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凝乳酶

一、凝乳酶的凝乳原理

干酪加工中添加凝乳酶的主要目的是促使牛乳凝结,为排除乳清提供条件。凝乳酶是干酪制造过程中起凝乳作用的关键性酶,对干酪的质构及其特有风味的形成均非常重要,凝乳酶与酪蛋白的专一性结合使牛乳凝固。凝乳酶对酪蛋白的凝固可分为两个过程:①酪蛋白在凝乳酶的作用下,形成副酪蛋白,称为酶性变化。②产生的副酪蛋白在游离钙的存在下,在副酪蛋白分子间形成“钙桥”,使副酪蛋白的微粒发生团聚作用而产生凝胶体,称为非酶变化。这两个过程的发生使酶凝固和酸凝固不同,酶凝固时,钙和磷酸盐并不从酪蛋白微球中游离出来。在实际操作中,酶凝固的两个阶段有重叠现象,无法明显区分。

二、影响凝乳酶凝乳的因素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包括乳的pH、温度、底物浓度及乳中的钙离子浓度等。

(一)pH的影响

凝乳酶属于酸性蛋白酶,由于酶的活性中心有2个天冬氨酸,这2个天冬氨酸的羟基1个以离子化形式存在、1个以质子化形式存在,又称天冬氨酸蛋白酶。pH通过对凝乳酶活性中心天冬氨酸的解离形式而影响酶的活力,从而影响凝乳反应第一阶段的反应速度。酸性蛋白酶的最适pH在1.5~5.0。干酪生产中,乳的pH越低,凝乳速度越快。小牛皱胃酶是凝乳酶和胃蛋白酶的混合物,胃蛋白酶在pH2.0~5.0、凝乳酶在pH1.5~5.0范围内有较高的活力和稳定性。所以发酵剂使乳的预酸化有利于酶促凝乳的形成。但在干酪生产过程中并不是凝乳越快越好,研究证明,酸度超过27 °T时凝乳速度加快,但凝块切面粗糙;当酸度超过36°T时产生絮状沉淀。所以干酪生产中加入发酵剂后酸度到20°T左右时即加入凝乳酶,可以得到较快的凝乳速度和较好的凝块质地。

(二)温度的影响

温度变化主要影响凝乳反应的第二阶段。凝乳酶水解k-酪蛋白的温度系数Q10=1.8,而凝块形成反应的温度系数为Q10=16。也就是说,温度每升高10℃凝乳反应的第一阶段的反应速度提高1.8倍,而第二阶段的反应速度提高16倍。温度影响酪蛋白胶束的聚集速度,温度升高酪蛋白胶束的表面电荷减少。当温度接近60℃时,酪蛋白胶束的表面电荷几乎为零,从而加快了酪蛋白胶束的聚集速度和胶束集合体之间的交联。这就是为什么凝乳酶被加热到65℃左右时,几十秒内表现出高凝乳活力的原因。但随时间的延长酶迅速变性,活力快速下降。试验证明,凝乳酶的活力在20~65℃之间,随温度的上升而升高,在65℃左右达到最高,但是很快失活。在干酪生产中,实际采用30~35℃、40min凝乳。过高的温度会引起β-乳球蛋白的变性,变性的β-乳球蛋白与k-酪蛋白结合导致凝块变软,另外,高温会抑制嗜温性乳酸菌的生长。但可以选用嗜热的乳酸菌作为发酵剂,适当提高凝乳温度,既可以缩短干酪生产的时间,又能提高凝块的硬度,保留更多的脂肪,从而提高干酪的产量。

(三)钙离子的影响

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可以缩短凝乳时间,增加凝块的硬度。在k-酪蛋白的酶促水解阶段不需要钙离子的参与,但在乳中添加钙离子,通过钙离子与氢离子之间的交换而降低乳的pH,间接增加了酶促反应的速率。在胶束凝聚阶段,随着k-酪蛋白的进一步水解,由于钙离子的参与,钙离子与酪蛋白胶束中的胶体磷酸钙进行离子交换,使k-酪蛋白胶束的表面电荷进一步减少,胶束间的空间斥力减小,胶束彼此逐渐靠近,导致大量的胶束凝聚。由于Ca2+结合到酪蛋白粒子上,或中和结合在酪蛋白粒子上基团的电荷或者形成凝胶体磷酸钙,在乳中适当添加Ca2+,可以增加凝胶体的硬度。

在凝乳体系中,Ca2+与凝胶体磷酸钙之间存在着平衡。当补加钙离子时,平衡向胶体磷酸钙一边移动,从而引起胶体磷酸钙浓度的升高,酪蛋白胶束聚集的速度加快,凝乳时间缩短。另外,Ca2+能与酪蛋白结合,释放出质子,引起乳pH的降低,并使凝乳反应的速度加快。

