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用人不疑,骏马解开羁绊才能奔跑如飞(1)
- 管好公司三件事:会用人会执行会沟通
- 李亚东
- 2869字
- 2015-05-30 14:10:50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感情,用人就要信任人,就要尊重员工的人格,否则不可能使其在工作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人不疑是一条重要的用人原则。领导者只有充分信任员工,大胆放权,才能使员工产生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员工在工作中开创新局面。
用人要做到不疑,疑人则人不能得用
宋代欧阳修曾说:“夫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后能尽其才,而可成其事。”他强调的就是领导者在用人时不能三心二意,而要一心一意地信任之。《金史·陈起传》言道:“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这句话是说:有怀疑就不要任用,任用了就不要去怀疑。这也是任人的一条重要准则。
《吕氏春秋》记载,孔子的弟子宓子贱,奉鲁国君主之命要到单父去做地方官。但是,宓子贱担心鲁君听信小人谗言,从上面干预,使自己难以放开手脚工作,充分行使职权,发挥才干。于是,在临行前,主动要求鲁君派两个身边的近臣随他一起去单父上任。
到任后,宓子贱命令那两个近臣写报告,他自己却在旁边不时去摇动两个人的胳膊肘,使得字体写得不工整。于是,宓子贱就对他们发火,两个人又恼又怕,请求回去。
两个近臣回去之后,向鲁君抱怨无法为宓子贱做事。鲁君问为什么,这两个人说:“他叫我们写字,又不停地摇晃我们的胳膊。字写坏了,他却怪罪我们,大发雷霆。我们没法再干下去了,只好回来了。”
鲁君听后长叹道:“这是宓子贱劝诫我不要扰乱他的正常工作,使他无法施展聪明才干呀。”于是,鲁君就派他最信任的人到单父对宓子贱传达他的旨意:从今以后,凡是有利于单父的事,你就自决自为吧。5年以后,再向我报告。宓子贱郑重受命,从此得以正常行使职权,发挥才干,单父得到了良好的治理。这就是著名的“掣肘”典故。后来,孔子听说此事,赞许道:“此鲁君之贤也。”
古今道理一样。领导者在用人时,既然给员工分配了工作,就应该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予员工与其职务相称的工作权限,让员工有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不能大搞“扶上马,不撒缰”,处处干预。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后,一日对管仲说:“我不幸既好打猎又好女色,这会不会影响我称霸的事业呢?”管仲说:“不影响。”齐桓公又问:“那么,什么能影响称霸的事业呢?”管仲说:“不知贤,影响称霸;知贤而不用,影响称霸;用而不给职权,影响称霸;给了职权却又不完全信任,影响称霸。”齐桓公说:“对极了。”于是专任管仲,尊其号为“仲父”,宣布“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
可见,齐桓公在用人上真正做到了用之不疑,疑之不用。
事实证明,管仲没有辜负齐桓公,他对齐桓公忠诚效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齐国称霸天下作出了巨大贡献;相反,明代亡国之君朱由检为人猜忌多疑,结果明朝在他手上败亡,其深刻教训值得当今领导者思考。最典型的就是朱由检听信谗言、疑忌著名将领袁崇焕谋反,将其错误斩杀,结果弄得军心动荡而又朝中无将,无人抵挡清兵入犯,导致明朝很快就分崩离析。
用人不信的危害可见一斑,领导者一定要吸取教训,勿犯同样的错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对立统一的。所谓用人不疑,是指既用之就充分信任;疑人不用则指对于信不过的人,坚决不予任用。在现实中,疑人不用容易做到,而用人不疑对许多领导者来说都是一道难关。因此领导者必须有着宽广的胸怀、长远的眼光以及极大的勇气和自信。也只有这样,员工的潜能才能完全被挖掘出来,公司才能发展。
领导者应该对员工毫无猜疑地信任,这样才能使他们忠实真诚地为公司效力,才能使他们负起应负的责任。
信任员工,让员工放开手脚做事
用人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用人不疑。不用则罢,既用之则信任之。领导只有充分信任员工,大胆放手让其工作,才能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这个“不疑”是建立在自己择用人才之前的判定、考核基础上。
一旦决定某人担任某一方面的负责人后,信任即是一种有力的激励手段,其作用是强大的。
试想一下,使用别人,又怀疑他、对他不放心,是一种什么局面;试想一下,在公司里,如果员工得不到领导者起码的信任,其精神状态、工作干劲会怎样。假如员工情绪欠佳、精神沉郁、埋怨颇多,领导者与员工关系怎么能融洽?这种彼此生疑生怨的状况,常是导致公司瘫痪的主要原因。
信任员工,实际上也是对员工的爱护和支持。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特别是对于担当生产、销售、试验、拓展、探索者角色的员工而言,容易受人非议,蒙受一些流言蜚语的攻击,那些敢于直谏领导者的错误,提建议、意见的,那些工作勤勉努力犯了错误并努力改正的,领导者的信任是其最后的精神支柱,柱倒而屋倒,在此种状态下,领导者切不可轻易动摇对他们的信任。
公司领导者对员工信任的同时,也一定要坦诚。如果出现变故及不利因素,有话要说到当面,不要在背后议论员工的短处,对员工的误解应及时消除,以免积少成多,积重难返。有了错误要指出来,是帮助式的而不是发难指责式的,相信你的员工不是傻子,好意歹意心中自明。总之,与员工经常保持思想交流非常重要。
说到信任问题,其实它是两个彼此相处的人应该具有的一个基本的和必要的要素。两个陌生的人在一起,彼此防范,没有什么信任。而一旦人们通过某种渠道互相认识熟悉后,彼此渴望的就是一种信任。
互相看不惯的人很难有信任可言,嫌隙的存在是关系恶化的起端。在一个公司里,副经理、部门经理之于总经理,一般员工之于部门主管,可称为手足或臂膀,理应得到很多的信任。如果领导者不给他们或给他们的信任不够多,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
要谨慎对待各方面的反映,不因少数人的流言蜚语而左右摇摆,不因员工的小节而止信生疑,更不宜捕风捉影、无端怀疑。而且在信任的程度上,也应该是给离自己最近的最亲的员工以更多的信任,更广泛的更高质量的信任,因为他们非常需要,领导者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去除自己的疑心,换来员工的忠心
东汉初年,刘秀手下战将冯异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忠心耿耿,品德高尚。当刘秀转战河北的时候,屡遭困境,在一次行军途中,刘秀人困马乏,粮草断绝。饥寒交迫,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刘秀此时绝望到了极点。正在刘秀绝望之际,是冯异派人送来自己军队中仅有的豆粥麦饭,这才使刘秀摆脱困境。此后,刘秀的势力越来越大,冯异第一个建议刘秀称帝。冯异为刘秀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冯异此人治军有方,为人谦逊,每当将军们凯旋,各自夸耀自己的功劳时,他总是一个人躲在大树下休息,不和其他人争功。因此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大树将军”。可见这个人是多么的谦逊。
后来,冯异长期转战河北、关中,在他所走过的地方,百姓们都十分爱戴他,他的军队既不抢劫百姓财物,而且还处处为百姓着想,帮助百姓解决困难。因而,在冯异所管辖的西部地区,人们安居乐业,北部边防也得到巩固。有冯异守护汉朝西北地区,刘秀十分放心。这自然引起了同僚们的嫉妒,他们不愿意看到冯异这样的威风,这样的深得皇帝信任。这时,一个名叫宋嵩的使臣,先后四次上书给刘秀,诋毁冯异,说冯异控制关中,擅自杀官吏,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百姓都称他为“咸阳王”。如此下去,冯异迟早会举旗反抗,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