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生活记忆:50年代(建国65周年民生往事)
- 陈煜编著
- 721字
- 2021-03-28 04:30:02
中山装取代了西装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在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衣服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50年代以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渐渐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几十年。男人开始以中山装为主装,不再穿长袍马褂;女人穿对襟袄,不再让旗袍“裹足不前”。特别是中山装,成为中国男人最庄重最常见的服装。
孙中山曾经阐述过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和“共和”的理念,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呈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整片无拼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共和国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中山装。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的就是中山装。
于是,受革命的感召和对共产党干部的崇敬,中山装在一些青年学生当中引起追捧。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年代,谁要是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更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
这种服装及其衍生变化后的服装,成为80年代以前中国民众的主要服装样式。直到今天,中国的领导人在一些重要场合也会穿中山装。
▲ 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当年都穿中山装。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提供
▲ 纯毛华达呢中山装,这种服装是当时的中国男子的正装礼服。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