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剖宫产后的护理

睡姿

6小时前

新妈妈分娩后回到病房,需要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个小时。原因在于大多数剖宫产选用硬脊膜外腔麻醉,头偏向一侧可以预防呕吐物的误吸,去枕平卧则可以预防头痛。

6小时后

6个小时以后,可以垫上枕头了,并应该鼓励进行翻身,以变换不同的体位。采取半卧位的姿势较平卧更有好处,这样可以减轻身体移动时对伤口的震动和牵拉,新妈妈会觉得舒服一些。同时,半卧位还可使宫血流向后穹隆,以防止宫血渗入到腹腔内。对新妈妈而言,半卧位的程度,一般使身体和床成20~30度为宜,方法可用摇床,或者垫上被褥即可。

腹部放置沙袋

有时护士会在孕妈妈的腹部放置一个沙袋,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腹部伤口的渗血。护士会按规定每隔一段时间为孕妈妈测量血压,查看面色,测量脉搏和体温,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小便的颜色、尿量的多少、尿管是不是通畅等,并将这些情况记录下来。

坚持补液

防止血液浓缩、血栓形成:孕妈妈在产期内消耗多、进食少、血液浓缩,加之孕期血液呈高凝状,就容易形成血栓,诱发肺栓塞,导致猝死。所以术后三天内应该输液,补足水分。

及时哺乳

宝宝饿了,护士会把他抱给孕妈妈,孕妈妈一定要将这最珍贵的初乳喂给宝宝。这是值得回味的经历。宝宝的吮吸还可以促进孕妈妈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使伤口尽快复原。

禁食

在术后6小时内应当禁食。这是因为手术容易使肠子受刺激而使肠道功能受到抑制,肠蠕动减慢,肠腔内有积气,因此,术后会有腹胀感。为了减轻肠内胀气,暂时不要进食。剖宫产6小时后可以饮用一些排气类的汤,如萝卜汤等,以增强肠蠕动,促进排气,减少腹胀,同时也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

但是,一些容易发酵产气多的食物,如糖类、黄豆、豆浆、淀粉类食物,应该少吃或不吃,以防腹胀严重。术后6小时可进食些炖蛋、蛋花汤、藕粉等流质食物。术后第二天才可以正常地吃粥、鲫鱼汤等半流质食物。

注意阴道出血

剖宫产子宫出血较多,家属应经常看一下阴道出血量,如果超过了月经量,应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防止腹部伤口裂开

咳嗽、恶心呕吐时应压住伤口两侧,防止缝线断裂。注意体温,停用抗生素后可能出现低热,这是生殖器官炎症的早期表现。如超过38℃,则不宜出院。

感觉恶心

手术后,你可能会觉得头重脚轻,可能还会感到恶心。恶心有时会持续48小时,不过,医生会给你服用一些药物来减轻不适。很多孕妈妈还会觉得全身瘙痒,特别是那些通过硬膜外或腰部用过麻醉剂的孕妈妈。如果你也出现这种情况,要告诉医生,医生可以给你服用一些药来缓解不适。

伤口疼痛

你也许会觉得切口部位麻木和酸痛,而且伤口会轻微鼓起、肿胀,颜色也比正常的肤色深。医生会每天来看你,了解你的恢复的情况,检查伤口是否在正常的愈合。最初,在打喷嚏、咳嗽,或者做其他会对腹部造成一定压力的动作时,你都会感到疼痛,但你会感觉一天比一天好。

尽早活动

这是防止肠黏连、防止血栓形成、防止猝死的重要措施。麻醉消失后,上下肢肌肉可做些收放动作,术后6小时就可起床活动。这样可促进血液流动和肠胃活动,可防止血栓和肠黏连。此时特别需要注意保暖以及各种管道的畅通情况;勤换卫生巾,保持清洁;腹部的沙袋需放置8小时;12小时后,新妈妈在家人或护士的帮助下可以改变体位,翻翻身、动动腿。术后恢复知觉后,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24小时后应该练习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动,条件允许还应该下地走一走。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使伤口愈合更加迅速,并能增强胃肠蠕动,尽早排气。

