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
  • 王园园
  • 3572字
  • 2021-03-28 11:53:19

“太阳王”的伟业

时间

1638~1715年

人物

路易十四

马扎然

易十四年幼登基,贵为一国之主,他的童年却颠沛流离。他的一生与那个时代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他代表了一个时代。他是当之无愧的国王,一位君主的优点和缺点在其身上显露无遗。在位70余年,他给法国带来了无上的荣光,也耗尽了王国最后一点儿活力,当他去世时,王朝的丧钟也开始敲响。

1638年9月5日,路易十四诞生于圣日耳曼的王室城堡。他的出生是一个奇迹,因为路易十三夫妻结婚20多年却一直没有生育,到中年才喜得贵子。1643年,路易十四登基时才5岁,故由安娜太后摄政。

投石党运动

路易十四年轻时经常在舞台上饰演太阳神阿波罗。

当时掌握国家大权的是红衣主教马扎然。马扎然是意大利人,深得黎世留的器重。黎世留临终之前曾向路易十三保荐他,但是直到安娜太后摄政之后,他才得到重用,被任命为首相。精明能干的马扎然继续推行黎世留的内政和外交政策,致力于王权的加强和欧洲的争霸事业。身为一个外国人,马扎然不仅大权在握,还与安娜太后有非同寻常的亲密交往,这让显贵们产生了嫉恨心理。此外,他的敛财挥霍也令巴黎市民非常不满。当“三十年战争”进行到尾声时,为了筹备军费,马扎然下令提高税收。政府的横征暴敛激起了各个阶层对他的仇恨,从而造成了“投石党运动”。投石原本是一种儿童游戏,但是这个以儿童游戏命名的运动却如野火一般迅速在全国蔓延,让王室狼狈不已。

1648年,巴黎高等法院强烈反对王室的征税计划,并要求减轻个人税,非经议会投票表决不得征收新税;撤销国王派往地方的总督,废除国王不经法院同意进行抓捕的权力等。马扎然一口拒绝,并立即逮捕了数名法官。巴黎市民群情激愤,在法官们的指挥下走上街头,喊出“国王万岁,处死马扎然”的口号,贵族们也趁机加入反对马扎然的行列。安娜太后和马扎然携路易十四被迫逃出巴黎。逃亡路上,他们流离失所,不得安眠,甚为狼狈。

次年,贵族孔代亲王集结军队,围攻被叛变贵族占领的巴黎。叛变贵族惶恐之下向西班牙等国求救。眼看外国军队即将开入,巴黎部分贵族和市民人心涌动,他们虽痛恨马扎然,但是更不愿看到国外势力的进驻。于是,他们派代表向安娜太后表示臣服,声称他们拥戴王室,请求国王和安娜太后还朝。安娜太后赦免了放下武器的人,回到巴黎结束了这一场骚乱。孔代亲王也因护驾有功成了红人。

然而没过多久,孔代亲王不满马扎然继续主持朝政,便煽动贵族反抗。从1650年年初到1651年年底,叛变贵族与王室战争不断,贵族之间也相互倾轧。贵族军队一度占领了巴黎。路易十四及安娜太后被迫再度出逃。在多方面的利益冲突之下,马扎然审时度势,最终掌控了局势,结束了动荡的局面。王室重返巴黎,第二次投石党运动至此结束。

国王亲政

路易十四成年后开始亲政,他本可以从马扎然手里夺回大权,但是一方面感激马扎然对他们母子维护甚多,同时也相信他的治国才能,便继续让马扎然掌管朝廷大事。马扎然也不辜负国王的信任,1659年,他联合英国打败西班牙,迫使其签订《比利牛斯和约》。西班牙被迫割让给法国大量土地,次年将公主玛丽亚·特里萨嫁给路易十四。

1661年马扎然去世之后,大臣们原以为国王会很快任命新首相,但是国王没有丝毫举动,反而亲自处理政务。疑惑不解的大臣们前去询问国王以后该听谁指挥,路易十四简短而坚定地说:“我。”从此,路易十四再未设首相一职,事无巨细他都亲自过问。对他而言,唯有君主才有权考虑和决策,其他人的职责只能是执行君主的命令;国家是国王的,只有君权神授的国王才是国家的象征。

“朕即国家”

路易十四将法国君主专制统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最著名的治国名言是“朕即国家”。他把太阳图案设为王室的象征,表示他像太阳神那样伟大,将恩泽的阳光洒向四方。

投石党运动给路易十四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亲政后,他致力于削弱巴黎高等法院和三级会议的力量。1665年,巴黎高等法院对国王颁布的法令进行讨论。正在打猎的路易十四闻讯后勃然大怒,提着马鞭赶到会议厅喝道:“你们的集会带来的祸害众所周知,难道你们还不满足?我命令你们马上解散这次会议,禁止你们从此再召开此类会议……”

贵族的叛乱也让路易十四心有余悸。为了控制贵族,他在巴黎郊外营建了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邀请大批贵族离开他们的领地移居凡尔赛,并许以丰厚的赏赐和俸禄。贵族们长期居住在宫廷里,与领地人民逐渐疏远,国王又几乎不让他们担任有实权的职务,因此,贵族们渐渐蜕变成为游手好闲、只能仰承国王鼻息的寄生虫。路易十四借此削弱了地方权贵的势力。

