现为出口下降引发国内需求减少,或者国际商品价格下跌、迫使国内产品降价。
经济学课堂
按照通货紧缩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温和的通货紧缩、恶性的通货紧缩,区分依据主要是看经济有没有出现衰退。
按照通货紧缩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公开型通货紧缩、隐蔽型通货紧缩,区分依据主要是看价格有没有放开。
按照通货紧缩的形成机理,可以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紧缩、成本推动型通货紧缩、供求混合型通货紧缩、结构型通货紧缩。
按照通货紧缩能否预测,可以分为预期通货紧缩、非预期通货紧缩。
经济学
1月28日 通货紧缩的不良影响
与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也不是什么好现象:
(1)对企业来说,市场需求不足、价格下跌会严重影响产品销售,以至于经营状况不断恶化,迫使企业缩减生产规模、辞退员工,乃至破产倒闭。
(2)对社会来说,企业经营状况不好会直接减少员工收入、减少银行信贷规模,反过来又会加剧社会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状况,使得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短期和长期之分。
短期的、适度的通货紧缩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因为通货紧缩能促使长期利率下降,有利于企业投资改善设备,提高生产率;在适度通货紧缩状态下,经济扩张的时间可以延长而不会威胁经济的稳定;如果通货紧缩是与技术进步、效益提高相联系的,则物价水平的下降与经济增长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而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因为物价的持续下降会使生产者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继而减少生产或停产;物价持续下降将使债务人受损,继而影响生产和投资;物价持续下降,生产投资减少会导致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加剧总需求不足。
经济学课堂
解决通货紧缩主要应当两手抓:
一手抓财政,实行积极的扩张性财政,并且与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配合起来运用。
一手抓货币金融政策,实行积极的货币金融政策,适当扩大货币供给和贷款力度。
经济学
1月29日 人民币升值的三个好处
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保持持续升值的态势。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首度破7,人民币汇率一时又成为舆论的焦点,甚至普通百姓也会热议人民币升值问题。有的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好事情,而有的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坏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到底人民币升值是好是坏呢?
其实,客观地说,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升得恰到好处,则对我国有利;升得不好,则对我国有害。具体来说,有利的方面体现在以下几点:
(1)人民币“更值钱”了
你如果出国留学或旅游,将会花比以前更少的钱;或者说,花同样的钱,将能够办比以前更多的事。如果买进口车或其他进口产品,你会发现,它们的价格变得“便宜”了,从而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2)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
人民币升值以后,其购买能力就提升了,企业进口的成本就降低了。
(3)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一国货币的升值和贬值,是一国国力的象征,比如,近年以来,你到东南亚各国去旅游,只要带人民币就可以了。因为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了,人民币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和信任。
经济学课堂
凡事有利就有弊,人民币升值也是一样。总体来说,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关键是如何升。
经济学
1月30日 人民币升值的四个弊端
人民币升值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我国外贸和出口
人民币升值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带来的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2)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人民币升值带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多外资会转移到劳动力更便宜的印度、非洲。
(3)人民币升值会加大国内就业压力
我国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加大就业压力;外资企业则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之一,外资增长放缓,会使国内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4)人民币升值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人民币如果升值,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就会乘机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育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这很容易引发金融货币危机。
经济学课堂
美国和其他国家为什么下大力气逼迫人民币升值?难道他们傻吗,让自己国家的钱不值钱?由于中国产品和劳动力价格低廉,在世界市场上很受欢迎,其他国家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没有地位,他们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才逼迫人民币升值。
经济学
1月31日 应对人民币升值三妙招
人民币升值,有利又有弊。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该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呢?面对人民币升值普通大众应当调整储蓄、投资和消费三大结构。
(1)调整储蓄结构
就是多存人民币,少存美元。目前亚洲有四大流通货币——人民币、新元、韩元和日元,人民币是亚洲的主体流通货币,占流通量40%以上,升值空间很大。
(2)调整投资结构
普通大众因此不能全依靠储蓄来保值和增值,还可以考虑拿出一部分人民币购买不动产,比如山林、土地、房产等,因为实物保值比货币保值风险性更小。
(3)调整消费结构
面对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人们就要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多消费进口产品,多进行境外购物消费。
经济学课堂
人民币升值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为人民带来真正的实惠;如果运用得不好,则会对国民财富造成很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