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乳的物理性质

乳的物理性质对乳品工艺设计、设备选择、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可以为乳品机械设计和操作过程提供必要参数(如热导率、黏度等);可用来测定乳中特定成分的含量(如利用冰点的提高测定加水量、用相对密度法测定非脂固形物含量等);也可用来测定在乳品加工过程中的某些生物化学变化(如发酵剂的酸化程度、凝乳酶产生凝块的情况等)。乳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及其指标见表1-1-5。

表1-1-5 乳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

资料来源:Fox,McSweeney.Dairy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London:Chapman & Hall,1998。

一、乳的色泽

新鲜正常的牛乳呈不透明的乳白色或稍带淡黄色。乳白色是乳的基本色调,这是由于乳中的酪蛋白酸钙-磷酸钙胶粒及脂肪球等微粒对光的不规则反射的结果。牛乳中的脂溶性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使乳略带淡黄色。而水溶性的核黄素使乳清呈黄绿色。

二、乳的滋味与气味

乳中含有挥发性脂肪酸及其他挥发性物质,所以牛乳带有特殊的香味。这种香味随温度的高低而异。乳经加热后香味强烈,冷却后减弱。除了原有的香味之外,牛乳很容易吸收外界的各种气味,所以挤出的牛乳如在牛舍中放置时间太久即带有牛粪味或饲料味,与鱼虾类放在一起则带有鱼腥味,消毒温度过高则产生焦糖味。总之,乳的气味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处理过程都必须注意周围环境的清洁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

新鲜洁净的乳稍带甜味,是由于乳中含有乳糖的缘故。乳中除甜味外,因其中含有氯离子,所以稍带咸味。常乳中的咸味因受乳糖、脂肪、蛋白质等所调和而不易察觉,但异常乳,如乳房炎乳,氯的含量较高,故有浓厚的咸味。

三、乳的热学性质

牛乳的热学性质主要是冰点、沸点和比热容。

1. 冰点

牛乳的冰点一般为-0.565~-0.525℃,平均为-0.540℃。牛乳的乳糖和盐类是导致冰点下降的主要因素。正常的牛乳其乳糖及盐类的含量变化很小,所以冰点很稳定,如果在牛乳中掺10%的水,其冰点约上升0.054℃。可根据冰点变动用下列公式来推算掺水量:

式中X——掺水量(质量分数);

T——正常乳的冰点;

T1——被检乳的冰点。

酸败的牛乳其冰点会降低,所以测定冰点必须要求牛乳的酸度在20 ° T以内。

2. 沸点

牛乳的沸点在101.33kPa(1atm)条件下为100.55℃,乳的沸点受其固形物含量影响。浓缩过程中沸点上升,浓缩到原体积的一半时,沸点上升到101.05℃。

3. 比热容

牛乳的比热容为其所含各成分之比热的总和,约为3.89~44.02kJ/(kg·K)。

牛乳的比热容随其脂肪含量及温度的变化而异,在14~16℃的范围内,乳脂肪的一部分或全部还处于固态,加热的热量一部分要消耗在脂肪融化的潜热上,故在此温度范围内,其脂肪含量越多,使温度上升1℃所需的热量就越大,比热也相应增大。在其他温度范围内,因为脂肪本身的比热容小,故脂肪含量越高,乳的比热容越小。

四、乳的酸度

乳蛋白分子中含有较多的酸性氨基酸和自由的羧基,而且受磷酸盐的酸性物质的影响,故乳是偏酸性的。

刚挤出的新鲜乳的酸度称为固有酸度或自然酸度。若以乳酸百分率计,牛乳自然酸度为0.15%~0.18%。挤出后的乳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乳酸发酵,导致乳的酸度逐渐升高。由于发酵产酸而升高的这部分酸度称为发酵酸度或发生酸度。固有酸度和发酵酸度之和称为总酸度。一般条件下,乳品工业所测定的酸度就是总酸度。

乳品工业习称的酸度,是指以标准碱液用滴定法测定的滴定酸度。我国GB 5413.3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测定》就规定酸度试验以滴定酸度为标准。

