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知人善任,不知人则不可以用人(2)

同时,领导者还不能忽视年龄层次问题,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员工的年龄可以适当偏大一些,而公司员工的年龄要相对年轻化一些。对公司领导者,如果发现有几个人都能胜任某一项工作时,可尽量任用年轻人,因为年轻人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工作年限还很长,而年纪较大的人可能即将离任。这样安排可以避免公司出现人才断层,有利于公司持续快速发展。

知人善任,不能让外行人做内行事

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子产很善于处理政事。担任相国期间,他注重举贤选能,任用人才。对不合适的人选,及时提出否定意见,并且讲清道理,使人心服口服。而对于那些有能力的人,定会加以重用,给他们充分展现才华的机会。

一次,郑国上卿子皮提出,要让尹何做他的封地长官。子产以商量的口吻对子皮说:“尹何太年轻了,不知道能否胜任。”子皮说:“尹何这个人挺老实的,我很喜欢他,他是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习学习,也就懂得怎样治理了。反正是治理我的封地,我会照顾他的。”子产听了,皱皱眉头说:“这样做不合适。一个人喜欢另外一个人,总想对他有利。但是,因为您喜欢尹何而把政事交给他,就好像让一个不会拿刀的人去割东西,它不但不会割到东西,相反还会使自己受到损伤和伤害。这样一来,您所谓的喜爱一个人,其实您却伤害了他,那谁还敢求得您的喜爱呢?您在郑国如同房屋的梁,如果梁折了,房屋就会随之崩塌,我也会被压在房屋底下,因此怎敢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呢!”

子皮顿时陷入了深思,子产继续说:“比如,您有一块华丽的绸缎,打算做成衣服,您绝不会把它拿出来让裁缝当做练习用的布料。同样,重要的官职、庞大的封邑,对您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庇护条件,而您却让人学着治理,您想想看这不是比拿华丽的绸缎做练习更加可惜吗?我只听说学习好了才能参加治理政务,从来没有听说把治理政务当做学习的对象。如果您定要这么做,那么吃亏的一定是您。又比如,打猎只有射箭和驾车技术都很熟练的人,才能擒获猎物,如果从没有射过弓箭,也没有驾过车,那么他一定担心翻车压人,哪里还有工夫琢磨如何擒获猎物呢?”

子皮被说得面红耳赤,忙说:“您说得对,我太笨了。我听说,君子专门研究大事和长远的事,小人只会注意细小和眼前的事。我就是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道爱护它;重要的官职、庞大的封邑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庇护条件,我却疏忽、轻视它。我真糊涂啊!没有您的一番话,我就不懂得这些得失的道理。过去我说过,‘您治理郑国,而我只治理自己的家族,保护好自己,那就万事大吉了。’现在我知道,即使我自己家族的事,也要按照您的意见办。”

子产说:“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的面孔各不相同一样。我怎敢说您的面孔就像我的面孔呢?我的想法和您的不一定相同。我只不过把我心里认为危险的事情告诉您,供您参考罢了。”

子皮认为子产很忠诚,因此把郑国的政事全部委托给他。

子皮因为喜欢尹何就决定委任他,实际上,尹何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政务,子皮想让尹何边学边治理。事实上,封地对子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让一个不熟悉治理的人来治理,定会造成很大的失误。

对于重要的工作,不能允许外行边学边做,这样不但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还可能对工作的人造成伤害,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经验后才能胜任。如果择人是为了用人,那么用人一定要慎重,不能只凭个人的好恶,要根据这个人的实际能力来决定。

知人善任,摸透员工的个性对症下药

领导者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地方做一件事,然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意完成手上的工作。领导者要想说服员工,让他们依照领导者的意思行事,就必须摸清员工的性格,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既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牛不吃草强按头”。摸透员工的秉性,必须对员工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对员工的情况知道得越多,越能理解他们的观点和发现存在的问题。作为领导者,应该尽一切力量去认识和理解一个人的全部情况。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习惯不只影响自身的工作效率,也容易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效率。

三国时期,诸葛亮作为一个领导者,对“员工”的性格可谓了解得极其透彻,他能针对不同的“员工”而采取不同的对策,所以能让所有“员工”都心服口服。关羽自傲自大,诸葛亮在华容道之战前,利用他的自大、自傲,使其立下军令状。其后,关羽果然是如诸葛亮所料,放走了曹操。他也从此对军师诸葛亮更加信服。

而张飞,性格鲁莽、脾气暴躁。诸葛亮对这个莽汉则采取激将法,往往激得张飞不惜生命南征北战,从而取得胜利。事后,张飞对诸葛亮也是心服口服。孟获有少数民族的特点,他淳朴但又勇猛无比。对待这样的人,诸葛亮则采用了攻心战术。七擒孟获,使孟获由衷地佩服诸葛亮,并从此对诸葛亮、对蜀国死心塌地。

身为领导者不能忽视员工的性格问题。对于不同的员工,领导者一定要先了解他们的性格,然后才能够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用人策略,将他们放在与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相匹配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那些事事悲观,对新观念不抱希望的员工,他们往往不想面对现实,从而阻碍了整体的前进。对于这种性格的员工,在他们面前一定要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的态度,让他们有所放松,并多多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那些脾气暴躁的员工,他们的性格有时会令公司永无宁日。对待这些员工,应当在他们心平气和时,让他们知道乱发脾气是不恰当的。另外,还要强调公司是个整体,不容许个别人破坏纪律,也不会姑息乱发脾气的行为。当他们情绪激动时,最好先不要发言,听他们诉说心中的不平。一个愤怒的人,通常会有很复杂的情绪,细心聆听可以令他感觉到领导者在注意他,并会对领导者慢慢产生好感。