剖宫产与自然产的生理变化大致相同,但是因为有伤口的缘故,会有更多的不便,孕妈妈除了排尿、排气外,伤口需要特别地照顾,其他的生理护理都与自然产相同。

产后排尿

产后数天孕妈妈的尿量会增加,尿管通常需留置1~2天,或等到点滴拔除后1~2小时移除尿管,拔除尿管后,新妈妈一般可在4~8小时内自己解小便。但是由于腹部伤口疼痛,而不敢用力,容易造成排便困难。

大量饮水

产后的三到五天内,孕妈妈的身体还是很虚弱。伤口仍然疼痛,年轻的孕妈妈会有便秘和肿胀的感觉,这是麻醉所引起的,因此大量饮水是非常必要的。最好饮用热茶和不低于室内温度的水,这样能促进肠子的蠕动。

预防伤口感染

剖宫产的伤口约在下腹10厘米左右,愈合需一周。肥胖的孕妈妈由于皮下脂肪较厚,容易发生伤口感染。剖宫产伤口的照顾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保持干爽;二是在手术隔天视情况换药,但是不可天天换,以免伤口刚愈合又撕裂。由于伤口会疼痛,孕妈妈要特别注意翻身的技巧。

及时大小便

预防尿路感染、便秘等情况一般术后第二天静脉滴注结束会拔除留置导尿管,拔除后3~4小时应排尿,以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如果不习惯卧床小便,可下床去厕所,再解不出来,应告诉医生,直至能畅通排尿为止,否则易引起尿路感染。剖宫产后,由于伤口疼痛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顺利排泄,易造成尿潴留和便秘,若有痔疮,情况将会变得更加严重,故术后孕妈妈应按平时习惯及时排便。产后第五六天,剖宫产的新妈妈应该可以开始正常排便了。

剖宫产后,由于疼痛致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时排泄,容易造成尿潴留和大便秘结。因此更应该按正常的作息,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时排便。

请家人帮忙

剖宫产的孕妈妈一般是5~7天出院。在出院之前,孕妈妈需要找好能够帮助她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做饭和带宝宝的帮手。最好是丈夫能够休假,或者宝宝的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能够提供帮助。现在很多月嫂公司的服务也很规范,而且月嫂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剖宫产分娩的妈妈比自然分娩的孕妈妈需要更多的“做妈妈了的感觉”,因此她们常常抱着宝宝不放手,所以其他的工作应该有人为她分担。

适当按摩子宫

分娩结束后,在脐下方可以摸到一团硬块,即为子宫。孕妈妈可适当地按摩子宫,增强子宫收缩,避免发生分娩后大出血。另外,静脉滴注或口服药物中,大多有子宫收缩剂,孕妈妈应如期将药物服完。生化汤也是帮助子宫收缩的汤剂,可于三餐之后服用。一般来说,子宫收缩会有稍微的疼痛,但都在可忍受范围内,倘若服用止痛药物后仍疼痛不止,应告知医护人员。

饮食保持清淡

剖宫产手术后6小时内因麻醉药效尚未消失,全身反应低下,为避免引起呛咳、呕吐等,应暂时禁食,若新妈妈确实口渴,可以间隔一定时间饮少量温水。

术后6小时,可进食流食,如熬得很浓的鸡、鸭、鱼、骨头汤等。进食之前可用少量温水润喉,每次大约50毫升,若有腹胀或呕吐感觉,应多下床活动,或用薄荷油涂抹肚脐周围。

第一餐以清淡简单为宜,例如稀饭、清汤,并要少量。若无任何肠胃不适,则可在下一餐恢复正常的食量,哺喂母乳的妈妈可多食用鱼汤及多喝水。

术后尽量避免摄取容易产气的食物,其他则依个人喜好适量摄取。避免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多摄取高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帮助修复组织(如鱼、鸡肉)。此外多摄取纤维素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密切观察恶露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产后都应密切观察恶露。剖宫产时,子宫出血较多,应注意阴道出血量,如发现阴道大量出血或卫生巾两小时内就湿透,且超过月经量很多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正常情况下,恶露10天内会从暗红色变为淡黄色,分娩后两周变为白色,4~6周会停止,若超过4周还有暗红色的分泌物或产后两个月恶露量仍很多时,应到医院检查。检查子宫复原是否不佳,或子宫腔内残留有胎盘、胎膜,或合并有感染。

