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坏战略防不胜防(1)
- 好战略,坏战略
- (美)理查德·鲁梅尔特
- 4925字
- 2015-04-30 20:07:59
坏战略与没有战略或战略失败了不是一码事。坏战略指的是明显的错误思维和表述,不幸的是,这种现象越来越常见。坏战略提出了大量的目标,而没有谈到多少实际的政策或行动,认为你只要有目标就足够了。坏战略提出一些相互冲突,有时甚至完全不具有可行性的战略目标。坏战略往往使用浮夸空洞的字眼和句子来掩盖这些缺陷。
坏战略不是简单的好战略的缺失,它起源于一些特定的认知误区和领导失误。一旦你具备了发现坏战略的能力,那么你评判、影响以及制定战略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要发现坏战略,就要看它是否具有坏战略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坏战略的特征如下:。空话。空话就是一些伪装成战略理念或战略观点的废话。它使用一些浮夸而深奥的字眼以及生僻的概念,造成一种思想认识水平很高的假象。
不能直面挑战。坏战略无法识别或找出真正的挑战。如果你无法确定挑战是什么,就无从对战略进行评估或改良。
错把目标当战略。很多坏战略都只是泛泛地谈到美好的愿望,而没有就如何克服困难提出具体的应对计划。
糟糕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领导者为了达成最终目的而设定的。如果战略目标无法解决关键的问题,或者各项战略目标之间相互冲突,那么这些战略目标就是糟糕的。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仅仅是口号吗?
“坏战略”这个概念是我在2007年创造的,当时我正在华盛顿,参加一个关于国家安全战略的短期研讨会。要正确理解这个概念,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所描述的无序局面的性质。
2007年那个研讨会是由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组织召开的,共有9名参会人员,其中不乏一些重要人物,比如詹姆斯·r·施莱辛格和弗雷德·C·伊克尔。前者曾担任美国国防部部长、能源部部长以及中央情报局局长,后者时任对外关系理事会理事,曾担任国防部负责政策事务的次长、军备控制与裁军署主任以及两党长期战略整合委员会的主席。美国国家战略的质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是不争的事实。当时我们聚在一起,就是要搞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而不是为了研究某一个具体的战略。
在“二战”期间及战后,尤其是随着核武器的出现,美国的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国家安全战略问题。但是1989年之后,随着苏联对美国发动大规模攻击的可能性大为降低,美国对国家安全战略进行全面修正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后冷战时代,美国需要一个新战略,借以应对关于核扩散、基础设施保护、太空资源利用、能源使用与供给、全球金融市场、信息革命、生物技术进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前途、种族冲突和政局不稳的国家以及俄罗斯与中国等方面的问题。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大刀阔斧地重新设计美国安全制度架构和工作程序显得更加重要。普林斯顿大学国家安全项目组进行的一项分析对当时的形势作了如下简要描述:“虽然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2002年)》确实提出了多项国家目标,但它并不是认真进行战略规划的成果……虽然展望国家的未来以描述美国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的宏大目标是有用的,而且实际上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即便描述了‘终点’,也要制定一份全面的路线图,以详细阐述美国将如何实现明确的目标,这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重新设计安全战略的需要如此迫切,但实际行动却是寥寥。我们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呢?”是领导人的问题,还是制度架构的问题,抑或是时间间隔太短呢?我们那次研讨会有个很好的指导性文件,指出人们理解战略、制定战略的能力呈整体下降的趋势,并认为“我们所说的很多战略其实算不上真正的战略,根本原因就是混淆了战略与战略目标”。关于最近几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该文件认为:“如果你仔细研究2002年和2006年的文件,你所看到的只是各种目标和次级目标,而不是战略。”