对于一些个性极强的员工,则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地制止他们的行为,让他们明白不能无视公司的纪律,以直接劝告来达到说服他们的目的。

作为领导者,面对有着不同个性的员工,要懂得去了解他们的性格,把不同性格和具有不同特长的员工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来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才能。

知人善任,将员工与工作对号入座

对一个人才来说,性格是天生的。但作为领导者却能够“巧夺天工”地运用它,使之能够既显其长,又避其短。

宋代司马光总结说:“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优于德而强于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这是现代领导者的最基本的领导才能。

一位公司领导者,对待如下不同类型的员工,应当采取不同的用人之道,使他们克服短处,发挥长处,为公司发展增添人力资源:

文化高深的员工,懂得高深的理论,可以用商量的口吻;

文化低浅的员工,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

刚愎自用的员工,不宜循循善诱,可以用激将法;

爱好夸大的员工,不能用表里如一的话使他接受,不妨用诱兵之计;

脾气急躁的员工,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须简要直接;

性格沉默的员工,要多鼓励他说话,可以通过提问来使其多说话;

头脑顽固的员工,若对他硬攻,则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领导者用人的前提是如何察人”的问题,做到既要察人所长,用人之长,又要察人所短,因人而用。

以下是10条用人的经验之谈:

(1)性格刚强却粗心的员工,不能深入细致地探求道理,因此他在论述大道理时,就显得广博高远,但在分辨细微的道理时就失之于粗略疏忽。此种人可让其做大事。

(2)性格倔强的员工,不能屈服退让,谈论法规与职责时,他能约束自己并做到公正,但说到变通,他就显得顽固,与他人格格不入。此种人可让其立规章。

(3)性格坚定又有韧劲的员工,喜欢实事求是,因此他能把细微的道理揭示得明白透彻,但涉及大道理时,他的论述就过于直露单薄。此种人可让其做点具体事。

(4)能言善辩的员工,言辞丰富、反应敏锐,在推究人事情况时,见解精妙而深刻,但一涉及根本问题,他就说不周全容易遗漏。此种人可让其做谋略之事。

(5)随波逐流的员工,不善于深思,当他安排关系的亲疏远近时,能做到有豁达博大的情怀,但是要他归纳事情的要点时,他的观点就疏于散漫,说不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此种人可让其做低层次的管理工作。

(6)见解浅薄的员工,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当听别人论辩时,由于思考的深度有限,他很容易满足,但是要他去核实精微的道理,他却反复犹豫没有把握。此种人不可大用。

(7)宽宏大量的员工,思维不敏捷,谈论精神道德时,他的知识广博,谈吐文雅,仪态悠闲,但要他去紧跟形势,他就会因为行动迟缓而跟不上。此种人可让其去带动其他员工的行为举止。

(8)温柔和顺的员工,缺乏强盛的气势,他体会和研究道理时会非常顺利通畅,但要他去分析疑难问题时,则会拖泥带水,一点也不干净利索。此种人可让其按照领导者的意图办事。

(9)喜欢标新立异的员工,潇洒超脱,喜欢追求新奇的东西,常会想出锦囊妙计,他卓越的能力就显露出来了,但当他处理具体工作时,却会发现他办事不合常理又容易遗漏。此种人可让其从事开创性工作。

(10)性格正直的员工,缺点在于好斥责别人而不留情面;性格刚强的员工,缺点在于过分严厉;性格温和的员工,缺点在于过分软弱。这三种员工的性格缺点都要主动加以克服。所以可将他们安排在一起,借以取长补短。

知人善任,方便了员工也方便了自己

知人善任,对员工进行合理分工,可以使员工心情舒畅,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领导者,其主要精力应该花在计划、决策、监督和指导上。如果事必躬亲,必将因小失大。一方面,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被琐碎的事务占去,势必影响宏观调控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会使员工觉得无事可干、束手束脚,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人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样即使领导者干得筋疲力尽,也难取得优秀的成绩。

领导者必须根据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认真研究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什么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清楚了解员工的能力与特长情况,尤其要善于发现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才。要根据人才的专长,扬长避短,合理使用人才,千万不要将有能力的人才闲置。

公元1683年6月,施琅奉康熙的命令率水师两万余人,战船两百余艘,自铜山出发,进击台湾,经过几天奋战大败澎湖守军。守军主力悉数被歼,结果军心涣散。施琅占据澎湖,居高临下,对郑军进行招抚。郑克爽见大势已去,遂同意归附清廷,实现和平统一。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在清初是一件大事,施琅为此立了大功。在统一的过程中,施琅固然功不可没,但是如果没有康熙的用人不疑,施琅恐怕也很难施展抱负。正当施琅雄心勃勃希望以武力征服台湾时,主抚派在当时占了上风,部分朝臣对施琅不信任。因为他不仅是明朝的降将,而且在1664年前后两次率兵征台未果。最后康熙仍然果断地任用施琅,终于使得台湾得以统一。

领导者一定要有正确的用人态度,要有清醒的用人意识,要有坚定的用人信心。公司可以有各种监督、考核手段,但这并不是要在其职权范围内横加干涉。要表里如一,让员工安心工作,而不必花费精力来应付领导者。通过建立科学的选拔和用人机制,创新人才才会脱颖而出。

作为领导者,在对员工进行任务分工时也应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合理分配,否则会造成员工的不满情绪,影响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交往,不利于工作的完成。

领导者还应该充分信任员工,多听取他们的建议,让他们知道,他们也在参与领导,而不仅仅是被领导者。要记住:请教别人或征求他们的意见,总是会使他们感到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