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序言(4)

首先,人们可能会问,追求优越感是否和我们的本能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这是一个不大可能的设想。我们的确不认为追求优越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追求优越是需要一定的生物基础的,这种基础存在于胚胎之中,并具有一定的发展的可能性。

当然,我们知道人的活动局限于一定范围之内。对于某些能力,人是不可能达到的。例如,我们不可能拥有狗的嗅觉,我们的肉眼也不可能看到紫外线。不过我们拥有某些可能继续发展和培养的功能性能力。我们可以从这些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中看到追求优越的生物学前提,也可以从中看到个体人格心理形成的源泉。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任何环境下儿童和成人都有这样一种追求优越的强烈冲动,并且这些冲动是无法避免的。人的本性无法忍受长期的屈从,被轻视的感觉、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总是会唤醒人们登攀最高一级目标的愿望,从而获得补偿,然后臻于完美。

实验表明,儿童的某些特征是环境作用的结果。在某种环境下,儿童感受到了自卑、脆弱和不安全后,这些感觉反过来又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于是儿童下决心摆脱这种状态,努力达到更高的水平,以便获得一种平等甚至更加优越的地位。孩子这种向上的愿望越强烈,他就会将自己的目标定的越高,从而证明自己的力量。不过,这些目标常常又超出了人本身的能力界限。由于儿童小时候能够获得来自不同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这便刺激了他们设想自己未来有可能成为一种类似上帝的人物。我们发现,他们本身也会被一种成为类似上帝这样的人物的想法所控制,而那些自我感觉特别脆弱的儿童身上也常常会发生这种现象。

在这里我们以一个心理问题严重的14岁男孩为例来说明上述情况。在我们让他回忆童年时,他说,他在6岁的时候因不会吹口哨而非常难过。不过,有一天当他走出房间时,他突然会吹了。当时他非常震惊,并真心相信这是上帝附身的结果。这个案例也清楚地表明,脆弱感和想象自己是上帝式的大人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追求优越与一些明显的性格特征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孩子对优越感的渴望来发掘他的全部野心。如果这种自我肯定的愿望太过强烈,那么他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嫉妒心。这种类型的儿童很容易有这样的心理,他总是希望其竞争对手遭受某种厄运。他不仅怀有这种阴暗心理(这通常会引起神经方面的疾病),而且还会付诸行动,给对手制造伤害,甚至带有明显的犯罪特征。这样的孩子会通过造谣中伤、泄露隐私来诋毁同伴,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价,特别是有他人在场的时候。如果这种权力欲望太过强烈,他甚至会有报复心理。他们总是摆出一副好斗和挑衅的姿态,然后眼露凶光,有时会突然发怒,随时准备和想象中的对手搏斗。对于这些追求优越的孩子们来说,参加考试也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因为这会轻而易举地暴露他们的“价值”。

这个事实也表明,考试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对于每个学生而言绝不意味着都是相同的。我们经常会发现,考试对于有些学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们的脸色一会儿发白,一会儿发红,还说话结巴,身体颤抖,大脑似乎也是一片空白。在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也只愿意与别人一起而不想单独回答,因为他害怕别人看着他。儿童追求优越的心理在游戏之中也同样有所表现。例如,在玩马车的游戏里,那些具有追求优越心理的儿童不愿意扮演马匹,而是想扮演车夫,成为领导者,决定马车的前进方向。如果他们不能担当这个领导(车夫)角色,他们就试图扰乱其他人的游戏,并以此为乐。此外,如果他们接二连三地受挫,并因此丧失了勇气,那么他们在面临新的情况时就会退缩,而不是勇往直前。

那些雄心勃勃、尚未放弃的儿童,则乐于参与各种能参与的竞争性游戏。不过,他们在遭受挫折时也会表现出恐慌和无所适从。我们可以从孩子喜欢的游戏、故事和历史人物中看出他们自我肯定的方向和程度。

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些儿童追求优越的不同方向,就可以把它们分为不同种类。当然,这种区分不可能非常精确,因为儿童在追求优越方面差异太大,而我们主要是凭借儿童表现出来的那些行为来进行区分。

那些心理健康的儿童会把自己对优越感的追求转变为前进的动力。他们试图去取悦教师,并且注重自身的整洁,同时也遵守秩序,最终成为了一个正常的学生。不过,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儿童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另一些孩子则总是想优于别人,并把这作为首要目标,表现出一种令人诧异的执着。这种优越感夹杂的雄心过重,但是这点通常会被忽略。因为我们习惯把雄心视为一种美德,并激励孩子作更多的努力。但这是错误的,因为过分的雄心会给孩子带来紧张心理,妨碍孩子的正常成长。短时间内孩子尚能承受,时间一长这种压力就太大了。因为这样一来,孩子会花太多的时间在书本上而忽视了其他活动。通常由于受膨胀雄心的驱使,他们对其他问题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总想在学校名列前茅。对于孩子这种成长方式,我们很难感到满意,因为儿童的身心不可能获得健康发展。

这类儿童把他们生命的目标仅仅局限于超越别人,甚至根据这个来安排他们的生活,这对他们的正常发展可以说十分不利。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时不时地提醒他们不要在书本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要经常出去走动,呼吸新鲜空气,多与同伴们玩耍。

此外,还会出现同一个班级里两个同学暗中较劲的情况。如果有机会对此进行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相互较劲的儿童会形成一些令人不太喜欢的性格特征。他们会表现出妒忌的性格,而独立和谐的人格则不会有这种品质。他们看到别的孩子获得成功,会感到非常恼怒,甚至当其他人处于领先位置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有头疼、胃疼之类的毛病;当其他的孩子受到表扬时,他们会愤怒地走开。当然,他们也从不会去称赞别人。这种妒忌充分反映出这类孩子的雄心过重。

这种类型的孩子和玩伴不能友好相处。因为在玩游戏时,他总想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也不愿意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无法体会到乐趣。他们以高傲的态度对待同班同学,跟同学的任何接触都令他们感到不愉快。因为在他们看来,跟同学接触越多,他们的地位就越不安全。这种类型的儿童对自己从来没有信心。当他们感到自己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中时,极易方寸大乱。信心越不足,雄心越重,压力就越大,以至于无法承受。

如果我们掌握了绝对真理,掌握了可以使儿童免遭困难的完美方法,也许就不会有问题儿童了。既然我们无法拥有这样的完美方法,我们也无法为儿童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那么对这些孩子“有害的期望”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些孩子遇到困难的感受与那些拥有健康期望的儿童完全不同(我们这里所说的困难是指不可避免的困难。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法并不适合每个儿童,需要不断地改进;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分的雄心会使儿童丧失信心)。那些有雄心的孩子会丧失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勇气,而勇气却是解决困难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