读了有关的文献之后,我不得不表示赞同。它们只是提出了一大堆宏伟的目标,并重申了民主、经济福利等方面的价值观,但关于如何切实处理好国家安全局势,却几乎没有提出什么具体内容。
这些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就是小布什总统“先发制人”这一新的重大原则,即为了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美国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发动“预防性战争”。然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一原则已经被转化为具有连贯性的战略。也就是说,这些所谓的战略并没有深入研究在哪些实际情形下可以发动预防性战争来遏止、震慑和干预敌人,也没有思考这个原则可能引发的多重问题以及对手会作出什么反应。比如,2003年,美国在伊拉克大张旗鼓地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无果而终。要避免类似的失败,“先发制人”政策就必须以更加精准的情报为支撑。
要发动预防性战争,我们有理由期望美军掌握一手的确凿证据,而不能单纯依靠二手的情报作为决策依据。培养战前情报收集的能力本应成为重大的战略目标,但实际上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且从美国干预波斯尼亚和伊拉克的战争来看,美国决策者为了实现外部支持者的利益而发动军事行动时,根本没有深入思考情报错误或情报夸大带来的问题。最后,“先发制人”政策会刺激敌人使用极端的保密措施、掩盖手段和联络人,并促使他们拿起武器反抗美国,而不是促使他们保持克制。与此同时,预估这些预料之中的模式在其他行动上有多大作用的政策则付之阙如。
我在阅读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另一部分内容时,发现上面说美国将会“同他国一道缓和地区冲突”。这是一种肤浅得令人惊讶的政治口号。请思考一下,除了切实应对地区冲突之外,难道美国还有其他选择吗?美国似乎不可能单枪匹马地在全球各地缓和地区冲突,同样也不可能忽视地区冲突。喊一喊这个口号不会给任何人提供有用的指导。更糟糕的是,空喊口号只会凸显当前的做法越来越不奏效的事实,并引起人们的反感。北约向阿富汗承诺的军事援助和发展援助大部分都没有落实,联合国似乎没有能力解决苏丹、乌干达以及尼泊尔的问题,而且似乎加剧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
人们可能会认为这个口号的言外之意是“我们将会绕开联合国,同任何能够缓和地区冲突的国家合作”。但是,泛泛地表达一下同有关方面进行合作的意愿根本算不上“战略”。战略必须解释清楚,在人类活动中存在了数百年的地区冲突为什么突然间就成了重大的安全问题,美国应该动用哪些手段和影响力来说服其他国家一道参与这些斗争。此外,由于有些国家背离了人权尊严、自由贸易、民主和自由等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而美国在缓和地区冲突的问题上又需要同它们合作,那么对于什么情况下可以合作、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战略必须给出明确的标准。
下面再举一个以口号替代战略的例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关键目标是:“防止敌人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我们、我们的盟国以及我们的朋友。”这只是一个战略目标,而2006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对其这样解释:我们的目标是让敌人相信无法通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实现他们的目标,因此制止或阻止他们使用或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份战略的制定者脑子里想的到底是什么,真的让人琢磨不透。究竟凭什么让敌人相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实现不了他们的目标呢?美国自身的“冷战”战略就是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为基础的,这很有力地表明这样的威胁是很奏效的。比如,如果萨达姆拥有核武器,并愿意将其用于对付1991年驻扎在沙特阿拉伯的多国部队或2003年驻扎在科威特的多国部队,很显然他的国家就不会被入侵。他威胁杀死联军士兵的情报是可靠的,而反过来,多国部队威胁要大量杀死伊拉克平民的情报则不那么可靠。根据俄罗斯情报官员的报告,萨达姆早在1991年的时候就明白这一逻辑,而且很后悔没有进一步推进其秘密核计划。由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2006年)》没有解释如何采取具体措施削弱核威胁的效力,这种“目标”充其量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人们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公开的,所以存在种种缺陷,而真正的战略是不会公开的。对于这种解释,我实在不敢苟同。
