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导读

谢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宝佑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次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又应吴潜征辟,组织民兵抗元。同年任考官,因得罪贾似道而遭黜斥,咸淳三年(1267)赦还。德佑元年(1275),以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知信州。元兵犯境,战败城陷,隐遁于建宁唐石山中,后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宋亡,寓居闽中。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终于被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坚贞不屈,绝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

王相,字晋升,清康熙临川人。他编撰注释的蒙书很多,如通行的《三字经》等。

《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

号称千家诗,究竟有多少呢?《千家诗》实际只有122家。按朝代分:唐代65家,宋代52家,五代1家,明代2家,无从查考年代的无名氏作者2家。其中选诗最多的是杜甫,共25首,其次是李白,共8首;女诗人只选了宋代朱淑真2首七绝。

《千家诗》包含绝句和律诗,其作者广泛,上至帝王、卿臣、文人学士,下至牧童、僧人。内容也丰富多彩,许多诗用笔凝炼、格调清新、极尽写工。从《千家诗》中可以学习写作技巧,也可以了解当时各社会阶层的生活、思想状况。

由于明清科举考试时要求卷面有卷头诗,所以古代对诗的教育要求很高,对诗的格律、音韵、平仄、对仗、意境,一丝不苟。《千家诗》是学子学诗入门的必读书或教材,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就是现在,喜欢中国古典诗词的人,也多是从读《千家诗》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