(四)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般说来,底物浓度的增加能加快酶反应的速度。在干酪生产过程中原料乳经过超滤浓缩后,蛋白质浓度提高对凝乳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凝乳反应第一阶段,时间的缩短与乳中蛋白质的浓度呈指数关系,增加凝乳剂的浓度具有相同的作用。

某些金属盐类和螯合剂对凝乳剂的凝乳活力也有影响。研究发现,Na、Fe2+和ED⁃TA对凝乳酶活力有促进作用,Mg2+、Cu2+、Ba2+对凝乳酶有抑制作用,K对凝乳酶的活力无明显影响。降低pH、升高温度、增加凝乳剂浓度和提高钙离子浓度均能缩短凝乳时间。凝块的硬度随pH下降和钙离子的添加而提高,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三、主要的代用凝乳酶

凝乳酶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动物凝乳酶、植物凝乳酶、微生物凝乳酶及遗传工程凝乳酶。大多数蛋白酶可以在适宜条件下使牛乳发生凝固,但它们并不都适用于制作干酪,因为它们不具有干酪生产所必需的生物化学特性和加工特性。适宜的凝乳酶一般都是酸性蛋白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凝乳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物凝乳酶

动物凝乳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小牛皱胃酶。小牛皱胃酶具有较好的凝乳效果,干酪的硬度和弹性符合工艺要求,出品率较高,不产生苦味,因此小牛皱胃酶一直得到人们的青睐。

其他动物凝乳酶,主要是胃蛋白酶,其性质在很多方面与皱胃酶相似,作为皱胃酶的代用酶在干酪的生产中得到应用。但由于胃蛋白酶的蛋白分解力强,导致乳清中溶有较多的蛋白质,干酪得率很低,且由于干酪蛋白的过度水解,使干酪产生苦味等缺陷。

实验表明,猪的胃蛋白酶比牛的胃蛋白酶更接近皱胃酶,用它来制作契达干酪,其成品与皱胃酶制作的干酪相同。但是猪胃蛋白酶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热钝化,单独使用时,干酪凝块的残留活性低,在干酪成熟中对蛋白质降解贡献非常小,成熟很慢,并且组织状态较差。但当它与粗制皱胃酶混合使用时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猪胃蛋白酶可以部分替代皱胃酶。

(二)植物凝乳酶

许多植物中含有能使乳凝固的蛋白酶,如木瓜、无花果、菠萝、南瓜、甘薯等。植物蛋白酶分布于植株的大多数部位,如果实、叶、花、茎、根等部位均可分离得到蛋白酶。但是植物蛋白酶的蛋白分解活力过强,可使干酪产生苦味。还有一些植物非蛋白酶,如姜汁、柠檬汁等也有很好的凝乳作用,可以替代小牛皱胃酶,但其有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微生物凝乳酶

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凝乳酶都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微生物凝乳酶可分为真菌、细菌、担子菌3种来源。微生物凝乳酶具有较多优点:微生物酶的生产不受量和原料供应的影响,可以保证酶的纯度,成本较低,不受法律宗教限制,可以应用在不允许使用其他凝乳酶(如印度)的地方。国际上,微生物凝乳酶主要是由米黑毛霉、微小毛霉和粟疫霉等生产的,其代表是微小毛霉凝乳酶。现在,日本、美国等在干酪生产中均有应用。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微生物凝乳酶的研究并已经进入商业化生产。用微生物凝乳酶生产干酪时,成熟干酪的感官特性与小牛皱胃酶生产的干酪接近,主要缺陷是蛋白质分解能力强,干酪得率低,产生苦味等。另外,微生物凝乳酶的耐热性高,给乳清的利用带来不便。

(四)遗传工程凝乳酶

由于皱胃酶的代用酶在干酪生产中表现出某些缺陷,迫使人们利用新的技术和途径寻求小牛以外的皱胃酶来源。遗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克隆诱导产生皱胃酶前体,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小牛皱胃酶的基因已经被成功地克隆进大肠杆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乳酸变种、黑曲霉泡盛变种、糖酵母、雷氏木霉等的遗传物质中,表达后获得的凝乳酶称为重制凝乳酶。详细的生物化学分析表明,天然皱胃酶同工酶与基因重组的微生物酶完全相同,对不同酪蛋白的水解活力也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使用已经得到相关法规的批准,在大多数干酪生产国已得到广泛应用。

基因工程酶的重组DNA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使凝乳酶的短缺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尚未进入产业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