产后疾病的护理

虽然分娩后住院期间有专业的医生、护理人员提供舒适而安全的照顾,但是如果妈妈们能够了解自己的生理状况,掌握一些自我照顾或配合医护人员的小技巧,就可以省去许多医疗人力,同时也能让产后调理的品质更好。

分娩的过程几乎耗尽身体所有的能量,加上随之而来的生理改变,使得疲劳而虚脱的妈妈需要更细心的调养才能恢复元气。由于产后的调养是从分娩后的那一刻开始,因此,住院期间的生理照顾便显得格外重要。产后的生理变化有很多,在自然分娩方面,需要特别照顾的情况有恶露、排便、感染、乳房胀痛、产后痛与下床眩晕等。

产后恶露

它是胎盘的内膜组织,属于产后正常的现象,持续4~6周。因时间的不同,恶露的量和成分也会改变,医护人员往往是观察恶露的性质、气味、量及持续时间。若量多或恶露持续时间长且为脓性、有臭味,就是子宫腔内受到感染;如果伴有大量出血,子宫大而软,则显示子宫可能恢复不良。

此外,恶露量也会因用力或是服用大量的生化汤,造成大出血。如果孕妈妈有恶露量太多(半个小时浸湿两片卫生巾)、血块太大或流血不止等症状,就必须告诉医护人员,以免发生危险。

家人护理的要点包括

产后排尿

正常情况下,孕妈妈在分娩后2~4小时会排尿。另外,由于利尿作用,在产后12~24小时排尿会大为增加。如果产后4小时仍没有排尿,就必须请医护人员协助解决,因为尿液滞留会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机会,且胀满的膀胱也可能使子宫移位,影响子宫收缩,甚至造成子宫出血。

产后排尿不顺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因为膀胱和尿道因分娩而受伤、水肿,孕妈妈无法感觉膀胱满了;另一个原因则是会阴伤口疼痛及腹内压减少,造成小便困难或有解不干净的感觉。

产后排便

新妈妈应该在产后2~3天内排便,但是由于黄体素影响肠肌松弛,或是腹内压力减小,很多新妈妈产后第一次排便的时间往往会延后,尤其是因为准备分娩而没有正常饮食时,更容易造成排便不顺。

产后感染

产后感染的原因除了母体因产前贫血,主要还是因为在分娩过程中,产道、会阴伤口受到感染以及失血所导致,也有可能因为泌尿道或乳腺发炎等非分娩直接造成的发热感染。如果是会阴、阴道感染,患者除了发热之外,患部有红肿、热痛,会阴缝合处可能出现脓性分泌物。如果是子宫内膜炎,患者除了会有子宫压痛感外,还会持续出现血性恶露和分泌物。如果是盆腔蜂窝织炎,病人除了在下腹与阴道会有压痛外,阴道内侧有肿块,子宫会因附近的韧带、组织发炎、肿胀;孕妈妈若有乳腺炎,会产生乳房胀痛、发热的情况。

如果孕妈妈感染泌尿道炎、肾盂肾炎,常会因为伤口疼痛而不敢小便而引起小便疼痛、频尿、血尿等不适。

下床眩晕

刚分娩完应该尽量卧床休息,除了极少数初孕妈妈,可能会因为产道严重裂伤而必须卧床24小时外,自然分娩的妈妈在产后即可下床活动,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乳房胀痛

