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看不见的财富(1)

十九世纪,太平洋中卡罗莱群岛的雅普岛上,岛民们用开采出来的石头当钱。这种石头的直径从一英尺到十二英尺不等,每块石头的中心都钻了一个洞。可以用木棒从这个洞穿过去,来搬运这些非常重的石头。这种石头钱叫作斐,是从雅普岛以南400英里的一个岛上开采出来的。这些石头必须是洁白的,纹理细密的石灰石。如果石头的质地符合要求,那么石头的大小就是决定其价值的最重要的因素。在经过海上的航行把这种石头钱运到雅普岛以后。许多块石头钱都太大了,不能方便地往岛上运送,这就导致了斐钱的独特的交易。当钱的所有权已转移时,真正的那块石头仍保留在原地。钱的上一位拥有者只是发表一个口头声明,说钱已经易主了。新的所有人甚至不在石头上做一个任何形式的记号。这块石头也许仍呆在上一个所有人那里,但每一个人都知道它已经属于另一个主人了。岛民们把椰子、烟草、成串的珠子当作斐钱的硬币。

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声明,一个头脑中彼此的承认,就能完成对斐钱所有权的交换,那还有什么必要把它从一个岛上运到另一个岛上,如果大家都一致认为某个人拥有某块石头,那么这块石头具体在哪儿就无关紧要了。一个关于一块奇大无比的石头的传奇故事,证实了这个道理,这块石头赋予雅普岛上的一个家族以极大的财富。而好几代人以来,从未有人见过这块石头。大家都认为这个家族真的很富有,因为这块石头在从它的开采地运到岛上的长途跋涉中,掉进了海里。在剧烈的风暴中,托着这块石头的木筏从前面的拖船上磨断了绳索,大石头滑入了海洋深处,当然不可能再把它找到了。然而,当那些死里逃生者向人们讲起那块石头的巨大无比以及美妙绝伦,并认为它的所有者不应该因为它的丢失而受到挑剔时,大家都同意不应该因为它现在躺在海底而影响了它的价值。几代人的时光过去了。这块富有传奇色彩的石头,其价值仍然丝毫无损,既然在活着的男人们和女人们的心目中,它的价值永不消减,那么不管它是在这个家庭的前院里,还是放在大海里,都是一样的。

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当今这个时代,当然再不会有这样迷人的故事。如果美国联邦银行的600吨黄金在搬运过程中掉进了百慕三角洲,没有人会承认它仍拥有这批黄金,现在不能进行流通。这是因为现代社会人们的信用越来越差,人们对金钱的隐秘的态度,是没有任何神话可说。尽管如此,这般现实的态度,并没有给予我们多大的帮助,在某个方面暴露了人们的短视。对每个人而言,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也存在着看不见摸不着的财富。这个观念的提出是随着知识经济的提出而出现,在这里我们不想讨论这个观念究竟是由谁最先提出的,仅仅是因为感觉到社会的需要,才在此传播这种观念。

过去,我们曾接受过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口号,后来又有了科学就是生产力,因而知识就是财富就有了市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点已经被历史充分证明,科学就是生产力,也表现得比较直接,但知识就是财富,在理论上虽然说得过去,事实上还不是那么回事,比如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国家,博士是最高学位,它和博士后一样,应该是拥有最广泛深厚的知识的博学之士,然而各个国家博士都不是富有的象征,同样存在着贫穷和失业问题,而一个低学位的人如果学得一个好的专业,就不存在着失业,而且会很快进入富有阶层,这就否定了知识就是财富,事实上知识就是知识财富就是财富,知识不等于财富,尤其是在具体的问题具体的人身上,尤为如此,这种说法只有退一步在国家和社会这个意义上,知识才等于财富。所在在当今世界仍然是以个人和家庭为人生目标,以个人为社会细胞,注重个人奋斗的时候,如果没有新思维,不断转换观念,就象美丽的斐钱,随巨大的石头掉进了大海里。

看不见的财富现代人是不会承认的,我们现在就是要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这个财富,所以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新概念,“虚拟财富”。很多人将在这个概念里,找到自己的自信,帮你弄清楚这笔财富的奥秘。

一、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这种故事在中国经常发生,1999年的中国高等院校大扩招,这样的机会在过去很少有,这是一个幸运的机遇,这个机遇无疑会使许多年轻人赶上人生的快车,为将来的幸福生活驶入了高速公路。与他们相反的是,这位年轻人被耽搁了。但是他一心要求学,尽管未能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义无反顾地自己走进了大学,一边工作,一边旁听,并诚恳地请求老师指导,暑往寒来,为了知识为了求学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他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之后也未能成为一名为人承认的大学生。为他感动的老师、教授热心地帮助他,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论文,同时过着清贫的生活。

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在导师的推荐下,美国某机构,看中了他的学术成果。愿意提供他赴美留学经费,并让他一边求学,一边从事专题研究,并投资3000万美元,为他建立了研究所,希望他尽快用自己研究的成果为当地市政建设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年轻人的经历,可以说明三个问题,知识就是财富、知识不是财富、有知识的人可能存在一种“虚拟的财富”。这个虚拟的财富,就是知识经济所说的知识直接带来的效益,不是间接的转换,这种知识与前面提到的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一个是针对传统工业,一个是衔接知识经济。“虚拟财富”正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推出的新观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个人能力的认识,对个人原动力的认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人推动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充分体现知识人的能力和财富,在知识没有转化为经济的时候,它是以一种虚拟的形式衡量着财富,这笔财富和房地产商的估价师估计房地产的价格一样,是非常现实的,计算的模式也是有一定依据的。之所以要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无异于海底的黄金,并且很容易被“捞”起来。知识不是财富,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财富,第一种说法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同经济挂上钩挨上边。第二种说法是,率先掌握的知识具有知识经济上的价值,滞后的知识,不具有知识经济的价值。

率先掌握知识的人,在知识经济里是“先知”,是英雄。知识滞后的人,在知识经济中不具有价值,知识资源具有重复利用,取之不竭的根本性质,但是“再利用”在知识经济里没有价值,知识经济注重原创性和生发性,知识经济的英雄是人,而不是机器。知识经济不讲重复再生产就像不会因为有了克隆技术,在世界复制一个你一样。

虽然如此,在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并不否认每个人都有一笔“虚拟的财富”,传统经验、个人品质、家庭背景、良好的教养、独特的个性,都是虚拟的一部分,都可以作为财富来计算衡量。

自然,个人能力更应当是一笔财富,并且包括借钱的能力,比如你在建豪宅时,别人只能说是你在消费,你在建房,而不是银行或股东在消费和建房。现在,因为债务不能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只要你人活着,花别人的钱和自己的钱,几乎没有区别只要是正当途径获得。

[“我要是能有更多的钱……”]

提到钱就让我们想到生活的智慧。有钱人因此炫耀自己的知识,没有钱以花钱讲究智慧,会花钱,把钱用在刀刃上,少年儿童需要向父母伸手。这中间有难有易,如果大人钱放得太松,孩子会变得愚蠢,可是要赚到那么多的钱,太愚蠢是不行的,对赚钱的艰苦成年人都清楚。十多年前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赚钱不容易,不像现在,只要你肯努力工作,能吃苦,总能赚到一点钱。

所以那时人们多无能为力,老人们也总是耳提面命地说:“要珍惜钱,没有钱就无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