五、乳的密度与相对密度

乳的密度是指乳在20℃时的质量与同容积水在4℃时的质量之比。正常乳的密度平均为=1.030。

乳的相对密度以15℃为标准,即在15℃时一定容积牛乳的质量与同容积、同温度水的质量之比。正常牛乳的相对密度平均为=1.032,变动范围为1.028~1.045。

相同温度下相对密度和密度绝对值相差甚微,乳的密度较相对密度小0.0019,乳品生产中常以0.002的差数进行换算。

可用乳稠计测定乳的密度或相对密度。乳稠计有两种规格,即20℃/4℃的密度乳稠计和15℃/15℃的相对密度乳稠计。20℃/4℃乳稠计的测定刻度数加上0.002即为15℃/15℃乳稠计的刻度数。测定时乳样的温度并非必须是标准温度值,在10~25℃范围内均可测定。另外,温度对密度测定值影响较大:每升高1℃,则乳稠计的刻度值降低0.2刻度,是由于热胀冷缩之故。

乳的相对密度在挤乳后1h内最低,其后逐渐上升,最大大约可升高0.001左右,是由于气体的逸散、蛋白质的水合作用及脂肪的凝固使容积发生变化的结果,故不宜在挤乳后立即测试。

乳的相对密度与乳中乳固体含量有关。乳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大体是稳定的,其中脂肪含量变化最大,它是影响密度和相对密度的重要因素。如果脂肪含量已知,只要测定相对密度,就可以按下式计算出乳固体的近似值:

式中T——乳总干物质含量,%;

F——乳脂肪含量,%;

L——相对乳稠计(15℃/15℃)读数;

C——校正系数,约为0.14。

六、乳的黏度与表面张力

牛乳大致可认为属于牛顿流体。20℃时水的绝对黏度为0.001Pa·s。正常乳的黏度为0.0015~0.002Pa·s。牛乳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乳的成分中,脂肪及蛋白质对黏度的影响最显著。在一般正常的牛乳成分范围内,非脂乳固体含量一定时,随着含脂率的增高而增大。初乳、末乳的黏度都比正常乳高。加工中,黏度受脱脂、杀菌、均质等操作的影响。

黏度在乳品加工上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浓缩乳制品方面,黏度过高或过低都不正常。以甜炼乳而论,黏度过低则可能产生分离或糖沉淀,黏度过高则可能发生浓厚化。贮藏中的淡炼乳,如黏度过高则可能产生矿物质的沉淀或形成冻胶体(即形成网状结构)。此外,掌握适当的黏度是保证雾化充分的必要条件。

牛乳的表面张力与牛乳的起泡性、乳浊状态、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热处理、均质作用及风味等有密切关系。测定表面张力的目的是为了鉴别乳中是否混有其他添加物。

牛乳的表面张力在20℃时为0.04~0.06 N/cm。牛乳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随含脂率的减小而增加。均质处理,脂肪球表面积增大,表面活性物质吸附于脂肪球界面处,可增加表面张力。但如果不将脂酶先经热处理而使其钝化,均质会使脂肪酶活力增加,使乳脂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表面张力降低,而表面张力与乳的泡沫性有关。加工冰淇淋或搅打发泡稀奶油时希望有浓厚而稳定的泡沫形成,但运送乳、净化乳、稀奶油分离、杀菌时不希望形成泡沫。

七、乳的电学性质

1. 电导率

乳中含有电解质而能传导电流。牛乳的电导率与其成分,特别是氯酸根和乳糖的含量有关。正常牛乳在25℃时,电导率为0.004~0.005 S。乳房炎乳中Na、Cl-等离子增多,电导率上升。一般电导率超过0.006 S即可认为是患病牛乳,故可应用电导率的测定进行乳房炎乳的快速鉴定。

2. 氧化还原势

乳中含有很多具有氧化还原作用的物质,如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酶类、溶解态氧、微生物代谢产物等。乳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强度取决于这类物质的含量。氧化还原时刻反映乳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一般牛乳的氧化还原电势(Eh)为+0.23~+0.25 V。乳经过加热则产生还原性的产物而使Eh降低,Cu存在可使其增高。牛乳如果受到微生物污染,随着氧的消耗和还原性代谢产物的产生,可使其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当与甲基蓝、刃天青等氧化还原指示剂共存时可显示其褪色,此原理可应用于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