从怀孕5~6个月开始,孕妈妈的乳腺细胞已完成增生,许多孕妈妈的乳头上开始出现乳痂,那是乳汁溢出残留在乳头上的结果。孕妈妈会在产后第三天左右开始分泌乳汁,乳房在分泌乳汁之前,会比较肿胀饱满而有沉重下垂的感觉,如果宝宝吮吸乳头或乳房稍加挤压,乳汁即会流出,如果一开始就哺喂母乳,很少会有乳胀。

产后腰痛

妊娠期间,胎儿的发育使子宫增大,同时腹部也变大,重量增加,变大的腹部向前突起为适应这种生理改变,身体的重心就必然发生改变,腰背部的负重加大,所以孕妈妈的腰背部和腿部常常感到酸痛。

到了分娩的时候,现在孕妈妈分娩多采用仰卧截石位,新妈妈在产床上时间较长,且不能自由活动,分娩时要消耗掉许多的体力和热量,致使腰部和腿部酸痛加剧。在产褥期和坐月子期间,有的新妈妈不注意科学的方法,活动锻炼不得法,有的新妈妈过早地参与劳动,还有的新妈妈产后睡弹簧床,这样也不利于腰腿部的恢复。这些情况都可以引起新妈妈在产后感到腰腿部疼痛。

该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不要过早长久站立和端坐,更不要负重。避风寒、慎起居,每天坚持做产后操,能有效地预防产后腰痛。

产后痛

分娩后第一天子宫维持在脐部高度,然后每天下降一横指,10~14天子宫会恢复到骨盆腔内的位置,4~6周恢复到正常体积。

产后腹部像抽筋般的疼痛(尤其是喂哺宝宝母乳的时候),这是“产后痛”,主要是因为子宫收缩,使子宫能正常下降至骨盆腔内所引起的。

经孕妈妈比初孕妈妈更容易有产后痛,子宫被过度膨胀,如羊水过多、多胞胎等也会加重产后痛。喂哺母乳者因宝宝吮吸会使体内释出缩宫素,刺激子宫收缩就会加重产后痛,不过4~7天这种疼痛会自然消失。

产后腹痛

以新妈妈分娩后下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产科常见病症。又称儿枕痛。

多因产时失血过多或受寒,或产后触犯生冷,寒凝血瘀而致。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产后腹痛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代《金匮要略》,分别用当归、生姜、羊肉治血虚内寒,用枳实芍药散治气血瘀滞之产后腹痛等。

宋代《妇人良方大全》指出本病可因外感内伤,并称为产后瘀血阻腹痛为儿枕痛。产后腹痛可因血虚体质,或产时失血过多,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或气血虚弱,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迟滞而痛;亦可因产后起居不慎,寒邪乘虚而入,或饮食生冷,血为寒凝,或产后情怀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产后恶露排泄不畅而致。

剖宫产后预防瘢痕的绝招

现在有不少的新妈妈都选择剖宫产,但留在肚皮上的瘢痕却成为困扰新妈妈的一大难题。

新妈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进补过量和体重增加过度,会造成瘢痕附近皮肤张力增大,瘢痕消除起来就会更难。要想去除瘢痕,同样可选择美白滋润产品。如果瘢痕很难消除,则可以求助于医疗手段,用激光去除。

剖宫产后妈妈的疤痕护理

手术后刀口的痂不要过早地揭下,过早硬行揭痂会把尚停留在修复阶段表皮细胞带走,甚至撕脱真皮组织,并刺激伤口出现刺痒。涂抹一些外用药,如去炎松(氟羟强的松龙)、地塞米松(氟甲强的松龙)等用于止痒。

避免阳光照射,防止紫外线刺激形成色素沉着。改善饮食,多吃水果,鸡蛋、瘦肉、肉皮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食物。这些食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表皮代谢功能。切忌吃辣椒、葱、蒜等刺激性食物。

剖宫产后还能生宝宝吗

剖宫产后最好两年以后再考虑怀孕,怀孕后要注意按时做好产前检查,注意休息及合理营养膳食。再次怀孕时要根据胎儿大小、羊水多少等情况及时住院观察,防止宫内压力过高导致子宫破裂。有过剖宫产的新妈妈再次妊娠,选择分娩方式时,建议考虑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