其他能够接触到保密信息的分析人士也惊呼,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缺乏实质性与连贯性。此外,在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组织的那个研讨会上,参会人员都是熟知内情的内部人士,他们都是国家最高级别政策的制定者,而且他们中间也一致认为,最近制定的国家安全战略充斥着大量模糊不清的目标,一味地强调给现有的安全机构提供新的资助,但是没有提出能够带来实质性变化的政策或计划。
在那次研讨会上,我的角色是从商业战略的视角来考察这些问题。我觉得,参会者们都以为我会说:“人们在制定商业战略时的态度越来越认真,水平也越来越高。”
借助文档和演示文稿,我告诉参会者,很多企业的确拥有强大而有效的战略。但在以顾问和研究者的身份同企业打交道的个人经历中,我发现我所说的“坏战略”越来越普遍。
我解释说,坏战略与没有战略或战略失败了不是一码事。坏战略指的是明显的错误思维和表述,不幸的是,这种现象越来越常见。坏战略提出了大量的目标,而没有谈到多少实际的政策或行动,认为你只要有目标就足够了。坏战略提出一些相互冲突,有时甚至完全不具有可行性的战略目标。坏战略往往使用浮夸空洞的字眼和句子来掩盖这些缺陷。
那次研讨会结束之后的几年里,我有机会同多位企业高管讨论坏战略的概念。在此过程中,我将坏战略的主要特征概括为本章伊始罗列的那四个方面,即空话、不能直面挑战、错把目标当战略以及糟糕的战略目标。
故作高深的战略
故作高深的战略,其实质就是空话,即用大量的流行词对明显的事实进行肤浅的再表述。空话伪装成了专业知识、思想和分析。下面我们简单地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常见的空话。零售银行的内部战略备忘录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基本战略是发挥以客户为中心的中介作用。”“中介作用”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它吸纳储户的存款,然后再将存款贷给其他人。换句话说,它的意思就是说自己是一个银行。“以客户为中心”这个流行词的意思就是该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向储蓄者及贷款者提出更加有利的条款或更加优质的服务。然而,“以客户为中心的中介作用”这个短语纯粹是空话。去掉这种空洞的掩饰词汇,你就会发现这个银行的所谓战略其实就是一句“我们银行的基本战略就是成为一个银行”。
空话起源于学术界,而且最近一段时间在信息技术产业内大行其道。比如,欧盟最近有一份报告对“云计算”提出了如下定义:一种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在多粒点提供某种特定的质量水平的计量服务、具有弹性的资源运行环境。其实,关于“云计算”,我们可以用不那么复杂的方式来解释。当你用谷歌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或者向支持互联网的服务器发送数据时,你根本不知道或不介意使用的是哪一台计算机、哪一个服务器或者哪一种软件系统——机器和网络如“云”一般多,搞清楚这个工作是如何完成的以及如何收费,只是外部服务供应商的事情。
比如,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现已倒闭)于2000年夏季提出过一份报告,我认为那简直是空话连篇。当时安然公司还是华尔街的宠儿,安达信是安然的审计公司,正忙于打着熟悉安然公司商业战略的名头招徕新客户。这份报告是由安达信的一个下属单位提出的,不是由该事务所真正的咨询机构安达信咨询公司提出的,报告为《有权势者的战略》(Strategies of the Movers and Shakers)。
报告者明确表示关键的“有权势者”是安然公司,而安然公司最近宣布要开辟带宽交易市场。用报告者的话说:“9年前,当安然最初宣布它的带宽交易战略时,其市值飙升了90亿美元。今天,市场对其带宽交易业务的估值为300亿美元。”
随着美国对天然气和电力管制的逐步放松,这两类商品的市场价格也出现了波动。然而,公用事业公司希望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稳定。[公用事业公司指经营水、电、天然气等公用资源的公司,安然公司就是这类公司。——译者注]
安然公司在天然气和电力业务上的战略就是获取实物资产,从事“基差交易”。所谓“基差交易”,是指按照期货价格固定基差,同买方签订天然气或电力买卖合约,然后利用自身资源和期货合约兑现买卖合约。这一方式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也可以避免将来由于价格变动产生合约成本的风险。它利用同投资者和其他交易员签订一大批合约来抵御天气、价格等方面的风险。安然公司在天然气和电力市场上都是主导性的企业,因此能够迅速掌握关于供给、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在交易活动中处于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