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第一篇 揭开敲打疗法的神秘面纱

经络纵横交错,通达全身,外连肌肤、五官,内连脏腑,是人体的生命线。因为经络是人体气血循环的通道,一旦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那么相应的脏腑和器官就会发生疾病。相应地,调节经络也可以调理我们的气血,进而调养我们的身体。

敲打疗法和其他经络疗法一样起源于砭石疗法,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敲打具有效果显著、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应用广泛的优点,几乎无任何的副作用,是适合广大中老年人治病、保健、养生的绿色疗法。

久经流传的敲打疗法

敲打疗法来源于民间,运用于民间,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同疾病的斗争中发现、发展并逐步完善的简便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方法。因此,它能长期在民间广为流传和使用,深受广大群众和患者的欢迎。

敲打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百病中医民间疗法》中提到:“在原始社会,由于科学知识缺乏,生产力落后,生活十分艰苦。与此同时,各种疾病流行肆虐,而且人类还经常会被各种野兽毒蛇所伤,或受到时气的侵袭、战争的劳累以及伤害。限于无医无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健康,人类不得不在搏斗中利用割(割治)、击(棒击)、刺(刺血)、点(针)、捏(捏治)、刮(刮痧)、摩(按摩)和自采百草口服、外治等进行防病治病。并且在随后的生产和捕猎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被某些东西击打,反而治好了一些伤痛之疾。久而久之,人们便发现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法去进行敲打治疗。”这便是民间疗法中敲打疗法的起源,而敲打疗法随着其他民间疗法的产生和形成,逐步发展起来。

▲ 葛洪,《肘后备急方》作者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防治疾病的医疗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医疗方法变得多样化,敲打疗法便是其中的一种。早在晋代成书的《肘后备急方》就有指尖掐“水沟(人中)穴”救治昏迷不醒的病人的经验记载。加之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的形成,逐步确立了中医民间疗法的医疗体系,尤其是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针灸学说的创立,更加奠定了敲打疗法的理论基础。所以说,敲打疗法的发展,与中国其他疗法一样,源远流长,绝非一人一时之发明。

古代医家在临床应用汤剂治病的同时,有的医家也配合使用敲打疗法,如《肘后备急方》等医籍中就有不少敲打疗法治病经验的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集中医学理论经验之大成,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其中不乏针术记载。敲打属于针术范畴,只是以物代针,故敲打疗法与针灸疗法同属一源,均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但《黄帝内经》的成书是集当时之先哲的经验或转述整理而成,故点穴疗法必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故敲打疗法是一种先于针术而又始于针术的医疗方法。敲打疗法在历代劳动人民中长期广泛流传并沿用至今,成为人民群众自我防治疾病的方法。

新中国成立以后,遵照毛泽东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的指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医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属外治法中的敲打疗法,亦不断得到改进与提高,敲打疗法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展,疗效也得到不断提高。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敲打疗法,将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良医不废外治”。我们深信,敲打疗法在挖掘、整理和提高过程中,通过医术界同仁和民间的共同努力,结合和借鉴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推广普及,并能更好地为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服务,造福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