路易十四将贵族排斥于政治圈子之外,接着便选择任命中产阶级担任政府要职,并亲自主持国务会议、政务会议和财政会议,讨论国家政策走向。路易十四做的头一件大事是惩治贪污腐败的财政大臣富凯,接着便任命出身商贾之家的柯尔伯为财政总监。柯尔伯积极推行财政改革,革除弊端,降低税率,实行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使国家财政状况逐渐好转。他还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扶植国内手工业,实施保护关税政策,撤销关卡,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

王权与教权之争

路易十四对任何可能会威胁王权的事物都深恶痛绝,其中包括新教徒和天主教会。作为一个天主教徒,他认为自己的忠诚只能给予上帝,而他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所以俗世的教会应当听命于王权。

1673年,路易十四宣布法国所有主教只能由国王授职,这一行动引起了教皇英诺森十一世的公开反对。路易十四针锋相对,于1682年召集一次教士会议,通过了《四条款宣言》,重申王权高于教皇的主张,并先后任命拥护宣言的教士为主教。教皇反应激烈,立即宣布这项宣言无效,并拒绝承认新任主教,结果导致1688年法国有35个教区没有正式主教。直到1693年,路易十四准许自己提名的主教可以否认《四条款宣言》,新任教皇英诺森十二世才承认国王有权提名主教。

新教徒始终是路易十四的心病。为了统一宗教,他开始清洗胡格诺教徒。1685年,路易十四颁布《枫丹白露敕令》,同时宣布撤销《南特敕令》,毁坏新教徒的教堂,彻底肃清国内的新教徒。这项敕令导致大量新教徒逃离法国。此外,他还严厉镇压了天主教异端,把法国变成了一个纯粹天主教的国度。

好战的“太阳王”

路易十四是个极具扩张欲的国王,法国在他亲政期间竟有一大半时间处于战争中。1665年,他的岳父西班牙国王去世,年幼的查理二世继位。西班牙公主玛丽亚·特里萨嫁给路易十四时,两国曾有约定:玛丽亚放弃西班牙的继承权,西班牙给予她一笔巨款作为嫁妆以示补偿。路易十四以没有得到嫁妆为借口提出了领土要求,被拒后亲征西班牙。法国军队实力强大,尽管西班牙和荷兰结盟,英国和瑞典也来帮忙,但战争仍以法国的胜利告终。

为了报复荷兰,路易十四于1672年发动对荷兰的战争。见法国日益壮大,感觉受到威胁的英国、德意志、西班牙、丹麦、瑞典和荷兰结成反法联盟。路易十四运用外交手段拆散了这个同盟,并陆续打败各国军队。1678年和1679年,法国与多个国家签订《尼姆维根和约》,路易十四又获得了一部分肥沃富饶的领土。接踵而至的胜利让路易十四乐昏了头,他甚至成立了“属地收复裁决院”,调查过去历次和约中曾割让给法国的领土,并以“收复”之名派兵占领。一时间法国逞足了威风,路易十四本人也在1680年被巴黎高等法院正式宣布为“大帝”。

路易十四的行动咄咄逼人,没过多久,一路顺风顺水的他便尝到了苦头。忍无可忍的奥地利、荷兰、西班牙、瑞典于1686年缔结了奥格斯堡联盟,英国也在1688年加入这一联盟,同年双方正式开战。这场战争持续了将近10年,纵使法国再强大,面对多国也是寡不敌众。1697年,双方在荷兰里斯维克签订条约,法国被迫退回《尼姆维根和约》之后占领的大部分领土。

路易十四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但仍然不放弃在欧洲称霸的机会。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去世,无嗣。以西班牙王位不得与法国王位合并为条件,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继承了西班牙王位,即菲利普五世。翌年,路易十四却宣布菲利普五世有继承法国王位的权利。这在欧洲各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如果法西两国合并,将强烈动摇当时的政治格局。各国君主震惊不安,荷兰、英国、奥地利和部分德意志诸侯结成联盟反对法国,战争旋即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历时13年,到了1713年,法国渐显败势,反法联盟也疲惫不堪,协商之后,双方决定停战。根据1713年及1714年双方签订的条约,菲利普五世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法国将在北美的一部分殖民地割让给英国。这场战争大大削弱了法国的力量,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丧失殆尽。

路易十四时代是法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国势强盛,经济发展迅猛,文化高度繁荣,专制君主制度达到了顶峰。然而连绵不断的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加之国王本人晚年的好大喜功、挥霍奢侈使法国迅速由盛转衰。在他统治的后期,法国人民怨声载道,各地频频起义。1715年,这位在位72年之久的国王撒手人寰,将日薄西山的王朝留给了路易十五。

路易十四用28年时间建成了欧洲最宏大、最庄严、最美丽的皇家宫苑——凡尔赛宫。图为凡尔赛宫前的青铜塑像。